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钱中读古代的官职和封赐
2016-05-30尹钊李根张继超
尹钊 李根 张继超
中国花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源远流长,它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成为中国古代民俗文物中一个独特的板块。就其品种而言,国内花钱最走红的是宫钱和秘戏钱,其次为人物钱、吉语钱、庙宇钱、上梁钱和钱文钱等,其中吉语类是花钱家族最主要的成员之一。
吉语钱,也称口采钱,是指凡刻铸有吉语祝辞等成语的仿钱物品,均可称为吉语钱。历代官炉、民铸均有,其品种极多,如开炉钱、万寿钱、祝圣钱、包袱钱等都属其范畴;其形状各异,有圆形、椭圆形、六边形及异形等;材质多样,有金、银、铜、锡等,其中铜质最为常见。吉语钱上常铸有“天下太平”、“万寿无疆”、“大富大贵”、“出入通泰”等字样。或一面为图形,一面为“龙凤呈祥”“福寿康宁”等。也有吉语文图同在一面相互对应,如“加官进爵”周围另有鹿与猴加以寓意等。当时人们使用这类花钱的主要目的是压邪禳灾和喜庆祈福,且多用于婚娶撤帐、馈赠、赏玩、祝寿、压箱底及礼佛,或在过年时用作给孩子的压岁钱等,取其吉祥顺利之意。吉语花钱中丰富的内容,是各代民俗民风的缩影,代表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收集、研究这些铸造精良、文图优美、内涵丰富的吉语花钱,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特别是对了解地域性的民俗民风有着重要价值。荣封九锡·位列三台花钱不但代表着对人们的祝福,同时我们也能在其中更好的了解古代的官职和封赐。
此花钱直径42.4毫米,正面文字是“荣封九锡”,背面文字是“位列三台”。钱上的文字为清人所雕刻,书法堪称优美,点如坠石,撇如惊风,竖若撑天之柱,横似长虹卧波,则赏玩之际,若饮醇酒,若品绿茶。先是沉醉心跳,继而心悦神爽。况且钱上之铭蕴含清人祈求高官厚禄、家财万贯、寿命绵长的良好愿望。读之再三,似与清人促膝长谈,此中滋味,无有穷尽。
“三台”为何内容?它的演化过程又是怎样的?我们想从历史的官制的发展过程来说明这个问题。三台的意思就是三公。
夏朝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开端,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国家机构的朝代,《史记·夏本纪》有“敬四辅之臣”之言,“四辅”是夏的左右辅臣,凡国君遇重大国事都要恭敬的向他们请教,共同议定。它是氏族社会长老议事制度的沿袭。所以夏朝没有“三公”之说。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的国家组织体制,大致按地区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商王直接统治地区,史称“内服”;一部分是臣服于商王以外的列国地区,史称“外服”。《礼记一曲礼下》说,商代职官有“二相”,即左相右相,职责是辅佐商王;“三公”一词出现始于商代。据《史记-殷本纪》记载:纣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当时的“三公”只不过是商王的临时委任的官职,也没有明确的分工,他们作为商王的左辅右弼,其职责相当于商初的尹或后世的相。西周时期的官制比较健全,并具有一定的规模,西周时期辅佐周王的百官之首就是三公,《尚书·周官》说“立太师、太傅、太保。兹为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春秋公羊传》又说“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在中央政府机构里,除周天子之外,最高级的职务就是“三公”,是为辅佐国君的高级顾问官。其下设六卿。
春秋时期,各国的中央行政特征有所变化。出于改革内政,争霸诸侯的需要,各国在国君之下设有一名总理全国军政事务的首脑,其名称各不相同,一般泛称相或执政。他们辅佐国君,出纳王命,参决军国大政。平时为行政首脑统百官,战时为三军统帅,形成权力中枢。实质上他们起到周初三公的作用,但没有“三公”的称呼。其下有负责具体政务的各卿和大夫形成执行机构。春秋时各国不设太保一职,太师、太傅虽然沿用,但属美称,并不掌握军政实权。
战国时期,各国的中央权力机构已有分职,太师、太保、太傅俱废,而以司马、司空、司徒为“三公”,关于“三公”的职责,马氏《通考》云:“春秋……司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土,是为三公。”综观三公上述职权,各有处理国政的某项专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分工负责制,但对国家重大事件,仍有共同商办制度,这使得官员的权力有了制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与此同时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统治,在职官制度上正式确立了中央朝廷的三公九卿制,形成新的中央权力中枢。秦代的三公制最大的特点是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据《汉书一百官公卿表》记载: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秦时三公,主持国政,号称万石之官,是朝廷官员中的中枢。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政要务。“三公”以下设九卿,分掌礼仪、赋税、司法、财政、警卫等事。“汉承秦制”,各级组织结构及职官名称,虽多更改,但基本体制与秦相同,只在某些方面有所发展。《后汉书一百官志》说:
“汉之初兴,承继大难,法度草创,略依秦制。后嗣因循,至景帝,感吴楚之乱,始抑损诸侯王。及至武帝,多所改做”。汉代的最高政务决策机构,主要是“三公府”及御用的尚书台(西汉以丞相或大司徒、太尉或大司马、御史大夫或大司空为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又称三司),但权势中心时有转移。汉初,以丞相府总领国务,太尉、御史大夫各领专职,三公之间相互维系,彼此制约。武帝宠任外戚近臣,以大司马大将军为事实上的宰相,执掌国政;西汉末期,成帝接受御史大夫何武的建议,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与大司马、丞相合称三公,同为丞相,从而使三公地位平行,联合执政。刘秀建立东汉后,着意防范功臣、宗室诸王及外戚专权,让大多数功臣以奉朝请列侯名义享受优厚待遇,不参与政治,而以中下级内侍官为主体的尚书台取代以太尉、司徒、司空为宰相的三公府,并使其成为皇帝直接指挥下的政务中枢机构。尚书台执掌政柄后,大事直接奏报皇帝,这就从组织上加强了皇权,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东汉末,曹操擅权,自为丞相,其它二公位列其下。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官制特点是,三省制度初步形成,秦汉时期的中央最高机关称府、称寺,这个时期则开始了以“省”为称谓;秦汉时期多以官府或长官名称为官署,这个时期则建立了较多的正规国家机关;秦汉时期的政治体制为三公九卿制,这个时期虽然仍置三公,但已无实权,九卿的职权范围也大大缩小,部分卿寺职务发生了性质变化,丞相一般不置,置则职权也因人而异,三公九卿制逐渐被三省六部制所取代。自东汉以来已徒具虚名的三公,他们的地位、级别、待遇虽无变化,但实权甚轻,多为“特假以名位,不必尽知国政”的悠闲职位,各国多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又称三司,由于出命机关有中书省,奉行机关有尚书省,所以三公仅为闲员而已。
隋朝,杨坚继位皇帝后,废除了北周使用的许多古官名称,系统地整理和综合了南北朝后期各国的新官制,按照集权制度的需要,重新建立了一套严密而复杂的国家机构。初,有三师、三公、五省、六部、二台、十一寺、十二卫府,共42个单位。隋朝虽置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虽然格定三公可以“参议国之大事”,但多限于礼乐,为顾问,真正辅佐皇帝、执掌政务的则是尚书令、仆射、纳言、内史监及其领导下的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以后朝代除过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一度罢太尉、司徒、司空,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担任真宰相之任。明初曾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有很重的职掌以外,其他各朝,三公称谓皆为虚衔。三公作为有功大臣的荣誉虚衔一直持续到封建社会的终结才彻底消亡。正因为历史上的“三公”大多权重势大,此花钱才列出了“位至三台”。
九锡实际上是九种礼器。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锡,在古代通“赐”字。九种特赐用物分别是: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弓矢、铁钺、柜鬯。记载见于《礼记》。九锡释名及其寓意:一曰车马,指金车大辂[(hù)车辕上用来挽车的横木]和兵车戎辂;玄牡二驷,即黄马八匹。其德可行者赐以车马。二曰衣服。指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xì鞋)一双。能安民者赐之。三曰乐则。指定音、校音器具。使民和乐者赐之。四曰朱户。指红漆大门。民众多者赐之。五日纳陛。有两种说法。一是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犹贵宾专用通道。二是阶高较矮的木阶梯,使登阶别太陡,这两种说法都不甚具体。能进善者赐以纳陛。六日虎贲(bēn)。守门之军虎贲卫士若干人,或谓三百人;也指虎贲卫士所执武器,戟、铩之类。能退恶者赐虎贲。七日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干。指特制的红、黑色的专用弓箭。能征不义者赐之。八日斧钺。能诛有罪者赐之。九曰柜鬯(chàng)一卣(音有,提梁壶)。指供祭礼用的香酒,以稀见的黑黍和郁金草酿成。孝道备者赐之。
什么是“九锡”,皇权最盛的汉武帝朝,就首先议论过“九锡”之礼。后来曹操接受过汉献帝所赐予的“九锡”,具体是:衣服,朱户,纳陛,车马,乐则,弓矢等。本来都是皇帝赐给大臣的荣誉物品。东晋朝廷就曾屡赐给过桓温羽葆,鼓吹,班剑,甲仗等。“九锡”,王莽,曹操,司马昭都接受过;后来宋,齐,梁,陈四朝的开国皇帝都曾受过“九锡”。
《汉书-武帝纪》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颜师古注引应劭语,以车马、衣服、衣器、朱户、纳陛、虎贲百人、铁钺、弓矢、柜鬯[chàng,乃春秋时盛谷物之用,后专为祭祀用品]为九锡。
《周礼·春官·典命》与《礼记-王制》,意为官爵的九个等级,“上公九命”,为最高的等级。可是后来的统治者将其与上述车马等牵合,王莽受衣服(包括佩刀、玉饰、色履)、车马、弓矢、铁钺、柜鬯、玉珪瓒、朱户、纳陛、虎贲三百人,仅略异汉献帝建安末,曹操为魏王受九锡,顺序全依《礼·含文嘉》,惟虎贲三百,又以珪瓒为柜鬯之副,合为一种。后两晋、南北朝大臣谋夺帝位者,都照此例,先加九锡。乃以承天命之意。
历史上也有不少功臣拒受九锡以避嫌,譬如李严曾向诸葛亮试探劝进受九锡,诸葛亮回答要灭晋之后再接受。《三国志·蜀书·李严传》注引《诸葛亮集》云:“严与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诸葛亮回答:
“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接受九锡名人有:
王莽被汉朝授九锡,后建新朝
曹操被汉朝授九锡,其子曹丕建立曹魏
司马昭被曹魏授九锡,后建晋朝
孙权被曹魏授九锡
桓玄被东晋授九锡
南朝四朝开国皇帝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都曾从前朝受九锡,然后创立新朝
李渊从隋朝接受九锡,后建立唐朝
王世充要求隋朝皇泰主杨侗给予九锡成功
所谓花钱,花外有钱,花钱交织,别具一格,各种图案,意趣盎然,精妙非凡,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时社会活动的场景。花钱在钱币史中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因此值得我们对它作进一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