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语文教材承载历史知识的状况分析

2016-05-30李立华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篇目新教材人教版

一、语文教材承载历史知识的基本概述

当前通行的语文教材有若干版本,为了更集中、更全面地显示语文教材中承载的历史知识,本文选取人教版新教材、语文版新教材和人教旧版教材,共三套为样本进行研究。首先从选篇的数量、类型两个方面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基本情况。

(一)承载历史知识的篇目

语文教材承载历史知识,在篇目数量上,新、旧教材选取的具体情况为:

可以看出,小学所选历史篇目最多,其次是初中,最少的是高中。从中小学的总体情况来看,历史知识篇目所占比例都不大,新教材语文版高一、高二年级,人教版高三年级,都没有历史知识篇目。

(二)承载历史知识的类型

语文教材承载的历史知识范围广,包括政治、外交、军事、科技等领域,在涉及历史知识的类型上,主要从类别、国别两个方面进行概括:

教材在历史知识的选编上基本注意了选材的广泛性,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都有涉猎,而且内容丰富,抗日战争史、国内革命战争史、二战历史、科技史、重大政治事件和对外交往等都是取材范围。其中,军事史(尤其是抗日战争史)、科技史、中国史是三个版本教材承载的重点。

二、语文教材承载历史知识的基本状况分析

(一)新教材承载历史知识重点突出

现行语文教材承载的历史知识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充分体现了选材的多元化,同时还表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中国史

语文版新教材共有课文606篇,历史知识篇目有61课,其中涉及中国史的47篇,占77%;涉及世界史的14篇,仅占23%。人教版新教材共有课文592课,历史知识篇目42课,其中涉及中国史的有33篇,占78.6%;涉及世界史的9篇,只占21.4%。由此看来,新教材中国史所占比例都很大,都非常重视对中国历史的承载,但都有忽视外国历史的倾向。

2.关注抗日历史

对中国人来说,刻骨铭心的八年抗战历史不会忘,也不能忘,所以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都有关注抗日历史。承载抗日历史的篇目人教版占9.5%,语文版达到了18.3%。抗日的内容也突破了传统题材,不仅有《南京大屠杀》直面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而且还从现代回溯到了近代、古代。小学二年级下册选编的《口袋阵》,讲述的是明朝戚继光及其“戚家军”抗倭的事迹;四年级下册的《海上英魂》,则再现了甲午战争中邓世昌、丁汝昌等英雄的奋勇抗日,殉难黄海。三个题材构成了一幅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中国抗日画卷。

3.重视科技史

科技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发展的历史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一页。从统计表看来,语文新教材都重视科技史的传承。承载科技史的篇目,人教版占19%,语文版占20%,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今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世界各国的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语文教材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传承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教材承载历史知识教改趋势明显

新教材较之旧教材,篇目上出现了一些变化,很多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历史题材作品,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荷花淀》、《黄继光》等都从语文课本中隐退了;同时,新教材与时俱进,增添了一些时代气息浓厚的作品,承载的历史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

1.国共对抗历史弱化

新旧教材都有涉及国共对抗的历史,《草地夜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千里跃进大别山》等篇章重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其中,旧教材有关国共对抗的历史达20%,而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上有大幅度的删减,人教版下降到9.5%,语文版也仅有10%,国共对抗历史明显在弱化。

为什么新教材会出现这样的变化?新教材是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新教材弱化国共对抗历史,应该是根植于现实,并且是面向未来的。这个现实就是国共对抗在减弱,国共两党关系雨过天晴,走上了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未来,海峡两岸同是中华根,血脉相连,国共两党关系必定会迎来明媚的春天,弱化国共两党对抗的历史是形势的需要。

2.长征历史淡化

长征题材的历史篇目,旧教材共有6篇,小学5篇——《我们也要当红军》、《艰苦的岁月》、《倔强的小红军》、《草地夜行》、《飞夺泸定桥》,初中1篇《七根火柴》。新教材语文版仅保留了小学阶段的两篇,《倔强的小红军》(改名为《马背上的小红军》)和《飞夺泸定桥》,而人教版所有反映长征历史的课文都被删除。

笔者以为,语文版新教材关于长征历史篇目减少的做法是可取的,少而精,并不意味着长征精神的弱化。但是,人教版新教材删除所有有关长征的课文就有点矫枉过正了。因为,语文教材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长征这部“英勇悲壮的史诗”留给中华儿女的是艰苦奋斗、坚持不懈、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代,不论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还是在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伟大意义。如果仅仅因为要淡化政治色彩而对长征那一段历史视而不见,无异于是将孩子与洗澡水一起泼掉。

3.与政治密切相关的历史篇目从中小学语文教材撤离

旧教材承载的历史篇目具有比较浓的政治色彩,体现了文学为政治服务的特点。新课改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政治色彩淡化,于是与政治密切相关的历史篇目从中小学语文教材撤离。

一是关于抗美援朝篇目的删除。旧教材抗美援朝题材作品共有3篇,《黄继光》、《我的战友邱少云》、《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些作品在人教版新教材和语文版新教材中全部被删除。这些作品,曾经是哺育了几代人精神的经典,揭示的是同一个主题——歌颂英雄们不怕牺牲、浴血奋战、集体主义高于一切的精神。这种精神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已得到充分体现,再重复没有必要。况且中美关系今非昔比,不应再强化反美帝国主义的历史,所以,将这些承载抗美援朝历史的作品从教材中撤离是必要的。

二是承载前苏联历史篇目的删除。旧教材承载前苏联历史的有1篇经典文章《绿色的办公室》,编在小学四年级上册,反映的是十月革命前夕的严峻形势,歌颂了列宁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斗争的革命精神。历史上中国经历过很长一段“以苏为师”的时间,这个政治特色也反映到了语文教材中,选入语文教材的外国文学作品中,苏联作品是首选,其中有很多是政治性浓厚的作品,时代在变迁,历史正改写,中国早已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十月革命”开创的74年辉煌历史已成为过去。因此,将以讴歌“十月革命”为主题的《绿色的办公室》撤离小学语文教材,是正确的选择。

4.时代感突出的历史强化

新教材另一大的变化就是在删除某些篇目的同时,增加了一些与当今时代密切相关的的内容,使一些时代感突出的历史得到强化。

一是中国近代被侵略历史的强化。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旧教材在体现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史方面呈现一片空白,新教材及时弥补了这一缺陷。新教材人教版选了《圆明园的毁灭》放在五年级下册,语文版选了三篇——《冯婉贞》、《海上英魂》和《圆明园的毁灭》,分别编入三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和五年级下册。《圆明园的毁灭》介绍了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夺、破坏、焚毁的历史;《冯婉贞》讲述的是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十九岁的姑娘冯婉贞带领乡亲们痛击侵略者的故事;《海上英魂》记载了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将士在黄海奋勇抗敌、以身殉国的英雄事迹。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是后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史为镜,鉴往知来”,正是语文教材强化近代中国被侵略历史的初衷。

二是中国崛起历史的强化。走近新时代,一系列激动人心的事件一一载入史册,香港回归、载人飞船上天、北京奥运会,见证了新时代中国的崛起。《别了,“不列颠尼亚”》记载了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告别的不仅仅是接载查尔斯王子和末代港督的“不列颠尼亚”号,而且是英国对香港长达156年的殖民统治;《我们成功了》、《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都是记载北京申奥成功的历史;《千年梦圆在今朝》、《飞向太空的航程》、《“神舟”五号飞船着陆记》记录了中国航天史的卓越成就。这些史实,散发出浓浓的时代气息,鼓舞着中华民族进一步崛起的信心。

“国共对抗历史弱化”、“长征历史淡化”、“与政治密切相关的历史从中小学语文教材撤离”、“时代感突出的历史强化”,新教材在承载历史知识时表现出的这四个特点,鲜明体现出语文教改的新趋势——“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6].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傅玉能,胡国胜.国共合作发展的新空间——试析马英九上台后的国共两党关系走向[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聂晓阳.新中国成立后课本教材“以苏为师”[J].瞭望新闻周刊,2009.

(李立华 湖南常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15000)

猜你喜欢

篇目新教材人教版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