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孝文化与社会治理
——基于重庆市古路镇的个案研究
2016-05-26商爱玲彭雪容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1120
商爱玲 彭雪容(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1120)
慈孝文化与社会治理
——基于重庆市古路镇的个案研究
商爱玲彭雪容
(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1120)
摘要:慈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将慈孝文化作为居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和提升社会治理的突破口,先后采取一系列弘扬慈孝文化的举措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慈孝之乡。但是,古路镇的慈孝文化建设时间短,缺乏有效经验,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古路镇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推动慈孝文化建设,为其他地区,尤其是小城镇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提供可资参考的经验。
关键词:古路镇;慈孝文化;社会治理;人际关系;“走出去”战略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商爱玲,彭雪容.慈孝文化与社会治理——基于重庆市古路镇的个案研究[J].克拉玛依学刊,2016 (1):10-15.
慈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发挥着重要的社会管理作用。历经时代变迁,慈孝文化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增加了时代的新内涵,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家庭建设相交融上具有时代契合性,[1]44蕴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资源,在社会基层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价值认同。2008年,全国第一个“慈孝文化之乡”落户浙江宁波慈城镇;2013年12月,仙居县被正式命名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2012年9月,江苏常州的中华孝道园,作为全国首个以“孝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山水文化景区对外开放。2015年7月,中宣部、全国妇联在山西运城举行“弘扬德孝文化,践行核心价值”交流会,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孝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生根。
近年来,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以慈孝文化作为居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先后通过兴建慈孝主题公园、慈孝文化长廊、定期评选“慈孝家庭”“慈孝之星”、编辑出版与慈孝有关的图书影像资料等举措,营造浓郁的慈孝文化氛围。与此同时,古路镇积极探索慈孝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的新模式,推动古路镇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迈向一个新高度。古路镇这种治理模式的探索,深入挖掘了“慈孝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和实践意义,节约了社会治理成本,不失为社会管理的创新尝试。
一、社会治理现代化:古路镇慈孝文化建设的意义分析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集道德观、社会观、人生观、宇宙观为一体的核心观念。慈孝文化作为一种软约束,依靠道德规范影响个体的观念和行为,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解决社会中的价值失序问题和道德失范现象,更好地维护社会成员的公共权益,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关系的和谐。
(一)有助于解决养老问题和留守儿童问题
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养老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面临诸多困难。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留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据一组调研数据反映:当前农村老人面临着经济来源有限、精神生活匮乏、子女照料不足等8方面难题;[2]另外,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农村社会治理的普遍问题。据媒体报道,截至2012年11月,重庆市渝北区有农村留守儿童8 273人,占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总数的8.73%。[3]面对这些社会治理难题,传统的慈孝文化为我们提供了治理路径。“父慈子孝,在规范层面上体现为一种‘双向义务’结构模式,而这种结构模式的深层基础则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亲情之爱的‘双向交往’心理机制,即亲恩与报恩的双向互动机制。因为‘父慈’,所以‘子孝’,这是基于人类生命延续规律和血缘关系的自然逻辑。”[4]33简而言之,慈孝文化要求我们上敬父母、下抚儿女。为此,在农村倡导长辈慈、晚辈孝是解决当前空巢老人孤独、留守儿童少关爱困境的有效路径之一。近年来,古路镇将慈孝融入社会管理,大力弘扬慈孝文化,不断发展完善养老体系和困难儿童帮扶措施,解决现实生活面临的实际问题。因而,慈孝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有助于传承慈孝文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
中国的慈孝文化已深入民间生活的各个角落之中,成为家庭幸福、代际和谐和社会稳定的道德基础,至今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5]53其实,一直以来,古路镇着力发扬慈孝文化,从树立身边慈孝模范、说慈孝话、做慈孝事等基本方式着手,培养人们的慈孝观念,培育人们的慈孝行为,传承慈孝文化。慈孝文化建设,旨在批判继承以“孝”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家庭道德规范,厘清传统慈孝文化中可以传承至今的优秀部分和应该放置于博物馆的古代部分,总结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慈孝美德,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现代伦理道德观念。
(三)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着力弘扬慈孝文化,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敬老孝老、关爱晚辈的风气,以构建良好的代际关系。慈孝文化以渗透的方式对社会以及个体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有助于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因此,慈孝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培育和践行。
二、古路镇慈孝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慈孝文化源远流长
古路镇慈孝文化底蕴深厚,从古道、古树、古牌坊等遗迹中仍能发掘千百年来中华慈孝文化的历史气息,有关慈孝的传说广为传颂,慈孝故事代代相传。如今,古路镇在延续慈孝历史传统的同时,着力打造慈孝文化的现实根基,兴建慈孝设施、编制慈孝书籍、开展慈孝文艺演出等系列举措让古路镇慈孝精神发扬并深化,涌现出了一批批慈孝家庭、慈祥老人、孝顺儿女等模范。
2014年,公益电影《古路》上映,着力凸显渝北古路镇慈孝人物的亲情之爱,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慈孝话题的广泛讨论。该电影不仅提升了古路镇的知名度,还提高了古路镇慈孝文化的吸引力。此外,重庆市慈孝文化促进会的成立也为深入挖掘与传承古路镇慈孝文化提供了智力支撑。
(二)加强慈孝硬件设施建设
为了弘扬慈孝文化,古路镇先后兴建了慈孝公园、慈孝文化长廊和慈孝楹联等相关配套设施。
如表1所示,2011年,慈孝文化公园、慈孝文化广场以及慈孝文化长廊均已建成,为民众学习慈孝文化提供了场所。正规划建设西南地区最大的养老院和儿童村,用于解决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特殊困难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的照料问题。随着慈孝文化的深入推进,古路镇加大了慈孝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出兴建中华慈孝主题公园、中华慈孝园等大型慈孝硬件载体。由表1可见,2014年已建成慈孝文化墙、慈孝楹联以及慈孝雕塑、孝悌苑等设施,以这样的方式将慈孝文化引入人民的日常生活,时刻提醒人们发扬“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通过慈孝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慈孝文化的传承发扬提供了可见、可感的硬件载体,在全镇营造慈孝氛围,并潜移默化影响居民的思想、言行,为全镇深入理解和践行慈孝文化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三)创新慈孝艺术载体
古路镇大力推进慈孝艺术载体建设,每年向当地居民免费发放反映本镇优美风光和感人故事的慈孝挂历、评选慈孝家庭、举办慈孝汇演,面向全国征集慈孝歌曲,以多样的方式向人民展现慈孝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古路镇每年围绕“慈孝”主题开展多项活动(详见表2)。每年举办一次“慈孝文化节”,评选慈孝模范;邀请全国孝贤典型来古路镇演讲,分享他们的孝行故事;邀请学者、教授开办慈孝文化研讨会和专题讲座。
表2 近年来古路镇慈孝艺术载体建设一览表
编辑出版大量与慈孝有关的文字资料。“镇里还自主编印了《孝星》《孝道》《慈孝行为规范》等系列书籍,编印了1万套慈孝书籍、慈孝挂历,发放给全镇的家庭。”[6]2012年,古路中学与区教委、区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出版的一辑三册慈孝教材《寸草心》发行,并向全区中小学生推广,将慈孝文化引入课堂,对学生进行慈孝教育,从小培养孝道观念,养成敬老爱亲的品质。与此同时,古路镇还以慈孝挂历、慈孝楹联、慈孝标语等形式传播慈孝文化。在古路镇草坪村,每家门户前都挂着慈孝楹联,家中墙上挂着特制的慈孝挂历,截至2013年全镇交通要道、公交站点250余处张贴慈孝公益标语。
积极推进慈孝文化进社区。自2011年起古路镇启动每两个月一次的“慈孝家庭”评选活动。活动以孝老爱亲、邻里和睦、运用现代理念方法教育子女等为标准,先在全镇海选,即每个村选出本村的慈孝家庭,再由村集体推荐参加镇里的评选,最后选出全镇的慈孝家庭。同时,在各个社区开展细小礼仪培训,向居民传授孝道、待人接物、人际交往等日常生活礼仪,倡导尊长爱幼、爱国爱家等优秀的传统美德,以提升人们的慈孝意识。
着力推进以古路镇慈孝故事为蓝本的文艺展演。“《古路》电影凭借着公益性质以及富有中国传统忠孝道德的元素入围美国硅谷电影节,成为仅有的两部入围华语片之一”,[7]这不仅大大提升了古路镇慈孝文化的影响力,还向国际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路镇的文艺骨干组成了孝道文化文艺宣传队,以身边的慈孝故事为蓝本,自主编排、自导、自演歌曲、故事、小品、快板等10多个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在学校和村里巡演,宣扬慈孝文化;组织学校编排“慈孝快板操”等特色节目,将慈孝文化融入学校教育。
(四)推进慈孝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
古路镇结合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着力推广慈孝文化。坚持以文化带动旅游、以旅游发扬文化的互动发展道路,将慈孝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起来,在旅游活动设计、饮食等方面,体现慈孝文化特点,赋予旅游文化以生命力。
古路镇鼓励全镇人民参与乡村旅游,政府聘请专业教师开展旅游知识培训、特色菜烹饪培训,以全面提升旅游品质。古路镇结合自身区位、资源优势,推出“陪父母走古路”的乡村旅游品牌,每年夏季举办“走古路、摘仙桃、行孝道”的主题活动。这些旅游活动均是以子女与父母长辈共同参与为主,在旅游过程中让子女尽孝道。观赏古路慈孝文化博物馆、村社慈孝文艺演出等,有助于游客领会慈孝精神,提升慈孝意识。2011年,“古路镇‘陪父母走古路’乡村旅游活动已成全市品牌”。截至2013年共举办5次“陪父母走古路系列活动”,吸引2万余名游客前来体验慈孝文化。此外,古路镇不断完善中华慈孝园内的便民服务设施,增加乡村旅游看点,提升景区吸引力,依靠慈孝文化带动乡村旅游,2013年“实现餐饮、娱乐等旅游收入700万元”[8]。
三、古路镇慈孝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及策略选择
古路镇着力以慈孝文化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深化了慈孝观念、和谐了社会关系、推动了乡村旅游,对其他地区具有示范效应。但是,古路镇的慈孝文化建设时间短、缺乏有效的经验,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有待于寻求新的突破口。未来,古路镇应该充分借鉴慈城、孝感、运城等国内其他地方慈孝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走出当前慈孝文化建设的困境,并为其他地方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思路。
(一)加强古路镇慈孝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
重庆市渝北区,清初为四川巴县江北镇,自古就崇德重孝。目前,就可查阅的关于古路镇慈孝文化建设的资料来看,缺乏对古路镇慈孝历史资料深入分析的相关研究。古路镇目前的社会管理,注重对慈孝硬件载体的投入,如兴办西南地区最大的慈孝主题公园、建设西南最大的养老院等,注重当代慈孝事迹的报道、慈孝模范的评选,注重慈孝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但对慈孝文化深层次思想内涵和理论价值的研究较匮乏。
古路镇的慈孝文化建设要做好做强,就应该深入挖掘慈孝文化的历史内涵,依托重庆慈孝文化促进会、重庆慈孝文化教育基地、重庆慈孝文化研究基地,邀请专家分析当地古道、古树、古碑林、古牌坊等历史遗迹的文化底蕴,分析慈孝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慈孝文化与今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的内在联系,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举办高水平的“慈孝文化节”或慈孝文化理论研讨会,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古路慈孝文化在学界的声誉、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还有利于提炼古路镇慈孝的精神内核,进一步推进慈孝文化建设。
(二)进一步凝练特色,实施“走出去”战略
古路镇慈孝文化建设,不仅要深入挖掘古路镇慈孝文化的历史与内涵,凝练其特色,还要着力于使古路慈孝文化走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慈孝、践行慈孝行为,进而在更大范围弘扬慈孝文化。合理运用现代新媒体技术,扩大古路镇慈孝文化的宣传,提高慈孝之乡的知名度。借助电影《古路》上映、引起社会各界对慈孝关注的契机,大力宣传古路镇慈孝文化。此外,积极将慈孝文化宣传方向面向当地高校,通过招募志愿者、开展讲座、慈孝电影展播等多种方式宣传古路镇的慈孝文化,激发当代大学生的慈孝意识,培育他们的孝道精神。
(三)提高慈孝文化建设主体的综合素质
古路镇居民文化水平偏低,发展意识滞后,制约了慈孝文化社会治理效能的发挥。古路镇注重以文艺的形式推广慈孝文化,通过自主编排演出的乡土文艺节目将慈孝文化送进校园、养老院、社区;但古路文艺骨干的主力是当地居民,大多没有经过规范、系统的培训,对慈孝知识的理解也多是口口相传得来,这使他们无法准确把握慈孝文化的时代内涵,不能在演出中更深入地展示慈孝精神。此外,古路镇自主编印了一系列与慈孝相关的文字资料,发放给居民,然而,部分居民文化水平偏低,无法准确理解其中所宣传的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以文艺的方式推广慈孝文化的效果。
可见,慈孝文化建设主体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乎慈孝文化建设效果。古路镇应该通过定期开展慈孝文化讲座、汇报演出等形式,深化居民对慈孝的认知,提升居民的综合素质。在慈孝文艺汇演方面,可聘请专业教师对镇里的文艺骨干开展培训,或从外部聘请专业的文化工作者作为慈孝文艺汇演的负责人。同时,引进对慈孝有研究或感兴趣的优秀大学生以及社会人才,为古路镇慈孝文化建设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撑。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正在深刻调整,人们旧的思想观念被打破,新的思想观念尚未完全形成,以慈孝文化为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受到冲击,使人们陷入精神追求的迷雾中。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政府以及社会机构重新审视慈孝文化建设。渝北区古路镇作为慈孝文化建设的典型,已经在慈孝文化建设上取得成效。古路镇充分运用、发挥慈孝文化在社会治理方面重要功能的探索和创新,带动全镇慈孝文化建设发展。同时,也可为其他地区,尤其是小城镇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提供可资参考的思路和模式,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1]李冰河.“慈孝”观教育及其道德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
[2]何清平.9岁女孩讲述孝敬爷爷婆婆的故事——渝北古路“乡村慈孝讲堂开课,学生和村民称为主讲人”[N].重庆日报,2014-04-17(4).
[3]陈明放.渝北留守儿童不再孤单[N].渝北日报,2012-11-04.
[4]朱贻婷.解码“慈孝文化”[J].道德与文明,2009(3).
[5]蒙长江.孝文化促进代际和谐——以四川省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1).
[6]张莎.筑牢农民“精神粮仓”,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倡导慈孝文化[EB/OL].http://cpc.people.com.cn/ GB/64093/64387/16083477.html,2011-10-31.
[7]张译文.公益电影《古路》入围硅谷电影节,故事原型源于重庆[EB/OL].http://cq.cqnews.net/ html/2014-10/25/content_32373073.htm,2014-10-25.
[8]古路镇利用慈孝文化撬活产业发展[EB/OL]. http://yb.cq.gov.cn/Item.aspx?id=19946,2014-05-03.
作者简介:商爱玲,历史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政治思想史;彭雪容,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5-09-21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重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研究——以阶层分化为中心的考察”(2011QNSH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B8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6.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