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儿童博物馆研究》:城市化背景下儿童物理空间认识的新视角

2016-05-30张海水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6年6期
关键词:对联博物馆物理

张海水

书 名:《中美儿童博物馆研究》

作 者:張海水

出 版 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2月

乡土社会的中国传统家庭,多代同堂、邻里亲近。儿童能够接受来自学校的正规教育,亦能受到父母及长者的教导和同辈文化的影响,更能感受乡土生活中社会文化的熏陶。以传统春节里的对联为例,写对联、贴对联、看对联、念对联这一串的活动,不仅是一个与语文相关的“课堂”,更是一个修身养性的隐性教育过程。此外,孩子们亦能随时获得来自大自然的教育。上述一切,构建起了所谓的“大教育”,即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时这些不同场合的教育结合得天衣无缝,以至于“润物细无声”。今天中国的城市化,强化了儿童的学校教育,但由于父母“双职工”的现象、居住环境的变化、传统文化活动的式微等,也弱化了儿童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甚至大面积地剥夺了儿童的自然教育。完整意义上的“大教育”已然支离破碎,教育愈来愈走向狭义化,导致学校教育的“单兵作战”,而带来的后果就是“笼子里的儿童”渐多。那么,解决的良方是什么呢?《中美儿童博物馆研究》这一著作便间接地告诉了人们答案。

本书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本论述儿童博物馆发展的专著。一座优秀的儿童博物馆,需要从心理学、教育学、建筑学、博物馆学等多学科角度建构。儿童博物馆既是先进儿童教育理论的实验室与实践场,也是传统文化在儿童身上得以继承的方式。该书作者是一位教育学研究者,故此书主要从教育学的视角来剖析儿童博物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儿童博物馆发展尚未成熟,所以仅针对美国儿童博物馆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

本书基于对美国儿童博物馆的研究提出:儿童博物馆是一类主要面向儿童,同时也面向家长、研究人员、学校教师及其他关心儿童成长人士的,以儿童早期智能开发为目的,采用陈列展览与活动项目相结合的形式来开展教育,重视儿童之间或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互动、游戏和体验的纯粹富含教育意义的非营利性社会教育机构。

本书基于对美国儿童博物馆的研究发现:美国儿童博物馆通过游戏帮助儿童促进自身基本技能的发展;其展览与活动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儿童自身的发展,并能较好地与学校课程无缝衔接;重视与大自然的融合、追求艺术教育的本真,并成为激发儿童创造力、培养儿童终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它是密切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有效场所;大多数美国儿童博物馆扮演着当地城市广场或社交广场的角色;主张文化多样性,致力于消除不同群体间的歧视与偏见;通过开展各项活动,为社区儿童及相关人员提供重要的学习资源;给当地带来经济收益,并降低低收入家庭儿童进入校外教育机构的门槛……从实际发展状况来看,美国儿童博物馆已经悄然建立了联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甚至社会教育、自然教育的纽带。

也就是说,我们所担心的,在城市化背景下“大教育”会被消解,儿童生存空间会被挤压的问题,在美国已经找到了一种合适且成熟的载体——儿童博物馆。目前,美国有近300家儿童博物馆,每年吸引3 000多万人次参与,它们俨然已经成为了儿童的“乐园”,成为了守护儿童的教育空间和心灵空间。

作者还对我国儿童博物馆及其他儿童校外物理空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虽然本书是关于儿童博物馆方面的研究与论述,但作者不仅发出对儿童博物馆关注与研究的呼吁,而且希望更多的人将关注的视角扩大到儿童校外物理空间的建设。美国儿童博物馆只是呈现给我们的一个较为理想的儿童校外物理空间,但并不是唯一的一种。对儿童校外物理空间的建设,需要政府部门、社会群体乃至个人的共同努力,从满足儿童需求的角度设计更多的儿童专属场所,如儿童博物馆、儿童公园、博物馆中的儿童活动区等;需要相关建设部门与设计师的通力协作,在公共场所的建设与设计中摒弃“以成人为中心”的理念,将儿童群体纳入考虑范围;更需要教育理论研究者将先进的儿童教育理论从书斋引入生活,与教育工作实践者联手尝试儿童教育理论的实践化,并进一步探索更多可行的儿童校外物理空间创建与运行模式。

猜你喜欢

对联博物馆物理
只因是物理
博物馆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露天博物馆
我不是教物理的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