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委托管理”办学模式实证分析

2016-05-30宋庆永曹然彬任志新孟凡林

大东方 2016年8期
关键词:办学模式实证研究教育改革

宋庆永 曹然彬 任志新 孟凡林

摘 要:在推进教育领域全面改革的大背景下,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致力于改革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委托管理”办学模式,不仅实现了从“托管”中小学到“托管”民办大学,而且积极探索从本地区“托管”到跨省“托管”的实践。本文从委托管理的背景入手,论述了委托管理的实践和成效,期待对高等教育领域委托管理办学模式发挥引领作用。

关键词:教育改革;委托管理;办学模式;实证研究

我国民办教育从总体上看,规模不大,层次较低,质量不高,影响尚小。民办教育的发展在地区间、学校间的差异很大、很不平衡;由于政策或自身的原因,有些地区的民办学校已经倒闭或陷入难以维系的困境。民办教育初期靠少量资金流动,后来靠学费滚动发展是我国民办学校存在的主流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一些民办学校被“边缘化”现象严重,并且存在片面追求在校生和毕业生数量,专业、课程设置缺少特色,政府对民办的学校资助力度不够,却存在管的过多、卡的过死的问题,这严重影响和干扰其健康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42条提出:“各地可从实际出发,开展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试验,探索多种形式,提高办学水平。”可见,委托管理在教育领域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机制,解决民办高等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为大势所趋。走“委托管理”之路,在探索中前进,在总结中提高,是促进资源整合,切实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委托管理”的具体实践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的前身是三亚卓达旅游职业学院,2001年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三亚市第一所高校,海南省第一所旅游性质的学院,虽然起步很早,但办学之路曲折,频繁更换领导班子,致使学院管理水平落后,核心竞争力不强,凝聚力较弱。2008年冬,学院由明道集团接手举办。

明道集团董事长刘晓锋先生在办学之初,就明确“不以赢利为目的,终身不图回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的办学宗旨。集团重视学院建设,投入大,起点高,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完善、设备精良,又因种种原因错失高职发展黄金时期致使学院的发展着实存在阻碍。由于现阶段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状日益凸显,三亚城市职业学院作为高职教育中的一支队伍,面对着生源竞争激烈,教育质量没有明显提高,以及学院特色并不凸显,再加上本科生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即将发展到普及化的多重压力,学院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经过多次研讨,上下求索,先后赴台湾和瑞士两地知名院校考察,邀请国内专家来校指导工作和发展方向,也准备与省内某高校联办,但这些做法均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三亚城市职业学院面临巨大的发展困境时期,探索全新的办学模式则具有实属必要。

2013年初,在三亚城市职业学院迫切需要改革的时候,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曹勇安院长派出副院长曹然彬为首的调研小组赴三亚进行调研,先对该学院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与剖析,再提出合理的应对模式。调研小组经过认真调研与讨论,理顺出学院在发展中在如下方面存在突出问题:①管理体制方面;②运行机制方面;③队伍建设方面;④招生工作方面;⑤专业建设方面;⑥学生服务方面。但教职员工关心学院发展,学校领导班子改革愿望迫切,凭借产业支撑、地理环境优越及区域政策支持等方面优势,探索委托管理办学模式是使学院发挥后来者居上的发展潜力以及解决突出问题的理想路径。而在这方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有成功经验:1998年曾委托管理了陷入困境的8所国企举办的学校,使“困难学校”成功走上自主办学、自担费用、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为支持三亚城市职业学院管理改革,短时间内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先后派出副院长张振笋以及常务副院长曹然彬加入管理改革队伍,将三亚城市职业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推进。2013年11月5日,双方签订了“委托管理”协议,明道集团正式委托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全面管理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学院实行“三分开办学”政策,即“学院所有权与学院办学权分开,学院产权与学院经营权分开,学院举办者与学院办学者分开”,充分发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管理优势和品牌优势、利用明道集团的产业和资金优势及学院地处三亚的区域优势,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民办高校特点的现代大学制度。

二、“委托管理”取得的成效

在委托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管理过程中,三亚城市职业学院从办学目标到顶层设计,从人才培养工作到教师队伍建设,均开创了新局面,释放出更大能量。截至2016年9月,三年委托管理期间,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通过干部输出、学长输出、课程输出等方式,充分利用自身的改革实践经验,结合三亚当地实际,加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积极探索,促使三亚城市职业学院这所濒临倒闭的高职院校起死回生。使这所被教育部门亮过黄牌的高校,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现从600余名学生到近2000名学生的规模突破,年收入从2013年托管时的515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2100余万元,从需要集团每年补贴890余万元到托管结束时实现经费自理并有盈余;该学院还成为全国百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之一,学院的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成为海南省特色骨干专业,学院承担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在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等方面被树立为典型。学院立足三亚,结合当地产业实际,首创“旺工淡学、工学交替、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被海南省政府作为典型经验向全省高校推广。

(一)学科专业结构设置更加合理

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载体,是高等学校与社会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学科专业的结构合理与否。三亚城市职业学院依据三亚城市发展现状和地处旅游城市的区位优势,始终坚持“依托专业办产业,发展产业促专业”的办学方针。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介入管理后,曹勇安院长亲力亲为的深入教研室帮助教师进行专业剖析,并融入“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搭一个平台,创一个品牌”的专业建设原则,此举大力的促进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的形成和现有专业设置的问题的合理解决。学院现设酒店管理系、旅游管理系、经济管理系、信息管理系、城市管理系,开设建筑类、管理类、电子信息类、语言文化类、艺术设计类等实用型、专业型专业, 2013年,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学院积极探索“驻店教学”,实施“旺工淡学”,在“工学交替,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变寒假为实践学期,带领学生们在三亚旅游、休闲、越冬度假的黄金时期内,走进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历练,为学生和企业进行无缝对接建立良好基础,也发挥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教师队伍建设多元化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而多元化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支撑点,更是学校发展与壮大的组织保证和源动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53条提出:“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可见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形势下的要求,也是每一所职业学校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在发展中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同时引进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学术领军人才。孙德全老师,现任学院公共教学部主任,曾在中俄边境贸易公司做过翻译,市一级国际旅行社当过导游,副总经理,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是一名“双师型”的骨干教师。陈卉现任旅游管理系教师,毕业于哈师大,硕士学位,教过《现代酒店管理》和《旅游服务礼仪》两门课,并带领学生创办了“城市之星”茶艺咖啡厅,组建了模拟导游实训室 ,一改以前的课堂教学以老师为主体,上边讲,下边听,填鸭式,无互动的教学局面,通过教改,形成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给予启发、引导和评价的“授人以渔”的教学模式。在以曹然彬院长(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为核心的新任领导班子带动下,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大力度的引进人才,学院师资力量必然日益壮大,教师队伍也必然更加多元化。

(三)人才培养工作切实提升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从“托管”中小学到“托管”民办大学,从本地区“托管”到跨省“托管”。这是国内民办教育的首例,创新的管理体制促进三亚城市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方面工作的有序进行。2013年12月6日,三亚城市职业学院获得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给予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通过”结论,这对三亚城市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是巨大的肯定。学院自评自建工作启动以来,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投入、人人有责”的评建工作机制,全院上下对照指标体系查找不足,齐心协力寻求突破,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注重人才培养,学院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校园活动,如校园“百家讲坛”、“相约星期二”系列活动、活力校园系列活动。学院秉持“真心办学,明道育人”的理念,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刻推进了“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的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完善

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凝聚力,加强管理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三亚城市职业学院,自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介入管理至正式签署委托管理协议不足一年的时间,校园文化建设日趋完善。在物质文化层面,学院的校园环境、校园设施、教育设施、校园标识等都凸显了企业和学校相互融合的文化色彩,学院还建设了各专业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提供了物质保障。在制度文化层面,此次“委托管理”,将过去学院寻求“自然人”团伙式的治校模式,转变为委托“法人”团队式的办学模式,即由“托管方”派出“管理团队”,双方组成新的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构建了以“三分开办学”为特征的“法人治理”结构,为学院组织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与制度的支撑,学校还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了学生管理制度和合理的薪酬制度。在精神文化层面,学院始终坚持“真心办学,明道育人”的理念,将“明道、明德、创业、创新”的明道集团的企业文化,与“为融入社会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的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发挥了精神文化的内在主导性力量,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职业和教育的双重保障。

三、关于“委托管理”办学模式的启示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托管”下,顺应高等教育改革潮流,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此次委托管理实践对高等教育探索委托管理办学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文化育人”推动委托管理实践

在探究委托管理办学模式实践中,文化育人的观念应贯穿各项工作始终。依靠委托方和托管方的校园文化有机融合,攻克区域文化冲突和校企文化冲突,发挥文化育人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增强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进而带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服务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二)“团队力量”推动发展目标实现

形成民办、企办、公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仅靠联合办学的力量是不够的。一些被“边缘化”的问题院校需探索新的路径促进资源整合,形成学生团队、教师团队、管理团队,依靠团队力量对院校进行“换血”。在对问题院校原有的管理水平、教育质量进行分析与提升的基础上,促使学校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学风、教风、校风,实现发展目标。

(三)“委托管理”推动事业单位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政事分开”的要求。我们可以借鉴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探索的成功经验,本着“建一所学校不如买一所学校,买一所学校不如通过管理改造一所学校”的发展思路,利用学院体制和机制优势,遵循教育和市场规律,搭建三亚市事业单位改革平台,凭借学院合理化、科学化的法人治理结构,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以产权为纽带,整合资源,推动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勇安.整合与创新:走民办高职院校特色发展之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8).

[2] 中国民办教育改革和发展调研报告[R].2009.

[3] 刘艳艳.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民办高校委托管理办学模式实证研究”(16G416)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办学模式实证研究教育改革
坚持市场化办学 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虚拟工读学校:新常态下探索工读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变革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基于“中德深度校企合作”高职办学模式的探索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