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资源禀赋对农民农内创业选择影响*
2016-05-25罗明忠陶志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州510642
罗明忠,陶志(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州 510642)
农地资源禀赋对农民农内创业选择影响*
罗明忠,陶志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州510642)
摘要:基于广东、江西两省308个农民创业者的问卷调查数据,以资源禀赋为切入视角,引入禀赋效应因子,构建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农地资源禀赋及其禀赋效应对农民农内创业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较高,且农外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高于农内创业者;不同农地禀赋条件下农民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差异明显。农地禀赋效应、所在村庄地形及家庭承包耕地面积对农民农内创业选择具有显著正向作用;所在村庄交通条件、农地灌溉条件和农地土壤肥力对农民农内创业选择的影响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要引导对农业有偏好的农民创业者农内创业,激励已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农户在农内拓展创业,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创业者选择创业行业。
关键词:农地资源禀赋;禀赋效应;农民创业;农内创业
一、引言
创业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动力。创业活动不仅关系到创业者个人命运、行业发展,也涉及到区域和国家经济增长(Low等,1988)。源于农村环境变化及发展要求,农民创业和农村创业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保持农村经济活力的重要方式,被当作农民实现其自身发展权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农村与农民的特殊性,农民创业具有与一般创业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轨迹,日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数以亿计的农民选择从农村到城市开始新的职业生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成为我国城镇建设发展的重要生力军,极大推进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此后,部分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凭借外出就业获取的知识、技能、资金,受就业环境变化影响与国家优惠政策激励,基于照顾家庭和寻求再发展的考虑,回到家乡开始创业。农民创业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重要引擎,鼓励农民创业是国家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
农民创业指农村户籍居民从事个体工商经营、开办企业、基于市场销售目的的规模或特色种养和加工等实现价值创造的过程(罗明忠,2012)。按农民创业的行业选择,可分为农业行业内创业(以下简称农内创业)和非农业行业创业(以下简称农外创业)两类。农内创业作为农民创业的特殊部分,立足农业,以当地农业资源为依托,以种、养、加作为创业的起点和重点,以家庭为主要的组织形式(郭军盈,2006)。由此,部分学者将农民创业者定义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独户联户合伙经营为基础,多种经营为手段,发展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等产业,并具备一定经营规模的现代新型农民(蒋和平等,2012)。农民在农业领域创业不仅利于农民个人及其家庭脱贫致富,还利于带动周围农民就业,优化农村人力资源配置,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运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已有文献对农民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民创业的意愿、现状、类型、特征、面临问题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赵西华等,2006;黄德林,2007;辜胜阻等,2009)。农民创业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特征与人格特质(Todaro,1969;Minnitti,1999;Van,2001;Fafchampsetal,2003;罗明忠等,2014)、创业资源(Minnitti,1999;赵浩兴等,2011;罗明忠等,2013)、创业环境(吴磊等,2012)、流动性约束(Buera,2009;程郁等,2009;刘杰等,2011)等方面。在个体特征方面,研究焦点集中于创业者个体特征因素对农民创业的影响,例如,受教育程度(Van praag,2001;Faf⁃champs等,2003)、性别、社会经历、心理素质、社会资本、金融排斥、组织化程度和政策环境等(韦吉飞,2010)。学术界对于资源禀赋对农民创业选择的影响基本达成共识,认为创业需要一个有利的环境,包括社会文化因素、金融支持、政府政策与支持、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等(Gnyawali等,1994)。这些创业资源既包括企业家间的信任(Welter等,2006),也包括创业者家庭资源拥有量(朱明芬,2010)及父辈的社会资本(罗明忠等,2013)等。
已有研究视角多元化深入分析影响农民创业的一般个体特征和环境因素,并取得许多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的成果。但对于农民创业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尤其是从农村、农业走出去的农民为何选择重新回到农业领域创业未能给予充分阐述。本文从农地资源禀赋及其禀赋效应视角分析农民农内创业选择的决策机制,以农地资源禀赋及其禀赋效应为解释变量,农民创业行业选择为被解释变量,阐述农民创业行为偏好及其在农内创业的决策机制。
二、研究假说
本文基本分析逻辑是:农民创业者的农地资源禀赋及其农地禀赋效应——行为偏好——农内创业。一方面,创业行为是创业者基于其拥有的能够整合的资源及未来收益——风险评估做出的理性选择;另一方面,个人行为偏好必然影响创业者的创业行为选择。而个人行为偏好既是个人禀赋效应的体现,也是个人禀赋效应对其行为影响的结果。
(一)农地资源禀赋与农民农内创业
首先,资源禀赋状况影响农民创业行为选择。若想成功创建新企业,创业者需要获取各种不同的资源(Liao等,2005),尤其需要从外部获取所需资源(Hanlon等,2007)。农民创业者在资源整合和开发方面的能力不同于一般创业者,面临更多客观环境条件限制,外部因素对农村创业成功具有重要作用(罗明忠等,2011),包括可用资源、技能等内部因素及经济支持、政府规则和政策等外部因素。一方面,农民创业者所在村庄地理位置会影响农民创业及创业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因地理位置直接影响其与市场的地理距离及信息获取的便利程度,影响农民创业者的行为选择。所在村庄越靠近市区,与市场接轨程度越高,人们市场意识更浓,对农业依赖程度更低;偏远农村地区远离市场,无论基础设施还是思想意识观念,对农业活动有高度依赖性。另一方面,自然资源、气候、地貌和自然风光等会影响农民创业行为。在自然资源较丰富地区,农民往往能以当地的自然资源作为创业资本,在自然风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旅游业将带动当地农民从事旅游相关产品制造及销售行业(罗明忠等,2011)。潜在创业者可支配的创业资源越多,其创业动机越强,越有可能实施创业行为。选择在农内创业还是在农外创业,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资源优势。
其次,农地资源禀赋状况影响农民创业行业选择。人口规模结构、经济收入状况、土地资源禀赋、社会资本水平等家庭特征变量对农民创业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朱明芬,2010;石智雷等,2010;彭艳玲等,2013)。土地要素作为农民创业的重要资源,拥有土地就具备在农内创业的基础。家庭承包耕地等家庭资源拥有量作为农民创业的基础条件(游和远等,2010),区位条件作为农民创业的重要考虑因素(朱明芬,2010),对农民创业行为均有较大影响。一方面,基于对自身资源优势的分析与判断,农地资源禀赋丰富的农民创业者按照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原则,可能将创业选择置于丰富的农地资源禀赋基础上,选择农内创业。另一方面,农业发展离不开土地,农业创业与其他行业创业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农业创业对土地、水利等自然资源存在较高依赖性,农地资源禀赋丰富将为农民创业者农内创业准备基础和条件。由此,提出本研究第一个假说。
H1:农地资源禀赋对农民农内创业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农地资源禀赋丰富的农民创业者选择农内创业的可能性越大。
(二)农地禀赋效应与农民农内创业
禀赋效应最早由Thaler(1980)提出,认为禀赋效应是指当人们拥有一个物品后,放弃该物品所愿意接受的价格(WTA)高于未拥有该物品的人购买这一物品愿意支付的价格(WTP),即某物品一旦被自己拥有后,人们倾向于给予其更高的价值评价。一般人们对大部分物品均会表现出禀赋效应,例如,咖啡杯(Kahneman等,1990)、电影票(Bateman等,1997)、课程辅导服务(Bischoff,2008)等。禀赋效应受到物品属性(Cramer等,2011;Azar,2011)、动机因素(Liberman,1999;Mandel,2002)等影响,且不同个体对相同或不同物品表现出禀赋效应的敏感度不同。创业作为一项高风险活动,面对许多不确定性。创业者的创业行为不是随机过程,往往存在心理偏好(Thal⁃er,1999;Kahneman等,2000),这种偏好受到自身创业需求(张秀娥等,2010)的影响并伴随创业风险。为降低创业风险,创业者首先会选择从外部获取足够创业资源作为创业基础。并不是所有个体都愿意为创业者提供物质帮助,只有对创业者高度信任的家人、亲属、朋友之类的强关系才愿意提供支持(Birley,1985)。相对地,弱关系下的资源获取难度可能更大。基于强-弱关系网的存在,创业者在资源交易时会出现差异化价值判断,即创业资源的禀赋效应。对于农民创业者来说,家庭资源禀赋是影响农民农地流转的重要因素(田传浩等,2004),农地资源作为农民农内创业的先决条件、大部分农民获取收益和维持生存的基石(陈锡文等,2002),其禀赋效应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影响不容忽视。由于农地禀赋效应的存在,形成农民对与农地相关行业和职业的价值评价,影响其行为偏好、个人行为选择及创业领域的抉择,即选择是在农内创业还是农外创业。因此,农民创业者是否在农内创业可能是基于农地禀赋效应基础上的决策结果。由此提出本研究第二个假说。
H2:农地禀赋效应对农民农内创业有显著正向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罗必良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群项目“农村土地与相关要素市场培育与改革研究”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滚动支持计划项目“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2014年农户问卷调查。以广东和江西两省为调查地区,采取系统抽样方法,首先通过聚类分析从每省中各抽取3个县,每个县各抽取三个乡(镇),每个乡(镇)各抽取三个村,由课题组成员一对一向农户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课题组对收回的有效问卷编码处理,建立数据库。剔除数据缺失或回答倾向固定等无效问卷,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以“是否有创业行为”为筛选条件,将有创业行为的样本纳入本研究数据库,共计308份。
由于农民创业一般由家庭成员共同做出决策,在样本基本情况分析中,变量选择以家庭为描述单位(见表1)。一是农外创业占比高于农内创业。样本中农内创业占比43.5%,农外创业占比56.5%。二是农民创业者家庭中的劳动力比重较高、总体文化水平较低、大多从事农业生产。家庭劳动力比重在50%以上占93.2%,高中以上学历劳动力占比在50%以下的为84.4%,非农打工占比在50%以下的为68.2%。三是农民创业者的家庭年收入分布较平均,主要集中在4 000~20 000元间,占比79.5%。
表1 样本基本情况
(二)变量与测量
1.被解释变量
农民创业。主要指农民创业者的创业行业选择。农内创业赋值为“1”,农外创业赋值为“0”。
2.解释变量
农地资源禀赋和农地禀赋效应。
(1)农地资源禀赋。农地资源禀赋是农地本身所拥有的条件及其所在地区的附属条件,例如,地形、交通、肥力、灌溉和降水等。钟文晶等(2013)认为,农民的资源禀赋可从三个方面测量,即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务农人口比例以及人均承包耕地面积。农户对农地资源禀赋的评价更多依托于其农业生产的经验作客观性描述。农地资源禀赋丰富表示适合耕作或养殖的土地资源丰富,比如地形适宜种植、交通便利以及土地质量好等。因此,本文用样本对象所在村庄地形、交通条件、农地灌溉条件、农地土壤肥力及其承包耕地面积5个变量衡量农地资源禀赋。
(2)农地禀赋效应。农地禀赋效应偏向农户的主观意识,体现了情感依恋。农地禀赋效应的强弱体现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间的博弈,是农户在农地流转过程中意愿接受和意愿支付价格间的权衡。资源禀赋丰富不代表禀赋效应高,即农地资源禀赋丰富的农户农地禀赋效应不一定更高。本文用农户在农地流转中的意愿接受价格(WTA)和意愿支付价格(WTP)之比值表示样本农户的农地禀赋效应强弱。
3.控制变量
高中以上学历劳动力比重和非农收入占比。因为被解释变量以家庭为单位,所以控制变量以家庭为单位,即“高中以上学历劳动力在家庭劳动力中的比重”和“非农收入占家庭年收入的比重”。
(三)研究方法
表2 变量赋值及其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于本文中被解释变量“是否在农内创业”是一个二分类变量,故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实证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是对因变量为定性变量的一种回归分析方法。令因变量为FE,则有FE=1表示“是”,FE=0表示“否”,即FE=1表示农内创业,FE=0表示农外创业。
因此,本文构建的logistic模型为:
其中,P为“FE=1”的概率,VG、VT、FI、SF、CFA、EE分别表示所在村地形、所在村交通条件、农地灌溉条件、农地土壤肥力、承包耕地面积和农地禀赋效应,b1,b2,b3,b4,b5,b6为自变量的回归系数。
四、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农民创业者农地禀赋效应的测量
禀赋效应揭示了人们对已拥有物品或倾向拥有物品不同的价值评价,这种价值评价伴随物品不断流转。因此,农地禀赋效应必然存在于农地流转过程中。按照农地流转中的意愿接受与意愿支付价格之比测算农民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结果见表3。
表3 农民创业者农地禀赋效应测量
1.农民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较高,且农外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高于农内创业者
一方面,无论农外创业者还是农内创业者,其农地禀赋效应值均大于1.0,表明农民创业者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意愿接受价格大于意愿支付价格,存在较强的农地禀赋效应。原因可能是农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地流转实现必须是与农地承包者逐一谈判的结果,存在“坐地谈价”现象,意愿接受价格随之升高;现实情况是农地经营的比较收益总体仍不高,作为经济人的农民创业者在农地流转中实际意愿支付价格必然要考虑其可能的收益,意愿支付价格随之降低,抬高农地禀赋效应。另一方面,农外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值高于农内创业者0.29,表明农外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比农内创业者高。可能是“物以稀为贵”或“距离就是美”,农外创业者因其事业不在农业领域,更觉农地资源珍贵,希望拥有一片农地,享受田园生活;农内创业者因在农业内创业,对农地资源的价值评价更现实。
2.不同农地禀赋条件农民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差异明显
首先,从所在村庄地形看,平原地带的农内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高于丘陵地带,丘陵地带的农外创业者农地禀赋效应高于山区地带;农内创业者所在村庄多为丘陵和平原地带,农外创业者所在村庄地形多为山区和丘陵。究其原因,由于农内创业对连片成规模农地的依赖程度更高,平原和丘陵地带更具可能性;平原和丘陵地带农地更可能成片,给人更为珍贵感觉,意愿接受价格可能因此“虚高”。其次,从所在村庄交通条件看,所在村庄交通条件“较好”和“一般”的农内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更高。再次,从农地质量看,无论农内还是农外创业者,农地土壤肥力状况和农地灌溉条件与农民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呈“倒U形曲线”关系。最后,从承包耕地面积看,家庭承包耕地面积小的农内创业者农地资源禀赋效应高于家庭承包耕地面积大的农内创业者,家庭承包耕地面积大的农外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更高。
(二)农地资源禀赋及其禀赋效应与农民农内创业关系的回归检验
本文利用SPSS 19.0软件对农地资源禀赋、农地禀赋效应、农民农内创业选择进行logisitc回归分析。模型1是控制变量对农民农内创业的回归方程,模型2是控制变量和解释变量对农民农内创业的回归方程,用以检验农地资源禀赋和农地禀赋效应与农民农内创业的关系,结果见表4。
表4 农地资源禀赋及其禀赋效应与农民农内创业的回归检验结果
1.农地禀赋效应对农民农内创业选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农地禀赋效应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民农内创业,即农地禀赋效应越高的农民创业者农内创业的可能性越大,假说2得到验证。原因在于农民创业者既是理性经济人,也是具有情感和偏好的社会人,农民创业者在创业行业选择时,必然经过理性计量与感情度量的综合平衡。农地禀赋效应高的农民创业者对农地及农业具有特殊的情感和偏好,可能对农地价值及其未来预期收益给予更高评价,最终促成其选择农内创业。农业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选择农内创业必须遵循农业生产的自然规律,接受农业投资的慢回报,因此农地禀赋效应高的农民创业者更可能选择农内创业。
2.所在村庄地形及其家庭承包耕地面积对农民农内创业选择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农民创业者所在村庄地形及家庭承包耕地面积与其农内创业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影响系数为正,山区、丘陵对农民农内创业选择的影响系数为:丘陵>山区,假说1得到部分支持。究其原因,一方面,广东和江西两省的地形分布情况是:丘陵>山区>平原,平原较少,广东主要以丘陵为主,江西则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农民农内创业必然依托于地形,在水土条件较好的丘陵地带发展经济果木、林木业等经济林是其最佳选择,在山区更多地选择种植茶树和果树。另一方面,从成本——收益比较看,农民农内创业的形式主要是“种”“养”“加”三种,以“种、养为主”。由此,家庭承包耕地成为农民农内创业的基础,家庭承包耕地面积越大,农民创业者选择农内创业的可能性越大,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可能支配的资源效应。
3.所在村庄交通条件、农地灌溉条件和农地土壤肥力对农民农内创业选择的影响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假说2部分不支持。可能原因是随着社会发展、技术更新,因地制宜是农民农内创业的发展理念,自然约束条件已不再成为阻碍发展的根本理由。一方面,在农村公路村村通建设推进多年后,广东和江西两省农村交通条件已得到极大改善,农产品运输不再是决定性的约束条件。另一方面,虽然我国东南丘陵山区的土壤肥力大多处于中下水平(孙波等,1995),但随着科技发展,土壤肥力已不再是困扰经济作物产量的难题,尤其是无菌繁殖等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户对农地土壤肥力依赖性下降。另外,广东和江西两省均属于雨水相对充沛地区,对于农内创业者来说,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农地灌溉条件已不再重要,如果选择用水量不是很大的种养品种,农地灌溉条件将不再成为农内创业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五、结论与启示
基于广东、江西两省308份农民创业者调查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均较高,且农外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高于农内创业者;不同农地禀赋条件下农民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差异明显。农地禀赋效应对农民农内创业选择具有显著正向作用,所在村庄地形及其家庭承包耕地面积对农民农内创业选择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所在村庄交通条件、农地灌溉条件和农地土壤肥力对农民农内创业选择的影响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假说1得到部分验证,假说2得到验证。鼓励农民农内创业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应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组织,推进农业现代化和适度规模化经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一)引导对农业有偏好的农民创业者农内创业
引导并鼓励对农业有特殊禀赋效应的农民创业者农内创业,不仅是经营一份事业,更是经营一份期望和寄托,将激情转化为行动,推进农民农内创业,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激励已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农户农内拓展创业
应创造条件给予适宜扶持,让家庭承包耕地面积较大、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农民创业者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发展家庭农场,或加入农业合作组织,实现农内创业,科学种养或加工,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
(三)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创业者选择创业项目
农业的特点之一是在特定地理、气候、地形和水文等自然条件下从事种养和加工生产,形成各地农产品的独特品质。对于准备在农内创业的农民创业者而言,关键点之一就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并能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优势的创业项目,为市场提供有特色、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
参考文献
[1]罗明忠.个体特征、资源获取与农民创业——基于广东部分地区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 2012(2): 11-19.
[2]郭军盈.我国农民创业的区域差异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06(6): 70-74.
[3]蒋和平,崔凯.培育创业型农民带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3): 102-108.
[4]赵西华,周曙东.农民创业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江海学刊, 2006(1): 217-222.
[5]黄德林.中国农民创业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6]辜胜阻,武兢.扶持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 2009(3): 2-12.
[7]罗明忠,陈明.人格特质、创业学习与农民创业绩效[J].中国农村经济, 2014(10): 62—75
[8]赵浩兴,张巧文.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沿海地区外力推动:一个机制框架[J].改革, 2011(3): 60-68.
[9]罗明忠,黄莎莎,邹佳瑜.农民创业的代际传承因素实证分析——基于广东部分地区农民创业者的问卷调查[J].广东商学院学报, 2013(5): 11-18.
[10]吴磊、郑风田.创业环境维度视角下的农民工回乡创业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9): 116-120.
[11]程郁,罗丹.信贷约束下农户的创业选择——基于中国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9(11): 25-38.
[12]刘杰,郑风田.流动性约束对农户创业选择行为的影响——基于晋、甘、浙三省894户农民家庭的调查[J].财贸研究, 2011(3): 28-35.
[13]韦吉飞.新形势下农民创业问题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14]朱明芬.农民创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杭州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 2010(3): 25-34.
[15]罗明忠,邹佳瑜.影响农民创业因素的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 2011(8): 133-136.
[16]石智雷,谭宇,吴海涛.返乡农民工创业行为与创业意愿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 2010(5): 25-37.
[17]彭艳玲,孔荣, Turvey C G.农民创业意愿活跃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需求与供给联立方程模型[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4): 45-51.
[18]游和远,吴次芳.农地流转、禀赋依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J].管理世界, 2010(3): 65-75.
[19]张秀娥,张峥,刘洋.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机及激励因素分析[J].经济纵横, 2010(6): 50-53.
[20]田传浩,贾生华.农地制度、地权稳定性与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理论与来自苏浙鲁的经验[J].经济研究, 2004(1): 112-119.
[21]陈锡文,韩俊.如何推进农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J].中国改革(农村版), 2002(3): 35-37.
[22]钟文晶,罗必良.禀赋效应、产权强度与农地流转抑制——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13(3): 6-16.
[23] Azar O H. Do people think about absolute or relative price differences when choosing between substitute goods[J].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2011, 32(3): 450-457.
[24] Bateman I, Munro A, Rhodes B, et al. A test of the theory of reference-dependentpreferences[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7(2): 479-505.
[25] Birley S. The Role of Networks in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J]. Joum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85, 1(1): 107-117.
[26] Bischoff I. Endowment effect theory, prediction biasand publicly provided goods: Anexperimental study[J].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0839, (3): 283-296.
[27] Buera F J. A Dynamic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 with borrowing constraints: Theory and evidence[J]. Ann Finance, 2009(5): 443-464.
[28] Gnyawali D R, Dan F. Environments for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Key dimensions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4(4): 43-62.
[29] Cramer L, Antonides G. Endowment effects for hedonic and utilitarian food products[J]. 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 2011, 22(1): 3-10.
[30] Fafchamps M, Quisumbing A R. Social roles, human capital and the intra household division of labor: Evidence from pakistam[J]. Oxford Economic Papers, 2003(1): 36-80.
[31] Hanlon D, Saunders C. Marshaling resources to form small new ventures: Toward a more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entrepreneurial support [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7, 31(4): 619-641.
[32] Kahneman D, Tversky A. Choices, values, and frame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33] Kahneman D J, Knetsch L, Thaler R H. Experimental test the endowment effect and the coasetheorem[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6): 1325-1348.
[34] Liao J, Welsch H. Roles of social capital in venture creation: Key dimensions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05(4): 345-362.
[35] Liberman N, Idson L C, Camach C J, et al. Promotionand prevention choices between stability and change[J]. Journal of Pe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9, 77(6): 1135-1145.
[36] Low M B, MacMillan I C. Entrepreneurship: Past research and future challenge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88(2): 139-161.
[37] Mandel D R. Beyond mere ownership: Transactiondemand as a moderator of the endowmenteffect[J]. Organizational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2002, 88(2): 737-747.
[38] Michael P. 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9(59): 138-148.
[39] Minnitti M, Bygrave W. The microfoundations of entrepreneurship[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9(4): 21-35.
[40] Thaler R. Towardapositive theory of consumer choice[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1980, 1(1): 39-60.
[41] Van P, Cramer J S. The roots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labourdemand individual ability and low risk aversion [J]. Economica, 2001, 68 (269): 45-62.
[42] Welter F, Smallbone D. Exploring the role of trust i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6(4): 465-475.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333004);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滚动支持计划项目(IRT_14R17)。
Effect of Farmland Resource Endowment on Agricultural Entrepreneurial Choice
LUO Mingzhong, TAO zhi
(Department of Economic Managemen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308 questionnaires from Guangdong and Jiangxi Provinces, form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s endowment, the paper built a logistic model by introducing the endowment effect factors by means of empirical analysis, the influence of farmland resource endowment and its endowment effect on agricultural entrepreneurial choic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entrepreneurial farmers had higher endowment effect and non-agricultural entrepreneur had higher endowment effect than that of the agricultural entrepreneur; the difference of endowment effects produced under different farmland endowments was obvious for entrepreneurial farmers. Farmland endowment effect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agricultural entrepreneurial choice, village geography and its contracted farm land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agricultural entrepreneurial choice; while village traffic, farmland irrigation and soil fertility had failed to pass the test of significance. Thus, we should guide entrepreneurial farmers having preferences for agriculture to carry out agricultural entrepreneurship, incentive farmers of some operating scale to expand their business in the agriculture, help farmers to determine the choice of business industry with local conditions and nature.
Key words:farmland resource endowment; endowment effect; farmer entrepreneurship; agricultural en⁃trepreneurial choice
作者简介:罗明忠(1969-),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农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189(2016)02-00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