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探讨

2016-05-30琼珍

大东方 2016年9期
关键词:自主班级管理民主

琼珍

摘 要:班级是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加强班级管理,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重要影响。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将科学的管理模式与中学班级管理工作有机结合,有助于教育创新发展。本文以中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探讨为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班级管理;有效性;民主;自主

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班级管理的教育地位大大提高。中学班级管理如何高效落实,已经成为中学教育管理工作者思考的关键问题。班级管理工作一直是教育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建立正确的班级管理理念,创新利用班级管理手段,才能促进中学生在班级中更加健康地成长,提高中学教育的整体质量。

一、落实民主管理,优化中学班级管理工作

在教育创新发展的今天,将民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旋律,突出中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的主体地位,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所谓民主管理,要求教师调动全体学生的管理积极性,以少数服从多数、个体服从集体的原则,制定班规修改班级制度,实施班级管理工作,有效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在中学班级管理工作中落实民主管理,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建立自律的好习惯。中学班级管理工作不只是教育工作者的分内之事,也是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挑战。每一位中学生都是班集體的构成者,是个人成长的主人。激发学生的管理主体作用,促进民主管理工作的实施,才能让教师与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相互配合,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班主任应当建立明确的民主管理意识,使用正确方法。民主管理并不是放手让学生自由成长,对学生不管不顾,更不能降低班主任的工作要求。在民主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建立高度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在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个人引导作用。让学生了解成长的方向,并通过工作方法的改变促进班级管理质量的提高。要实现民主管理的最终目标,教师要增强个人民主意识,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透明度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了解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目标与方式。以学生监督代替班主任监督,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此同时,班主任要让学生了解到,教师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领导者,但绝对不是任何事情的承担者。明确师生分工,是促进民主管理的重要环节。教师不能过于死板地管理学生,也不能阻碍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凡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解决,在必要时提供指导。学生无力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并鼓励学生明确立场,从而让师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二、加强目标管理,优化中学班级管理工作

目标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提高而言,目标管理具有特殊意义。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能够帮助中学生建立班级管理的意识,促进全体人员向同一个方向前进。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中学生教育大纲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班级同学生的实际成长情况,将教学大纲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具体化、量化,让其成为学生班级学习与生活过程中的成长目标。

第一,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建立班级集体奋斗的目标。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班训的建设帮助学生明确个人以及集体的发展方向,像“团结友爱,和谐互助”等。第二,要建立明确的班干部管理职责目标,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力量。让每一位班干部都明确个人班级管理责任,建立明确的班级管理工作目标,有助于学生自主管理氛围的形成。第三,建立学生干部考核目标,学生干部考核能够给予班级干部工作的动力,激发他们的干劲,让中学生产生更多创新的班级管理方法。第四,建立三好学生养成目标。班主任应当将三好学生的培养视为班级建设的重要部分,并引导学生为了成为三好学生而优化个人学习思想与学习方式,严格规范个人行为,成为好学文明之人。全面的班级管理目标,有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充足,更能为学生的个人成长指明方向,让班级管理工作得以量化,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具体标准。班级管理目标的优化,不仅能够细化班级管理的策略,还能让中学生科学评判个人言行与社会是非,使学生在完善自我思维的前提下得以发展,使之成长为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将目标管理视为中学班级管理的核心,让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从我被管理向我要管理的方向发展,有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全面优化。

三、重视班规管理,优化中学班级管理工作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是一个集体,应当有自己的规矩。做好中学班级管理工作,教师要重视班规的打造。以班规要求中学生的言行,促进各类教育政策法规的落实,从学校与班级的具体情况出发,用班规让学生了解哪些思想与行为值得提倡,哪些思想与行为不值得提倡。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与班规的制定和落实有着密切的联系。

班规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班主任应当要求全体学生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将其作为班级最基本的规则。第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对于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的学生,教师应当在班级内给予奖励,树立榜样。以班级奖励制度的建立,给学生注入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愿意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第三,要建立班级惩罚制度,对于违反中学生行为规范以及违反班规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惩罚,告诫学生本人及其行为的负面影响,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正确的行为方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利用科学的方法实施中学班级管理工作时,教师要坚持民主管理,并重视班级管理目标的优化,以班规来约束学生的个人学习与生活行为。只有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班规管理三位一体,促进立体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建立,才能让班级管理工作更加轻松、愉快、高效,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进步作出贡献。

參考文献:

[1]何勇.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中学班级管理有效性探究[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7:8-9.

[2]徐捷,肖庆延. 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171-175.

[3]郑世海. 中学班级科学管理体制初探[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250-253.

(作者单位: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自主班级管理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