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5后”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评价体系构建与培育机制研究

2016-05-30王志贤贾仕林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培育机制评价体系大学生

王志贤 贾仕林

摘 要:从建立大学生网络诚信档案、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奖惩机制、形成网络素养教育督导评估机制以及经费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了一套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评价体系;提出从“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维度进行有机整合,创建“学生-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95后”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评价体系;培育机制

中图类分号 :G6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6)03-0117-05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网络已逐渐渗透到社会活动中的各个领域,它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模式、学习方式和思维形式,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95后”大学生带来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与问题;它是一个价值有涉的“大森林”,既有积极的“真善美”能量,也有负面的“假恶丑”现象。新形势下高校不断加强“95后”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其目的就是提升其理解、运用网络的能力,增强其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力和免疫力,这是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需要。[1]因此,构建一个良好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评价体系以及一套有效的培育机制,这对提高“95后”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构建诚信校园、创造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启发意义。

一、构建“95后”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评价体系[2]

(一)建立大学生网络诚信档案

诚信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建立网络诚信档案,就是借助网络的手段,记录相关人员在网络世界的各种行为,检点其诚信与否,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或开放查询,以此倡导诚信的上网观,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网络诚信档案所包含的内容必须全面并且具体,应当包括个人基本资料、承诺书、家庭背景、学业情况、信用记录以及网上言行记录,等等。

(二)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奖惩机制

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一种行为法则,它是指在一定网络环境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一种是非善恶判断标准。[3]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设计作为保障,那么网络道德观则会被忽略。社会要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激励网络道德行为。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高校亟需构建一套完整而有效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奖惩机制。

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我们要构建并完善大学生网络道德奖惩机制,必须先建立一套具体的、可量化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体系中,大学生网络诚信档案总成绩包括学习诚信、网络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以及工作诚信等五个方面评估的成绩总和。其中,可设定一个评价周期为一学年,各维度的分成绩为基础分、加分和减分三者之和,其基础分可设定为60分。在学生获得基础分数的前提下,对相应维度的守信行为予以加分,即给予一定的正分,反之即给予一定的负分,为减分。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完善全国大学生网络诚信数据库,把全体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档案得分及时记录在案,形成一个可以查询的完整系统,使其与学籍网进行连接,以方便各高校,甚至全社会进行查询,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衡量大学生的网络诚信度。

2.评优入党重要依据

为了使大学生网络诚信档案产生实际效能,体现档案系统的有效性,在大学生网络诚信档案库中记录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基础上,将学生档案的得分情况作为学生评奖评优、入党考察的重要依据;大学生网络诚信档案得分还可以作为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助学金的一项重要依据;在毕业季,学校还可以向用人单位进行人才推荐。此外,高校在校纪校规中加入网络诚信违规处罚条例,出台相应的具体处罚政策,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或者违规言行进行处罚,以起到“监督、教育、整改”的作用。

3.开展网络道德评议

在高校层面,有关部门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进行监督与审核。教育主管部门要定期开展网络道德评议活动,对恪守职业道德的高校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网上违法和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进行批评与处罚,把各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工作水平高低作为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评估考核的一项重要评价标准。

(三)形成网络素养教育督导评估机制

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督促检查,是开展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必要环节。要把工作成效作为对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高校应当构建与完善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增强高校推进网络素养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有效开展。

1.领导体制

是否建立一套积极有效的领导体制,这对是否能顺利开展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十分关键。高校要构建一套党委统一领导、分管领导负责、部门分工协作以及督导小组检查的“校党委-分管领导-各部门”三级领导体系,由上至下、统一管理。

2.总体规划

在完整、高效的领导体制指导下,高校是否将网络素养教育各项规划分别纳入高校总体规划的相应部分,这是保证网络素养教育得以顺利、有效发展的一大保障。网络素养教育总体规划可以大致分为: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文化研究、网络道德建设以及网络工作队伍等版块。

3.工作队伍

高校是否拥有一支熟悉网络、重视运用网络,具备不断提高运用和驾驭网络的能力,可以牢牢掌握校园网络发展和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导权的工作队伍,这对网络素养教育而言显得十分关键。这支工作队伍可以分为:网络监督员队伍、网络评议员队伍和网络引导员队伍。

4.制度体系

高校是否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相衔接、与师生员工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制度体系,这是衡量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指标。

(四)经费保障机制

高校应保证足够的经费用于场所与设备投资、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的引进、建立与宣传文化管理部门、互联网行业主管和监管部门的联动机制等。相关部门组建的督导小组定期对以上几点评估标准进行检查与考核,针对上述指标中未能落实的要责令落实,对于完成得好的加以表彰,形成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良性循环。

二、形成“四位一体”的“95后”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机制

“95后”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复杂工程,应在引导其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必须在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和网络发展的规律基础之上,不断结合大学生的时代特征,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学生自律为基、家庭配合为辅以及社会支持为助的四位一体联动机制。[4]

(一)学生维度

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素养教育的主体,其在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机制中的作用不可小觑。我们应当重视并充分发挥其在整个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1.注重社会责任

增强社会责任感是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网络素养的重要基石。只有增强社会责任感,大学生才能学会如何正确解读和运用网络信息。

2.树立正确观念

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是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首要条件。只有在正确的观念指导下,大学生才有可能正确使用网络,坚持网络诚信与道德。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网络人格、学会正确网络消费、进行健康网络活动。

3.增强自律意识

现代网络社会要求人们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的道德和行为准则。这要求大学生不断提高网络鉴别能力,提升网络自控能力,增强安全上网意识以及增强道德法律意识。

4.实现素养内化

自我内化是各项素养形成的根本条件,大学生网络素养更是如此。大学生是网络素养教育的主体与关键,只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现自律,真正做到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才能使素养培育效果事半功倍。

(二)学校维度

学校是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主阵地,对整个培育机制来说是个关键所在。我们应当有机结合理论教学、实践活动、思政教育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系统而有效的网络素养教育。

1.加强思政教育

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教育背景和体制下,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必然途径。高校应结合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各种形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升大学生理性分析、辩证解读网络信息的能力,确立正确的网络世界观与道德观,自觉遵守网络道德与规范。在网络时代,高校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例如:开设网络课堂、网络讨论版块等,以达到提升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等方面素养的目的。

2.注重实践引导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不仅仅要在课堂中体现,还应当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构建一套多渠道、多形式的网络素养教育模式,必须做到突出学生主体、强调教育引导以及重视实践环节。

3.优化网络环境

校园网络环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有效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因此,各高校应创建网络安全体系、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完善网络硬件设施、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以及搭建和谐网络平台以优化校园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

4.培养工作队伍

“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特别能战斗的网络思想教育队伍,是网络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5]因此,高校应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精通网络应用技术的高素质思政教育工作队伍,进一步加深其思想认识、培养其网络意识、增强其工作能力,以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6]

(三)家庭维度

家庭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言语与行为等各方面。家长的关注和指导,是帮助孩子学会有效辨别信息、正确使用网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在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中的积极作用。

1.家长高度重视

家长应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孩子的网络素养教育,应当从自身做起,与孩子一起学习和了解网络,共同提升网络素养。

2.发挥引导作用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网络生活习惯和言行,引导孩子坚持遵纪守法、恪守网络道德,自我管理网络行为,培养其良好的网络习惯与言行。家长还应当与孩子建立亲密的联系,保持良好的沟通,引导他们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我发展,提升网络素养。

3.突出家庭优势

家庭教育的优势在于父母与孩子共同生活、朝夕相处,接触时间较多,便于沟通、引导与教育;父母对孩子的习性比较了解,便于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与引导;父母与孩子彼此互动较多,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促进其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

4.把握家庭阵地

家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自由、放松的地方,代表着温暖和亲情,家长应充分利用家这个概念,把握好家庭这个教育阵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与引导。

(四)社会维度

网络素养教育是一个终生教育,具有长期性,其教育阵地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社会也是其重要的教学阵地。我们要利用舆论、法律以及技术等各种手段,建立一套以政府管理为主导,各部门协调合作,全方位共同参与的网络综合管理模式,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社会网络环境。

1.注重舆论导向

积极、正面、健康的社会舆论导向有利于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因此,社会要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强调网络媒体自律、规范信息发布制度、规范信息发布制度,并且倡导社会网络文明。

2.完善法律法规

为了更好地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政府有必要在遵循网络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并完善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相关网络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并精心培养一支高效的网络执法工作队伍,使网络管理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从而不断净化社会网络环境。

3.加强网络监管

我国互联网普及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其对与之配套的监管机制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监管机制并未得到及时完善,这导致各种黄色网站、不良舆论等在网络上肆意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阻碍了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发展与提升。基于此,为加大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政府应当成立专门的网络管理机构,健全网络管理规章制度,采取一定的行政和技术手段,加强对注册的验证与审核,加强对网络的监督与管理,倡导大学生进行网络文明行为,对反动言论和不良舆论要进行严格过滤与引导,避免极端思想肆意传播和扩散,从而维持正常的网络秩序,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6]。

4.建设教育网站

大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心理特性和行为模式,使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方法、网络行为等方面都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因此,针对这一特殊群体,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因人制宜地建立与之相适应、相匹配的教育网站,来达到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与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修敏.网络素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06-108.

[2] 贾仕林,王志贤,张羽程,等.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3] 李浩波. 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探析[J].科技经济市 场,2010(5):108-109.

[4] 黄发友. 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机制的构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27-33.

[5] 金炳华,等. 浅析新时期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08(8):259-260.

[6] 姜华帅. 关于网络论坛引导大学生提高网络素养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1(12):151-153.

Abstract: This paper deeply stud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redit archives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moral rewards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the formation of network literacy education supervision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of funds, constructing a set of students network literacy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It puts forward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student, school, family and society”, creating the “post 95”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literacy cultiv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network literacy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cultivation mechanism

责任编辑 张栋梁

猜你喜欢

培育机制评价体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英模文化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