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轻量级的O2O社区智慧图书馆体系研究

2016-05-26鲁晓明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年3期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智慧图书馆

鲁晓明(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轻量级的O2O社区智慧图书馆体系研究

鲁晓明(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在智慧城市建设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之上构建社区图书馆,以探索新型社区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促进资源的深度共享。利用Android Studio环境,开发O2O模式的社区智慧图书馆系统平台,实现图书馆建设和管理、图书借阅和归还等服务的线上/线下无缝融合。社区图书馆的O2O运行模式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智慧服务,也为图书馆提供了丰富的用户数据基础以提升服务质量。

关键词:O2O;轻量级;社区图书馆;智慧图书馆

1 引言

一直以来,社区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的终端,直接面向广大城市居民,因此,在国家城镇化建设脚步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张的阶段,要打造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城市文化氛围,建设社区图书馆显然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仅以公共文化系统为主导来建设社区图书馆会产生明显的滞后,因为即使在社区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图书馆的建设,也无法短期解决图书管理、人员配置、馆藏建设等问题。由于社区图书馆的藏书规模不会很大,资源更新速度亦不会很快,这就需要打破传统意义下图书馆的界限,探索出一种新型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模式和服务模式。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智慧城市建设为此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借助于智慧城市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来构建社区图书馆具有相当的可行性。

社区居民的阅读需求主要集中于家庭教育、健康、生活等大众普及类信息,因此,社区图书馆要提供面向大众普遍需求的信息服务。对于自身需求强烈或生活类的图书,如学生辅导资料、编织与服饰、期刊杂志等类型的图书,可以推荐居民通过交换阅读的方式各取所需,达到资源的高度共享。

O2O(Online to Offline),是由美国TrailPay公司的创始人AlexRampell提出的,是一种从线上到线下的电子商务模式,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融合——线上预约或购买,线下交付和体验。[1]目前,O2O已经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一种全新生活方式,也是智慧城市便民服务目标达成的一种理念和方法。本文针对实体社区图书馆的不足及社区居民图书阅读的需求特征,设计了一个由社区居民自行建设的轻量级O2O社区图书馆系统,是智慧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应用服务项目之一。

2  O2O模式的轻量级社区智慧图书馆特征分析

2.1轻量级社区智慧图书馆的O2O应用模式

首先,馆藏资源都属于非购置资源,其中大部分来自于社区用户捐献,同时也接收社会捐赠、公共图书馆划拨等来源的图书期刊。其次,在O2O社区居民自建的图书馆模式中,线上操作和线下运行无缝融合,完成图书管理的各个环节。在图书馆建设阶段,用户在线上完成“图书分编”,在线下将分编后的资源交付于智慧书架完成“图书上架”;在图书流通阶段,“预约/借书”在线上完成,“阅读”和“归还”在线下体验和交付;在馆内资源管理方面,图书馆管理员的“清点”、“整架”等工作线下完成,“剔除”操作则包括线上资源信息的删除和线下资源下架,“评价”由用户在线上完成。综上所述,图书馆从馆藏资源建设到流通管理都是一种轻量级的实现模式。

2.2 O2O的轻量级社区智慧图书馆特征

(1)用户的广义互联。社区图书馆用户就是社区居民,社区居民是有固定的生活地理区域、较密切的社会交往、具备某些共同意识和利益的群体。[2]在智慧城市背景下,社区居民的联系方式不仅包括面对面交流和电话沟通,更多的是通过各种网络社交圈子,如微信群、QQ群等。O2O模式的图书馆能跟踪读者的读后评价,基于社区居民共同的阅读基础,实现线下/线上交流,促使用户全方位互联。

(2)资源高度共建共享。将家庭闲置图书的信息著录到社区智慧图书馆平台后,该书将获得一个唯一的身份标识二维码,完成从闲置到有用的华丽变身。除了纸质图书以外,O2O图书馆平台上允许电子读物的加工,但是对于电子读物的处理只涉及线上操作。图书资源从一对一的居民个体资源成为一对多的公众资源,实现了资源的高度共建共享。

(3)基于O2O的便捷。用户在智慧图书馆初步建成后可以利用线上预约和线下获取的方式借阅图书。用户首先在平台上查找所需图书在智慧书架上的位置,服务器通过平台感知用户实时位置,将距离最近的智慧书架内的指定图书作为用户所预约的第一目标,同时提供其他目标位置,由用户自己选择。智慧书架较为合理的放置地点是社区居民经常聚集的地方,如社区超市附近,以用户为中心,最大程度地提供便捷服务。

3  O2O轻量级社区智慧图书馆系统设计

3.1系统总体应用体系与功能模块架构

(1)总体应用体系架构。O2O模式的社区智慧图书馆系统中的实体包括用户、图书和智慧书架,系统架构中还包括App平台和系统服务器(见图1)。

图1 系统总体应用体系架构

(2)功能模块分析。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五个部分。①图书加工。用户首先通过App应用平台进行图书分编,平台提供包括名称、出版社、封面照片的图书基本信息著录,同时允许用户为图书添加自由语义标签。分编完成后,生成图书的唯一二维码身份标识,用户可选择自行打印二维码,也可选择智慧书架的打印二维码服务,获取二维码后粘贴到图书封面即可。②图书上架/归架。粘贴了二维码的图书信息此时只保存在系统服务器中,还不属于智慧图书馆。用户要选择智慧书架的“上架”操作,用智慧书架扫描图书二维码并将其放置在书架上,该书才能够成为智慧图书馆内的图书。另外,系统中的图书归还操作本质上也是将图书放置在书架上,完成图书入馆,但区别于图书首次上架,故称为“归架”。③图书预约。位于书架上的图书作为智慧图书馆馆藏资源可向用户提供借阅服务。预约时只需点击“预约”操作,成功后系统自动生成一个预约单号,作为线下服务凭证,用户以此向智慧书架申请取书阅读。④图书取阅。获取图书预约单号后,用户在智慧书架将其输入,智慧书架查询系统服务器后,如果预约存在,则允许用户取书,并且把图书信息从智慧书架中删除。⑤图书剔除。图书剔除的工作由图书馆管理员完成,管理模块和用户功能模块是分开的,由管理员单独使用。首先,管理员在线选择需要剔除的图书并申请剔除操作,系统生成剔除操作单号,管理员向智慧书架输入此单号申请剔除图书。书架查询系统后,允许管理员取书,并将图书信息从智慧书架中删除,然后向服务器提出删除系统中图书信息的请求。剔除操作的条件是:如果一个月内图书无外借记录,则提醒管理员剔除此书。剔除后,管理员首先在微信群里征求图书原提供者是否索回,如果原提供者放弃,则发布赠送通知;如果没有用户需要,则当废品处理。

以上图书加工和图书预约模块是线上操作,图书上架/归还和图书借阅是线下体验。这些模块共同协作,完成从图书馆建设到用户借阅/归还图书的线上/线下融合。

3.2系统逻辑结构框架

社区智慧图书馆的O2O应用本质上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应用服务,因此遵循物联网逻辑结构(见图2)。

图2 系统逻辑结构框架

(1)网络感知层。网络感知层作为系统的硬件基础,是获取和传输数据的手段之一。系统服务器利用用户手机来感知用户位置,可以选择GPS定位,也可以使用WiFi定位技术。智慧书架和服务器之间的交互也需要利用感知层设备进行,智慧书架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接入Internet,进而和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

(2)数据层。系统中的数据涉及用户信息、图书信息和书架信息,其中用户最重要的信息就是身份标识。由于微信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中的使用较为广泛,因此本系统利用微信号作为用户ID,通过微信号+密码登录,也可以扫描用户微信二维码登录。除了身份标识以外,系统中还需要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图书信息包括著录信息以及用户添加的自由语义标签,这些信息都可以作为检索入口,也为下一步系统个性化推荐做好准备工作。书架信息包括书架的身份ID和所在位置以及架上的图书连接。

(3)应用层。在图2的应用层中,除了本系统(暂时称为“微图”)以外,还有微信平台。考虑到微信的使用者广泛,且公众号和服务号能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特点,本系统除了提供App应用程序外,还提供微信公众号。用户可以从微信应用中直接查询自己的图书预约单号、智慧书架分布信息以及具体书架上的图书信息。同时,用户之间也可借助于微信进行沟通,用户可以通过回复公众号的形式留言,管理员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借阅记录组织微信群,方便用户实时交流。

(4)管理/服务层。O2O的社区智慧图书馆的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智慧书架的管理,智慧书架的所有权可以是政府文化部门的公共图书馆,也可以是社区物业,无论是哪一方,最终的目标都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教育服务;二是图书的管理,在传统图书馆中,图书管理是一项更新快、负担重的工作,在本系统中,图书的提供和编目均由社区用户自己完成,这种自组织、轻量级的图书馆建设模式体现了的全面互联、深度共享的“互联网+”理念。

4  O2O+图书馆模式的深层次服务内涵

O2O在互联网上进行线下交易的前驱任务,如查找、选购、支付等,交付和体验由实体店完成,但在实践过程中,O2O的含义已经远远超出这个简单的内容。用户在线上留存的大量行为记录,为商家提供精确定位目标客户群的原始依据,O2O+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在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的基础上,也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4.1用户行为在线

同电子商务O2O相似,在O2O+图书馆模式中,用户的各种在线行为均被记录下来。用户行为数据主要有两类:一是查找操作的关键词、浏览和借阅记录等由用户的主动行为产生的历史数据;二是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由传感器、智能移动终端感知的用户情景数据,如用户某时刻的位置、某时间段内的行动轨迹等。这些数据蕴含着与用户兴趣相关的丰富知识,为图书馆提升个性化服务质量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基础。

4.2广泛平台上的数据交互

O2O模式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标志性理念,O2O+图书馆是内嵌于智慧城市平台的一个智慧应用,因此在广泛的应用平台之上的数据必须互联共享。如,当某用户在商场里利用手机刷卡购买了一件140码的女童裙子,则该用户可能是符合该年龄段女孩的家长,有可能具备相应的阅读需求。同时,如果某用户在图书馆中借阅了家庭儿童成员成长中某个阶段的课本或教辅资料,则商场、培训学校等机构也可以利用此类信息为用户提供推送服务。当然,数据的广泛互联和共享势必削弱用户信息的私密性,但同时为用户提供便捷性服务。私密性和便捷性辩证统一,因此用户在使用App应用时应衡量是否授权系统获取自身数据。

4.3多类型数据语义互联

O2O+图书馆之所以能够实现线上/线下各项操作的无缝融合,是因为系统各类数据之间的语义互联。图3中,Context为用户所处情景,一般包括5w:who、when、where、what和how。[3]从Context角度来看,用户则是它的who维度属性值。智慧城市大平台上广泛的数据交互,就是通过系统内部数据之间的语义关联实现的,Context起了承转启合的作用。如,外部数据可为内部系统所用,利用微信平台获取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是Context的where维度属性值;内部数据也可为外部系统所用,本系统的用户操作记录,包括提供图书和借阅图书的行为序列反应了用户兴趣,也能够提供给智慧城市平台上其他应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图3  O2O社区智慧图书馆系统数据语义关联

5  O2O轻量级社区智慧图书馆应用App

为了验证O2O轻量级社区智慧图书馆设计流程的可行性,笔者实现了系统线上操作的部分功能。开发环境包括:以Win 8为操作系统,以Android Studio为客户端开发环境、以Apache Tomcat7.0为服务器端、以Mysql5.0为数据库管理系统。

其中图书加工功能只能对图书进行初级编目,所分类目仅包括五种:教育、生活、婴幼儿、文学和其他,如果用户提供的是期刊资源,则另据期刊内容酌情分类,如《幼儿画报》分在教育或婴幼儿类目下均可。图书分编后,允许用户对资源添加语义标签,上传封面照片。用户将二维码粘贴到资源封面,经智慧书架识别,该图书正式成为社区智慧图书馆的藏书。还需要说明的是用户除了下载并安装App客户端应用以外,也可以将微信公众号作为程序入口,功能与App类似,不再赘述。

6 结语

O2O社区智慧图书馆体系结构决定了它的服务模式,既可作为智慧城市→智慧社区领域下的公共服务系统,也可作为智慧城市→智慧教育领域下的特色服务系统。总之,本文构建的O2O图书馆服务系统本质上是“互联网+图书馆”思维的一个具体应用。本文App移动客户端完成了轻量级的O2O社区智慧图书馆线上核心功能,而线下操作主要是用户凭借系统生成的各种凭证由智慧书架识别后完成,智慧书架可在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机的基础上扩展二维码识别和定位功能即可。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城市智慧化程度的加深,本系统会提供更加智慧的功能,如图书加工需要用户提供图书资源封面照片,可以作为移动视觉检索的扩展接口等。

[参考文献]

[1]O2O模式[EB/OL].[2015-06-02].http://baike. baidu.com/link?url=-pmfJeibIj8h49NRZ5TdULWwtf2Nd 18eZ3VHRkHSI7mkrsn_ls0OJB9VufzZ4yooplcum0LxIga jqYwKttQV37A4h5QvEDCo6ssTofSzSfi.

[2]社区[EB/OL].[2015-06-05].http://baike.baidu. com/link ? url=MWdkqPb0STOcXXvXi9KGNsUgGeexggq LKPGYE58ppSkvL1sDqtda4sRC-8puygWDMnaP9uy_Cu 9qc3fT_s9RZdd2BKvX_P3lRw_WRYW4Mbm.

[3]李书宁.情景敏感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用户情景的本体建模[J].情报资料工作,2008(6): 61-65.

Research on Lightweight Community Smart Library System Based on O2O

Lu Xiao-ming

Abstract:Community library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platform for intelligent city is the way to explore the new management and service mode, and to promote the sharing of resources. The research selects Android Studio environment to develop client application of the O2O community smart library and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library workflow which includes library management and book circulation. This mode can provide convenient smart service to users and save a quantity of personal user data to improve library service quality.

Keywords:O2O;Lightweight;Community Library;Smart Library

[收稿日期]2015-11-30[责任编辑]刘丹

[作者简介]鲁晓明(1976-),女,讲师,研究方向:信息组织、信息服务。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移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情景敏感服务模式及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3CTQ046),“2014年郑州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发展基金项目”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250.76;G258.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8214(2016)03-0095-04

猜你喜欢

社区图书馆智慧图书馆
县级图书馆未来走向趋势探索
关于社区图书馆若干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智慧图书馆项目建设的应用实践
浅析社区图书馆建设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