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办高校班级建设
2016-05-30王颖韩冰刘友芳
王颖 韩冰 刘友芳
摘 要: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办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试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班级建设角度出发探析民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办高校;班级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现阶段全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为培育全民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班级是大学的最基层组织,班级建设在大学生的德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办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可以通过班级建设形成“共识”产生“合力”,实现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心“价值认同”。
一、当前民办高校班级建设的现状
1.班级成员缺乏凝聚力,信仰缺失,价值观多元化
民办高校学生大多来自城市,家庭条件优越,多是独生子女,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弱,部分学生存在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责任感缺乏、利己思想严重等问题。在多元文化下,价值观多元化,尤其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和冲击,学生信仰缺失,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仰不坚定,甚至有些学生把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奉为珍宝,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班级隐性教育不明显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多半是90后,受新鲜事物的影响和冲击,内心深处有叛逆感,构成对核心价值教育的挑戰。课堂教育、讲座论坛,这些显性教育对学生的灵魂触动并不明显,学生的行为习惯未有明显改善。而隐性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虽不能立竿见影,但隐性教育具有持久性和滞后性,因此,在民办高校,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更加重要,尤其是隐性教育更应摆在突出的位置。
3.班级干部、党员的积极带头作用不明显
班级工作主要靠辅导员老师的引导,但是一般民办高校的一名辅导员同时带多个班级。因此,学生才是班级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班级建设直接依靠的力量主要是班干部和党员,目前民办高校的党员和班级干部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还不是十分突出,其工作重心主要在日常的行政工作,对于整个班级的文化建设还起不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4.班风、学风建设有待加强
民办高校的学生大多是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一般,在前大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是不爱学习,因此,步入大学后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在学习上松懈,对学习缺少热情且一直处于被动状态,部分学生表现出厌学情绪,久而久之班级整体的学习风气不浓厚,加之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给班风建设带来难度。
二、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班级建设的全过程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改善大学生政治面貌的载体就是班级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感染和熏陶学生,大学生是班级建设的主体,同时又是班级建设的直接受益者。辅导员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组织时事政治的讨论,组织学生辩论赛和演讲比赛,亦可组织班级“读书会”“头脑风暴”等活动使学生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任课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之外,更应侧重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通过参观革命纪念馆、历史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观看《复兴之路》、《筑梦路上》等记录片让学生体会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波澜壮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干部、党员队伍建设
在班级建设中,班干部和党员是建设的主力军和榜样力量,尤其是在民办高校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尤其明显,辅导员和班级任课教师的影响远不及班干部和党员的影响,因此,在班级建设中首先是建立一个科学的班级领导机制,班干部和党员本身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深刻理解并能为班级制定价值观教育的长远规划。其次,辅导员定期和班干部、党员交流,为其提供组织保证,学校出台相应的制度保证班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远规划的顺利实行。同时,班干部和党员应分工明确,在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和任务时侧重不同,分工不同,避免重复,定期组织汇报按时完成班级各项工作,真正做出实效。
3.发挥民办高校学生优势,在实践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民办高校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生源结构较复杂,学生的学业水平较差,但是这些学生思维活跃,领悟能力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在民办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可利用学生的寒暑假开展主题社会实践,例如“两会宣讲团”、“红色工程”“走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也可利用在校学期期间开展公益活动、社团活动或是调研活动,学生通过自身对社会的接触和感受,从感性方面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理解,树立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4.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网络建设
网络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都带来了深刻影响。QQ、微博、微信已经成为班级上传下达消息的主要工具。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定要占领班级网络教育的制高点,利用专业优势在QQ、微信中每天向学生推送时事新闻,新闻链接等,及时传送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建立班级专属的网页,将班级活动、班级学习生活的点滴片段记录在网页上;设置专属论坛,定期聘请专人为学生在线讲解学生关心和疑惑的社会热点问题,学生通过网络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增强学生对热点问题的理性认识。同时,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收集掌握班级网络建设的动态,关注并引导网上评论,建立特殊情况突发问题预警机制,保证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网络舆情环境,构建一个新的思想交流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Z].中共中央办公厅, 2013-12-23.
[2]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2): 1-4.
注:本文系2014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融入民办高校教育全过程的有效途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负责人:韩冰,项目批准号L14CSZ053
(作者单位:辽宁何氏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