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博会的“新”

2016-05-30

收藏与投资 2016年5期
关键词:藏友艺博会高级别

5月是艺术博览会扎堆的季节,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报道:一位藏家也想来凑一下艺博会的“热闹”,这“热闹”是如何凑的呢?那就是他想办一个高级别藏友藏品“艺博会”,这对于现如今的艺博会而言确实是标新立异的形式。

艺术博览会的兴起与艺术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可谓一荣俱荣,一衰俱衰。如果细算艺术博览会的历史,从巴塞尔算起也只有短短29年的时间,比起画廊行业与拍卖行而言,属于初生级别也不为过。但由于艺博会对当代艺术及社会的影响力之大,使得艺博会参与人员空前,逐渐成为了艺术展览的主流模式。这种主流模式仅仅限于艺术品的展示与交易,很少有涉及到藏友藏品“艺博会”的范畴。

说起艺术博览会,很多人能猜到它的原型其实是17世纪时的法国沙龙活动。也有研究说是15世纪时的欧洲艺术集市。在当时的安特卫普,每逢复活节和八月中旬的圣母开天节时,市里大教堂的廊中就会举办为期六周的集市。

集市上有画商、制框人、颜料研磨工……他们将自己的商品摆放起来供参加集市的人挑选。这跟严格意义上现今艺术博览会的共同点在于商业性质的共性,区别则在于现今艺术博览会形式的多样及内容的丰富性。17世纪法国的“沙龙”相比而言则更带有学术味,它最早于1607年在皇宫举行,展出的作品需经过评审,优秀者还被授予崇高的罗马奖。这与现今的艺博会相比少了几分“烟火气”,多了几分“阳春白雪”。

说到我国的艺术博览会,相对而言起步较晚,但成长速度很快,“艺术北京”、“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等都是遵照当前国际博览会市场规范及专业模式建立起来的,并迅速形成了一个较具规模并与国际接轨的艺术博览会市场形态。但相对于这些较成型的艺博会形式,很多新兴的城市艺博会存在着诸多拼凑和商业模式运作混乱的不足。

这位有“理想”的藏家,对于如今国内艺博会存在的一些诟病他本人也略有耳闻,但这和自己办高级别藏友藏品“艺博会”并不冲突,自己办这场“艺博会”的目的更多的如17世纪法国的”沙龙”一样,重在交流与交友。他希望每年举办两场藏友藏品“艺博会”,每场的主题不同,这是自己的理想。

对于这种理想式的艺博会我们不予置评,但我们希望耳目一新的真正有着厚重承载力的艺术品的博览会的到来。

猜你喜欢

藏友艺博会高级别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高级别管线钢X80的生产实践
艺博会观察
品画
如火如荼的艺博会
高级别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品画
品画
是谁窃走了稀世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