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牧天地》:创新让节目常青

2016-05-30张芸王红权

中国广播 2016年4期
关键词:内容创新理念创新

张芸 王红权

【摘要】本文以青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农牧天地》的创新实践为例,分析了对农广播节目的创新路径,探讨了对农广播节目创新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关键词】对农节目 理念创新 内容创新 风格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青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的《农牧天地》节目,是青海人民广播电台成立60多年来唯一一档一直保留开办的对农广播节目。农牧业在青海的地方经济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一档事关农牧民、农牧事的广播节目是受众的需求,也是市场的需求。所以,在历次的节目调整改版中,这档对农广播节目一直被保留了下来。

60多年过去了,时代的要求、受众的需求都在发生着变化,这档对农节目在历史的变革中、在媒体多元化的竞争中也一直保有生命力,抓住受众求新、求变的心理,不断推陈出新。

一、理念创新,将受众的观念融入到节目制作的全过程

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以及受众的忠诚度是长期积累积淀而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档60多年一直能生存下来的对农广播节目,受众的忠诚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生命力。因此,以受众为本,认真考虑受众的需求,根据受众的需要设置节目,把“以受众为本”的观念融入到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才能使节目常办常新,保持生机和活力。

自从这档节目的形态由录播改变为直播以后,首先面临的是没有专职记者担任节目采访工作的难题。但是,大家又特别舍不得放弃这档唯一保存下来的对农节目,所以,新闻综合广播的全体编播人员都变成了《农牧天地》的记者,大家在完成各自日常节目的编辑、主持以后,走进农村、牧区采访,共同承办节目。

《农牧天地》是对农小节目,要让一档小节目彰显出一个省的农牧业特色,怎样“以受众为本”办出打动人心的节目,我们做过多方面的尝试:首先保证每一期的节目都采自农牧民身边;其次引进微信、QQ互动平台,让农牧民通过微信互动、QQ平台参与节目。但是,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节目的收听率并没有明显提高,通过微信互动、QQ平台参与节目的人不多。大家一边努力办节目,一边坚持寻找突破的方法,直到遇见了2013年的“大春旱”。

2013年春天,青海的东部农业区遇到了严重的春旱,青海新闻综合广播派出记者,下到田间地头和农业抗旱技术专家一起积极寻找、实验晚春抗旱作物和旱作种植方法;和农田水利工作者一起打机井、通渠道;和农民一起在干涸的田野里保墒劳作……并且打破常态节目时间和栏目间的界限,将记者的亲身体验、亲眼所见和国家的救援政策措施等进行“行进式”、不间断的动态连线报道,同时跟进聚焦实地旱情、水源情况、抗旱现场、应对方法等深度专题。在报道中,记者随时和农民听众商量怎样报、报什么大家才爱听、才能听得懂,这让整组报道与抗旱一线连成一体,形成呼应,从田间到节目都突出了“春旱,我们在一起”的主题。让农民感受到记者就在他们身边,我们的节目和他们心连心。这样的真心付出和努力不仅悄然影响了听众,使节目可听性很快得到上升。同时,我们也找到了节目的突破口:让记者编辑从心里变成一个农民,跟农民一起办农民自己的广播。农牧民把记者当成自己人,继而会像关心自己的家人一样去关注节目,让我们找回农牧民对节目的忠诚度,为节目赢得固定的收听群体。

二、内容创新,突出广播的实用服务功能

就受众的收听心理来说,地域上的接近性更能直接引起受众收听的兴趣,地域特色越突出,受众收听的兴趣越大。

做到这一点,得从一个故事说起。大自然的分水岭日月山把青海划分为西部牧区草原和东部农业区。东部农业区除了有夹在黄河和湟水一南一北流经形成的谷地外,还有大面积大大小小没有水源的干旱山区。青海农业区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这些自然条件很差的山区里。为了帮助这里的百姓脱贫,青海省实施了干部下乡驻村帮扶精准脱贫的政策。为了了解这些扶贫干部的工作状态,记者来到了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跟扶贫干部一起工作了几天,采写了一组反映扶贫干部工作生活的报道。节目播出后,记者将节目音频传给驻村的扶贫干部作为资料保存。当过了一段时间记者回访这个山村时,发现乡亲们把自己亲热地围住了,村里的大喇叭正播着记者采写的这组报道。原来驻村干部用村里的大喇叭重播了记者发来的节目音频,乡亲们从节目里听到自己的声音上了广播,那个兴奋劲就甭提了。几个月的时间,他们要求驻村干部时不时地就把节目在村上的大喇叭里放一遍,大家围在新修建的小广场一边议论一边听。这也启发了扶贫干部的思维,他们和村里的大学生村官一起办起了农民自己的广播,给大家讲解农业新政策,请专家来村里解答乡亲们在田间地头遇到的农技问题,请村里有威望的老人出面调解邻里矛盾,请乡亲们到广播里说自己的事……小小的乡村广播拉近了群众和驻村干部的距离,让扶贫工作变得顺畅,也让我们的《农牧天地》节目成为乡村广播每天必放的内容。

“从广播里听到自己的声音而爱上广播”,也启发了我们。加QQ、微信这样的新技术,农牧民不是都能轻松掌握,我们重新开通了写信和电话参与的渠道,让农民以更加方便、熟悉的形式参与到节目中,把身边的新鲜事告诉我们,把自己爱听的节目和诉求告诉我们。我们也把记者回访变成制度,让节目返回到乡村成为习惯,让更多的农牧民听到自己的声音,更多的农民爱上我们的广播。这有效地提升了《农牧天地》节目的知名度。

三、风格创新,让节目在轻松活泼的状态下运行

“以受众为本”,办节目就是要设法满足受众的接受兴趣,节目风格没有变化容易让受众产生收听疲劳。对农广播的风格应该是“有农味”,记者写农牧民的事、主持人说农牧民的话、编辑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谋篇布局,轻松幽默、欢快清新的节目更能吸引农牧民。过去我们在办节目时,只想着要把一件事告诉农牧民就行了,但是,根据实际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就根据农民的要求在主持节目时适当加入一些方言土话活跃一下气氛,幽默不媚俗,效果很快显现出来了,农民很喜欢。这更进一步激发了主持人的思维,他们再从主办地方曲艺的同事那里找来一些民间小调、方言音效小品穿插在节目中,让受众在轻松愉悦之中接受新闻事实所带来的思考。

节目轻松的形式变化带来了节目风格的改变,进而产生了理想的收听效果,农牧民也真心希望参与到节目中来,我们就把广播直播间搬到农民的家门口:在新农村的广场上、在放牧的草场上、在农牧民的庭院里、在农牧民举办运动会的运动场上,甚至农资大集上……邀请农牧民来“秀一秀”,效果很好。于是《让撂荒的土地复活》《来自春耕的调查》《大户来到脑山里》《我的奋斗 我做主——青海大学生回乡创业》《挣上钱了回家走——化隆开拉面馆的农民回乡创业》《当归抽薹 痛定思痛》等一系列接地气、有特色的报道顺水而出。“说农事话农时”“金色牧场”“乡村小事”“供求链接”“12316三农热线”等定位准确的对农服务栏目也鲜活出炉。记者与农牧民联系密切,农牧民群众亲切地把《农牧天地》节目称作:“农牧民自己的广播。”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青海新闻综合广播向全媒体改革出发的一年。全媒体时代,摸索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新闻综合广播做了全面的改版,《农牧天地》节目与政府“12316三农热线”联合崭新亮相,让我们为农服务的功效更加强大,这是广播顺应媒介融合趋势和媒介环境变迁的必然选择,也是广播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随着更多、更新的媒介融合手段逐步地植入到青海新闻综合广播的节目中,随着记者、编辑、主持人对全媒体广播的认识逐步到位,随着我们“小步稳行”的全媒体广播改革逐渐深入,对农广播会在“无限可能” 的全媒体广播道路上,创新理念,创新内容,推陈出新,摸索广播报道新形态,使节目更加入耳、入脑、入心。

60年,时光在变,不变的是我们“为农牧民服务”的真心。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创新,让青海新闻综合广播的对农节目不断满血复活,让《农牧天地》在60多年里一路走来。

(本文编辑:吕晓虹)

猜你喜欢

内容创新理念创新
基于广告传媒功能的免费打印模式研究
微信公众号的特征及内容创新
现代高职院校教研活动改革与创新探讨
活用新课改理念,创新小语课堂教学
创新基地建设理念培养卓越专业学位人才
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与理念创新
关于烟草商业企业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
浅析电视真人秀节目同质化的表现及成因
创新在于“理念创新”
基于职业能力框架重构的会计继续教育内容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