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三段式考核模式的探索研究
2016-05-30杨景明曲巍崔洪雨李明慧马丽娜
杨景明 曲巍 崔洪雨 李明慧 马丽娜
摘 要 如何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着力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是目前医学教育面临的较大问题。本文结合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考核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段式考核模式的概念,并对如何完善与改革临床考核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展望,为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临床医学 五年制 三段式 考核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2.020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技能水平,能够从事医疗、预防、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因而,临床技能水平的高低是体现其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着力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质量的考试模式对于医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阶段考核模式,是参考国家医药卫生行业执业考试有关政策要求,用合理的考核方式促进教学,充分发挥考试的杠杆导向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努力促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①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应及时检查评价,充分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效果,并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三段式考核模式就是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这一出发点提出的一套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和各专业特点的考核体系。
1 临床医学专业三段式考核改革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都明确提出:要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能力存在诸多问题,②如何把好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各阶段关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考核形式过于单一。目前的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技能考核分出科考核和毕业考核,出科考核是在临床轮转实习后进行,其考核方式主要由临床科室制定。毕业考核是在毕业前进行,其考核由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组织。这两项考核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临床技能的掌握水平,但是因为形式太过单一,难以体现学生综合素质。
(2)临床教学条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③见习阶段临床可供病例缺乏,临床见习逐渐演变成了集体讨论,从理论到理论,教学效果不好。患者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越来越高,同时,医院为了避免一些医疗纠纷,也在尽量减少或避免实习生动手实习的机会。学生得不到实践锻炼,这无疑会影响临床医学的教学质量。迫于多种压力,如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十分困难。
(3)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缺乏主动性。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较多,学习时间较短,由于课时压缩,学生对所学内容不能及时掌握,这就导致学生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基础知识严重匮乏。④另外,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即使有临床动手机会也不会去主动争取。
(4)三段式考核符合国家职业医师考试改革要求。2010年8月,卫生部医政司召开医师资格三段式考试研讨会,教育部、卫生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执业医师三段式考试在会议上展开讨论,并确定临床医学专业考核模式的发展趋势。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三段式考核模式符合国家医药卫生行业执业考试改革要求,对于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为提高我校毕业生的考研通过率和国家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打下坚实基础。
2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三段式考核实施措施
根据国家医药卫生行业执业考试有关政策的要求,结合我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实际情况,分别在基础知识学习后、临床知识学习后和毕业实习后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临床能力考核,以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强化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1 考核组织与管理⑤
三阶段考核实行学校、二级教学单位两级管理,学校教务处负责制定三阶段考试的原则和要求,二级教学单位负责所属专业三阶段考试的具体实施与管理,相关二级单位教学管理部门根据三阶段考试改革的总体原则和要求,科学设计各阶段考试安排,制定计划,组织命题,合成综合试卷,组织考务工作。
2.2 考核内容设计
(1)第一阶段考核(基础知识)。在学生基础课程结束、进入临床学习前进行,是为了督促学生进行系统学习并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为临床实习打好基础。基础理论综合科目为:生理学(占20%)、生物化学(占20%)、病理学(占20%)、药理学(占20%)、医学免疫学(占5%)、病原生物学(占5%)、卫生法规(占4%)、医学伦理学(占3%)、医学心理学(占3%)。占总成绩30%。
(2)第二阶段考核(临床知识)。在学生临床理论知识学习结束后、毕业实习之前进行,是为了考核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在实习中巩固基础理论知识。临床理论综合科目为:诊断学(占5%)、内科学(占30%)、外科学(占30%)、妇产科学(占10%)、儿科学(占10%)、神经病学(占5%)、医学影像学(占5%)、预防医学(占5%)。占总成绩30%。
(3)第三阶段考核(临床技能)。这项考核在学生实习结束、毕业前进行,是为了考核学生临床综合技能以及临床思维能力。本项考核按照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要求进行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SCE)。占总成绩40%。
2.3 考核命题原则
以学校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和历年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试题,主要考核学生临床综合思维与灵活运用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应强调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和对临床和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必须是通过综合分析后得出结论。
2.4 考核成绩记载
各阶段考试成绩均按百分制记载,60分以上为合格。各阶段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补考,第一、二阶段补考不及格者将给予降级或延长学制处理;第三阶段考试不及格将延期毕业。毕业总成绩=基础理论综合(占30%)+临床理论综合(占30%)+毕业实践技能(占40%),并视其总成绩合格与否准予毕业或授予学位。
3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三段式考核预期效果
(1)自我评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临床三段考试能够提高学生临床学习的主动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三段式考核模式参考了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为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临床实习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2)信息反馈,促进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临床三段式考核体现了以“素质、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构建科学、规范且富有成效的课程考核模式,建立贯穿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以能力为导向的考核体系,有利于获得准确的教学信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考核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的主要手段,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考核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直接影响着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学习内容的选择,一种良好的考试模式对教风、学风以及考风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注释
① 胡晋红,王卓.临床药师“三段式”在职培养模式[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6.6(4):246-248.
② 蒋惠芳,傅斌,杨伟吉.针灸推拿专业学生三段式考试的成效分析和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0,No.13:229-230.
③ 毕晓明,刘振洪,周胜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考核实践与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03.17(3):15-16.
④ 周志华.考教分离与分阶段考核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246-248.
⑤ 苏智军,庄建良,施腾泓.改进临床教学,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