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2016-05-28戴莹

考试周刊 2016年30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

戴莹

摘 要: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在调解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的关系过程中,必须具备和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高校教师应当做到热爱岗位,热爱学生,严于律己,认清自己的使命,完成并完善好本职工作。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存在问题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综合,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1]。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级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为社会服务等三大职能,在现代国家发展中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高校教师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而且是文化的创造者,更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其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不仅仅是个人和学校的问题,还是关系到为国家培养出何等人才的重要问题[3]。

一、高校教师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高校的总体情况来看,高校教师大都能做到教书育人,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不可否认有个别教师缺少奉献精神,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高校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

1.缺乏敬业精神

个别教师把教育行业仅仅作为一种谋生手段,除了有报酬的正常本职工作之外,其他工作都被认为是额外劳动,在没有金钱作用的驱使下,对其他工作推三阻四,不愿意承担额外社会工作。同时,有的教师对于教学敷衍了事,课程教学如同完成任务一样,照本宣科,重课时数量而不重质量,教学课件常年无更新,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科研轻教学

当代大学教师,除了要完成应有的课时量外,在学术方面也要有所成就。现今高校的评价机制决定了高校教师最大的政绩不是教学成绩,而是科研成绩,科研水平成为衡量高校教师职业水平的重要指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职称晋升中被弱化,必然导致教师的主要精力在科研及职称晋升中,教学职责反而成了附加条件。

3.缺乏师生交流

有些教师认为教师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一个教学过程,很少把育人放在同等的位置,按时上课及时下课,缺少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更谈不上教学相长。高校教师忙于教学任务、教学评估、学术科研,认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班主任、辅导员的事,与自己无关,而辅导员作为非专业老师,在专业方面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帮助,必定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人才的培养。

4.师表意识模糊

有的教师缺乏师表意识,在举止言谈和对学生的态度上有失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4]。更有甚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个别教师将师生关系演化成一种商业行为,涉及一些不正当的经济关系。这些行为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甚至做出了错误的社会导向。

二、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1.明确职责,爱岗敬业。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教育工作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凡是在教育工作中取得卓著成绩、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工作的热爱。如果对工作没有热情、没有激情,必然会导致工作的刻板无趣,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没有热情,自然会出现旷课违纪等现象。因此,教师只有爱岗敬业,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地、不断地完善自我,从而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并服务于人。

2.热爱学生,加强师生交流。

师生关系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教育因素,制约着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影响着教学过程,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和学习产生的影响是任何其他教育都不能替代的。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良好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与学生多交流,爱护并关心学生,做到师生之间真诚相待,因此有高校提出“以生为本”的概念。高校是一个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高校教师确实不需要每天盯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除了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外,就可以不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成长。进入高校的学生,刚刚离开父母的呵护,开始住校生活,难免会不适应,高校教师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扮演着朋友、家人的角色。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能够使学生感觉到学校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学习目标。

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这一角色定位及教师劳动示范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真正确立自己的角色地位,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能。因此,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重要,高校教师要有知识传授和良好的品德塑造能力,既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又要有科学研究的责任,还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下,个别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第二职业上,将学生雇员化、教师老板化,而忘记了本职工作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术造假现象,这些虽然是这些个别教师的个人行为,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在校大学生。因此,只有严于律己,才能为人师表,才能教育好学生。

参考文献:

[1]潘琰.浅析如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

[2]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3]戚继颖.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境界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4]王芳.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下滑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煤炭高等教育,2011.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