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时代下我国中学“翻转课堂”模式应用研究

2016-05-28郝展飞

考试周刊 2016年30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SWOT分析翻转课堂

郝展飞

摘 要: 近年来,互联网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使中国的信息化时代加速到来,互联网以其强大的技术力量正在全球范围内改变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本文从“翻转课堂”这一角度出发研究当下互联网+教育的应用实例,并运用管理学中SWOT分析法,对我国中学翻转课堂这一新兴教学模式应用进行研究,对其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及未来发展进行探索。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翻转课堂 SWOT分析 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在中国不断深入融合、发展,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做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行“互联网+”行动计划,这预示着我国的各个方面都将实行创新2.0的互联网+行动,创新2.0是由WEB2.0发展而来的,它更加注重的是以人为本的创新,在教育层面体现的则是互联网+教育这一发展趋势。

教育是一个传统行业,对于中国来说,尤其如此。当教育遇到互联网,教育行业已经找到了许多适合它的创新点。李克强总理对于“互联网+教育”的提出,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将会引领我国教育这一传统行业在创新驱动发展中表现出“新常态”。“翻转课堂”正是我国当下在初等、中等教育行业广泛应用推广的一种互联网+教育模式。

一、互联网+教育“翻转课堂”应用现状

(一)“翻转课堂”国外应用现状

翻转课堂式教学(Flipped Class Model),又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颠倒课堂”,其兴起时间并不长。

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于2007年开始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目的是解决学生学习时间不够导致的缺课问题。两位教师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节省出课堂时间为在完成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在线教学视频被更多的学生接受并广泛使用,很多学生在每天晚上18时至22时之间下载教学视频,那时YouTube(全球最大的视频浏览、上传、分享网站)才刚刚开始,它逐渐成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至今不满十年,对于漫长的教育史和传统教育来说,还是一种非常新颖的教学模式。所以它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北美这种模式已经普遍,但是也引起了一些争论,在美国许多学者认为翻转课堂的实际效果收效不大,与传统教学并无太大差别。考核评价机制不适用,教师的资质未必能胜任,学生未必能适应翻转课堂,占用学生课余时间,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等种种问题在美国及其他使用翻转课堂模式的国家存在着。

(二)“翻转课堂”国内应用现状

在中国知识经济时代到临,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为网络学习、远程教育、混合学习和移动学习等提供了技术保证。“翻转课堂”已经成为中国部分学生日常接触到的一种学习方式。从国外引进的“微课”翻转课堂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热点,并在不断发展当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转课堂”。

目前我国的翻转课堂主要是通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录制短小而精炼的视频即:微课,让学生在课外、新课之前进行自主学习。在智能平台及时向反馈信息,并进行有针对性讲解。以学定教,改变传统的教引导学的模式,充分吻合新课程理念:“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而学生在学案(又称“学习任务单”)的引领下,在课余时间通过微课提前对课堂的主要内容做一个了解,并发现问题。课堂上老师主要负责为学生解决问题及巩固深入,总结复习。在整个翻转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技术、微课、学案成为翻转课堂的三大要素。

以安徽省芜湖市十二中为例,芜湖市第十二中学开展的翻转课堂涉及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等九门高中学科。翻转课堂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平台——“智慧课堂”实施。智慧课堂是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的运用,实现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全面变革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构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这也是我国大部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

二、国内中学“翻转课堂”应用的SWOT分析

中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独立的学习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施翻转课堂。

(一)我国中学实施“翻转课堂”的优势(S)

1.学生成为学习的掌控者。

翻转课让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观看微课的节奏由自己掌握,学会的知识可以快速通过,不会的难点重点可以反复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可以通过平台与老师和同学交流问答。

2.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便捷。

翻转课堂全面提升了课堂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翻转课堂让教师更有时间与学生交流,当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教师能及时建立网络交流,解决难题。

3.“翻转”让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

每位老师擅长的部分是不同的,翻转课堂这种形式,可以让教师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拍摄微课视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二)我国中学实施“翻转课堂”的劣势(W)

1.翻转课堂模式产生时间较短,实施还处于实验阶段。

由于翻转课堂出现的时间不长,我国从国外引进翻转课堂也不过是2011年底的事情,因此目前应用翻转课堂的学校不多,尤其是在地市级以下学校,更为少见。此项教学模式国家还在立项研究中,颇有争论。一些实际遇到的问题还没有完善解决,这些都不利于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中学的推广实施。

2.网络智能平台未普及,学校和家庭硬件不达标。

我国教育方面的网络教育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迅速,像“皆成教育—智慧课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等多种教育平台,教学视频网站纷纷涌现,但是网络教学平台等在教学中的应用实施未达到普及。中国大部分地域还未能达到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硬件水平。

(三)我国中学实施“翻转课堂”的机会(O)

1.国家政策利于推行翻转课堂。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教育已经不是新鲜事物,国家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做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行“互联网+”行动计划中的互联网+教育更有利于推行当下的翻转课堂。

2.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成为翻转课堂实施的有力补充。

中国早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当前知识经济,信息化在各个行业都涉及甚深,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网络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更是常见,当前网易公开课、智慧课堂等的广泛推行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四)我国中学实施“翻转课堂”的威胁(T)

1.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挑战。

“翻转课堂”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性、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把微课学习时间放在学生课余,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自觉程度是一个挑战。

2.教学方式,学习时间重新变革对教师和学生的双重挑战。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彻底颠覆,教师熟悉的课堂教育模式将会彻底转变,对于教师的互联网的应用更是一个挑战翻转课堂实现了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的颠倒。“在翻转式教学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视频承担起了知识传授的责任,其质量对知识传授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1]。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时间的重新分配是一个挑战,把学习新课等课程的时间由学校转移到晚上的课余时间,白天学校的时间用于解答问题,对于学生和家长这都是需要适应的现实挑战。

三、互联网+教育“翻转课堂”模式的未来展望

在互联网+教育大潮推进的过程中完善教育模式,“伴随新理念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日渐深入,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设计也呼之欲出。时下,翻转课堂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为教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2],推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深刻变革,重构传统教育模式。未能将已经引进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与课堂和学生完全融于一体的问题解决。

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我国中小学推进已经常态化,如文中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山东省昌乐一中等都在实施“翻转课堂”。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所创造的智能平台确实使我国的“翻转课堂”进程很快,但其中存在的教育问题也不容忽视,它涉及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国家经济发展等都会影响到互联网+教育的实施。“翻转课堂”这一教育模式对学生和学校的硬件设备要求很高,所以当前亟须解决的是学校和学生的硬件问题。当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存在教师、学生互动性差的问题,而互联网在其中势必会发挥更强作用,“互联网模拟教学社区”,“智慧校园”云平台,“课堂派”等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APP应用将会大大提高学生与教师在“微课”翻转课堂中的互动性,这将有利于未来翻转课堂的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改革SWOT分析翻转课堂
网络新应用环境下JavaWeb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