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效率的几点尝试
2016-05-30邵国春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指出:“文学类文本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考查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纵观近五年的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基本上都是以考查小说、散文为主,总分值在20分左右。但是从历年的阅卷结果看,文学类文本阅读学生得分往往比较低,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三个角度探究提高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
第一,新授课教学要有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文本,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解题意识。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对现代文阅读提出了四个层面的要求,即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笔者觉得现代文教学目标也要围绕这四个层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围绕这四个层面,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分析探究文本,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不容易懂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讨论解决,这样的教学比教师分析学生听的效果要强。例如上苏教版必修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课,节选两个部分可以让学生归纳分别写了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白,第一部分主要写古园的风景和我的思绪;第二部分主要写对母亲对生命的理解。其实,学生概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也就是理清文章思路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第一部分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思考讨论,史铁生在古园中追寻哪几个问题?史铁生在荒芜但不衰败的地坛中思考了三个重要的问题:“我”该不该去死?为什么要生?应该怎样活?提出了三个问题,就要解决三个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抓住文本、主动分析文本,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也会渐渐提高。
第二,试卷讲评课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2015年湖南省高考语文卷现代文阅读题节选木心的《童年随之而去》,其中16题分析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的手法。在做这个练习题的时候,笔者让三个学生上黑板写出结果。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写出答案。其中一个学生的答案是“碧波像大匹软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橹声、水声反衬异样的宁适”;一个学生的答案是“这一段景物描写从视觉、听觉、触觉的角度,运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第三个学生的答案是既指出了修辞手法,又指出了各种感官描写。三个学生的板演就呈现了三个学生的解题过程。然后让全班学生分析讨论,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分析答案时教师要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打开学生思维的广度,先从修辞手法角度思考,然后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最后还要注意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比如本题比喻、反衬的手法,生动形象,动静结合,运用听觉、视觉、触觉使人如临其境,描写得有声有色。
思维品质的深刻性还体现在现代文阅读的探究题分析中。小说和散文阅读题都有一个共同题型,就是探究文章标题的含义。做此类题目,要求学生从标题的基本含义和多层含义角度入手,还要从标题与内容的关系、标题在文中形成的原因和结果、标题的谋篇布局作用和标题的艺术特色角度探究,学生回答不必面面俱到,但是分析一定要合情合理,有理有据。2014年广东省高考语文卷阅读文章《鹤》,题目是文章为什么不以“白鹭”为标题,而以“鹤”为标题?要提示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可以从标题与故事内容、标题与文章结构、标题与情节的关系入手,这样解答题目才会体现答案的完整性,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第三,注重读写结合,培养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的习惯。在学习了苏教版必修二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文后,学生感悟到老画家贝尔曼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与此同时,学习了欧亨利式结尾艺术方法。阅读是一种广泛的吸收,博采众长,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了解欧亨利式结尾,笔者让学生课外阅读《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让学生讨论情理之中的情节在哪里?出人意料之外的结局又体现在哪里?再让学生阅读《微型小说选刊》,让学生找出更多欧亨利式结尾的文章。阅读之后,让学生练笔写微型小说,运用欧亨利式结尾的手法。学生在构思小说的过程中,强化了对小说描写技巧的掌握,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好处。2014年浙江高考语文卷现代文阅读题《走眼》,第12题“‘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作简要分析。”如果学生自己都会用欧亨利笔法写微型小说,那么分析此类阅读题应该得心应手。现代文阅读中一些托物言志的抒情类散文,学生做完试题,教师分析后,还要求学生反思,要求学生自己写一些熟悉的托物言志类的散文,仿写,再创造。还可以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让学生扩写、续写现代文阅读中小说的情节,例如讲评完2015年安徽卷现代文阅读题《蓑衣》后,让学生发挥想象能力,续写小格和达子的故事。学生高兴写,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提升。何乐而不为?总而言之,把现代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举一而反三,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邵国春 江苏省宜兴市第一中学 21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