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唱教学中音准问题的解决策略
2016-05-25丁晓雅
丁晓雅
【摘 要】合唱教学在音乐教学领域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一种体现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声乐艺术,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响审美意识,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所谓声部之间跑调现象是指各声部之前的旋律演唱不够稳定,演唱时经常会跑到其他声部中去。两年的合唱教学中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学生对合唱作品的兴趣不够浓郁;二是学生自身的音乐听觉度不高,音准概念不稳定。因此,要纠正这一现象,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在教学中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以达成几个声部相互融合的效果,从而真正感受到音乐和声带给人的美感和乐感。
【关键词】合唱;音准;听觉;听辨;合作;分层;和声
著名合唱指挥家杨鸿年先生指出:“对合唱整体在技术手段上的一致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良好的音准、准确的节奏及理想的音色变化。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合唱团员具有良好的音准。没有良好的音准,其他一切都谈不上。”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合唱教学过程中的音准问题阐述三部分具体解决策略。
一、抓“核心”,为音准“把脉”
(一)抓听觉,促音准
1.建立良好的听觉概念
解决音准跑音问题,必须先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听觉概念,只有会听才能唱准。合唱是靠听觉向人们传达美的艺术,从而在听觉上能感受到的美。如果学生有良好的听觉,就具备了音乐记忆的基础,会促进对音乐的理解,所以说,听觉对合唱声音起着非常重要的先行性的指导作用。
2.落实扎实的听觉训练
要想把握好音准,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只有会听、能听,才能听出自己声部的音准,才能听到其他声部的旋律,才能听到与其他声部之间的和谐。对于听觉的训练,不是立竿见影的,要始终贯穿于课程开展的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分别将曲目中各个声部的旋律单独列出来,进行单独教学。
(二)设置合理的教学梯度
在合唱教学中,要为学生设置一定的内容梯度,会帮助学生更扎实掌握音准感觉的初步建立。一些合唱曲目中经常会出现歌词相同,但旋律不同,所以必须要先掌握旋律,待双声部旋律能够和谐行进时方可加入歌词,这样的梯度设置有助于合唱音准的良性建立。熟练的旋律行进之后,再通过半词半谱,也就是说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声部唱曲谱,熟练后进行交换,学生的兴趣逐渐增浓,从而达到曲谱与歌词的无缝对接。
二、巧“合作”,为演唱“会诊”
(一)巧用单音接龙法,突破难点
所谓单音接龍法,就是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一个接一个相继加入的一种音准训练方法,其优点是启发学生经过自己的听觉思维调整与巩固音准与音色,从而统一整体音色。此教学方法同样可以适用于一个完整乐句的接龙,低声部学生先演唱一个乐句,高声部学生仔细听辨,以同样的音色加入其中进行演唱,从而形成一种卡农的音乐表现形式。
(二)巧用课堂乐器,促进合作
课堂乐器对于拓展性课程合唱中的音准问题的解决,是行之有效的。在合唱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同学唱——奏——动——听的反复练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拓展型课程合唱练习的兴趣,用这样丰富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各项协调能力,夯实音准基础。
(三)巧用分层教学,注重站位
尽管是在拓展性课程的合唱团中,学生的歌唱能力也是各有区别,教师应更注重分层教学。普遍而言,团内的学生的歌唱能力水平可以分为三部分,强、弱、中等各占三分之一。教师要做到不仅抓强、弱,也要兼顾中等生,让能力强的学生作为骨干,成为各声部的主力队员,从而起到稳定各声部音准的作用。在站位的安排上,有意识地讲主力队员分别安排在各声部的主要站位,起到支撑作用。
三、调“和声”,为立体“固本”
合唱排练中,各声部演唱时的音准,声部间的默契配合,敏锐的听觉训练等等都与和声织体有着密切关系,多声部的合唱歌曲,不仅要求学生在单声部旋律演唱时把握节奏、音准、音色、节拍、速度等音乐要素,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和声的立体感方面有更敏锐的和声听觉、和声走向等,这对于解决音准跑音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强化和声听辨,有助于耳朵敏感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通过五个步骤来完成:教师慢速弹奏三次音程——学生第四次加入——学生第五次对比,这个紧凑的过程可以把学生的听觉能力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学会用耳朵仔细聆听和声。教师同时弹奏各声部旋律时,学生通过体验单旋律走向与和声走向的音响效果,从而建立各声部之间的和声感觉。
(二)重视音程构唱,有助于声部配合
合唱训练中,对于笔者这样基础较为薄弱的团,和谐音程,例如大小三度的音程练习,是非常有必要。可以这样进行操作:教师给出一个单音,学生根据老师的手势构唱出一个大三度,教师往下降大三度,学生根据老师的科尔文手势也往下降三度;用同样的方法对两个声部进行练习。
(三)规范和声伴奏,有助于拒绝跑音
在以往的合唱教学中,为了突出音乐的美感,我们往往会采用单旋律的伴奏,在单旋律演唱时,学生不会出现跑音问题,但是离开伴奏,或者双声部合唱时,跑音问题又跳出来了,困惑了不少的学生和老师。为此,笔者尝试给学生一开始就用规范的和声伴奏唱单旋律,,完整演唱当然也用规范的钢琴伴奏,这样学生对和声的敏感度会更好,同时也丰富了合唱的整体声音效果。
总之,在拓展型课程合唱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团员的实际演唱水平,学生的身心特点,应势利导,采用简单有效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紧扣音准这一本质问题,抓核心,用巧法,固整体,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拓展课程合唱教学的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熙.《浅谈童声合唱中听觉与音准的训练》
[3]《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年第5期、第8期
[4]《中小学音乐教育》,2014年第2期、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