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

2016-05-30杨萍李包庚

学理论·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社会思潮主流意识形态

杨萍 李包庚

摘 要: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导致多种西方意识形态进入我国。而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也有一些消极的思潮沉渣泛起,对社会稳定产生了消极影响。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既包括西方文化霸权主义下“和平演变”、后现代思潮、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又包括国内的多元文化思潮如民主与宪政、民粹主义、新左派、历史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面对复杂局势,我们坚守主流意识形态意义重大。

关键词:西方文化霸权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社会思潮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007-03

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的思想体系[1],代表了他们对自身社会地位和多方利益的精神诉求。对于一个社会来说,主流意识形态更是代表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各种思想和观点,是广大人民群众世界观、价值观的体现。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西方意识形态跟着全球化的趋势进入了我国,这在为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探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各种挑战,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主导地位,是时代的重要课题。

一、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

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最核心内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表现出极强的文化霸权主义。这种霸权主义并未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退出历史舞台,反而对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产生强烈的冲击,严重侵犯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尤其威胁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一)西方“和平演变”的政治图谋

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向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自由、民主和人权等口号宣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通过政治拉拢、经济援助和文化渗透等方式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思想行为方式,进而上升到整个国家的思维方式,使之变成资本主义国家的复制品,在不动声色中将社会主义国家土崩瓦解。

“和平演变”战略在东欧剧变之后加紧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攻势,并宣称要“打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战争”。从这时起,西方国家强化了推行和平演变策略的手段。他们加强攻心战,以军事威胁特别是核威慑作为后盾,极力协助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深入社会主义国家内部,达到和平演变战略的政治图谋。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中国便成为西方敌对势力进行和平演变的一个重要目标。由此可以看出,西方敌对势力很明显地把和平演变的重点指向了中国,攻心战表明了把意识形态作为其进行腐蚀和演变的撒手锏,对我国的和平演变战略是一个长期实施并且不会动摇的方针。这势必会导致我国一部分群体价值观的迷失以及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的降低,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主要外部威胁。

(二)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文化领域的冲击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一种自20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西方社会的文化思潮。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西方国家的社会关系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以往的传统理论已不能有效地解释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为了更好地解决后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新情况,后现代主义思潮应运而生。这种思潮不仅对西方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也深深地影响着当前我国的精神文化领域。

后现代主义把对自由的无限追求作为其主旨。这种自由一方面表现出对自由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容易陷入极端自由化的漩涡。极端自由化不仅会造成个体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的强烈冲突,还有可能引发个人自由欲的无限膨胀,最终出现极端个人主义、去组织化和去政府化的严重后果。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尚未定型,当他们面对学习和工作的双重压力时,难免会心生彷徨,很容易走向放任自由,对社会和人生抱有不满情绪。这也是近些年导致大学生自杀率居高不下的深层次原因所在。

今天,虽然后现代理论的高潮已经过去,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却留了下来。在中国,后现代思潮带来的冲击与震动是无法回避的。它与我国民族思想文化产生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负面因素就会占据人们的思想。

(三)新自由主义在我国经济文化领域有很大影响

新自由主义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它是建立在亚当·斯密古典自由主义基础之上并主张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的一种西方经济学理论。20世纪末,新自由主义思潮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动下向全球迅速传播,其思想核心在于奉行经济自由,推崇私有制,让市场主导和调节经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新自由主义逐步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强烈的思想文化渗透,尤其试图消解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近年来,这种影响在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首先,在经济领域,新自由主义主张实行全面私有化、取消公有制。它认为私有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强动力,意图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片面强调市场的作用,主张经济任由市场自发调节,反对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这必然会冲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次,在文化领域,新自由主义主张极端个人主义,反对集体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一元化,否定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这极易造成思想的混乱和文化信仰的缺失,这对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产生威胁,冲击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和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对立的思潮,如果任由其发展,必将会给人们思想造成极大的迷惑,给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无可挽回的后果。

二、国内各种社会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中国社会转型期中,一些消极的思潮沉渣泛起,很多民众对它们深信不疑,这对我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冲击。

(一)民主与宪政思潮的冲击

宪政民主思潮最早可追溯到1215年英国颁发的《自由大宪章》,此后在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中被发挥到极致,它将人的天性自由和平等视为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这一思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出现过多次,但均以失败告终。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宪政民主思潮再次粉墨登场。“宪政”的概念源自西方,对西方宪政是理所应当的。但在我国主张宪政民主的人眼里,中国的唯一出路就是要实行宪政民主。

我国以《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宪政民主主义者打着“维护宪法”、“依法治国”的旗号,实际上却否定我国宪法规定的各项根本原则,以西方宪政民主来否定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同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对立起来,进而取消人民民主。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动摇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根基。由此可见,西方宪政民主的目的就是要否定我国宪法及其确立的制度和原则,否定党的领导,最终实现改旗易帜。把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搬到中国,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是行不通的。我国需要加大改革力度,但是不能改掉我们的根本制度、效仿西方宪政民主的模式;我国需要发展民主政治,但是不能搞两党和多党竞争,那样只会导致政治动荡和社会分裂,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民粹主义浪潮的冲击

民粹主义最初出现在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中叶以后,遍布世界各地。民粹主义是一种秉持平民立场的社会思潮和批判性的社会理论,民粹主义认为精英阶级所代表的统治团体既腐化又堕落,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阶级所压制,国家只有摆脱蚕食民众利益的精英团体的控制才能成为改善全民福祉的工具[2]。

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十分强调平民的价值,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制度和运动实行的指导原则;主张将平民大众作为进行社会激进改革的主要力量;主张直接民主,让人民直接参与政府的政策制定,认为人民有能力对社会问题直接做出理性判断。目前,中国正在经历着自上而下的改革,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因发展不均衡导致的贫富差距增大、分配不公和腐败的现象存在。人民群众希望他们公平、公正的要求得到尊重,当今中国出现的民粹主义思潮恰恰符合了部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但民粹主义思潮在保护了平民大众根本利益、实现社会监督和公正的同时,不仅极易使人民群众受到别有企图者的操控,而且很有可能导致平均主义的回归、暴政和社会的倒退。因此,中国目前在考虑到处于社会边缘和底层平民的要求的同时,应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提防民粹主义思潮中不利的因素,防止其对现实社会造成破坏。

(三)新左派思潮的冲击

新左派思潮在20世纪90年代登上我国的政治舞台,代表着走封闭僵化老路的新左派的主张与利益。新左派思潮是以“文革”理论或西方左翼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为基础,以平等与公平为核心价值,把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分层化、社会失范与社会问题,理解为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体现,并以平等主义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基本选择的社会思潮[3]。

新左派认为当今中国正在发生质变,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把其本质归结为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脱离唯物辩证法,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联系割裂开来,片面地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将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简单地归咎于改革开放;主张平等与公平,认为社会不公正现象是由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造成的,强调公平分配,关注弱势群体,这对目前处于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冲突不断涌现情形下的底层民众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新左派不认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忽视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坚持形而上学的观点,面对社会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没有意识到其成因的复杂性,只是简单地归责于改革开放;割裂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联系,习惯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最终走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否定。这更加扰乱了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失去信心,也会动摇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础地位,严重威胁着中国目前的和平稳定状态以及未来的美好发展前景。

(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冲击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歪曲、否定中国人民革命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历史的政治思潮。最近几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人们的思想信念造成的危害较大。历史虚无主义者妖魔化毛泽东,诋毁毛泽东思想,否定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带领中国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的地位不断受到冲击,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受到威胁。

自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把如何使社会主义国家从地球上消失作为他们的最终目标。当武力无法达到他们的目的时,他们便把更多的希望寄予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和平演变,在不放弃武力手段的同时,加强思想文化渗透,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发展历史采取虚无的方式,使中华儿女淡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历史被否定、被抹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立足点[4]。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抹杀了中国的革命历史,扭曲了中国人民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如果任其肆无忌惮地发展,势必会对人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造成思想混乱,颠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瓦解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让中国人民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日益向西方意识形态靠拢,成为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附庸,最终危及中国的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五)文化复古主义思潮的冲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了一股文化复古主义思潮。文化复古主义“把两千年以前的圣人遗训当成治国法宝,片面强调‘德治、‘仁政,甚至要用‘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来取代马克思主义、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对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民主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治国方略更是刻意回避”[5]。文化复古主义重新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坚决反对西化主张,要求重返孔孟之道,在社会上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推行他们的文化复古主义主张。

在一些国学家们的眼里,我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进步却背离了传统文化的精神主旨,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制定丧失了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华民族在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正逐步沦为西方文化的殖民地。

可见,文化复古主义夸大了传统道德的普遍性,忽视了不同时代的特殊性,严重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改革和创新,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道德和制度建设都造成了侵害。

综上所述,我们对于各种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威胁的思潮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觉。如果我们不能清醒地认识它们的实质和危害,那么各种错误思潮就会更加猖獗。这是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国家、民族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个人人生观、价值观是否能正确建立的重大问题。

三、坚守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想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首先就是要积极维护国内的意识形态安全,在思想上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抵御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蚀。“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6]习近平总书记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

首先,坚守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社会稳定。意识形态阵地如果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去占领[7]。这就告诉我们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对我国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让他们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和重大方针政策,知道执政党的价值理念和政治追求。我国只能用唯物辩证法和实事求是的方法来指导实践,只能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意识形态工作是否能做好,不仅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必须对此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其次,坚守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在新时期,我国政府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健康发展。同样,坚守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也可以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顺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的。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所在。坚守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排除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统一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思想观念,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童世骏.意识形态新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

[2]陶文昭.互联网上的民粹主义思潮[J].探索与争鸣,2009(5).

[3]萧功秦.多元制衡视角下的新左派思潮[J].人民论坛,2011(1):36.

[4]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是对社会主旋律的消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1-16.

[5]郝立忠.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应对全盘西化和文化复古两大思潮的挑战[J].山东社会科学,2015(1):53.

[6]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EB/OL].(2013-8-20).http://www.qstheory.cn/yw/201308/t20130820

_262152.htm.

[7]冯虞章.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6.

猜你喜欢

社会思潮主流意识形态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
直面“真问题”,廓清中国方向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多元化社会思潮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刍议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途径述评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影响
为什么要重申“党校姓党”
浅论中国“主旋律”与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