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语文教学的简约之美

2016-05-30廖凤

新校园(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语文味语文教学

廖凤

摘 要:“简约”是精湛设计,是高效整合,是对繁复的语文教学的“洗涤”,是对语文本真教学的“回归”。如何让语文教学返朴归简,本色高效,充满浓浓的语文味,洋溢悠悠的语文情,笔者认为需努力做到:目标简明,内容简要,环节简化,语言简洁,媒介简单,指导简捷。

关键词:简约之美;语文教学;语文味;语文情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已进行十多年,不少研究者倾尽全力,以满腔的热情进行形形色色的课改实践。各种新的主张、新的理念、新的尝试随之实施,可谓观点迭出,流派纷呈。然而,我们只要静心琢磨不难发现,在课改激奋的行动中有蠢蠢的盲动,在课改春天的孕育中有料峭的寒意。花哨的情境,华丽的课件,繁多的环节,琐碎的操作使得课堂膨胀繁复。因此,笔者试从“简约教学”的角度来思考,谈谈如何让语文教学返朴归简,本色高效,充满浓浓的语文味,洋溢悠悠的语文情。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第一部教育论著《学记》中就涉及“约而达,微而减”“能博喻然后能为师”的论述,从中可以看出“由繁到简,由博到约”的教育思想,自古就是教育的至理。老子在《道德经》里写道:“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至简”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智慧,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因而语文教学要删繁就简,彰显简约之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名师金立义在《守望简约轻盈行走》一文中也十分精辟地诠释何为简约。简约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做“减法”,而是源于教师对课标精神的深刻理解,对年段要求的准确把握,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和合理地二度加工,对学情的深入了解,以及教师独具匠心的设计和灵动地施教。简约的语文教学应该是“随风潜入夜”的悄然浸润,是“胜似闲庭信步”的闲适与雅致。我们不要硬给语文课加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语文教学设计得过于繁琐,华而不实,喧宾夺主,而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目标简明,易于落实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预设达到的教学效果和标准。它是教学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师反思教学效果的基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明确地规定了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这给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提供了测量和评价的标准。一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不能过多和过高。过多了来不及一一实现,过高了又够不着,难以实施。每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的拟定应该贴近教材,紧扣中心,简明扼要,易于落实,便于反馈。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乡下人家》,由于编排在第六组课文里,“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是这组的主题,《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起到初步实现并辐射这个单元主题的作用。学习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怀着热爱和向往之情走近田园农家,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尽情地领略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朴实欢快的乡村生活,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向往的情愫,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特点”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基于本文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学习目标定为以下两点:

第一,通过朗读、品析、交流理解乡下人家各组景色的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感受田园诗情,产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抓住景物特点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这样,目标指向明确、可控可测,真正体现了教学目标的价值。每个目标都清晰明确,层级分明,具体可行,利教、利学、利评,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更加轻松、有效、愉悦、凝练。

二、内容简要,易于讲透

精彩纷呈的课堂,源自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围绕教学目标,巧妙编排教学内容,就如同天上的云锦,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出自内心深处,这样的教学设计,效果更好。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多,倘若内容过多过深,教师难以讲清讲透,学生只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内容过少过浅,学生唾手可得,容易沾沾自喜或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做到“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依据教学目标,聚焦核心,重构教材,匠心独运地编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那么,如何去捕捉教学重点,“简”中突出“精”呢?不妨从单元导语入手。单元导语是教学的指南针和导航仪,是本单元的主题,它像一条线索,串起了同一主题的一组课文,建立了学习内容与情感的联系,体现了教材对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重视。例如,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编的一组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找骆驼》。其中《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是精读课文,《找骆驼》是略读课文。这个单元导语提出的主要学习要求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会有新的发现”。教师只要抓住这个单元导语指向标,围绕“观察、发现”进行教学,就可以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了。

三、环节简化,易于调控

简约化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思路清晰,设计精心,环节简化,主干内容层层向前推进,螺旋式提升的过程,有“丝丝入扣,行云流水”之感。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胡子眉毛一把抓”,这也舍不得丢,那也舍不得放,以致教学环节无比臃肿。学生在这种教学内容繁冗,环节繁琐,思路混乱的课堂教学中学习,收获甚微。因此,我们必须简化教学环节,抓住教学内容的主干,精心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找准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披沙拣金,深入浅出。我们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学什么,力求每个环节都学习知识,力求每个环节都厚实、简化、高效。比如,一篇课文的教学,只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即可:初读─有个人初步感受,提出希望解决的问题;再读─整体把握内容、结构;细读─抓住重难点,得意,得言;练习─拓展、积累、运用。

四、语言简洁,易于记忆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简洁、形象、有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给人以鲜活感,能把抽象变得具体,把深奥变得简单,把枯燥变得生动,有效地调节课堂教学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增强记忆,使课堂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因而,教师的课堂语言应生活化、口语化,言简意赅。过渡语言要自然流畅,娓娓道来;问题语言要导向明确,一针见血;评价语言要坦诚精炼,畅达愉悦,令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那些书面化的辞藻,含蓄难懂、沉郁悲抑的语言要远离教师,远离课堂。教师要注意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该让学生描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的,全部放手让他们自己展示,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获取成功的喜悦感,真正把学习语文作为一种精神享受。

五、媒体简单,易于操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小学课堂教学中。它不仅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新教育理念的体现。它所承载的是几代教育人智慧的结晶,让师生的教与学驶上了通向成功的高速公路。毋庸置疑,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可以变小为大,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趣味无穷。可以多渠道、多方位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从而更易于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但是,现在有些教师过多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片面追求新奇,多媒体喧宾夺主,课堂上出现三“无”现象(无板书、无看书、无书面作业),这严重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教案演绎成节目单,根本谈不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要适当、有效地使用多媒体,切忌喧宾夺主。使用多媒体教学要简便、高效,易于操作。传统的教学手段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创造充满活力、充满朝气的现代开放课堂。

六、指导简捷,易于领悟

教与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否能激发学生思维,迸发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更精彩,效果更优化。学法的掌握,在极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的点拨。例如,识字教学,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识字的规律,怎样拼读音节,怎样识记字形等。而阅读教学,教师则要教会学生如何品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了解行文线索,精读词语,感悟词情,积累语言。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当学生认识肤浅、思路不清晰,甚至“短路”时,教师要“诱导”;当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向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引导”;当学生遇到“拦路虎”,解决策略不当时,教师要“辅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适时、适度、适当,做到明指向、巧点拨、善启发,简捷到位,恰到好处,使学生易于领悟,易于掌握。

总之,“简约”是精湛设计,高效整合,是对繁复的语文教学的“洗涤”,是对语文本真教学的“回归”。追求“简朴、务本、灵动、厚实”的教学境界,是小学课程改革的呼唤,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技能的需求。因此,教师要除去浮华,追求简约,让语文课堂绽放清新宜人的“简约之美”。

参考文献:

[1]金立义.守望简约 轻盈行走[J].教学月刊,2011(10).

[2]李莹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现状及形成路径探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5.

[3]王调过.语文课堂教学评价[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4]庄月利.构建简约语文课堂之管见[J].学子(理论版),2016(1).

[5]戴小婵.对简约语文的实践探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6]李勤.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促学生发展[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3(9).

[7]张瑞芬.通过回归探寻语文之美[J].基础教育研究,2013(21).

猜你喜欢

语文味语文教学
当现实性遇到语文味: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评析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