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6-05-30陈丹

科教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陈丹

摘 要 高职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与在校期间对其职业能力的培养是紧密相关的,为了使毕业生专业技能突出,符合企业对应岗位要求,软件技术专业在课程改革上引入了仿真式企业课堂和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岗位职业能力,实现以职业活动流程为主线、能力培养为主导、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有效提高了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力。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软件技术专业 课程改革 职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2.023

0引言

高职教育应该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担负着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知识技术、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在强调市场为导向的办学前提下,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也是当务之急,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必须要能适应软件企业及相关产业的岗位需要,掌握软件开发、软件服务所需的系统基础知识和具备软件开发、测试、技术支持及销售所需系统动手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通过对软件技术专业进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在教学实施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

1 软件技术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分析与人才培养目标

1.1 软件企业的职业需求及用人标准调查

就目前而言,全国各软件企业、互联网公司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依然缺乏基层的软件开发人员,他们应该具有熟练的产品的研发与测试能力。这些岗位所需要的一线开发人员主要承担产品需求,功能设计,产品可测性设计与反馈,单元测试,系统测试,性能测试等工作。这里我们根据企业对软件技术基础岗位即开发程序员的需求进行了总结:

(1)要求程序语言基础牢固扎实,能使用程序语言算法实现程序目标,如果学生既有算法的思想,又有软件架构的思想就更好了。

(2)要求具有快速的产品及业务学习能力,敏捷而周到的逻辑思维能力。

(3)要求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和实现。

(4)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基本职业素养。职业态度这方面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将自己转变为职业人的角色,要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有一定的认识、意志要坚定,不要遇事就逃避或放弃等等。基本职业素养主要职场中的一些基本行为规范等,如收发邮件、接打电话、如何请假、如何与人沟通等等。

(5)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做外包的企业大多对英语和日语都有要求,若只有能读、写能力的话,以后主要就做国内项目,若读、写、听、说能力都具备就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做国外项目,而且同时具备读、写、听、说能力的学生在职场中提升的机会比只有读、写能力的同学要高近40%左右。

1.2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软件技术专业顺应市场需求,推动武汉地区软件产业发展,实施“教学项目化、课堂企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软件开发与测试人才为核心,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知识基础、娴熟开发技能、学习能力强,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忠诚企业、胜任岗位的高素质软件技术人才。

2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与实践

2.1 课程体系的设计

由企业专家及本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对课程设置及课程标准进行论证,按照学习领域之间的关系组织课程,制定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并以此为指南修订原有的教学计划。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引入软件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以软件外包企业员工工作任务及要求为主,结合其他类型软件企业工作任务及要求,改革教学内容。根据软件专业职业岗位群中各个岗位能力分析定位出主要专业核心课程。依据企业工作流程,安排各个能力课程,设计了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的学习情景,根据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专业技能训练规律、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构建了以学中做、做学合一、做中学三级能力递进为主线的基于岗位能力专业课程体系。

2.2 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

根据软件技术专业特色进行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层层递进、真实环境四个环节完成教学。引入真实项目到课堂,将课程内容根据项目进行模块分解,按照软件开发进度形成由易入难的学习性工作任务。首先由教师传授项目信息给学生进行模仿,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并完成一个任务流程;然后由师生共同收集项目信息一起完成工作任务并进行检查、评价,使学生基本能够独立完成工作;最后由教师给出工作任务,学生独立收集信息,进行决策、计划并实施,由学生自我检查评价和反思,使学生能够完全独立地完成工作,并能反思和自我改进。各个任务环节逐层递进,让学生感受真实项目的开发过程。

项目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根据工作任务制定多个学习情景,在每个学习情景中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通过教学指导和学生活动,在教学流程中结合自主学习和个人展示,增加阶段评审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学习能力及沟通能力。该模式具有课程的完备性、任务的导向性、教学情境的完整性、技能的适应性等特点,适合本专业课程。

2.3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改变传统考核模式,在考核方式中体现考核学生职业能力的导向性,我们将课程考核模式由以教师为主转变成以学生和老师共同评价的方式。教师从教学到课程考核的过程中致力于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以及实践能力。学生在考核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与专业技能,加强了综合素质的锻炼,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以自评和小组互评为主,评价的内容主要体现作品质量和专业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协作学习的精神等。

课程考核方式按照平时成绩占总分的15%,项目设计作品成绩占总分的40%,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考核占总分的45%。其中平时成绩的评分标准包括组织纪律、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环境意识、学习方法,由教师及项目组长评定;项目设计作品是课程项目开发的最终结果,包括学生开发的全部程序及开发文档,包括系统分析和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开发文档、创新,由教师负责评定;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项目小组成绩,另一部分是组员自己的成绩,考评项目贯穿整个开发过程,考核内容包括小组讨论、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项目开发工作的随机抽查情况、讲解开发内容、小组集体答辩等,由教师、组内成员、本人共同评定。

3 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我们通过建立仿真式企业课堂、引进企业管理、建立虚拟企业和虚拟项目组组成的“第二课堂”,使校园学习与企业实践分阶段交叉进行,并加强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引进企业管理,建立“真实环境”、“真实项目”、“真实身份”、“真实压力”的“四真”工作环境,转换教师角色为项目经理兼技术导师,转换学生角色为企业员工。将知识和技术融入企业项目,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战项目开发,给学生设定真实的岗位身份,并按照项目进度和企业制度进行管理,形成仿真式企业课堂,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压力。

(2)结合软件项目开发周期长、常规课堂不能完全满足其要求的特点,在高年级班级中,提供公司和项目部运行场所,建立虚拟公司或虚拟项目组,由合作企业专家和专任教师提供指导,形成课外的“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自我培养、相互培训,加强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3)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课题项目和承接企业项目的研发。成立软件技术研究所,专任教师以软件企业员工身份加入软件技术研究所,直接承担软件工程研发任务及培训任务,带领部分学生进行软件开发,通过实际工程项目训练提升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技能,积累软件开发工程经验,提供社会服务。

(4)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教育按照学校职业基本素养培育体系的要求予以实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体验和社会实践三条途径,依托职业体验基地、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武汉城市精神教育体验六类平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职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素质,并对学生职业基本素养进行评价考核。

4 总结

软件技术专业在课程的开设和实施过程中,通过引入仿真式企业课堂和项目化教学模式,形成“项目教学、实境训练”产学一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技术标准一致,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训练合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能力,更好地提高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曹健.职业教育教学中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3(47):161-162.

[2] 李兰,陈丽媛,魏占坤.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研究.探索与实践,2013(11):62-63.

[3] 彭光熊,潘勇.综合职业能力导向下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教育与职业,2013(33):126-128.

[4] 顾准.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171-174.

[5] 杨建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4(4):20-22.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培养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基于精益管理理念的汽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