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OPAC用户交流功能的改进思考
——即时通信应用的设计
2016-05-26关天敏彭新哲集美大学图书馆网络中心
林 平,关天敏,彭新哲(集美大学.图书馆,.网络中心)
高校图书馆OPAC用户交流功能的改进思考
——即时通信应用的设计
林平a,关天敏b,彭新哲b(集美大学a.图书馆,b.网络中心)
摘要:针对当前OPAC的用户交流功能存在的不足,进行OPAC用户交流功能的需求、思路及其实现方法的研究。利用围绕书目信息的书评功能关联即时通信工具,实现OPAC用户交流功能的即时化,以促进OPAC的用户交流,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增进OPAC的用户粘合度,提高OPAC的利用率。
关键词:OPAC;用户交流;书评;即时通讯
自20世纪70年代OPAC诞生以来,研究人员不断改善其检索功能,[1,2]优化编目信息以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3]进入21世纪,基于OPAC的图书馆资源整合作为资源整合的基本方式得到了图书馆界广泛的重视和积极的探讨。除了书目查询功能,OPAC还提供预约、续借、催还、借阅情况、借书历史、自主挂失和新书通报等服务。完善的OPAC系统功能不仅为读者开辟了快捷获取文献全文的渠道,也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相比OPAC系统中其他功能的不断完善,用户交流功能仍存在不足与缺失。当前,OPAC的信息流动是单向传递的,缺乏系统与读者的互动机制,读者间也缺少围绕馆藏信息资源进行交流的方式。
1 应用现状与需求分析
1.1应用现状
在Web2.0时代,OPAC的用户交流功能是由用户需求所驱动的,用户已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图书馆发布的信息,而是希望能够更主动地参与信息资源建设中,获取个性化信息,并与其他用户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与思考。
OPAC可实现用户参与功能,如在书目记录里添加评论、给文献评级;对于有误或信息不全的书目信息,可以添加和修改元数据,例如关键词、主题、注释、解说、目次、推荐等。如OCLC的WiKiD允许用户添加书评、目次和附注;厦门大学、复旦大学、深圳大学等图书馆都为用户开发了图书评论平台,在详细书目信息栏里,浏览过该书书目信息或阅读过该书的用户可对此书进行评级或添加书评。除了基于OPAC的交流方式外,有的图书馆与主流社会化网络服务类网站合作。通过第三方认证,可将书目信息发到豆瓣、人人网、新浪微博等合作网站,吸引其他读者的关注和交流,使读者阅读过程自然地融入到与其他读者的交流互动中。如今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图书馆更是数不胜数,读者能方便地了解图书馆的新动态,也能够直接与图书馆进行互动。
1.2高校读者交流需求
阅读本身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认识结构或被同化、或顺应、或生疑,从而得到拓展和更新。[4]与此过程相伴的是全面言语活动,即在阅读过程中生疑求答,希望能够将自身的思考与其他读者进行互动交流,在探讨过程中形成思想碰撞,修正或创新原有的阅读思考。因此,相较阅读结论应更重视阅读的过程,而交流是阅读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据王海英等[5]基于贵州大学图书馆的调查显示,97.62%的读者希望OPAC提供交流平台,渴望参与资源建设,分享阅读经验,结识相同阅读爱好的读者,借此了解更深层次的阅读文献,扩展阅读范围,加强阅读深度。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他们有各自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等,对于有分享交流需求的读者(如学术团体组织成员)来说,他们之间需要能充分进行交流分享的平台。[6]OPAC作为高校图书馆读者检索利用馆藏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果能完善读者的交流功能,将有利于吸引和增强读者对图书馆检索平台的粘度,改善OPAC日渐式微、用户流失的现状。
1.3读者交流方式改进——即时通信
从上面的应用现状分析不难看出,不论是添加书评还是修改书目信息等操作,主要是纵向的互动,即读者与图书馆、读者与馆藏资源的互动。而在横向上,即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缺乏有效的平台和渠道。
据《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7]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即时通信作为第一大上网应用,在网民中的使用率继续上升,达到90.6%,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为91.2%。而有60.0%的网民对于在互联网上分享行为持积极态度,有43.8%的网民表示喜欢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一方面,Web书评的交流方式,虽然也能起到读者间交流的功能,但其是通过Web页面留言的方式,无法及时地传递给其他读者;另一方面,书评确实是OPAC中围绕馆藏资源进行读者交流的有效方式。
热加工处理后花生中总蛋白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水煮前后花生中的总蛋白含量发现,未加工的鲜花生含蛋白11.16 g/100 g鲜花生,直接水煮和晒干水煮后,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1.67 g/100 g鲜花生和11.14 g/100 g鲜花生,三者间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差异。Mondoulet L[29]等的研究认为,水煮过程中可能会有蛋白损失到水煮液中,本研究也测定了水煮液中的花生蛋白含量。结果显示,约200 g鲜花生经过直接带壳水煮或晒干后带壳水煮,收集的水煮液中花生蛋白量分别为12.00和11.42 mg,可见蛋白溶解进水煮液的数量很少,故在水煮处理过程中蛋白的损失量可以忽略。
在OPAC中使用即时通信工具,首先能够丰富OPAC的功能,使其更具专业性和易用性,吸引读者;其次,将极大提高用户交流的效率,当读者发现其他读者对某一资源进行的评论与自己的观点不谋而合时,能够通过即时通信应用进行交流,而不只是在Web上留言后,无限期等待回复;最后,受欢迎的即时通信应用,反过来能够吸引读者充分关注和利用OPAC的功能,增强OPAC的用户粘合度,提高利用率,进而促进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2 设计思路
单独为OPAC开发一个专用的即时通信工具是不现实的,可以考虑与现有成熟、可用的即时通信工具进行功能关联和用户绑定。读者通过OPAC进行的即时通信交流,应该是基于馆藏资源进行的,通过OPAC书目检索后,在返回的书目信息页面中进行的书评,是紧扣馆藏资源的最直接体现。对馆藏资源具有共同关注和交流需求的读者,以书评为纽带,通过即时通信应用,实现读者和读者之间的基于馆藏资源的交流。
(1)实现OPAC检索页面的书评添加功能。使读者能够对已借阅或曾阅读关注过的书目信息进行书评发布,既可以起到记录阅读心得的作用,还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书评的列表中,应显示书评内容、评论者、评论时间等信息。
(2)即时通信与OPAC的统一认证。每一名读者在流通系统中都拥有唯一的登录帐号,一般是借书证号,而用户登录即时通信工具也拥有一个登录账号,如QQ号码等。如果这些账号各自独立,不存在关联性或者没有进行统一认证,那么用户在使用OPAC用户交流功能时,还要分别多次进行不同账号的认证,是不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
(3)即时通信与书评的双向关联。OPAC的交流功能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读者与资源的交流方式,如书评;一个是读者与读者间的交流,如即时通信。这样的应用,应该是基于书评而围绕资源进行的。如图1所示,用户A登录OPAC书目检索后,可以看到某本书的详细书目信息,以及其他读者关于该书的评论列表,用户A可以点击评论列表中用户B的头像,直接调用即时通信工具的对话窗口,向用户B直接发送信息,进行在线对话。并且在该状态下,系统将自动获取的书目信息页面的链接一并发给用户B。用户B不仅可以看到用户A发来的交流信息,还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链接,点击返回书目信息页面,了解用户A所想与自己交流的是哪本书目,查看自己和别人对这本书的评论,从而实现即时通信与书评的双向关联。
图1 OPAC用户交流功能设计思路
3 功能实现
本文以集美大学图书馆为例,尝试性地提出一种关联高校校园内即时通信工具——“集大通”与图书馆OPAC书评的读者交流方式,并进行了系统原型的设计和实现。
3.1开发环境图书管理系统:SULCMIS OPAC(深圳大学图书馆)即时通信:集大通
认证平台:IDStar V4.0(江苏金智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体系结构:B/S+C/S
编程语言:PowerBuilder、.Net、Java操作系统:windwos2003
WEB服务器(发布器):IIS数据库:Sybase
3.2书评功能
OPAC与书评功能进行无缝链接,读者利用OPAC系统查询书目信息时,可以方便地浏览和阅读相关书评,在选择图书的过程中能够得到直观、有针对性的参考。为了存储读者的书评信息,需要在服务器端Sybase数据库中创建相关数据表,即设计书评信息表book_reviews。该表可创建在图书馆业务系统底层数据库中,无需进行二次链接,提高数据库的访问效率。
表 书评信息表book_reviews
书评功能嵌入在OPAC系统中,读者在浏览书目信息的同时,可以直接对该书进行评论,而不需要登录或者跳转到其他书评系统。将书评和OPAC系统无缝耦合,减少页面的链接环节,简化评论流程,书目信息与书评直观关联,可提高用户的体验度和参与度。
3.3集大通
集大通的原型——“高校通”平台是由福建省教工委组织、福建省各高校参与建设的校园即时通信平台,是“高校通”在集美大学校园范围的实际应用。因此考虑将集大通与图书馆OPAC系统相结合,以增强OPAC的读者交流功能。
集大通不仅是一款即时通信软件,也是一款高校办公系统,同时是一款面向高校内的学生、老师、校方、教育主管部门等一系列用户或相关人提供联系、分享、资讯、分析、考核、认证的通信服务应用统一平台;与学生的社交行为、校园信息化资讯相结合,用于促进学生间交流与高校行政单位协作交流;实现学生展示自我、交流互动,高校教职工移动办公,高校领导全面管控的统一平台。集大通提供了新闻门户、信息服务、社交分享的平台,实现了即时通信、校园通讯录、朋友圈、照片墙、公众号、应用中心等具体的功能。其中校园通讯录采用树形组织架构和实名制,打造专属于校园的实名制通信系统;机构、学院、班级通讯录一目了然,沟通随时随地;学号、工号既是集大通登录账号,也是图书馆系统的读者账号,无须重新注册就可登录系统。应用中心里现已对接人事、办公自动化、财务、教务、校园一卡通等原有系统,且图书馆的预约借书、续借、到期提醒和书目检索亦成为其服务内容之一。集大通提供了电脑和手机两种客户端方式,可供师生用户方便的在电脑上办公和学习使用,也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手机实现零距离分享交流。
3.4统一认证
集美大学统一身份认证实施采用金智公司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IDStar V4.0,IDStar提供认证接口用于业务系统集成统一身份认证,该接口实现单点登录。当用户访问被IDStar保护的某个资源时,IDStar的会话服务可以提供认证凭证,这可以使得用户在一个会话中访问多个资源而不需要重新认证。用户访问认证服务器通过认证后,认证服务器产生一个SSO会话令牌,该令牌记录着用户的身份,同时产生一个相关联的随机数tokenID,该随机数发送给用户的浏览器作为一个cookie保存。当用户登录到同一个域下的另外一个服务器,这个服务器读取cookie中的令牌信息,如果没有读到则表示没有登录,如果有且经过验证有效则可以读到当前用户的身份,而不需要用户重新认证自己的身份。
IDStar V4.0接口目前涵盖的类型包括JAVA、COM、PHP和C,适合于不同语言和平台的应用程序。
3.5 OPAC书评关联即时通信
通过校园网统一认证平台,用户只需一次登录即可使用原本各自独立的校内各业务系统和功能,如教务系统、人事系统、科研系统、财务系统等。其中包含图书管理系统和集大通即时通信应用。
根据技术设计思路,用户通过统一认证进入图书管理系统的书目检索界面,查找相关的书目后,可对该书进行书评,也可以查看其他用户对该书的评论内容。通过点击某一评论者的头像,则打开与该评论者的集大通消息对话窗口,直接与该评论者取得联系进行交流。实现网页与即时通信软件的动态交互可以借助于ActiveX控件。通过进程间通信技术,ActiveX控件跟踪即时通信软件的运行和其他用户的在线状况。
为了使评论者接到消息发起者的信息时,能充分了解对方是因为哪本书的评论而与自己交流的,在评论者第一次打开消息对话框时,系统会自动获取当前书目信息页面的系统控制号,并将包含该系统控制号的书目信息页面链接一并发给评论者。评论者则可以根据链接打开书目信息页面,浏览该书目详细信息和自己之前的评论内容,这样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则更具针对性。
图2 认证过程
4 思考总结
虽然本方案能够基本上实现基于馆藏书目的用户间即时通信,但目前仍处于试验性原型阶段,若要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首先,本方案中的书评仅实现了用户提交和删除功能,还可以参考豆瓣网等成熟的书评网站,实现对书评的发布、审核、删除、回复、评级和检索等完善功能。其次,本方案中采用的即时通信工具是已在集美大学部署使用的“集大通”,已实现实名制登录功能。未来可以考虑通过有效的实名认证机制和提供第三方认证接口,实现如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与OPAC书评的关联,丰富OPAC的用户即时通信交流的选择方式。
[参考文献]
[1]黎邦群.基于主题词表的OPAC检索提示[J].图书馆杂志,2014(3):24-30.
[2]Sara A.The library catalog as social space:promoting patrondrivencollections,onlinecommunitiesandenhanced referenceandreaders’services[J].The Australian Library Journal,2013.
[3]乔欢,等.OPACA历史沿革及其发展趋势[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4):5-9.
[4]朱建萍.试论研究性阅读[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2.
[5]王海英,等.高校图书馆升级OPAC之探讨——基于贵州大学图书馆OPAC用户调查分析的个案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42-44.
[6]林平.基于OAI的校园网个人用户资源共享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图书馆学研究,2013(21):45-52.
[7]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5-02-03].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 201502/P020150203551802054676.pdf.
Communication Improvements Fun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OPAC——the Design of Instant Messaging Application
Lin Ping,Guan Tian-min,Peng Xin-zhe
Abstract:Based on the deficiency of users' communication fun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OPAC,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idea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nction. Associate book reviews function with communication function to promote the exchange of OPAC users,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enhance user adhesiveness of OPAC 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OPAC.
Key words:OPAC;Users' Communication;Book Reviews;Instant Messaging
[收稿日期]2015-07-06[责任编辑]刘丹
[作者简介]林平(1982-),男,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个性化网络服务;关天敏(1982-),男,实验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彭新哲(1982-),男,实验师,研究方向:高校信息化建设,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8214(2016)03-00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