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农产品双边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2016-05-30朱文浩
摘要:中美农产品贸易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不断发展。文章引入贸易结合度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系统地分析了两国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但我国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化的基本现状,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发现影响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因素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和经济一体化等。最后预测了未来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中美;引力模型
一、 引言
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我国与美国的农产品双边贸易不仅在贸易规模上呈逐年扩大趋势,而且在农产品结构上也表现出较强的互补性。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额达到288亿美元,美国25%的大豆和40%的棉花销往中国,我国对美农产品出口额也达到2001年的六倍,约为75亿美元。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农产品市场供求过剩的矛盾突出,如何提高两国贸易水平带动国内经济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 文献综述
潜力模型在对城市距离的研究基础上首次提出中介机会的概念(S. Stouffer,1940),著名的赖利定律就是在此基础上引用引力模型的两个主要因素规模和距离对一个地区的市场边界进行分析。Tinbergen(1962)和Poyhonon(1963)认为一国对另一国的贸易流量规模与其各自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成反比,自此引力模型在国外相关研究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二十一世纪后国外的引力模型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并开始被国内学者重视,出现了更多的理论解释元素及新的模型改进研究方法。孙林、李岳云(2007)用恒定市场份额法探讨了加入WTO前后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宋东凌(2010)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流量为研究对象,研究贸易流量模型并构建出适合双边特色的贸易引力模型;周丹(2013)改进了传统的基于CES效用函数的引力模型,以1990年~2010年为样本区间,估测了金砖五国双边贸易成本,结果显示成本弹性在[245,0.48]间取值不等,变化幅度较大;耿晔强(2015)从产品分类角度研究发现,经济规模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地理因素是明显阻碍作用。
对于中美两国双边贸易的研究主要改进了引力模型或加入不同自变量。对于前者,朱海霞(2008)构造边境效应引力模型发现中美农产品贸易的边境效应显著存在,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王磊(2010)引入中美两国双边服务贸易数据、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和贸易相似系数等指标构造多个引力模型,比较分析后明确最优模型并预测了完全自由贸易条件下中美双边贸易规模的发展趋势。在自变量方面,帅传敏(2009)将农业增加值纳入引力模型,分析两国贸易潜力的不同特点;唐锋(2014)以劳工标准为切入点,对15个国家制造业贸易流量做定量研究,发现工会和禁止童工标准对贸易流量产生正效应但并不显著;近年来对贸易与碳排放的密切关注,刘继森等(2015)将碳排放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也纳入研究范围。
综上,国内外学者采用引力模型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贸易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少有专门针对中美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文试图在传统引力模型基础上扩展新的研究变量,引入汇率、农业增加值、人均GDP差额等影响因素分析1996年~2014年两国农产品贸易变化,对改进模型检验后明确影响贸易额的显著因素,提出政策建议。
三、 中美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本文采用HS1996的商品分类方法,以1996年~2014年间贸易数据为样本, 计算贸易结合度指数和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对中美农产品贸易情况进行现状分析。中国海关数据库显示,1996~2014年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增加了6.2倍,其中,前5年基本保持贸易顺差,以2004年为分水岭开始,呈现快速逆差状况并不断拉大,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中美两国贸易中。美国作为我国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其出口额以18.66%的增长率逐年上升,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1.94%,且农业贸易总额快速增长,年增率为16.83%,超过同期中国农产品贸易13.85%的年增长速度。然而,中国对美国的农业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逐年扩大到3.05倍,年递增率为11.81%。
贸易结合度是指衡量两国贸易关系的紧密程度,以一国对伙伴国的出口额占该国出口规模比重与伙伴国的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规模的比重之比。
TIIab=■
总体而言,中美农产品贸易呈现紧密结合趋势,1996年~2005年该指数小于1,我国农产品对美市场的贸易关系相对松散,2006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占美国进口额的比重不断扩大并挤入前五。相比之下,美国农产品对中国市场的贸易结合度一直较高,自2003年我国农产品进口一直位居美国农产品出口市场前五位。
虽然中美两国农产品贸易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我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且随着贸易量增加不断恶化。这里引入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通过分析两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同的竞争水平,可以解释部分原因。国际市场占有率是以一国的某种商品为研究对象,计算该产品的出口额与世界上该产品的总出口额之比,反映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IMSij=■*100%
经笔者计算,美国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在样本期间内维持与我国的高位差额,而且近年来美国国际农产品市场份额呈现加大趋势。其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加速超越中国,这也意味着不仅与美国,我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趋势近期可能很难逆转,甚至继续保持不断恶化的趋势。
四、 中美农产品贸易引力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1. 理论基础。万有引力定律是贸易引力模型的起源和基础,随着引力模型的应用领域扩大化并获得良好的实证效果时,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开始将其引入国际贸易领域。他们认为两国的双边贸易流量规模与地理空间距离成反比,与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也就是说,空间距离产生的运输成本、信息成本、管理成本等构成贸易阻力,进口国和出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分别反映了潜在的有效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
Xij=A(YiYj)Dij(1)
由于各因素之间并非成线性关系,且为了避免数据残差的非正态分布和异方差现象,我们采用对数形式,即:
lnXij=?茁0+?茁1ln(yiyj)+?茁2lnDij+uij(2)
其中,Xij表示i国家对j国家的出口额,Y表示国家的 GDP,Dij表示两国之间的距离,通常用两国首都或经济重心之间的距离来表示。20世纪60年代以后该模型的发展和完善主要体现在内生解释变量如人口、人均GDP等,也加入了诸如优惠贸易协定等改变经济环境的虚拟变量等。
2. 模型的构建及数据来源。本文以上述对数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根据中美双边贸易的实际情况,修正并添加了部分可能对贸易额产生影响的因素作为解释变量,试图建立反映中美农产品双边贸易的引力模型,并加入误差项,变为:
lnXij=?茁0+?茁1lnYiYj+?茁2lnAgYiAgYj+?茁3lnPiPj+?茁4lnIMSiIMSj+?茁5ln|PCi-PCj|+?茁6lnDEj+?茁7WTOi+?茁8lnDijSij+uij(3)
其中,Xij为中美农产品双边贸易总额,Yij为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一国的进口需求能力和潜在进口能力;AgYij是中国或美国的农业GDP,它反映了中国或美国农业的出口供给能力,AgYij越大,贸易流量越大,因此Yij和AgYij的系数预期为正数;IMSij为上文计算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预期为正影响;此前有学者对国家间金融市场的稳定与进出口贸易关系研究并得到显著性结果,本文采用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变化率来衡量两国间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预期为负;我国于2002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这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大大提高,极大地刺激了农产品出口,所以本文引入WTO作为虚拟变量,从2002年开始赋值为1,之前年份赋值为0,系数预期为正数。Linnemann的引力模型包括了人口变量,后来有学者提出,人均GDP不仅反映国家人口状况也反映了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等,应代替人口变量。但是从理论上分析,前者具有正影响,人均购买力越大,市场有效需求越大,对国际贸易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后者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市场规模,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具有相对完善的产品结构满足国内的多样化需求,反之则发挥资源、技术优势等注重专业化生产,从而增加对部分产品的出口,对外贸易依存度较大。本文在分析时将两个变量分别纳入模型回归发现区别不大,但在双边贸易中考虑到进口国与出口国情况时,影响却无法确定。因此本文引入人均GDP差额进行估计。另外本文还引入 Dij为两国(地区)经济中心或主要港口之间的距离,以及国土面积Sij,这主要是因为国土面积和空间距离具有一定互补性。在这个模型中,两个指标均为定值,因此模型最终变为:
lnXij=?茁0+?茁1lnYiYj+?茁2lnAgYiAgYj+?茁3lnPiPj+?茁4lnIMSiIMSj+?茁5ln|PCi-PCj|+?茁6lnDEj+?茁7WTOi+uij(4)
我国与美国历年的农产品贸易额数据和我国农产品出口额来源于《中国对外贸易年鉴》,以2014年为基期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了调整,以美元表示;我国的GDP值、历年农业产值和每年总人口数均来自与《中国经济统计年鉴》,美国历年的农产品贸易额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并经过计算整理,GDP值和农业产值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其中的数值均以2014年为基期的价格表示,单位为美元。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来源于世界银行网站,并经过计算调整,本文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样本区间选取1996年~2014年,为避免异方差并选取对数线性化后的模型,首先对所有原始数据采取对数变换处理。
3. 模型实证分析。首先对1996年~2014年间七个经济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ADF检验,判断其平稳性及单整阶数,从而确定部分解释变量。这里运用Eviews15.0软件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如表1。
因此,与因变量同阶单整即一阶单整变量才可以进行协整分析,以避免伪回归现象。如上表所示,二阶单整的解释变量为农业产值、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汇率,将这些自变量剔除,农产品交易额、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差额和人口变量均为一阶,ADF值均通过了5%水平临界值,在一阶差分后可以变为平稳序列,对GDP和人均GDP差额进行AR(1),保证D.W值符合要求,消除了自相关性,它们之间具有长期稳定关系。此时模型变为:
lnXij=?茁0+?茁1lnYiYj+?茁3lnPiPj+?茁5ln|PCi-PCj|+?茁7WTOi+uij(5)
这里采用中美农产品贸易额经协整后的时间序列数据对(5)式进行回归分析,并通过AR(1)消除自相关,可以得到该等式:
lnX=-22.88+0.72lnYiYj+3.16lnPiPj-0.007ln|PCi-PCj|+0.149WTOi(6)
此时R2=0.98,F统计量值为84.15,方程拟合度较高,D.W=2.1,已经消除了序列相关情况,但是人均GDP变量没有通过t检验,没有达到5%的显著性水平且存在一定的多重共线性,而且人均GDP经过计量验证与人口因素存在反向的经济影响力,本文选取的人均GDP差额仍然与人口因素有着高度共线性关系,因此,这里只保留通过t 检验的人口统计量,再将新的模型重新进行回归分析,最终得到的模型为:
lnX=-22.83+0.717lnYiYj+3.17lnPiPj+0.148WTOi(7)
并进行残差序列单位根检验,统计量ADF=-1.428,小于5%临界值-1.97,因此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所以lnX,lnYiYj,lnPiPj和虚拟变量WTO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其对应的长期均衡方程为上式(7)。此时R2=0.976,调整后R2=0.960,F统计量为152.064,方程拟合度好,D.W=1.977,且无共线性,所有变量均通过5%水平下的t检验,符号与预期相同,即:双方GDP的对数提高1%,将促进农产品贸易额对数增加0.717%,GDP的提高将增强任一方的购买能力,促进贸易额增长;任一国人口增长带来的消费需求增长,也促进了双边贸易额,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经济一体化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对交易额也有较大影响,有利于提高贸易水平。因此,经过协整分析和残差平稳性判断,最终确定(7)式为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引力模型。
分析结果显示模型中大多数解释变量具有较高的显著性。在直接贸易中引力的主要来源就是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产生的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经济规模越大,潜在购买力越大,对外贸易流量越大;人口基数越大,增长速度越快,市场有效需求就越大。此外贸易壁垒对双边贸易也产生显著性影响。如果两国同属于某一经济一体化组织,互惠互利的贸易政策将减少贸易摩擦,降低贸易成本。我国加入WTO以后大大增加了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这也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增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从模型实证分析结果来看,中美农产品双边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两国经济总量、人口规模、经济一体化等因素,这一结论基本符合贸易引力模型理论。
五、 贸易趋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1996年~2014年间的中美双边农产品贸易状况可以看出,我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虽然出口规模扩大但短期内逆差现状很难改变;随着两国农产品贸易专业化程度和贸易结合度提高,农产品贸易如大宗农产品和高附加值农产品贸易呈现明显的互补性;通过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两国双边农产品贸易兼有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特征,这也论证了产业间具有各自比较优势的产品存在互补性,而在部分产业内贸易中,必须提高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要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改善贸易逆差扩大化趋势,必须调整出口结构,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实现经济增长和贸易条件改善的双重目标。同时加强政府对农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推广技术创新。在分析国内农业产业发展特征、农产品比较优势和出口利益基础上,制定国际市场开拓目标和战略规划。另外加快体制调整,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和推广技术创新与应用领域,改善生产方式优化生产环境。
参考文献:
[1] 马涛,刘仕国.产品内分工下中国进口结构与增长的二元边际——基于引力模型的动态面板数据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0,(4).
[2] 孙林,谭晶荣,宋海英.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对国际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1).
[3] 张海森,谢杰.中国—非洲农产品贸易的决定因素与潜力——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3).
[4]周丹.金砖国家间双边贸易成本弹性的测度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3).
[5] 王磊,徐晓岭.引力模型的应用:中美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测量[J].统计与决策,2010,(4).
[6] 唐锋,谭晶荣.核心劳工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6).
[7] 刘继森,刘刚.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碳排放因素的引力模型[J].特区经济,2015,(3).
[8] 崔超.基于比较优势视角的中国农产品对韩出口贸易:潜力、障碍及战略选择[D].无锡:江南大学学位论文,2009.
作者简介:朱文浩(1988-),女,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信用管理。
收稿日期:2016-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