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意志工匠精神是如何锻造的?

2016-05-30杨佩昌

教育·综合视线 2016年41期
关键词:德意志职校工匠

杨佩昌

德国工业4.0的提出,是因为有德国强大的制造业作为后盾。德国制造之所以强大,背后是深厚的德意志工匠精神。那么,德意志工匠精神是如何打造的呢?

德国职业教育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不仅包含数量庞大的职业学校、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还包括200多所应用技术大学。除了应用技术大学,德国还有另外一种更为贴近企业的学校类型,这就是双元制大学。双元制大学创造了这样一个神话记录:毕业的学生没有失业现象,除非学生自己不愿意就业,或是自己找到了合适的创业项目。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关键因素是:德国职业教育紧紧围绕着两大目标来实施,即培训生的前途和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也就是回归到以“人和企业”为中心的本质上来。

首先来看培训生的前途问题。德国学生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后,已经熟练掌握了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这样的人才找工作不仅不困难,而且广受企业欢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磨练、再培训和再进修,慢慢成为具有特殊技能的高级技工。高级技工在企业是个宝,工资收入往往不低于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而且在社会上受到广泛的尊敬。

其次来谈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问题。企业竞争力来自具有真才实学的员工,也就是如何保证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质量问题。这其实是政府、企业和培训生一起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德国政府的监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双轨制的,也就是培训生主要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来学习技能和技术,同时结合在职业学校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基础文化课。一般是每周4天在企业工作学习,一天去职校上课,也有半年内抽出二至三周去职校住宿学习的。

有人认为,培训生在这二至三年学到的只是专业知识及技能,其实不然。政府的目的是把培训生打造成德意志工匠,光凭知识和技能其实是远远不够的。

德国政府为了把每个培训生打造成真正的工匠,还特别要求培训生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每一项工作必须事前作周密的前后安排,并设计出最有效最省时最符合逻辑的流程,从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工具、材料,一直到工作的整个流程,培训生必须有明確的构思和操作策略,所以德国工匠几乎不会发生在工作过程中忘带了一个工具、必须重新返回企业去取工具的现象,这一切就归功于严谨而又有逻辑的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结构是三位一体的,即培训生、企业共同努力和政府监督的结果。经过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有理论功底,而且还有熟练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其毕业证书的含金量也就不言而喻。总之,德国技工人才经过多方合力锻造,成就了蜚声中外的德意志工匠精神。

(博客链接:http://blog.ifeng.com/article/ 45692118.html)

猜你喜欢

德意志职校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TÜV 南德意志集团
TÜV 南德意志集团
工匠神形
我的职校我的梦
工匠赞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在德意志的阳台上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