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体被消解的独立电影中的“巫术”
2016-05-24马昭张宏
马昭 张宏
[摘要]在科恩兄弟的电影里,一个起始于“……式”的故事却终结在对于这一类型的反转之上。故事的主体伴随着电影的发展逐渐退落,最终消亡。伴随电影的主线,科恩兄弟为人们呈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电影巫术”:在电影主角的死亡和邪恶背景的逐渐完善中,观影者的认知被改写,电影中的危险气氛在观影者心中也逐渐成形,从而与主角的死亡一同被消解,沦陷进电影所创造的磁场、幻觉和黑色氛围之中。
[关键词]科恩兄弟;神话叙事模式;“电影巫术”
神话叙事中的英雄主体无法承担救世功能,反被其对立的邪恶势力所吞没。同时,因为电影的主线内容消失,使得科恩兄弟所创作的电影和神话故事有所区分,这就对观众原有的观念发起了挑战,但是,也成为观影者心中想法的一种升华。所以,在谈及科恩兄弟电影的叙事时,不得不将神话叙事模式作为参照系。
一、天使/魔鬼/假英雄
科恩兄弟所执导的电影当中,主要的角色大多数都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善良的天使、邪恶的魔鬼和亦正亦邪的“假英雄”。这其中,作为典型的正面与反面代表,天使与魔鬼般的主人公都守在自己的认知领域中,而整部电影中的主线“假英雄”,则介于天使和魔鬼之间游荡。
第一种主角:善良的天使。这种主角大多数都是观影者眼中的弱势群体。例如,电影《冰血暴》中成为要挟别人的筹码的珍、电影《谋杀绿脚趾》中被暗杀的主角绿脚趾、电影《师奶杀手》中险些被杀的老婆婆……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女性,在电影中,她们被暗杀、抢劫、勒索甚至遭受残忍的虐待。电影《冰血暴》中的女主角珍,她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在别人眼里她像一个公主一样,善良美丽,活泼可爱;而《谋杀绿脚趾》中的主角的性格是年少无知,甚至有些草率;电影《师奶杀手》中被暗算的老婆婆是一名虔敬的宗教信仰者,在宗教的教义下,她惩恶扬善、疾恶如仇。她信仰宗教,而宗教也给予了她“护体神功”,让那些妄图伤害她的人引火烧身,无异于自掘坟墓。这些“天使”并不一定像神话里那般人见人爱、完美无瑕——她们可能没有令人羡慕的容貌,但是她们肯定没有忧愁和顾虑,有的还因年少无知而显得好笑。这些“天使”和她们所处的环境相对独立,最后成为别人眼中的“猎物”。
第二种主角:邪恶的魔鬼。这种类型的主角一出场便具有时代代表性。例如,电影《血迷宫》中以跟踪出名的侦探罗伦、电影《抚养亚利桑那》中因偷车闻名于世的怪盗、电影《巴顿·芬克》中莫名其妙的邻居查理、电影《冰血暴》中不发一言的血腥屠戮者盖尔和电影《老无所依》中的暗杀者安东等都是邪恶的魔鬼。
在这些“魔鬼”中,查理的事迹最为突出。他最开始是以一名肥头大耳、面带微笑的推销者身份出场,并在不久后获取了巴顿·芬克的认同和赞赏。但是查理的屋子却一直无人问津,由于其行事风格“错综复杂”、行事诡秘,所以他经常接触的邻居巴顿便成为诡异事件的发展中心。电影的结尾,查理的身份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一个变态杀人抢劫犯,查理与巴顿进行了最后的战斗,主人公手拿冲锋枪,在旅馆里杀人放火,旅馆因此化为一片废墟,而查理在这诡异的背景下化身为地狱的爪牙。巴顿就像不知所措的盗贼,而查理反倒成为旅馆的主人。甚至查理的语言、行动都可以证明这一点,查理说:“你竟然和别人说我的动静太大!嗬,你也不看看,我是什么?我才是这里的主人!”电影《抚养亚利桑那》中个性分明的怪盗在性格上和查理相近。他经常一身黑色的装扮,身上刺着“妈妈抛弃了我”的刺青,他的行动往往伴随着浓烟滚滚,甚至有些地区化为废墟,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一名来自地狱的末日使者。
第三种主角:亦正亦邪的“假英雄”。这种人一般都是贯穿全场的主人公,由于自身实力偏于弱势群体,是阴谋事件的幕后策划者,这类人一般都能够给观影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电影《血迷宫》中的策划者马狄、电影《巴顿·芬克》中的主角巴顿·芬克、电影《冰血暴》当中“狼子野心”的杰瑞,还有电影《抚养亚利桑那》中的麦克多诺夫妇和电影《阅后即焚》里的琳达等,他们都是带着一种“希望”走进故事,就好像他们说开始,一系列的悲惨事件就接连不断地发生。
真正的英雄需要提升能力来完成现实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高位人士争斗并获得回报,最后成为新的“高位人士”。但是,科恩兄弟所创作的影片当中,主人公和“魔鬼”签约,运用不正当的手段成为“怪盗”“怪侠”,从而满足自己的怪癖。和“魔鬼”签约,这件事原本就代表其并没有过人的能力。所以科恩兄弟所导演的影片中的主人公是需要和“魔鬼”签约的“假英雄”。
二、魔鬼的契约
观影者认为,这种和“魔鬼”签约的“假英雄”是不具有正义意义的,因此,人们将英雄的王冠授予电影中的警察,那么,这些“正义的化身”到底是什么样的势力呢?
首先来讨论电影《冰血暴》中的女二号玛吉。作为整个镇子中唯一的警察代表,她在怀孕期间,冒着生命危险站在工作岗位上,甚至工作到黑夜也不肯休息,还要作为小镇的代表去其他城市开会。在办案中,她迈着缓慢的步伐,用不太纯正的口音,在现场调查,做出部署,和嫌疑人盘旋。按前文所说,玛吉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天使”。同时,她也有“天使”们的特点。虽然在生活中,她并非无忧无虑,有时也会和自己的丈夫吵架,不过,总的来说他们的相处还是融洽的。玛吉在案件中并不占据主导地位,甚至连小探员都不如,只因为她的身怀六甲和不成熟的口音。不过她还是将嫌疑人抓获,虽然仅仅是在无意中看到了一个违章停车而多管闲事,只能说,这是她不辞辛苦、踏实肯干的行为所获得的奖励。在电影里,犯罪嫌疑人,也就是那名不发一言的血腥屠戮者盖尔,对警察没有一丝的恐惧害怕,在被抓获前,他用尽手段,发疯一般地屠杀。所以,编剧并没有将玛吉塑造成一名英雄,而是一名贤淑的妻子和母亲。在电影的结尾,女警玛吉与丈夫相拥,并对未来的生活做出规划。玛吉无法成为一个锄奸铲邪的英雄,她仅仅是一个家庭主妇,在她的小家中,她是一名天使,可以得到神的庇佑。
电影《老无所依》中,老警察在电影一开始的自言自语中表明了自己的梦想和对先辈们的敬佩之情。但是,仅凭老警察自己一人是无法击败“魔鬼”的。这位缅怀先辈的老警察在整部电影中都没有什么行动和成果,仅仅在茶馆里或者咖啡厅里看报纸,并哀叹那些无人能敌的“魔鬼”的所作所为。他所陈述的那些先辈,现在却手执拐杖,在角落里颐养天年。而作为魔鬼的怪盗们,却生龙活虎,胡作非为。这也点明了整部影片的主旨,同时对应了影片的题目,这些怪盗是整个西部王国真正的主人。和那些只知道妥协却没能力的“假英雄”与老态龙钟的警察相比,魔鬼是恐怖的、强大的,他们从不失败。并且在与“假英雄”的战斗中碾压击退了对手,最主要的当然是那些魔鬼的“死亡契约”,也就是那些抛弃弱者的精神与行为。
电影《巴顿·芬克》中,支线情节也蕴藏着丰富的信息:魔鬼的代言人查理以及一些血腥的杀戮都是巴顿·芬克想象中的,同时,巴顿杀掉奥黛丽也有着极大的可能性。之后,巴顿的人格一分为二,魔鬼的代言人查理去承受杀人的罪孽。电影的最后,魔鬼查理一身贵族装扮出场,走路的风范甚至会让人误认为其是一名英雄,这也是巴顿心中的英雄形象。不过,他心中的英雄,并不是武功盖世、劫富济贫,而是毁灭万物,给予世界万里焦土的末日使者。电影《阅后即焚》中,颇有钱财的经纪人泰德,由于被琳达所诱惑,最终沦落为一个缺失人格的小偷。按照常规影片的发展,泰德完全可以拯救依然坠入深渊的琳达,但是,他失败了,最终也同样走火入魔。电影《血迷宫》的最后,艾比将威斯击杀,形似正义击败了魔鬼,但是事实却往往出人意料。艾比在击杀前对威斯说:“抱歉,马狄,我并非是害怕你的。”威斯在中弹后仰天大笑:“哈哈,小姐,倘若我在地狱看到了你的丈夫,一定会替你转告的。”所以,艾比才是亲手将相濡以沫的丈夫击杀后并嫁祸于人的凶手。
电影《血迷宫》中,男二号雷依在看到犯罪现场后丧失了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威斯在杀人后并没有对犯罪现场进行清理,因此,雷依对凶手的行踪一无所知。但是,由于整个房间都充斥着鲜血的气息,雷依变得惊慌失措,认为自己杀了人,将尸体销毁并清理了犯罪现场。他一边将地上的血清洗掉,一边将尸体拖走,在清理的途中,雷依惊讶地发现马狄没死,竟妄图“补一刀”——先是将马狄拖到车想要轧死,失败后来到荒野平原,开始活埋他。这一串镜头,将雷依的堕落旅程一步步放大。在安静的晚上,被活埋的马狄颤抖着抬起手,却惊讶地发现枪里没有子弹,而在一旁的雷依用一丝戏弄的笑容嘲笑马狄,并伸手夺走马狄的手枪。这一系列镜头会将观影者带到一个“救赎场面”的误区,并以此讽刺雷依的堕落。随后画面一转,雷依迅速将马狄活埋在荒野平原,使得观影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剧情的发展当中,并亲眼看到一个老实本分的人堕落为嗜血魔头的全过程。这种变化简直让人无法相信,但是故事的发展变化和镜头所创造出的诡异气氛却不得不让观影者们信服。
三、“电影巫术”
科恩兄弟所创作的电影有着一种独具一格的魅力,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电影巫术”:在主角走向堕落之路的同时,邪恶的魔鬼重新占据领导地位,这深深牵引着观影者们的心理变化和注意力。最后和主角一同沉沦,堕落到电影的主线剧情发展内容当中,而使得“电影巫术”的威力增强的就是那些充斥于整部电影当中的血腥画面,这也是科恩兄弟的最爱。电影《血迷宫》当中有很多血腥杀戮场面,比如艾比所看到的假象,她看到早已被自己杀死的丈夫一如既往地回到家里,并表演了一场“鲜血喷泉”,还有击杀马狄的犯罪现场,遍地都是鲜血,以及雷依妄图轧死马狄的场景,这些场景中都有大量的鲜血;电影《冰血暴》中,最后幸存的人们被肢解后与后面的白雪融为一体的画面是美丽而恐怖的;电影《巴顿·芬克》中主人公因为讨厌蚊子的叫声而导致后来发生了一系列惨剧——拍蚊子拍出了一摊血;电影《老无所依》中魔鬼的代言人肆无忌惮地杀人而导致的残酷画面;电影《阅后即焚》中查特被击杀在衣柜当中;等等。人们对于红色的血液是反感的、畏惧的,甚至在医学中存在着一种名为“晕血症”的病症。人们认为,当一个人身上被血覆盖的时候,一般都代表着他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甚至有些人能够联想到末日的降临、灾难的爆发等。
人们对魔鬼的评价一般都是“魔鬼是嗜血的”“只有魔鬼才会屠戮人间”等。作为魔鬼在另一个世界的代言品,血同时也可以触发与魔鬼之间的契约。对血而言,不论是电影还是现实中,人们对它有一种天然的惧怕。观影者虽然惧怕鲜血场面,但同时又期盼剧情的发展,一是对未知事物的畏惧,二是期待着事情的发展和结果。电影中的屠戮画面使得观影者在深层次思想中残暴的一面得以挣脱。
四、结语
与其说负面情绪影响巨大,不如说是人类对欲望没有抵制能力。观影者在欣赏科恩兄弟作品时,也能体会到人的价值取向。现实中并没有童话和英雄的存在,面对一些人的疯狂与邪恶,提醒和警示从来没有停止过:人的身边常常有魔鬼出现,当魔鬼成为社会中的领导者,结局将是不可逆转的。导演在反写神话故事的同时,也激发了观影者潜意识中的欲望。人们所见到的都是其心中所刻画的人物,也是世界因不应有的欲望所发展产生的悲惨和不幸。
[参考文献]
[1] 魏晓军.在现实与电影想象之间游走——评科恩兄弟的电影《老无所依》[J].齐鲁艺苑,2010(01).
[2] 罗伯特·C.西柯斯,潘源.“我们陷入困境了!”:科恩兄弟的怪诞爱情喜剧[J].世界电影,2010(06).
[3] 马沙.从独立电影个人表达走入主流视野——论科恩兄弟的导演艺术[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2(02).
[4] 陈冰凌,佟占军,陈衢.新闻的选材、叙事及构图——科恩兄弟导演的电影引发的思考[J].新闻前哨,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