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 解决数学问题
2016-05-30张玑
张玑
【摘 要】数学走进我们的生活,既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学生就一定会亲近数学,运用数学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数学问题 实际生活 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
一、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在实践活动中契入数学,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1.1 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从社会实践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反映出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规律。
许多数学知识往往是由许多概念构成的,而数学概念的建立离不开抽象概括,抽象概括是最基本的数学方法。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许多对称物体的情景,再从多个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物体中抽象出轴对称图形,然后,通过对折这些轴对称图形,发现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从而抽象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接着,再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去判断一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在这样的由“实际生活”经过抽象概括上升到发现“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既较好地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同时又经历了抽象概括数学概念的过程,初步理解和感受了抽象和概括的数学方法。
1.2 在实践活动中契入数学问题
生活中的许多实践活动往往是数学问题的载体,我们要善于抓住实践活动中的数学素材,适机引导,让学生充满自信与好奇,去学习和探索。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一个将1元币换成角币的换钱游戏。在活动中将各种不同的换法一一展示出来,然后提出要求:“你能将这些不同的换法进行分类吗?”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可以按照使用钱币的面值情况来分类。在分类后,我又提出要求:“你能将每种分法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一排吗?”学生按面值的大小,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了排列。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分类和按顺序排列有什么好处?学生经过交流认识到分类和有序排列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思考问题更周密,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经过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从普通的生活现象“换钱币”中,得到分类思考、有序排列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老师把实际生活中学生熟悉的题材引人到数学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學习数学的情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让数学问题体现在实际生活中
让数学走进生活既是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来源的需要,也是数学价值得以体现的需要,又是学生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后实现自我情感的需要。
2.1 展示数学的来源来实现生活化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感到数学学起来很枯燥。因此,在教学新知识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通过展示数学知识来源,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题材引人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能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再把它抽象出来,获得相应的数学概念。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收集实物或图型等。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收集的各种实物和图型,通过摸、看、议等方式,初步感知它们的共同特征,再选择典型的实物,通过反复拆卸与组装,使学生体会到它们的共同属性是由六个长方体围成的立体图形及其面、棱、点三个方面的具体特征。
这样,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情境,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既使学生了解了数学概念的来源,也掌握了概念。
2.2 再现数学的价值来实现生活化
沟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联系,用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来认识生活,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次质的飞跃。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领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这样就能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寻求解決的办法。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即数学走进我们的生活,既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学生就一定会亲近数学,运用数学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