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活体生物展示研究

2016-05-30韩俊杰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6年6期

韩俊杰

摘 要 通过介绍加拿大瑞普利水族馆和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活体生物展示,从展项改进和活动开发两方面提出建议,希望能为我国科普场馆开展相关工作带来借鉴。

关键词 活体展示 展项改进 活动开发

活体生物展示是博物馆的一种重要陈列手段,而从广义上来说,植物园、动物园和水族馆都属于博物馆的范畴。综观国内科普场馆的活体生物展示,目前大多采用中规中矩的传统模式,即在展箱中营造人工模拟环境以饲养活体生物,并在展项说明板上标示相应物种的名称。这种展示方式虽然简洁明了,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展项未能传递足够的信息量,无法消除他们在观察活体生物日常活动时所产生的疑问,甚至还可能造成误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更好地提升活体生物展示的科普效果,下面就对加拿大瑞普利水族馆(Ripleys Aquarium of Canada)和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相关展项的日常运行及配套活动进行深入分析。

1 联系热点话题,引发观众思考

博物馆可以通过展品折射出当下最受关注的时事热点,为人们提供一个探索与思考的空间。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处于危机中的生命:生物多样性”展览(Life in Crisis: Schad Galley of Biodiversity)和“动手发现生物的多样性”体验中心(Patrick and Barbara Keenan Family Gallery of Hand-on Biodiversity)就利用活体生物的展示,将全球海洋酸化和外来物种入侵这两大环境问题融入其中。

珊瑚虫通过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形成碳酸钙的骨骼,它们成群聚居在一起成为珊瑚礁,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珊瑚礁生态系统是海洋中生产力最强的生态系统,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处于危机中的生命:生物多样性”展厅内的珊瑚礁展项通过强烈的视觉对比,反映了酸化海水正在吞噬着珊瑚礁中的生命,呼吁公众共同保护这个美丽而脆弱的家园。

如图1所示,整个水族箱被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侧是一个健康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在这里作为生产者的海藻、作为消费者的鱼类以及作为分解者的珊瑚虫同存共荣;右侧则是一个受到海洋酸化影响的珊瑚礁生态系统,看上去十分贫瘠,如同一片灰白的珊瑚墓地。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事实上,珊瑚礁的颜色并非是珊瑚虫本身所拥有的,而是来自珊瑚虫体内的共生藻。过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水的温度日益上升,共生藻白化,于是便显示出了珊瑚虫的白色骨骼。同时,二氧化碳溶于水中生成碳酸,导致了海洋酸化现象,使得海水的pH值不断下降,影响珊瑚虫钙质壳体的正常生长,最终造成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崩溃。

北美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所在的多伦多市就坐落于五大湖之一的安大略湖畔。“动手发现生物的多样性”体验中心非常重视对加拿大本土生物的展示。为了真实再现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景观箱被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方是标本陈列,摆放着鲢鱼、青鱼和鳙鱼等大型鲤科鱼类的标本;下方则是黑斑须雅罗鱼、白亚口鱼等当地鱼类的活体展示。这些来自亚洲的鲤科鱼类凭借顽强的适应性和強大的掠食能力,迅速占据了原本不属于它们的生态位,严重威胁到当地水生生物的生存,破坏了五大湖水域的生物多样性。

2 开发互动游戏,解开观众疑问

观众在观察活体生物展示时,往往会对活体生物的相关生活习性和特殊生存技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加拿大瑞普利水族馆在展项周边设置了新颖的互动游戏,不仅能解决观众的疑问,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加拿大瑞普利水族馆设有“加拿大本土水域”(Canadian Waters)、“彩虹珊瑚”(Rainbow Reef)、“危险的潟湖”(Dangerous Lagoon)、“发现中心”(Discovery Centre)、景观隧道(The Gallery)、“自然群落”(Swarm: Nature By Numbers)、“鳐鱼海湾”(Ray Bay)、“水母星球”(Planet Jellies)、“维生系统”(Life Support Systems)、“海岸线”(Shoreline Gallery)十个主题区。其中,近百个互动项目是该馆引以为豪的一大特色。例如,观众在观察海星水族箱活体展示的同时,可以参与名为“海星的再生”(Sea Star Regeneration)的小游戏。如果海星的腕足受伤了会怎么样?只需滑动一下操作杆,就能知道答案。

3 设置主题区域,揭开背后奥秘

水族馆是如何养活那么多水生生物的?答案就是生命维护系统,即维生系统。它是整个水族馆的核心,由过滤系统、杀菌系统、控温系统、蛋白分离系统、反冲系统组成,涵盖补充养分、净化环境、监控水质、循环利用等多种功能。

来自于不同水生环境中的生物,它们所需的水质要求各不相同,因此维生系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出于安全考虑,维生系统一般不会对外开放。然而加拿大瑞普利水族馆却打破常规,将维生系统设计成一个专门的展区。如图2所示,“维生系统”主题区把全馆所有水生生物的维生系统汇聚一堂,使用不同颜色将各个维生系统加以区分,并通过电子屏幕显示水质的理化指标,如水温、pH值和氨氮含量等。此外,这里还有一个水质处理设备的模型,观众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了解其背后的工作原理。

4 策划教育活动,提升参观体验

如何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中利用场馆的现有资源开展教育活动,是每一位博物馆人必须思考的问题。无论加拿大瑞普利水族馆,还是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都非常重视教育工作。加拿大瑞普利水族馆的宗旨,就是以保育研究和自然教育为使命,期望观众在娱乐休闲的过程中对水生世界产生敬畏之情并建立保护意识,这在该馆的参观学习单(见图3)中可见一斑。

这两座博物馆充分利用活体展示的独特优势,精心策划了许多配套的教育活动,例如加拿大瑞普利水族馆的潜水表演、“触摸海水”以及“与鲨鱼同眠”等。值得注意的是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边工作,边教育”的活动理念,其围绕饲养员的喂食时间,融入互动演示与现场讲解,让观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把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变为直观的学习体验。在活动的问答环节,饲养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与相应学科背景,为大家答疑解惑,介绍区域内相应生物的捕食方式,让观众不再对生物的养护过程感到陌生。在喂食环节中,一场教育活动便悄然进行,气氛轻松自由。

5 思考与建议

我们可以借鉴加拿大瑞普利水族馆和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经验,借助活体生物展示,开发并实施配套活动,真正做到让博物馆“活”起来,使得观众能够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改变其对于博物馆的刻板印象。

5.1 突出本土特色

加拿大瑞普利水族馆和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都十分重视本土生物的展示,均以来自北美五大湖地区和加拿大东西海岸的生物为主角。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们也可以选择本土物种进行活体展示。就水生生物而言,生活在长江水系中寓意“一帆风顺”的胭脂鱼、由鲫鱼改良而成的观赏鱼类——金鱼以及广泛养殖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等都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

5.2 充实展览内容

参观博物馆不只是走马观花般的“到此一游”,我们要让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甚至引发一些深层次的思考。一个互动游戏抑或是一段简洁而含义深刻的警句,都能为活体展示增光添彩。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体验自然”主题区中的“变色龙活体养殖”展項为例,观众在观察变色龙时,常常对它的变色现象产生兴趣。我们可以在这个展项旁播放多媒体视频,解释为什么变色龙的肤色会随着背景、温度和心情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从而充实展览内容,满足观众好奇心。

5.3 生物养护与活动开展有效结合

博物馆的活体生物展示不同于静态标本陈列,应从动物福利的角度出发,了解物种的生理特性,尊重它们自身的生物钟。切忌将夜行性动物作为日间教育活动的素材,也不能将生性胆小、喜静敏感的物种置于喧闹的场馆之中供人随意触摸,这将不利于动物的正常生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物种,依据其生理节律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实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谢丹.为观众着想的博物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印象[J].中国博物馆,2004(2):84-89.

[2]马英民.加拿大博物馆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博物馆,2006(4):92-96.

[3]张玉菡.加拿大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纪念馆研究,2015(2):258-263.

[4]加拿大瑞普利水族馆[EB/OL].www.ripleyaquariums.com/canada/.

[5]皇家安大略博物馆[EB/OL].www.rom.on.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