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小雨诗选

2016-05-26李小雨

诗选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陶罐

李小雨

椰子

一只椰子,陪我上路

一只黄褐色的

沉甸甸、毛茸茸的椰子

摇一摇——里面

有一片南海在翻卷

外面,隔着厚厚的岸

啊,快让我越过这沙滩吧

我迷恋大海

那粼粼的波光

那闪闪的白帆……

椰子说:那么

把我种下吧

明天,我将长出一个海南!

1979.9海南岛·榆林港

陶罐——半坡之一

据说

第一只陶罐是女人做的

因此,她塑一条

浑圆的、隆起的曲线

朴拙而安详地立于

万古苍凉之上

我披发的母亲

裹着兽皮的母亲呵

她指向

最纯粹的泥土、水和火焰

世界就这样诞生

诞生成

一条有孕的曲线

一个婴儿在腹内蠕动

一枚果实正在成熟

一轮太阳

一个人死去重又复生

一个星序的倒转轮回

一个四野与天穹的完美闭合

一只陶罐

于是一切生命

便都有了密密麻麻的指纹

于是许多声音都在天地间

流浪着,喊着母亲

于是陶罐便朴拙而安详地立于

万古苍凉之上

以她的宽容

以她的淳厚

以她的丰盈

以她的披风沐雨的牺牲

饮母亲低沉温存的心跳声

饮鼻音的摇篮曲

饮乳汁流成的滔滔黄河

饮一根骨针的细如丝线的声音

当赤脚的母亲站起身来

开始最初的第一次播种时

陶罐倾倒了

从里面涌流出无数

金色的小小的种子

——人

1985.10西安半坡

尖底瓶——半坡之三

就这样永久地站立着

成为一个象征

如撒哈拉废墟中

那一列风雨洗白的石柱

如爱琴海边那一座

半残的断臂美神

六千年的风很寂寞

柏拉图和孔夫子的低语也

模糊不清

你暗红色的修长身躯

你薄薄的瓶壁

在另一个世界里

是一段空白的梦

真想与你一起

做这场智慧的东方游戏

想看你自动沉浮又自动汲水

那一定很好看,很新鲜,很轻盈

如不带出土气味的泳装的虹

或者就听你轻轻地溅落

听咕噜噜的水泡上升

听不由自主地

流泻动听的咒语

听你滋润深远的创造和繁荣

然而我只能隔着玻璃柜,看你

看你的原始,看你的静默

看你只是史前母亲怀中的

一个小小水瓶

就这样永久地站立着

以你的尖底,以你的纹身

你想说些什么,又没有说什么

你是一些暗示,一些启发

一些深醒,或者

你只是一只小小的尖底瓶

却又不是

你是一尊可被今天无限雕塑的

象征

1985.10西安半坡

沉默

没有嘴唇

那里是两块巨大的岩石

坚硬。厚重。冰冷

只沉沉叠起

只以自己的方式生存

一道闪电

一条密闭的缝

阴影中,谁能看见

一颗牙齿挨着另一颗牙齿

紧紧地咬住些什么

铁质的时间断裂成

永恒

紫红色的裂口很苍凉

无论是血还是声音

都不能滋润

没有谁让它开口

没有

沉默

构成世界最硬的部分

1991.9

盐在我的血液里咯咯作响

盐在我的骨头里咯咯作响

盐从我的眼睛和毛孔里滴落下来

呵人!你这小小的直立的海洋

盐四处走着

盐把最感人的力量

从厚厚的岩层和活着的生命中

渗透出来

灼热的皮肤

伤口的边缘

日子的味道

思想如一条条鱼晾晒着

看一粒盐

那是谁的眼睛

那是谁的海水

那是谁的足迹

那是谁的背影

苦涩而滞重

盐咸味的影子锈蚀海浪

粉碎无数的太阳和风

那新鲜的、腥味的白色沙丘呵

那最普通最低微又最高贵的细小颗粒呵

路边遗落的盐

踩在脚下的盐

勺子和舌尖上的盐

永远伴随着面包而生的盐

在破旧简陋的茅屋里

如淳朴健壮的农妇

人和牛羊全都朝你低下头来

在生活的最深处

永远是盐

当我手中的时间正在消逝时

蓦然发现,除了甜蜜以外

还有另外一些东西

正在结晶

1991.10

剧场

像一群群黄昏的蝙蝠

面孔模糊的人们走进剧场

钟声流水样漫过头顶

座椅上堆满身体和衣裳

而灵魂此刻是别人

在舞台上走动

幕墙背后

世纪一片洪荒

上帝说:要有光

于是就有了光

灯光下的表情总有些异样

一个男子在一道追光下独白

巨大的身影投在墙上

沉沉大厅里浮动着语言的泡沫

扑朔迷离

剧情在哪里隐藏

布景正玩具般转换着时空

一朵小花的道具

预示着阴谋还是爱情?

在怪诞得近乎真实的秩序中

世界由无数门组成

喜剧和悲剧

只是两个小时之内

从一道门进入

又从另一道门退场

当守夜人熄灭了最后的灯盏

空旷的舞台上喘息的

只有灰尘和蛛网

剧场深陷在暗夜里

一个巨大无言的黑箱

让艺术缓缓从身体中穿过

退潮的人们

脚步声响在石板路上像是幻觉

“来碗热汤面——”

灯光下只有小贩的叫卖声最真实

一张海报在夜风中卷起

弥漫于剧场之外的梦游者呵

今晚你已买下说明书的全部结局

1994.12

小巢

百灵和鹧鸪在沙地上做巢,

秧鸡和大雁在草丛中做巢,

喜鹊和黄莺在绿叶间做巢,

呵,呢喃在天地间的圆圆的小巢!

小巢中有生命在嬉戏,它啄啄羽毛,

风更加纯洁,密林涌起一片波涛,

我看见鸟儿们闪动的信任的目光,

我说亲爱的,请在我的肩上筑巢。

用长满锈斑的枪管做树枝吧,

和平是沉重的,却又有多么亲切的味道:

在腐烂发黑的枪托旁,

一只纯净的鸟蛋在闪耀!

日月山

这是海拔最高的爱情

从东土大唐到西域吐蕃

4877米的风吹着,日月山耸立着

从日走到月,一双绣鞋,几辕车马

使迢迢来路更远了几分

在最高的山巅上

纤纤公主转身回望东方

日月宝镜里,大唐不在

长安已随丝绸飘远

母亲的脸一闪而过

她望乡的泪水倒淌着

使历史发烫

这里只有猛烈的西北风

吹着她小小的名字:文成

王朝、民族和男人的战争

都挡在她的身后

一点红唇能否让刀枪剑戟没入荒草

日月山不知道,茫茫来路也不知道

那遍山的羊群中哪一只是她——

被命运牵领着,走向这最高处的祭坛?

然而一切都沉落于云雾之中

再迈出一步就是茫茫草原了

一件皮袍,一条灯芯,一环绿松石,一只鹰

照耀这辽阔的世界

她将恩泽于这更辽阔的每一片草叶

经幡飘扬,在西域辉煌的神祗下

还空着一个少女的位置

一千三百年,风中的神

用藏语喃喃地颂着:文成公主,白度姆——

她丢下的日月宝镜

让一座山有了爱和伤痛

千唐志斋

正页。侧页。拆散的笔记簿……

在幽暗的石板与石板之间行走

沁凉的不只是肃穆的空气

还有潮湿的青苔与黄土的宿命

一滴墨,能渗透多少朝代

青石板上镌刻的那些汉字

比北邙山上堆积的落叶

更易飘零

曲折和漫长的甬道通向哪里

墓冢与石室之间

是颤抖的

手指与手指,石与钎

雕凿之声破壁而出

最初的光在字与字之间流淌

隐约折射出

一个人的体温

衣冠的窸窣和

轻轻的咳嗽声

那时大唐兴盛,牡丹花开

楼阙林立,骊宫入云

那时渔阳鼙鼙,千乘万骑

勾栏瓦舍,古道西风

数不清的皇亲国戚,将军士兵

宫女道士,黎民百姓

和众多霓裳彩衣的日子

门前折花的日子

连同长安十一月的战乱、离离的荒草

都在石板上悲欢离合

沉沉隐隐

一个朝代过去了,它没有走

它留下沉甸甸的汉字的城一

千唐志斋,历史的风吹过

翻不过这页页厚重的石板

身边尽是堆积如山的大篆、小楷、草书

而我只能从缝隙中认出几个:

生过、死过、爱过、经历过

在起伏的文字的海洋中闪耀着

堆积的泡沫上有无数眼睛

一块青石板就是一个人的一生

千唐志斋,重复千次的唐朝

才是真正的唐朝

然而谁又能猜透那碑上

丢失的残字,空白的一角

就像说不清一个人或一个朝代的

命运

山中人家

日落西山

归家的脚步沉沉

瘦瘦的黄土在山那边

山那边的黄土养一方人

开荒了,种粟了,割禾了

汗布小褂上驮着春夏秋冬

左拐右拐

大山里走道,总朝着灯和碾盘

山、石、田、土、井

千年也是这样

长了腿的石头是羊

没有腿的石头是家

杜甫草堂

公元七六零年的风吹着

杜甫草堂的茅草四散飘零

一支笔气喘吁吁地追赶

他呼,他唤

他长歌当哭,漏夜无眠

他以血作墨

咳着,踉跄着

他的字从此又消瘦了几分

此生只需一蓬茅草!

一蓬茅草的重量,再加上一支笔

就是诗人的一生!

谁比杜甫更懂得饥饿和寒冷

为命运,为苍生野老

写遍世上的艰辛与不平

在浣花溪畔望草堂

为什么那茅草干枯的影子

总比绿李黄梅高出几分?

因为埋葬着诗句,埋葬着

广厦的理想、诗歌的理想

所以世上的风总是咸的

有泪水的滋味

只为守望着那一份热爱和感动

在草堂,我上下寻找

怎样的茅草可以遍植中国,照亮诗径?

撩起一丛白发,如浣花溪畔

蓬蒿飞白,芦荻飘零……

猜你喜欢

陶罐
陶罐(外一首)
蛙事
陶罐,盛满谶语
陶罐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神秘的巨石阵
装在陶罐里的春天
不一样的小陶罐
不一样的小陶罐
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