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有效对接的策略研究

2016-05-30缪宁陵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对接专业设置高等职业教育

缪宁陵

摘 要:促进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有效对接,是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基础。常州高职园区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有效对接的策略,包括政府应加大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投入,建立公共信息平台,联合行业企业,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高职院校加强自身专业建设。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产业结构;对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6)03-0102-04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三大职能之一。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既是办学的根本任务,又是其职能所在,学校专业设置和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而专业设置又是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提高的基础和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和加强专业设置和建设的研究,并作为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任务。产业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基础,专业又是产业发展的支撑,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会引起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又影响了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促进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有效对接,是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基础。

一、常州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常州位于长三角地区腹地,是改革开放以后新兴的制造基地,它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直在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和环保、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建设形成了光伏、轨道交通、输变电设备、LED照明等省级特色产业基地。[1] 2015年常州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2014年的2.8:49.2:48.0,调整为2.8:47.7:49.5,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9.5%,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经济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新格局转变。[2]

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常州市目前产业结构基本保持稳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逐步过渡到了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即产业结构中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并由第二产业为主转移到以第三产业为主。《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常州市必须按照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导向,以‘高新高端、融合发展为产业发展方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积极提升传统制造业,提高集约发展水平,建立现代产业体系。”[1]因此,常州市为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第二、第三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金融业,制定了推进十大产业链建设、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双百”行动计划和创新型企业“十百千”计划等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

二、常州高职园区专业设置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常州高职园区有5所高职院校,分别在信息技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其中,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5所高职院校共开设专业203个,涉及交通运输、土建、电子信息、制造、财经、材料与能源、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等13个专业大类,共有电子信息与新能源技术、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塑料产品制造等18个省级重点专业群。

近年来,常州高职园区内各高职院校发挥各自所长,按照“围绕产业集群,优化专业结构,打造品牌特色专业,构建优势专业群体”的专业建设总体思路,逐步形成了专业结构合理、整体水平较高的专业。但是目前,常州高职园区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没有更好地有效对接与匹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第一产业的专业缺失

虽然常州市第一产业在三种产业中所占比重偏低,但是近两年,一直比较稳定,在常州市经济发展中仍占据一定的地位,而常州高职园区5所高职院校没有开设一个第一产业的专业。

(二)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

常州高职园区各高职院校为了争夺生源,争相开设热门专业,其中5所学校都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办了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等专业,同质化情况严重。

(三)第二、三产业的专业设置比例不协调

2015年,常州市第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47.7:49.5,而常州高职园区5所高职院校第二、三产业的专业设置比例为47.9:52.1。常州市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是推动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主力军,对人才的需求较大,但由于专业设置比例较低,用工短缺已成为制约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常州市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发展空间较大,但从专业设置上看,常州高职园区第三产业的专业比例过高,导致第三产业的学生人数过剩。

三、常州高职园区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有效对接的策略研究

常州高职园区高职院校要密切关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趋势,科学布局专业结构,找准自己在区域发展中的生态位,发展特色专业,使之全面对接产业结构发展。

(一)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应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扶持

首先,政府应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撑作用,对事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长远大计的专业,特别是需要较大量投资的,高职院校自身难以解决投资和短期内难以回收投资的专业,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和指导,创设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常州市政府应从政策和资金方面支持和扶持常州高职园区各高职院校重点建设和发展与机械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相关的专业,并突出专业建设的前瞻性。其次,政府应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出发点,制定区域专业发展规划,宏观调控常州高职园区各个产业相关专业的比例。鼓励高职院校适当增设农林牧渔等基础性专业的建设,填补常州高职园区第一产业相关专业的空白,为常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重点扶持第二产业中与高端装备制造业相关的专业,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工程机械及车辆制造、新型农业装备制造、数控机床和基础装备制造等。扶持第三产业中软件和服务外包和物联网相关专业,压缩第三产业其他相关专业,解决第三产业人才过剩的问题。

(二)高职教育园区应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高职教育园区通过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一方面,社会可以及时了解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招生情况、就业情况以及人才培养情况;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及时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通过劳动力资源的变化,调整专业结构。高职教育园区还应对信息交流平台的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对区域社会的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在对园区内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指导学校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制定招生计划,扩大或缩减相关专业招生规模,促进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有效对接。

(三)联合行业企业,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促进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有效对接还应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的作用。作为非政府组织的行业协会,除了要在引领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应加强与高职院校的沟通和交流,做好行业的人才需求预测,制定教育培训规划,并将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及时反馈给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一方面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充足的资金、先进的设备和实习场地;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以就业为导向,为企业量身订制高技能人才,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因此,常州高职园区各高职院校应主动联系行业企业,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

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成员除了学校领导、专业骨干教师外,还应邀请区域内的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行业人才的需求,学生就业的情况等为高职院校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确定专业结构调整方向,论证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为高职院校提供专业建设咨询,加强专业建设的指导,防止专业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此外,专业建设委员会还应对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模、培养方式、教育教学等进行指导,搭建起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广泛联系和合作的桥梁。

(四)高职院校应加强自身专业建设

1.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

常州高职园区各高职院校的发展一定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自觉服务区域经济转型,专业设置要与区域主导产业相匹配,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保持专业设置的超前性和敏感度,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加强专业建设,构建起与产业结构相对接的专业结构体系。常州高职园区各高职院校针对常州在制造业方面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光伏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服务业方面发展智能制造设计,打造苏锡常环太湖休闲旅游,加快创意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基地建设等,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深化教学改革,加快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

2.专业群与产业群相对接

产业群是产业发展战略的新模式,常州正在大力推进产业的特色、集聚、集约发展,常州高职园区各高职院校要将专业群与区域产业群相对接,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找准对接产业群,适应产业群发展的需求并以产业群发展为依托,加强专业群内涵建设,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专业群建设规划、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为常州产业群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专业群与区域经济的产业群相对接,确立了“扬优、扶新、集群”专业建设思路,构建了电子信息与新能源技术专业群、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专业群、软件技术与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群、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与服务专业群、国际商务与贸易专业群、创意与艺术设计专业群、智能装备制造技术专业群等七大凸显学院专业特色的专业群。

3.打造学校的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标志,又是专业建设与创新的重要内容。专业特色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打造:一是打造专业和专业群优势。高职院校的专业和专业群建设要结合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科学定位,结合区域和行业优势,打造彰显学校特色,发挥学校优势的专业,形成核心竞争力;二是特色专业和一般专业的错位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因此,高职院校在重点发展特色专业和专业群的基础上,还应兼顾其他专业的发展,满足不同学习者对教育的需求;三是与知名企业合作,打造学校的专业品牌。高职院校应主动与行业内的领头企业联系,采用企业品牌冠名或联名形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在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同时,也打造学校的专业品牌特色。

四、结语

常州高职园区的专业设置和建设是动态的、变化的,离不开常州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引和导向。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建设是伴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而变化更新的,专业设置只有与产业发展相对接,人才培养才能与经济发展需要和企业用人需求相匹配。因此,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建设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接和匹配,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并推动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和互驱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常州日报,2011-03-19(B2).

[2] 2015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6-03-03].http://www.cztjj.gov.cn/html/tjj/2016/OPPIMFCM_0303/12758.html.

[3] 郝福锦,蔡瑞林.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实证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2(4):7-10.

Abstract: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of professional setting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base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institutes. The effective connecting strategies in Changzhou higher vocation education zone include: the enlargement of governmental investment on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he foundation of public information platform;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enterpri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committee and self-improvement of profession construction in the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set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connection; strategy study

责任编辑 徐 晶

猜你喜欢

对接专业设置高等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幼儿美术教学对接的几点思考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G20在和一些国际组织“对接”;杭州峰会不会“跑题”
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浅论我国高等专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