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2016-05-26唐晓琨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4期
关键词:护理体会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

唐晓琨

(山西省大同市北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37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唐晓琨

(山西省大同市北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37005)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腮腺解毒汤;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护理体会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双耳风”,属中医“痄腮”范畴,是因感受风湿邪毒、壅阻少阳经脉引起的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特征的时行疾病,好发于5~11岁儿童。多发于春季,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由腮腺病毒所引起,患者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患者后2~3周发病。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特征。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器官。常引起脑膜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65例均为2013年2月—2015年4月来我院就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5岁,平均10.3岁;病程为1 d~1周,平均4 d。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6岁,平均10.6岁;病程为1 d~2周,平均6 d。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双侧腮腺肿或一侧腮腺肿伴同侧或对侧颌下腺肿。高热体温38.5℃以上并连续3 d以上,伴头晕头痛或恶心。未用过其他抗病毒药物。未合并脑炎或脑膜炎。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更昔洛韦3~5 mg/k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每次静滴时间超过1 h以上。流行性腮腺炎中医治疗方法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疏风解邪。方药可用“腮腺解毒汤”即用银花、黄芩、葛根、桔梗、板蓝根、升麻、天花粉、柴胡、甘草、蒲公英各10 g,石膏15 g,用水煎服,每日1剂,早中晚各服1次。注意发热期间卧床休息,饮食以流质为主,避免酸辣食物,注意口腔清洁,多饮开水。另用普济消毒饮(黄芩9 g,黄连6 g,连翘9 g,玄参12 g,板蓝根15 g,马勃3 g,牛蒡子9 g,僵蚕9 g,升麻3 g,柴胡3 g,陈皮6 g,桔梗6 g,甘草3 g,薄荷3 g),儿童根据年龄适当减量,水煎服,每日2次。

对照组用利巴韦林10 mg/k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显效:用药3 d后体温下降,腮腺肿胀明显消退,头痛、头晕、恶心症状消失。有效:用药3 d后体温有所下降,腮腺肿胀减轻,头痛、头晕、恶心症状消失。无效:用药3 d后体温未降,腮腺肿胀消退不明显,头晕、恶心未减轻。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护理措施

1.减轻疼痛,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继发感染。腮腺肿痛,影响吞咽,口腔内残留食物易致细菌繁殖,应经常用温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幼儿应帮助其多饮水。做好饮食护理,患儿常因张口及咀嚼食物使局部疼痛加重,应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不可给予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否则可引起唾液分泌增多,排出受阻,腺体肿痛加剧。腮腺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可减轻炎症充血程度及疼痛。

2.降温保证休息,防止过度劳累。发热伴有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至热退。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利汗液蒸发散热。监测体温,高热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浴进行物理降温或服用适量退热剂。

3.病情观察。脑膜炎多于腮腺肿大后l周左右发生,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嗜睡、烦躁或惊厥。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

4.预防感染的传播。对患儿应采取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对其呼吸道的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应进行消毒。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月和5月,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以5~12岁多见。近年来成人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有所增多。成人患者症状相对较轻,并发症多见。腮腺炎是一种病毒感染,大部分患儿经过7~10 d的时间可以自然恢复正常。在对腮腺炎的护理上要注意休息,多喝水,可配合吃些中药,饮食以流质和半流质为主,避免酸性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腮腺局部疼痛。要密切观察孩子体温和有无并发症的出现。

预防:小儿患病后可终生免疫。①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告诉孩子不要与患病者密切接触。②室内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家里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流行期间不要参加大型集体活动。③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强体质。但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白过敏者。④药物预防,采取板蓝根30 g或金银花9 g煎服,每日1剂,连续6 d。腮腺炎病毒对腺体和神经组织有亲和力。因此,流行性腮腺炎除有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肿大外,常可合并脑炎和脑膜炎。更昔洛韦具有广泛的抗病毒谱,在病毒感染的细胞内浓度可高于未感染细胞的浓度的100倍以上,对乙肝病毒及腺病毒有较强的消杀作用。

“腮腺解毒汤”方中的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主要功效清热解毒;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葛根具有解表退热、生津透疹之功效,对多种发热有效,使体温恢复正常;桔梗、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效;升麻主要有升举透发、清热解毒、抗炎抗菌等功效;柴胡具有抗病毒、疏散退热、促进免疫之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普济消毒饮方中的连翘、板蓝根、黄芩、黄连清热解毒;薄荷、牛蒡子疏风解表;马勃、玄参、桔梗清热利咽、消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疏风解表、散结消肿之效。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腮腺肿胀消退明显,而且病程明显缩短,全身症状明显减轻,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能明显改善急性期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预后效果良好。另外精心细致地护理非常重要,能使患者从多方面得到一对一的个体化指导,使治疗得到最佳效果。

(收稿日期2015-07-20)

猜你喜欢

护理体会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