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的构建

2016-05-30管新源卢婧一

大东方 2016年9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新媒体

管新源 卢婧一

摘 要:新时期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需要明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的构建需要强化信息交互机制,优化选择引导机制,改进接受反馈机制,完善管理干预机制。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一、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新媒体因其虚拟性、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等特征,冲击传统媒体环境下以单向度传播为主的模式,使得公众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体。

(2)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特点。新媒体赋予个体不同程度的话语权,其发展激活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得他们对思想、言论和权威不再盲从,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态势。

(3)各种价值观激烈冲突与交锋影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价值观激烈冲突与交锋期,其中西方错误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大学生思想观念中不同程度地出现是非模糊、善恶不辨、荣辱错位等问题。网络新媒体具有海量信息承载、碎片化信息传播、虚拟化信息传播环境等特征,折射出当代多元言论空间的现实图景。无论是在新媒体还是现实空间,若不良价值观声音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就会受到影响。

(4)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的手段方法存在一定供需错位。另外,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客观存在互动性不够、宣传方式过于严肃等问题,导致与大学生的嵌入度不高,传播效果有所打折。

二、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的构建

1.强化信息交互机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建立信息交互机制,解决“传播什么信息”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 12 个字,但其深刻内涵远远不止于此。为此,加大對网络平台的建设,建立政府官网、红色网站、商业网站等立体大众交流和沟通平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进行多方位的解读,增加其信息容量,保证人们多样性地获取相关内容。发挥纸媒的优势,促进其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创造出更加适合大众胃口的传播内容和形式,使传播更加形象、生动,传播平台更广,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成为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2.优化选择引导机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建立合理的选择引导机制,解决“选择什么信息”的问题,促进社会主导价值观的传播。合理地设置议程和进行技术适用。政府、媒体、高校等要利用自己的阵地优势,通过“议题设置”选定一个核心话题,把公众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要主动介入那些深刻影响人们道德价值观的重大事件,引导公众“想什么”,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在议题设置完毕后,如何设置传播内容和选择何种传播媒介就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传统传播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传播模式成为当前重要的传播技术适用方式。为用户定制,由消费者主导的传播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为用户定制,促进公众分享,推动信息的快速流动和主流价值的不断扩散,巩固和强化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并且不断吸引新的公众认知、认同思想政治教育。

3.改进接受反馈机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要解决“接受了什么信息”的问题。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接受性,需从以下方面加强和改进。其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做到“可接受”“可信任”,使人的主体性受到尊重。一方面要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增进情感共鸣。在引导和互动过程中,抓住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采用多种形式针对特定的人群,尤其是大学生,及时帮助解决亟需的问题,协调各类利益、思想状况中的困惑、诉求,化解各种矛盾,让更多人找到归宿感和认同感,形成对政府、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支持和拥護,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逐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价值倡导者要言行一致。只有价值倡导者将自己主张的价值观全面付诸实践,切实做到言行一致、身体力行,才能增强价值观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解决“可信任”问题。

4.完善管理干预机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解决“如何保障信息传播”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干预。一是建立强大的技术监管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为有效应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净化网上有害信息,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监管控制,建立一套基于大数据搜索、管理、挖掘、分析的舆情监测、预警、汇总系统,实现对网站、论坛、微博、博客、SNS 等海量数据的瞬间实时采集,提升舆情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营造清朗的环境。二是更新和采纳新的传播技术,促进媒体资源融合发展。传统媒体要摆脱路径依赖,借鉴和学习新媒体的新型传播理念、方式和运行逻辑,调整优化信息生产方式、传播内容和报道手法,适应信息消费个性化、互动性和碎片化诉求;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要各显身手,推出适应不同群体需求的多样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传播产品,实现产品内容分众化、精细化及传播形式的个性化推送和深度互动功能,拉近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距离;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尤其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协作,策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主题进行多渠道、多媒介、多平台的发布、推送,实现由一般性的内容提供向信息集成服务转变,打通“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全媒体格局。

本文系2016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6Q253

作者简介:

管新源,女,汉族,助教,黑龙江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系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卢婧一,女,满族,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新媒体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