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大型报道活动创新浅析

2016-05-30

中国广播 2016年4期
关键词:系列报道全媒体广播节目

【摘 要】全媒体背景下,为充分展示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开拓思路,从立项、策划、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大胆创新,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节目,如《感受沧桑巨变 倾听幸福心声——全国广播记者西藏行》,充分展示了广播节目的优势,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2015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

【关键词】全媒体 创新 创优 广播节目 系列报道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西藏自治区区域内以互联网、数字电视、手机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大量涌现并迅速发展,如中国西藏之声网等。这些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给西藏社会经济乃至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带来一些深刻的影响,也给广播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带来新机遇与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西藏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西藏电台)积极开拓思路,寻求创新,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在创新上下功夫,大力实施 “新闻联播头条工程”“藏语广播剧原创工程”“节目研发工程”“户外直播工程”“台网融合工程”等,稳步提升节目质量和广播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影响力。

一、联合全国广播及其网络平台,发挥多媒体广播优势

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西藏电台作为西藏自治区三大主流媒体之一,联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全国30家省(区、市)广播电台推出了《感受沧桑巨变 倾听幸福心声——全国广播记者西藏行》系列报道活动。该活动是西藏电台2015年重点宣传项目,同时也被列入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重点宣传项目。节目中既有记者连线、动态报道、音响报道,又有专题新闻、网络互动、图片等,各广播电台专栏集中挂牌播出,充分展示了“天下广播是一家”的联合优势和广播传播即时快速的优势。

各广播电台及其网站多平台传播,充分发挥台网融合的优势,全面展现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客观事实,描绘新西藏、新发展、新变化的喜人景象,形成了全国聚焦西藏、宣传西藏、关注西藏的氛围。节目播出后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和专家学者的好评,产生了广泛积极的社会影响。

二、打破思维定势,推进全方位创新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进行了很多论述,这些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是习总书记面对当前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的创造性论述,具有很高的思想性、理论性和创新性,特别是有关新闻舆论工作创新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思想越来越深刻。十八大以来,西藏电台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到推进全方位创新是创新的关键,没有全方位的创新,单兵突进难成气候,只有全方位的创新,创新才具有可持续性。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势,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大趋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紧紧围绕提高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来拓宽创新思路。

在广播报道的同时,搭建新媒体平台,在报道过程中实现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账号实时更新发布,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多终端的立体式宣传格局,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的综合运用,弥补广播稍纵即逝、无法存储、非可视的缺憾,拓展新的传播空间和渠道。福建电台记者陈坚、陕西电台记者马丽娜、广东电台记者央珍等分别在行进采访过程中,与当地主频率重点新闻节目做连线报道;内蒙古电台记者苏雅拉巴图、青海电台记者秀洛、四川电台记者华赞分别用蒙古语、藏语安多话、藏语康巴话与当地少数民族广播节目做连线报道,共计连线100多条次。

同时,在微信公众账号同步推送图文并茂的一手消息,将此次采访活动以及西藏大美风景更为直观地展现在受众面前。海南电台记者杜德成做了《白朗县民族手工业焕发异彩》《外贸成为拉动西藏经济增长“新引擎”》《日喀则工业园“筑巢引凤”成效显著》等报道后,在海南新闻广播的微信公众账号上连续四天发表了《藏地密码》的文章,直观、真实地反映了自己一路来的所见所闻。西藏电台也乘势而上,在《西藏新闻联播》、中国西藏之声网、微信公众账号“声动高原”和“非常西藏”上先后刊发了近200条次的图文稿件。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活动是全区300多万各族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014年底,西藏电台策划2015年宣传选题时,先后召开新闻宣传工作务虚会、专题会等,台领导和各中心(部、室)负责人就2015年宣传选题进行了多次讨论,最终确定围绕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主题搜集资料、撰写策划文案,并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完善方案。

主题宏大的报道未必就能受到受众的喜爱和欢迎,还需要开拓创新,深度挖掘,紧扣主题创新内容,才能留住受众的“心”。《感受沧桑巨变 倾听幸福心声——全国广播记者西藏行》系列报道活动不仅有高度、深度和厚度,而且别开生面,给听众和网民留下全面、深刻、特别的印象,提高了新闻的信息量和传播效果,起到了更好地宣传西藏,引导受众热爱西藏、喜欢西藏的良好效果。

三、践行“三贴近”,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形式

同样的新闻事实,从不同的视角报道,展示的内容就会有所不同,播出后取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西藏电台多年来一直秉承以人为本,坚持“三贴近”, 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要求,用普通百姓的眼光看问题,用普通百姓的语言表达他们的感受,反映他们的心声。《感受沧桑巨变 倾听幸福心声——全国广播记者西藏行》系列报道活动进程中,进一步强化了广播电台和300多万各族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一是把普通老百姓作为主要报道对象,讲述中国梦西藏故事。广播记者把话筒对准普通老百姓,以他们的生活变化和内心感受作为报道主体,采写了《农牧民群众编织多彩生活》《雍布拉康脚下的致富带头人》《朗县产业发展生机勃勃 百姓生活有“甜头”》《珞巴族妇女制作“非遗”产品月入过万》《精打细“蒜”》等。二是深入基层,贴近百姓,与普通老百姓交朋友。2015年7月,《感受沧桑巨变 倾听幸福心声——全国广播记者西藏行》报道组先后赴西藏全区4个地(市)的贡嘎、扎囊、乃东、琼结、加查、朗县、米林、巴宜区、江孜县、白朗县等10多个县(区、市),行程4000多公里,采访280余人次。三是接地气,报道充满“酥油味”。正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千里在《辉煌50年·大美新西藏:保平安、促增收,“双联户”模式县能手》报道中写道: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努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以覆盖全区的“双联户”模式处理基层事务、带动民生发展。以“双联户”为依托,山南琼结县达娃卓玛民族手工业合作社利用民族特色手工业的优势,带领群众致富。目前,达娃卓玛合作社有关联生产群众180人,以“联户单位+合作社+培训基地”的模式经营运行,采取“以工代训”“外发加工”的方式,大力发展具有琼结特色的民族服饰加工业,为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赵殿辉在西藏行手记中写道:“西藏的湖泊是介于蓝绿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色彩,在群山怀抱里,像一个睡熟的婴儿,让你不忍打扰,这是世界上难得的圣境……日喀则白朗县的曲珍是我做记者20年时间里见到的最纯朴的企业主,她的手工业工厂里有45名员工,企业年收入100万左右,而每年她都坚持拿出30万元来扶贫。她说,扶贫是必须的,能帮到乡亲们,自己也开心。”

四、重内力,借外力,坚持聚集合力创新

1959年1月1日,西藏人民广播事业暨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西藏广播事业的发展,全国兄弟电台无私援助,从财力、物力和人力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扶持和帮助,使西藏电台得以长足发展。2015年初,《感受沧桑巨变 倾听幸福心声——全国广播记者西藏行》系列报道方案酝酿成熟后,按照组织程序层层上报相关部门,详细阐述了举办这个活动的方法、步骤、目的、意义等。随即,该系列报道活动被列入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重点宣传项目,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大力支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专门下发文件(新广电办发〔2015〕83号),动员全国广播记者积极参与,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全国各省(市、区)新闻出版广电局精心安排此项系列采访活动,组织优秀记者赴藏采访。广播电台共派出35名骨干记者参加报道采访活动。

2015年8月10日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全国30个省级广播电台在重点新闻频率中播出了《感受沧桑巨变 倾听幸福心声——全国广播记者西藏行》系列报道。西藏电台在收集到的100多篇新闻稿件中精选40篇录音报道进行了集中播出,形成了全国聚焦西藏、宣传西藏、关注西藏的舆论氛围,与 2015年9月8日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形成呼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本文编辑:宁黎黎)

猜你喜欢

系列报道全媒体广播节目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教育建设的思索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