戏曲中的五大剧种
2016-05-30孙彦立马建卫
孙彦立 马建卫
中国的戏曲博大精深,中国戏曲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京剧被国家列为国粹,中国的戏曲剧种也非常的多,各地还有各地的地方剧种。现在最流传的五大剧种为京剧、评剧、豫剧、越剧和黄梅戏,京剧可以说遍布全国,评剧分布在京津冀,东北一带,豫剧是河南的地方戏,越剧分布在浙江和上海一带,黄梅戏在安徽一带。早在70年代有很多精品剧目被搬上了银幕,其中京剧有《铁功缘》《穆桂英大破洪州》《徐九京升官记》等。我最喜欢看的还是样板戏,如《杜鹃山》《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沙家浜》都是精品剧目,他们的一句唱腔,一句念白,一个动作,就连在台上走几步,走到舞台的哪一个位置都非常的准确。特别是跟头功更要准。
在《沙家浜》最后武打一场,武功演员有跟头过墙,如果位置不准确,跟头是翻不过道具做的墙。这就要求演员的功底非常扎实,不能差一丝一厘。《杜鹃山》是共产党员柯香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进深山寻找雷刚。柯香和敌人斗智斗勇,除了叛徒温其九,救了雷刚,用自己的智慧和战斗经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红灯记》体现军民一家亲,劳苦大众团结在一起,他们心中都有一站红灯,照亮了指路方向,他们本不是一家人,可他们的心却紧紧连在一起,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今日的和平。
评剧的剧本大多来源于农村评剧搬上银幕的有《花为媒》《杨三姐告状》《刘巧儿》等。《杨三姐告状》中,杨三娥不畏权贵为姐伸冤,三上公堂以死相拼,贪官才草草了案。杨三娥到天津上告,杨厅长开棺验尸,证明杨二姐被高占英所害,这才冤案昭雪。故事生动,坏人得到了法律的制裁。《刘巧儿》是解放初期边区人民婚姻自由,反对包办婚姻。地主老财用钱来买卖婚姻,刘巧儿不为钱财,他喜欢勤劳的赵振华,在边区政府的支持下,两个相爱的劳动模范结合在一起。
豫剧的《花木兰》替父从军,体现了花木兰的忠和孝,父亲年迈多病,不能从军,花木兰虽是女儿之身,毅然替父从军,体现了花木兰的孝,打败了侵略者,是为国尽忠,花木兰可谓是忠孝双全。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的四大传说,主要是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死后化作蝴蝶也要在一起,这只是个传说。
另一个四大传说就是黄梅戏《牛郎织女》织女下到凡间与牛郎成亲并生儿育女,王母知道后大怒,命天兵将织女抓回天庭,用银河将牛郎和织女分开,幸有喜鹊搭上了鹊桥,才使牛郎织女相会,从此后每年的七月初七,喜鹊就搭上鹊桥,让牛郎织女相见,七月初七也成了中国人的情人节。五大剧种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故事,那真是百看不厌,百听不倦。
戏曲表演的长处在戏剧性的基础上互为衬托,共同塑造人物的个性,讲述情节,表现人生的故事,戏曲是别具一格的形态,它的动作夸张,表演形式以唱、念、做、打、舞为主,用来塑造人物形象。唱讲究字正腔圆,不同的行当有不同的唱腔也有不同的音乐来伴奏。戏曲在有限的空间严以完整的历史人生,用城市化的动作表演出人的生活,比如上楼,提衣,抬脚,一步一步上楼,让观众看到你的动作就知道你在上楼。上楼的步数也很有讲究,上楼七步,下楼八步。台上两军对垒只用十几个演员,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形容戏曲演员的“三五人可做千军万马,六七步可走四海九州”。在虚拟的表演中演员们用他们的唱念做打演绎了人间真实的故事,在小小舞台上演出了人的悲欢离合。祝我们的戏曲越来越好,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角膜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药物治疗
刘欢刘金玲张晓融河北医大第三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角膜移植术后药物应用是维持角膜移植术成功的重要手段,也是近些年角膜移植专业研究的热点。角膜移植术后并发症包括:排斥反应、继发性青光眼、角膜新生血管、原发病复发等。并发症的防治对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提高角膜植片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回顾角膜移植术失败的主要机制,分析角膜移植术后常用药物及药物应用的新进展。
关键词: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继发性青光眼;新生血管;复发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use of drug after keratoplasty complications
Liu Huan, Liu Jin-ling,Zhang Xiao-rong.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51,China
Absract:The use of keratoplasty drug is the primary means of maintaining successful keratoplasty, and it is hot in the corneal professional research in the recent years.Keratoplasty complications include: rejection, secondary glaucoma,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recurrence of primary disease,etc.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is important to prolong and improve survival time of corneal graft.This article mainly reviews the main mechanism for failure keratoplasty analysis,and commonly used drugs and new drug applications of keratoplasty.
Key words:corneal transplant;rejection;secondary glaucoma;neovascular ;relapse
角膜盲是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约占世界总人数的1/4,近120万人,角膜移植是眼科重要的复明手术[1]。角膜移植术后并发症包括:免疫排斥反应、继发性青光眼、角膜新生血管、原发病复发、并发性白内障、角膜内皮失代偿、伤口漏水等,前4种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并发症的防治主要包括药物应用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药物应用是并发症防治的主要方式,对提高角膜移植术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1.免疫排斥反应
1.1机制
角膜不含血管和淋巴管,处于一种“免疫赦免”状态。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是由多因素参与并决定的复杂过程,与角膜新生血管的数量和面积、角膜受损及感染的程度、植片大小及位置、手术次数以及手术的时机和方式密切相关[2-5]。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控制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CsA)以及他克莫司(FK506)等。
1.2药物治疗
1.2.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恢复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细胞和纤维渗出、抑制细胞因子分泌和黏附因子的表达、稳定溶酶体膜等多种途径抑制免疫反应[6]。糖皮质激素是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传统药物,由于抗排斥反应效果显著、成品制剂种类多、可选择性大及价格低廉等原因,目前它在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防治上仍是应用最广泛的药物。
激素用于排斥反应的途径分为: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使用糖皮质激素局部点眼是目前角膜移植术后的常规用药方式。具体用药方法:例如典必殊的使用,可以从术后每日6次逐渐减量,结合患者植片、眼压等具体情况,调整减量速度;结膜下注射也是临床常用的局部用药方式,可以避开角膜上皮对药物吸收的屏障作用,临床观察作用显著。发生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时,应用糖皮质激素频繁点眼(1次/h直到排斥反应发生逆转) [7],同时联合全身用药(临床常用甲泼尼龙80mg 1/日 静脉滴注。研究证明甲基强的松龙500 mg静脉滴注冲击治疗1d,冲击后改用维持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或口服强的松片60 ~ 80 mg,一般需要治疗6 ~ 8周),以暂时性减少血液循环中淋巴细胞的数量,“重新安排”失常的免疫反应,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8]。局部点眼治疗超过1个月应监测眼压,以尽早发现并防治激素性青光眼。
1.2.2环孢霉素A(CSA) 环孢霉素A是1970年由瑞士Sandoz实验室首次从tolypocl acIium inflatum和cyclindrclcarpon lucidum两种真菌的培养基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选择性免疫抑制剂,其一方面具有钙调节蛋白抑制因子的作用,另一方面可选择性阻止某些淋巴因子mRNA的转运,从而抑制淋巴因子的合成[9]。CsA自1978年被应用于临床,现在已经广泛用于器官移植术。全身长期应用 CsA具有肝、肾毒性,神经紊乱,牙龈增生,增加发生肿瘤和感染等全身毒副作用的危险。Poon等研究表明全身应用CsA,不良反应明显,故不主张全身用药[5],必须联合全身用药时定期监测肝功能。国内外很多学者已充分证实了CsA在角膜移植术后降低排斥反应的显著疗效,并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暂时没有发现局部应用有升高眼压等副作用[10]。局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多而且明显,如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角膜创伤愈合延迟以及对感染的抵抗力下降等[11]。CsA特别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无效或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角膜移植术后7天常规加用环孢素滴眼液,3/日,逐渐减量,使用时间1-2年,局部用药效果不佳者,加用口服环孢素胶囊。近些年,CsA在治疗其他眼科疾病上的作用也逐渐被发掘。Gumus等证明CsA具有明确的抗炎效果,且在干眼治疗中有重要作用[12]。
1.2.3他克莫司 他克莫司是从链霉菌中提取出的23环大环内酯类类抗生素,其通过抑制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表达来抑制T细胞的活化。其作用机制与CsA相似,但结构完全不同,其免疫抑制作用是CsA的10-100倍,不良反应较CsA少[13]。临床上最先被用于肝脏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目前已成为治疗肝、肾、心脏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才应用于角膜移植方面。应用CsA排斥反应不改善者,可改用他克莫司滴眼液。有高危因素如多次手术患者也可术后直接使用。他克莫司抗排斥疗效显著优于CsA,过敏者少,用药时刺激症状轻,其滴眼液制剂价格昂贵。FK506不仅用于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干眼、睑结膜炎等的治疗[14-16],而且其对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17-20],难治性角膜相关免疫溃疡[21],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22]有显著效果。
2.继发性青光眼
2.1机制
角膜移植术后眼压持续增高(眼压≥22mmHg),在出现相关的视野缺损及视神经变化前[23],需要及时药物治疗。Irvine和Kauf-manll最早提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post-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glaucoma,PPKG)是导致植片失败和角膜移植术后不可逆性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24],而Huber等的大样本研究认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继发性青光眼是角膜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23]。国外研究其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与无晶体眼或人工晶体眼的大疱性角膜病变、术前青光眼、角膜溃疡、粘连性角膜白斑、眼机械性外伤和烧伤、联合白内障或玻璃体切除术等[23,25-27]因素有关。而国内术后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的使用、术后植片排斥反应或排斥后再移植、粘连性角膜白斑等导致继发青光眼的发生率极高,其中激素性青光眼居首位。总之,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常常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房角关闭、手术技术因素、术后糖皮质激素使用、原有青光眼等。
2.2 药物治疗
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早期可使用降眼压药物治疗。先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多用β受体阻滞剂如卡替洛尔滴眼液,眼压控制不佳时,加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如布林佐胺滴眼液联合用药;局部联合点眼眼压控制仍不理想时,加用口服降眼压药物如醋甲唑胺。用药过程应随访复查,监测眼压以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对于依从性差,复查不规律的患者,眼压处于危险状态值时,应采用紧急降眼压方案,局部点眼联合口服药物,再加用甘露醇50mg静脉滴注。药物治疗无效再选择手术治疗,术前需谨慎选择术式并做好术后评估。
当长期使用局部药物降低眼压时,必须注意其副作用。β-受体阻滞剂可导致浅层点状角膜上皮病变,加剧干眼症和角膜感觉缺失。碳酸酐酶抑制剂可能导致角膜内皮失代偿、黄斑囊样水肿或持久炎症[28]。角膜移植术后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和环孢素滴眼液的联合应用可预防排斥反应的发生,但对于出现激素性青光眼的患者,可逐渐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次数或降低浓度,以利于降低眼压并预防排斥反应[26,29-30]。
3.角膜新生血管
3.1机制
角膜透明是维持视力的首要前提,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间的相互制约平衡被打破后会产生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角膜新生血管是无害的正常修复过程, 但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 角膜新生血管持续的时间和累及的范围超出正常生理所能耐受的程度,不仅会引起视力下降,还会在角膜移植术后造成免疫赦免的丧失。
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药物,主要包括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抑制剂、细胞凋亡诱导因子、纤维蛋白溶酶原、 过氧化物酶6、环孢霉素、维生素C,也可以采用基因治疗。
3.2药物应用
3.2.1糖皮质激素
局部应用激素主要用于抑制增生活跃的角膜血管。作为抑制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的传统药物,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最广泛,也往往早期应用于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预防,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但长期应用副作用明显,以激素性青光眼最为常见。
3.2.2非甾体类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NSAIDs同激素类药物相比效果更好。在角膜感染、伤口愈合和血管生成之前,NSAIDs通过作用于前列腺素的合成过程发挥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经证实能够抑制角膜新生血管NSAIDs包括:氟布洛芬、 吲哚美辛、 酮咯酸、 双氯芬酸和奈帕芬胺。常用药物为普拉洛芬滴眼液和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3.2.3 环孢霉素A
对T淋巴细胞具有高度特异性并能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可能通过抑制IL-2以发挥抗角膜新生血管作用。但有研究发现,对角膜移植排斥出现新生血管抑制效果不明显,并且可能出现全身毒性和角膜沉积物等副作用,因此限制了其广泛应用[31]。
3.2.4 维生素C
研究表明局部应用维生素C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方法,可能和它能降低血管内皮因子和金属蛋白酶-9在角膜组织中的浓度有关[32]。
3.2.5 VEGF抑制剂
已经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新生血管的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并且已有多个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证实了抗VEGF药物对角膜新生血管治疗的有效性。近些年应用和研究较多的抗VEGF药物包括贝伐单抗(Avastin)和雷珠单抗(Lucentis)。
贝伐单抗(Avastin)是一种新型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最先被美国FDA批准作为结肠癌用药,后续很多研究证实其对动物和人的角膜新生血管都有治疗作用[33]。雷珠单抗(Lucentis)是贝伐单抗同一公司研制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片段,研究发现其与贝伐单抗对于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作用相当。目前这两种抗VEGF抗体的临床效果显著,药物的安全性也被得到证实[34]。
其中糖皮质激素、NSAIDs及维生素C是目前临床治疗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的常用药物,VEGF抑制剂及细胞凋亡诱导因子、纤维蛋白溶酶原、 过氧化物酶6为正在研究的药物,基因治疗是未来可能研究的方向。
4.原发病复发
4.1病毒性角膜炎复发
4.1.1机制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virus keratitis,HSK)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性角膜病。致病病毒为HSV- 1,非活动期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和角膜内,免疫力降低时,潜伏的病毒再活化致病,极易复发。HSK在角膜移植术后复发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降低HSK术后复发率很重要。
4.1.2药物治疗
研究表明术后合理应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控制 HSV- 1的复制, 抑制三叉神经节和角膜内 HSV- 1 的活化及其两者间的联系[35-36], 从而提高角膜移植的成功率减少复发率。HSK患者在角膜移植术后可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以控制复发,当复发已发生时也应及时应用抗病毒药物。用药途径包括: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前者多指抗病毒滴眼液点眼,如更昔洛韦滴眼液。后者包括口服和静脉滴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和更昔洛韦注射液。为防止复发,临床上监测肝功能正常的患者术后应给予口服抗病毒药物2-3年。HSK术后复发包括上皮型、基质型和内皮型,其中上皮型最多见,可能和角膜移植术后常用激素类滴眼液点眼有关。上皮型的治疗原则,早期应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频繁点眼,可联合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病毒药物,禁用糖皮质激素。基质型和内皮型可同时应用抗病毒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活动期患者,应给予短效散瞳剂活动瞳,防止瞳孔后粘连,常用托吡卡胺滴眼液。
4.2真菌性角膜炎复发
4.2.1机制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致盲、顽固的感染性眼病。常见的致病菌包括曲霉菌、镰刀菌、白色念珠菌、头芽孢菌及链丝菌等。发病多有植物外伤史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病史,在发展中国家、农业国常见,是我国感染性角膜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真菌性角膜炎发病呈亚急性或慢性,但极易前房积脓,造成角膜穿孔,为保眼球控制感染紧急行角膜移植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致病真菌中除念珠菌属酵母菌外,其他均为丝状真菌。丝状真菌菌丝穿透性强,能穿过角膜基质侵犯后弹力层,甚至进入前房侵袭虹膜和眼内组织,导致术中难以彻底清除病灶,残余菌丝极可能引起真菌性角膜炎行角膜移植术后复发,其复发多于菌丝侵袭部位有关。
4.2.2药物治疗
真菌性角膜炎的用药途径包括局部和全身用药。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点眼,多用那他霉素滴眼液,一般不用激素类滴眼液,若术后角膜严重水肿,可替代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普拉洛芬滴眼液。全身用药包括口服和静脉滴注抗真菌药物,口服多用伊曲康唑,静脉用药常规使用氟康唑。那他霉素滴眼液直接作用于角膜溃疡病灶,水溶性差不易流失,因此作用时间持久,还有药物毒性低,刺激症状轻等优点,但其渗透性差,作用部位表浅,多联合角膜溃疡清创治疗,使药物浸润到溃疡深层达到治疗效果。伊曲康唑为近年抗真菌特效药,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术后常规口服21天,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总之,角膜移植术后出现并发症,应根据种类及时对症治疗。角膜移植术后药物应用是维持角膜移植术成功状态的主要手段,目前临床针对角膜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治疗,仍以皮质类固醇及环孢素为主。新型免疫抑制剂价格昂贵,但因为其较小的副作用,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推广和研发,已经越来越多的使用于临床,基因治疗是未来可能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接英,韩锟.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七届全国角膜病和眼表疾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眼科杂志, 2004,40(3): 211- 213.
[2]Reis A,Reinhard T,Voiculescu A,et al. Mycophenolate mofetil versus cyclosporin A in high risk keratoplasty patients: a prospectively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Br J Ophthalmol.1999;83(11):1268-1271.
[3]Gerber DA, Bonham CA, Thomson AW.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molecular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Transplant Proc.1998;30(4):1573-1579.
[4]Claerhout I,Beele H,Verstraete A,et al.The effect of duration and timing of systemic cyclosporine therapy on corneal allograft survival in a rat model.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2001;239(2):152-157.
[5]Poon AC,Forbes JE,Dart JK, et al.Systemic cyclosporin A in high risk penetrating keratoplasties: a case-control study.Br J Ophthalmol.2001;85(12):1464-1469.
[6]Panda A,Vanathi M,Kumar A,et a1.Corneal graft rejection.SurvOphthalmol 2007;52 (4):375—396.
[7]接英,潘志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眼科,2013;22(3):145-146.
[8]洪朝阳,徐海铭.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临床疗效观察,临床眼科杂志,2007;15(2):147-148.
[9]Gerber DA,Bonham CA,Thomson AW.Immunosuppressive agents:recent developments in molecular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C]/ /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Elsevier,1998,30(4): 1573-1579.
[10]史伟云,谢立信.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环胞霉素 A与皮质类固醇的合理应用.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0, 18(1) :18-20.
[11]Scheer S,Touzeau O,Borderie V,et al.Immunosuppression in corneal transplantation.t,Fr Ophtalmol,2003;26(6):637-64.
[12] Gunms K,Cavanaqh DH.The role of inflamnmtion and anti inflammation therapies in 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J]. Clin Ophthalmol,2009,3(6):57-67 doi.10.2147/OPTH.S3023.
[13]Matsuda S,Koyasu S.Regulation of MAPK signaling pathways through immunophilin—ligand complex[J].Curr Top Med Chem,2003,3(12):1358—1367.
[14]Sloper CM,Powell RJ,Dua HS.Tacrolimus(FKS06) in the management of high—risk corneal and limbal grafts.ophthalmology,2001,1O8:1838—1844.
[15]Ogawa Y,Okamoto S,Kuwana M,et al.Successful treatment of dry eye in two patients with 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with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FK506 and corticosteroids.Cornea,2001,20:430—434.
[16]Virtanen HM,Reitamo S.Kari M,et al.Efleet of 0.03%tacrolimus ointment on conjunctival cytolog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topic blepharoconjunctivitis:a retrospective study.Acta Ophthalmol Scand,2006,84:693-695
[17]Mochizuki M,Masuda K,Sakane T,et al.A clinicaltrial of FK506 in refractoryuveitis.Am J Ophthalmol,1993,115:763—769.
[18]Hogan AC,McAvoy CE,Dick AD,et al.Long—term efficacy and tolerance of tacrolimus for the treatment of uveitis.Ophthalmology,2007,114:1000—1006.
[19]Ishioka M,Ohno S,Nakamura S,et al.FK506 treatment of noninfectious uveitis.Am J Ophthalmol,1994,118:723—729.
[20]Murphy CC,Greiner K,Plskova J,et al.Cyclosporine vs tacrolimus therapy for posterior and intermediate uveitis.Arch Ophthalmol,2005,123:634—641.
[21]梁凌毅,林丽霞.他克莫司点眼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的疗效及其对泪膜的影响,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5,33(1) :60-64.
[22]马可,吕仲平.0.05%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难治性免疫相关角膜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5,33(7) :655-658.
[23]Huber KK,Maier AK,Klamann MK,et al.Glaucoma in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risk factors,management and outcome.Cornea.2O13,251:105—116.
[24]Iine AR,Kaufmau HE.Intraocular pressure following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AmJ Ophthalmol,1969,68:835—844.
[25] Alexandre MF,Breno CM,Camila NM,et al.Causes and risk factors for graft failure in surgeries performed by physicians in fellowship training.Cornea,2006,25:251-256.
[26]Onur K,Suleyman K,Gurkan E,et al.Incid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increased intraocular pressure after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Cornea,2010,29:278 - 282.
[27]Agarwal HC,Sharma TK,Sihota R,et al.Cumulative effect of risk factors on short-term surgical success of mitomycin augmented trabeculectomy.J Postgrad Med,2002,48:92.
[28]Holz HA,Lim MC.Glaucoma lasers:A review of the newer techniques.Curr Opin Ophthalmol,2005,16:89-93.
[29]谢立信,史伟云,刘敬,等.穿透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中华眼科杂志,2000,36:1 16一118.
[30]Erdurmus M,Cohen EJ,Yildiz EH,et al.Steroid-induced intraocular pressure elevation or glaucoma after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keratoeonus or fuchs dystrophy.Cornea,2009,28:759-764.
[31]Williams KA,Gmtzmacher RD,Roussel TJ,et a1.A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topical cyclosporine and topical steroid on rabbit corneal allograft rejection.Transplantation,1985,39:242-244.
[32]Lee MY,Chung SK.Treatment of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by topical application of ascorbicacid in the rabbit model[J].Cornea,2012,31(10):1165-1169.
[33]Keating AM,Jacobs DS.Anti-VEGF treatment of comeal neovascularization.Ocul Surf,201 1,9:227-237.
[34]Cheng SF,Dastjerdi MH,Ferrari G,et al.Short—term topical bevacizumab in the treatment of stable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Ophthalmol Scand,2006,84:693—695.
[35]Shimomura Y Herpes simplex virus latency,reactivation,and a new antiviral therapy for herpetic keratitis[J]Nippon Ganka Gakkai Zasshi, 2008, 112( 3): 247- 264
[36]周萍,姚玉峰,李修义.口服阿昔洛韦在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行角膜移植术后的应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 ( 4 ): 36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