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农民工家庭的贫困风险与策略应对
——基于“脆弱性-生计资本”框架的分析
2016-05-26湖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湖北黄石435002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9
吴 昊(1.湖北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2.华中师范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返乡农民工家庭的贫困风险与策略应对
——基于“脆弱性-生计资本”框架的分析
吴昊1,2(1.湖北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湖北 黄石435002;2.华中师范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湖北 武汉430079)
〔摘要〕本文运用“脆弱性-生计资本”理论框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从微观层面对农民工家庭返乡实践中的贫困风险和应对策略进行研究。农民工家庭返乡初期,生计资本系统失衡,脆弱性高。通过就近创业的方式,返乡农民工家庭提升生计资本,减小脆弱性,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持续的生计输出。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贫困风险;创业
一、提出问题
自1990年代初期兴起的农民工群体引起了学界持续的关注,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学者们从多学科、多视角对农民工群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农民工的规模、地域、性别比例、从事工种等基本信息的呈现;根据年龄将农民工分成青年农民工、中年农民工或者二代农民工、一代农民工[1],再进行具体的研究;农民工群体的社会分层研究;农民工的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研究;农民工的流动研究[2];女工的研究[3]等。农民工的回流返乡现象也成为农民工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对于农民工返乡现象的研究主要包括:农民工返乡策略及逻辑研究,认为农民工返乡主要是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4]农民工返乡适应研究,认为农民工返乡后存在着一个再次适应的过程,面临着村庄适应的困境。[5]而返乡适应的好坏会产生不同的社会影响。[6]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包括创业行为、创业动机[7]、创业意愿、创业政策、创业机制及影响因素等多方面的研究。[8]对于返乡农民工研究,要注重到农民工本身,一方面要注意致使农民工返乡的因素,另一方面要注重农民工返乡的后续性的影响,包括对自身、对其家庭乃至对村庄、对整个农村的影响。
农民工回流返乡有自身、家庭、政策、经济四个方面的因素。自身原因包括年龄过大、健康状况较差、技能欠缺等,家庭原因包括子女读书升学、高龄父母照料、自然灾害等特殊原因等,政策因素包括城市准入制度、限制制度等,经济原因包括金融危机、行业不景气、淡季旺季等。农民进城是为了寻求一种上升式的社会流动,提高自身的经济和地位,习得城市性。农民工进城提升了家庭经济方面能力,对缺乏直接经济来源的农村家庭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农民工轻易是不会从城市撤离而回流返乡的。
返乡农民工的回流是被动的。被动的回流使得返乡农民工自身面临贫困的风险。在具有“家户制”传统的中国,家庭作为基本消费单位[9],返乡农民工面临什么样的贫困风险?这些贫困风险的又会如何影响返乡农民工家庭的生计选择?返乡农民工家庭的应对策略如何?这些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关系政策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对返乡农民工家庭的贫困风险和应对策略进行研究,为返乡农民工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上,本文选取定性研究方法,以一个返乡农民工家庭为案例进行微观的家庭层面上的分析与研究。
二、理论基础:“脆弱性-生计资本”分析框架
关于贫困的研究国内国际都较多,贫困的研究框架和研究视角也呈现出多面向的特征。当对贫困内涵的理解从基本需求向多元贫困演变时,侧重于贫困不同维度的分析框架也逐渐开始被广泛使用。其中关于脆弱性及可持续分析框架都是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框架内的关于贫困的理论的发展。世界银行提出的脆弱性是指个人或家庭面临某些风险的可能,并且由于遭遇风险而导致财富损失或生活质量下降到某一社会公认的水平之下的可能,脆弱性高是贫困的特征之一。[10]世界银行的定义表明了脆弱性包括两个方面,即受到的风险和抵御冲击的能力,一般来说,当受到的风险相同时,抵御能力强的脆弱性低,抵御能力弱的脆弱性高。[11]从脆弱性的角度考察贫困有助于深刻分析贫困的历史成因以及今后的发展变化趋势,即能够动态地考察贫困问题,做出前瞻性的政策建议。
生计资本,是指社区、农户或村民维持生存或求得发展所需各类资本的总称。在英国国际发展部(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简称DFID)可持续性生计框架中,生计资本包括五个部分,即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12]这五个部分既相对区别,也彼此关联,甚至可以相互转化。农户生计资本的组成可以用下边的五边形来表示,五边形的中心代表不拥有(或零拥有)价值,而外部边界代表拥有最大化的价值。此外,农户的各种资本进行归类时,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并不能决然或确切地将其归入某种资本之中。
图1 生计资本的各个要素
五种生计资本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之间既不严格区别,又可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贫困个体及家庭的微观生计资本系统,纳入到可持续生计的分析框架内。生计资本就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生计资本系统共同构成个体或家庭持续生活和发展的基本的资源要素和资源结构。且这是一个有机的结构系统,具有内生性的自发的调节和适应功能。
脆弱性和生计资本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贫困研究进路,脆弱性主要关注将会面临的风险和抵抗风险冲击的能力。生计资本主要关注个体已有的生计资源,并进行归类,同时在可持续生计的框架下,选取适宜的生计策略,进而达到良好的生计输出。两者有所不同,但在关注个体的未来发展方面有共同的取向,脆弱性视角主要为进行前瞻性的预测,生计资本视角是对可持续生计的能力及可能性的考察。因此,本文将脆弱性视角与生计资本视角结合起来,建立“脆弱性-生计资本”的研究框架。脆弱性分析其缺失资源或能力而导致的贫困的可能性,生计资本视角则是考察已有的资源和能力,通过良好的生计策略设置,进而达到良好的生计输出,最终改善生计状况,减小致贫可能性,达到个体和家庭的可持续发展。
图2 “脆弱性-生计资本”分析框架
三、返乡农民工家庭的贫困风险与生计选择
流动农民工家庭返乡面临多元的贫困风险,对于不同的风险经过理性算计采取不同的生计选择。[13]本文案例为一个流动农民工家庭返乡的故事,案例主人公为老张及其家庭。 在老张家返乡的实践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问题与冲击,为了维持生计他们采取了策略化的行动与实践,最终达到了维持家庭生计的目标。
(一)家庭压力下的返乡尝试
老张家住在四川北部丘陵地带的农村,自九十年代初期跟随四川赴东南沿海的打工潮进入城市以来,一直和妻子一起在深圳务工,以此维持家庭生活。其间也间或短时间的回乡务农,均不超过半年。其间回乡的原因包括大儿子升学、妻子待产、自身生病、女儿照料等,根据原因的不同,老张和妻子选择性的单方回乡。2010年,女儿面临升初中的时期,户籍所在乡镇学校停办初中,使这变成了一件麻烦事。不久,老张父亲生病,主要是心血管方面的疾病,需要人照顾。老张家必须有人在家照料县里上初中的女儿和年老生病的父亲。大儿子已经升学外地。此外,老张夫妇年龄都四十多了,金融危机使得厂里效益也不太好,长期以来也在想回乡的事情,城市中的逗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因此,老张的妻子先期回乡,在镇里租房子照顾女儿和父亲。多方面的冲击和压力使得老张的妻子从深圳返乡了。
(二)经济压力下的就近创业
老张妻子返乡后,两个人打工收入减少为老张一个人的打工收入。大儿子的大学花费、女儿升初中、父亲看病花费以及从乡村到县城消费水平提高,老张个人的收入显得捉襟见肘,难以应付家庭开支。老张的妻子再返城务工不是一个可行且经济的行为。因此,在照顾女儿和父亲的同时,老张妻子在县城中找了一份临时工。偶然的原因,老张妻子进入县城百货公司面点部做面点。一段时间后,老张妻子学习并掌握了包子、馒头等面点的机械化制作技术。此时,老张在外务工的收入加上老张妻子在家临工的收入刚刚能够维持家庭的基本日常生活运转。
在多方考虑下,老张妻子想要在县城自己开一家包子店。经过大约两个月的时间,经历了选址、租房、装修、购置工具、材料、机器等阶段后,一家包子店开业了。包子店主要经营包子、馒头、花卷等面点和稀饭。店面有二十平方左右,屋内一边作为操作间,另一边为店面,放置了四张方桌。包子店经营种类较为单一,最主要的亮点是机械化的包子和馒头的口感远好于手工制作。包子店开始阶段生意较好,两个月之内就收回了大部分的投入。也为经济较为窘迫的家庭注入了新的收入来源。生意好起来后,单靠老张妻子个人已经忙不过来了,请了一名帮工。老张也在包子店开业两月后返回了家乡,和妻子共同经营包子店。流动的家庭终于都返回了家乡,家人团聚在一起。
(三)发展压力下的多元经营
一段时间后,经历了顾客的新鲜期,包子店的生意日趋平稳,发展也面临瓶颈。同时还面临竞争的压力,包子店旁先后开张了火锅店、中餐店和米粉店。包子店的生意也面临了淡季、旺季的现象。可能某月生意很好,下月生意就下滑了,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天气原因也会影响生意,天晴生意就好,下雨就没什么生意。总结起来,包子店的生意面临了竞争压力、季节性波动、天气因素等方面的发展瓶颈的冲击。
面临这样的状况,老张家积极寻求改变。老张的包子店增加了凉粉、凉面。后老张又去市里学习了米粉的做法,包子店也卖米粉。冬季到了又增加了油茶、面条,并且重新装修了店面。多样化的选择和多元化的经营使得包子店的生意较为稳定,能为家庭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经济支撑。老张的店虽然仍沿用原来的包子店的名称,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出售多种食物的小吃店了。
四、返乡农民工家庭的“脆弱性-生计资本”分析
在了解了流动农民工家庭的返乡故事后,我们运用“脆弱性-生计资本”框架对其进行具体分析。需要注意的是,流动农民工家庭的返乡不是一蹴而就的突变,而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农民工返乡是多方面因素作用下的结果,包括各种推力和拉力。城市的推力和拉力,农村的推力和拉力,各种力量的合力形成了流动农民工家庭返乡的事实。
(一)返乡尝试阶段:生计失衡,脆弱性高
农民工返乡是一个被动压力下的产物。老张的个案中亦是如此。包括着直接的动因和间接的动因。间接的动因包括金融危机、自身年龄较大、对家乡的向往等,而直接的动因就是女儿升学和照顾父亲。在此阶段,家庭面临的脆弱性包括了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因素。其中,金融危机、城市排斥、工厂季节性危机、物价上涨等方面是外部脆弱性,而自身年龄、父亲照料、女儿升学是内部脆弱性。脆弱性是导致贫困的可能性,脆弱性大则面临着较大的贫困风险。
此阶段,老张家庭的生计资本系统呈现出部分生计资本短缺的现象。人力资本是影响生计和贫困的重要因素,它主要指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状况。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的老张和其妻子,受教育水平为初中,从事非专业的人力密集型劳动,年龄为45岁和42岁,健康状况都一般。家庭的人力资本是匮乏的。家庭中主要劳动力都在城市中务工,儿子升学在外,年幼女儿和年老父亲在镇上租房,因此位于农村的自然资源对于老张家庭来说是无用的。家庭的自然资本是缺位的。物质资本也是比较不足的,外出务工仅仅能维持家庭的正常开展和日常生活,物质的积累是不够的。留守家中的老人和儿童也不会有能力去增加物质资源。社会资本薄弱,多年进城务工的经历使得乡村中的社会关系断裂,而在城市中的社会排斥又使得社会关系的建立非常艰难,且多为低效可用性的社会关系。金融资本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现有的存量(如:储蓄);另一类定期的资金流入。对于老张家来说,多年的打工经历使得其有一定的存款,不多但稳定的定期工资收入使得家庭的金融资本相对于其他四类资本较好。总结起来,老张家具有金融资本略好,其他资本都缺乏的不平衡的生计资本系统。这也使得生计资本系统内部结构较为粘滞,缺乏流动与转化,没有活力,难以为家庭提供良好的生计输出。
失衡的生计资本系统,较大的脆弱性加之直接的、急需面对的动因,使得返乡成为了一个理性的生计策略。而老张妻子一人而非夫妇双方共同返乡,这也是一个降低风险的有效的策略。
(二)就近创业阶段:生计改善,减小脆弱
老张妻子回乡后,为照顾父亲、女儿升学而在镇上租房居住。此时家庭面临着来自外部的脆弱性包括收入减少、城镇物价高、社会关系缺失,来自内部的脆弱性包括夫妻分离后的关系维持、家庭的城镇适应、老张深圳单独生活压力。此时,生计资本系统中,其他未有较大变化,金融资本的定期资金流入方面减少。老张的压力增大。后老张妻子进入百货公司面点部学习面点制作技术。此时,家庭人力资本有所增长,主要是老张妻子学习了一门新的技术。自然资本不变,金融资本有所恢复,物质资本仍然不足,社会资本有所加强。但脆弱性使得老张家庭仍然面临不小的贫困风险。
老张妻子开了包子店。过程中脆弱性又包括了投资的安全、成本回收等。人力资本增加,自然资本不变,金融资本消耗,物质资本增加,社会资本加强。老张妻子面点技术的提高增加了人力资本,购买的机器设备、厨具炊具、座椅板凳等提高了物质资本,做生意过程中加强了社会资本。
后包子店生意较好,老张回乡。脆弱性增加了老张人力资本投入的回收。生计资本系统中人力资本进一步增加,生意收入也改善了金融资本。此时,基于经济压力下的创业,改善了生计资本系统中除自然资本外的四种资本,各项资本相互转化,生计资本系统增长了活力,获得了较好的生计输出效果。家庭团聚在家乡,且基本生计有所保证,减小了脆弱性,减低了贫困风险。
(三)多元经营阶段:生计强化,持续发展
包子店稳定维持后,生计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此时面临的脆弱性包括地段好坏、人流量大小、人们口味等具体问题,也包括生意季节性波动、天气影响、竞争压力和发展瓶颈等。内部的脆弱性包括家庭关系、女儿学习好坏、女儿和父亲的照顾等方面。生意做起了后,老张和妻子都特别的忙,时间较紧而缺乏对父亲和女儿的照顾。此时生计资本系统还未有显著的变化,只金融资本稍有积累。
面临上述外部脆弱性,老张的包子店首先增加了新的种类:包括凉粉、凉面、凉皮。后逐渐入秋进冬,老张到市里学习了米粉制作技术,店里增加了米粉。同时又增加了冬天较为暖和的油茶和面条。此外,老张还重新装修了店面。在此过程中,生计资本系统发生了变化。金融资本持续的积累,并在后面的一系列的变化中做出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人力资本由于老张学习米粉制作技术而持续增加,自然资本仍旧缺失,金融资本持续增加且向其他种类的资本转化,物质资本持续增加,社会资本继续积累。人力资本是关键,而金融资本是重要的转换器。此时,老张家的生计资本系统充满活力,流转畅通高效,生计输出良好,表现为稳定且较好的经济效益。
表1 农民工返乡个案三个阶段的要素
五、基本结论
本文运用“脆弱性-生计资本”的分析框架,通过个案分析的方法,从微观层面研究返乡农工家庭的贫困风险与策略应对。返乡农民工家庭面临较大的脆弱性,五类生计资本除金融资本略好外其余均较为匮乏。生计资本系统失衡,转化迟滞,生计输出较差。返乡农民工家庭面临较大的贫困风险。作为行动主体的返乡农民工通过回乡创业的方式减小脆弱性,提升人力资本、积累金融资本、增加物质资本、加强社会资本,从而构成了一个平衡、流动、充满活力的生计资本系统,不仅解决基本生计,更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较好的生计输出。其中,人力资本的提升是关键,金融资本是资本转换中介。需要指出,人力资本中的技术的获得在本文个案中是由于个体原因而获得的,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人力资本的提升也成为返乡农民工家庭减小脆弱性,降低贫困风险并进而消除贫困的关键。金融资本起到转换中介的作用,并且在初期阶段,成为创业的起始点和原动力。本文结论为安置返乡农民工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第一,政府应提供金融资本方面的支持,包括政策支持、无息贷款、免税等;第二,政府应给予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教育,提升其人力资本;第三,引导并鼓励返乡农民工就近创业和就业。通过上述措施能够进一步降低返乡农民工的贫困风险,改善其生计状况,进而使其达致良好的生活状态。
[参考文献]
[1]符平.青年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实践社会学研究的发现[J].社会,2006(2).
[2]符平,唐有财.倒“U”型轨迹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流动——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史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9(12).
[3]潘毅.开创一种抗争的次文体:工厂里一位女工的尖叫、梦魇和叛离[J].社会学研究,1999(5).
[4]贺雪峰.农民工返乡的逻辑——以贵州湄潭县聚合村调查为例[J].东岳论丛,2009(7).
[5]袁松.新一代农民工的返乡适应困境及其原因分析[J].创新,2009(9).
[6]田先红.返乡农民工村庄适应的代际差异——兼谈金融危机对农民工群体的影响[J].东岳论丛,2009(7).
[7]程伟,陈遇春.多重理论视角下农民工的返乡创业行为研究[J].中州学刊,2011(1).
[8]江立华,陈文超.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实践与追求——基于六省经验资料的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11(3).
[9]徐勇.中国家户制传统与农村发展道路——以俄国、印度的村社传统为参照[J].中国社会科学,2013(8).
[10]唐丽霞,李小云,左停.社会排斥、脆弱性和可持续生计:贫困的三种分析框架及比较[J].贵州社会科学,2010(12).
[11]世界银行.2000-2001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12]张大维.生计资本视角下连片特困区的现状与治理——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为对象[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
[13]张大维,郑永君.贫困风险约束: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发生机制——基于三个川北返乡农民工家庭的生计选择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责任编辑:胡乔)
The poverty risk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households:Analysis of the framework of "vulnerability-livelihood capital"
WU Hao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430079,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e the theory of "vulnerability-livelihood capital" framework ,and from the micro level to analyze the poverty risk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the migrant workers' household in return home practice by the method of case study. In the early period of migrant workers' household, family livelihood capital system imbalance, high vulnerability. Through the way of nearby entrepreneurship, the migrant workers' household improve their livelihood capital, reduce the vulnerability, and achieve good economic benefits and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output.
Key words:the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poverty risk;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doi:10.3969/j.issn.1009-4733.2016.01.028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4733(2016)01- 0116- 05
[作者简介]吴昊,男,湖北黄石人,湖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讲师,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5—10—2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政府治理中的‘试点制’研究”(15YJC81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