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让新闻有深度,新闻让科学有温度

2016-05-30段玉龙

中国广播 2016年4期
关键词:科学传播

段玉龙

【摘要】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的《照亮新闻深处》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档新闻类科学广播节目,主要形式为邀请权威科学家做客直播间,用科学的视角解读热点新闻,在传播新闻的同时,传递权威实用的科学知识,让新闻节目变得“有料又有深度”。本文从节目的策划思路、实践操作和嘉宾培养方面入手,深入解析了该节目的创新秘籍。

【关键词】《照亮新闻深处》 科学传播 新闻语境 跨界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新闻,记录生活,是社会的刻度;

科学,还原真相,是智慧的光芒;

用科学之光拨开世界纷乱复杂的表象;

借公信之力,还原新闻众说纷纭的本质。

《照亮新闻深处》是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于2013年创办的一档日播新闻科学节目。自创办以来,“新闻+科学”的形式得到了听众与专家们的一致认可,收听率及市场份额稳居同时段北京广播市场新闻频率第一名,并获得了“2014年度北京广播电视台栏目创新奖”银奖(当年金奖空缺),以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表彰的“2015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

一、创新思路:科学角度解读新闻

对于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而言,新闻因自身的天然吸引力成为了现代媒体竞争的 “兵家必争之地”,但纵览各家传统新闻媒体,大多还在走以“快”取胜的老路,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媒体可以在最短时间将新闻事件送达每个人的手机,即使以“快速反应”而著称的广播,也受到了网络的严峻挑战。

新闻既然从“新”这个角度拼不过互联网,那可不可以从“闻”的角度,给受众带来“闻所未闻”的新体验呢?我国科普作家卞毓麟曾主张:“科学本身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把科学注入我们的文化,在大文化中融入科学精神以及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是现代科普的深刻内涵。”①新闻也是文化中的一部分,那可不可以将科学注入新闻呢?于是,我们提出了以科学角度解读新闻的创作理念,打造一个既能快速传播新闻,又能科学解读新闻的节目,在实践中成功开辟了“科学解读新闻”的第二落点。

二、实践操作:密切结合社会热点

每当发生争议颇多的社会热点新闻时,受众最渴望得到的是真相和科学的解释,如果媒体没有及时给出权威科学的解释,那便给谣言创造了传播机会。

例如2016年3月份发生的“山东疫苗事件”,从事件发生到网络“爆炸式”传播仅一周时间。《照亮新闻深处》在事件发生第二天就邀请韩国朝鲜大学免疫专家金丽华博士做客直播间,就疫苗的原理、一二类疫苗的区别、注射失效疫苗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注射疫苗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普及。可以说,这期节目科学地回应了公众疑问,营造了理性客观的公众舆论环境,疏解了公众对疫苗事件的恐慌情绪。

虽然这期节目受到听众好评,但受制于广播传播效果有限, 2天后网络上还是出现了有关疫苗的种种谣言。回溯诸多媒体过往几日对于“山东疫苗事件”的报道,焦点集中于挖掘事件的前因后果,忽略了与事件平行的舆论引导,导致谣言有了传播空间。

除了与个体相关的热点新闻外,《照亮新闻深处》也注重对前沿科技事件的解读与传播,甚至还会在此类事件中表达出质疑、思考的科学精神。2016年3月9日的节目取名“人机世纪大战”,讨论的是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与李世石首局围棋赛。在这场比赛中李世石首局告负,引发全球各方众说纷纭,甚至有人担忧此事标志着人工智能可以战胜人类智力了。9日当晚,《照亮新闻深处》邀请了中国著名围棋手曹大元九段、IT专家施彤宇和新闻观察员靳桥,与主持人一起探讨人工智能怎么下围棋?人类为何首战告负以及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过人类等话题。

回述当天的节目录制过程,一开始,主持人先播报了当天中午听众赛事预测调查结果,嘉宾们也回顾了各自的赛前预测,超过半数的人都认为应该是人会赢。显然,调查结果与实际胜负正好相反,听众不自觉地产生了一个落差:预测是不对的,很多因素原先没想到。由此,好奇心让听众对这个话题马上有了参与感,愿意继续听下去。

主持人、嘉宾首先点评了双方的赛场表现。听众即使不会下围棋,但或多或少接触过棋牌活动,因此,公众对这个话题很容易有代入感。节目中,围棋九段曹老师没有去讲解对弈招式,而是谈到AlphaGo赛场表现很“平”(意指发挥稳定),李世石却显示出“心电图”般的波动状态,而且有种面对机器的孤独寂寞感。受此心境影响,李世石发挥低迷也是情理之中。这样的谈话开场,让听众很自然进入到就事论事、就人论人的语境中,跳出“人工智能是否会战胜人类智力”以偏概全的伪命题窠臼。

在谈到对AlphaGo未来赛事胜负的预测时,曹老师和IT专家都对人类的胜利充满信心。因为他们关切的不是李世石个人胜负,而是人工智能都是遵循人类制定的规则而产生,再好的机器也只是工具。它也许会赢一些人类个体,却无法战胜人类整体。嘉宾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聊到了棋盘概率穷极可能的数量和AlphaGo现行算法,还把计算机和人类学棋方法做了比较,传播了一些实实在在的科技知识和围棋常识,从实用和工具性角度来解读人工智能和公众日常生活的关联。

当谈到很多媒体提出“人工智能即将取代人类”的担忧时,IT专家从科学对人类智能的认识程度谈起,分析人工智能的本质,批驳了这个哗众取宠的观点,阐明工具的进步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挖掘自身潜力,而且这次比赛也确实验证了人工智能的一些理论细节。同时嘉宾也强调:“工具毕竟是工具,是无法取代人类的。”这段对话实际上回答了“人工智能是否对日常生活造成威胁”的疑惑,让人工智能的话题与公众的生活密切关联。

围棋九段曹大元老师希望AlphaGo能变得更强,若能与其对弈,他由此得以领略围棋的绝顶风光倒是快事一桩。这段颇有古风的言辞,使节目在轻松讨论科学中凸显出人文底蕴。

节目最后阐明,所谓的“人工智能”只是算法的不断优化而已,这些“人工智能”可以应用在医疗、服务等领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不难看出,《照亮新闻深处》每期节目都是借新闻事件与专家之口,让听众既了解到新闻里的细节,又能对科学乃至事件的本质形成一定的认识。在节目的最后,主持人总能巧妙地总结谈话,把嘉宾们的智慧之语重新落实到听众们的日常生活,完成“从生活中的新闻出发——科学升华——回归生活”这个结构闭环。

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徐善衍认为,科学最有效的传播方式是适应需求服务。②因为“科学传播的价值和意义全在于它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在于传播受众的接受情况”③。从这个角度来说,《照亮新闻深处》也帮助科学界提升了科学传播的有效性,将科学“高冷”的形象与大众生活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将“学院科学”变为“生活科学”,让科学家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三、妙手偶得:反哺科学培养人才

对于访谈节目而言,嘉宾素质对于节目的质量影响很大,而与一般栏目不同的是,《照亮新闻深处》需要语言能力和科学素养齐备的嘉宾,并且要适应日播的频次,符合这些条件的嘉宾数量自然不够,于是对于嘉宾的“反向培养”成为了节目的日常工作之一。

大部分科学家由于自身工作与学术专业的原因,对于如何通过媒体与公众进行交流并不在行,甚至有主动回避的情况。“对于热点事件而言,公众作为利益相关方,表现出强大的关注力和探究愿望,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些具有争议性的社会热点事件中,科学界往往主动选择缺席,白白错失传播机会。”④导致科学界缺席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不了解大众传播的规律,不知如何把科学知识有效地传播给大众。

每当有新嘉宾参加节目前,主持人会和嘉宾在前一日进行充分沟通,提炼新闻事件中大众最想知道的问题告知嘉宾,并撰写栏目提纲发送给嘉宾;次日直播前再次与嘉宾沟通栏目逻辑主线,使得对谈双方可在直播中齐头并进,共同把科学知识浅显直观地展现于听众耳边;在直播结束后,主持人还会与嘉宾就当期节目进行回顾,就一些直播中的语态、语言方式、逻辑顺序等节目瑕疵再次交换意见,让科学家更加了解如何运用语言传播科学知识。在栏目运转三年的时间里,已经有不少科学家伴随栏目成长,练就出良好的科学传播能力。

四、结语

《照亮新闻深处》一路走来受到的关注与肯定,是时代大背景所造就的。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冲击,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新闻事件,如何获得其中有价值的信息是每个受众的需求。作为专业的新闻媒体,利用自身的公信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深挖新闻第二落点,成为了满足受众需求且对抗互联网冲击的有效方式。从结果上看,《照亮新闻深处》是一个有创意的广播文化产品,它将含混晦涩的科学语言变得轻松易懂,同时也让新闻事件做到深度传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古训再次应验,社会大众不仅需要浅层的娱乐消遣,更加需要有趣有用的科学知识提升个体素养。《照亮新闻深处》在传播新闻的同时,满足了受众对于科学真相的好奇心。它是广播类节目在科学传播与新闻传播道路上探索的第一步,未来还将继续把科学传播放在社会进程中,以构建有温度的新闻语境来传播科学。

注释

①申振钰 《现代科普大科学时代的科普理念——中国科普历史考察》,《大众科技报》,2003年9月23日。

②③徐善衍 《最有效的科学传播是适应需求服务——再谈公民科学服务体系建设》,《科普研究》,2007年第4期。

④《科学传播的路径》编写组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6~17页。

(本文编辑:饶雷)

猜你喜欢

科学传播
为科学传播插一对科普信息化的翅膀
从科学家与公众互动的视角破解转基因科普困境
新型科学传播中介的三个特征
新媒体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作用
科学传播的公共领域构建研究
科学让新闻有深度,新闻让科学有温度
科学传播视域下转基因议题的媒介呈现研究
自媒体时代的科学记者:从“翻译”到“连接”
大学的科学传播:瓶颈与路径初探
大学的科学传播:职责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