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新民俗电影评析

2016-05-24赵一蕊

电影文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跨文化

赵一蕊

[摘要]我国的民俗影视始终贯穿着鲜明的民族与民俗文化元素和精神。目前,国产新民俗电影在世界各国都比较受欢迎,这类影片预示着中国民俗的符号正在进行内涵上的升华,使得民族民俗文化真正融入世界文化之中。新民俗电影在取向上比较侧重于打破传统,选择一些非常规的方式,以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民俗文化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时代在进步,我国的民俗电影也在不断更新,朝着多种形态共存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大潮;民俗电影

中国民俗电影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的题材和主题都不尽相同,不过一直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那就是具有鲜明特点的电影故事和叙事手法,具有鲜明的中国民俗风格和民俗精神。

一、国产民俗电影的流变

我国当代电影目前已经从乡村民俗电影过渡到了城市民俗电影,这两个阶段虽然处于不同的时期,但独特的中华文化始终是这两个阶段的重点,这是它们共同的特征。在这两个阶段,电影作品中有关乡村民俗的电影数量非常多,这些民俗一般包括民歌民谣、乡间传闻、民风、悠久的民族礼节等。比如,电影《五朵金花》《盗马贼》《青春祭》《芙蓉镇》等,这些电影中充满着浓浓的人文气息,这些淳朴真实的特质在乡村民俗电影中表达得淋漓尽致;虽然有关城市民俗电影的数量非常少,但电影中也满是幸福恬淡的城市生活气息。

虽然我国的民俗电影一直在变化创新,生成了多种类型的民俗电影,但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具特点的类型当属城市民俗电影和乡村民俗电影,这两个类型对社会的影响比较大。民俗影像有许多组成部分,其中民俗符号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电影的创作发展离不开民俗符号的参与,不仅如此,民俗符号在很多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比如,记录历史文献、研究科学以及展示社会景象等。

我国民俗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段时间。这期间,电视已经不再是稀罕物,所以电影已经不再是民俗传播的唯一方式,有关的民俗研究机构都有能力拍摄或者制作民俗电影和电视节目,因此围绕民俗展开的电视纪录片问世了,电视纪录片的主要内容是真实地记录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这些节目在电视上的播放率非常高。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此类纪录片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某些纪录片可能只会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拍摄,比如,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婚礼习俗、丧事习俗等;或者以传说中的民俗事件及活动为拍摄主题。不同类型的观众对纪录片的需求也不同,所以纪录片拍摄的目的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民俗记录,而是应该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需求,所以不同类型的纪录片,要使用不同的拍摄手法和取景视角,因而,拍摄出的新闻纪录片和民俗艺术片在纪实风格上是有明显差异的。目前,大量的影视机构都在致力于拍摄和非民俗或者人类学相关的纪录片,这些影视机构的成员对民俗电影都非常着迷,制作出了非常多的高品质的民俗电影。有段时间,我国民俗电影在国际上十分受欢迎,斩获的大奖不计其数,比如,《卡瓦格博》《茶马古道》《幸福山谷》等记录云南民俗民风的纪录片不止一次获得国内外含金量较高的奖项,这些以民俗为创作主题的电影作品的影响力不只局限于影视界,还辐射到了学术界,学术界对这些纪录片的兴趣非常大。

二、新民俗电影对中华文化的渲染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文化传承、信息传播的方式已经从传统的电视电影传播转变为互联网传播,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冲击非常大。那段时期,新颖的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不管是书面语言还是口头语言的表达,或者信息的传递方式,或者信息传播的载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传播,我国人民很容易就可以观赏到其他国家的影像作品,其中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对我国的冲击力是最大的,为了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将我国优良的民族文化展现给世界各国人民,我国的第五代导演扛下了这顶大旗,在困难重重的逆境中努力前行。张艺谋导演就是第五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他汲取好莱坞电影的成功经验,整理总结我国的民俗文化,将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努力创作出优秀的影像作品,提升我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初期的民俗电影通常站在家庭伦理的角度对民俗进行加工展示,比如,张石川和郑正秋执导的电影《难夫难妻》,影片中就有对潮州婚礼习俗的展示,这种手法的使用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经过了10年的摸索探讨,民俗再次成为新时期电影中一个比较突出的文化因素,以1984年由陈凯歌执导的《黄土地》这部以黄土高原为主题的民俗电影为起点,紧接着是《青春祭》和《盗马贼》,然后就是《黑骏马》和《阳光峡谷》,以上作品开始站在新的角度对传统民俗进行展示。

第五代导演所处的创作环境是一个由西方文化所主导的世界电影文化环境,为了迎合世界的需求,需要将中国文化进行重新编码,而代表中国文化的就是中国民俗,这些民俗通过重新编码成为一个能被世界各国人民所理解的民俗符号,然后加上好莱坞的视觉处理手法,结合成为一部不一样的民俗电影,部分学者将其命名为“寓意式”电影或者新民俗电影。对民俗进行重新编码再创造的电影作品中比较著名的有张艺谋的《红高粱》《我的父亲母亲》《秋菊打官司》等,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孙周导演的《心香》等。

在表现民俗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就包括这些被划分为新民俗电影的影像作品。其中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红高粱》就很明显地借鉴了中国西北地区的民俗传统,这些传统的民俗采用艺术的形式进行了再次编码,突出电影主题的同时,还给电影的风格加上了神秘浪漫的色彩,使电影能够直击观众的心灵,带来强烈的震撼感。

张艺谋的电影对颜色的运用都是比较大胆的,同时色彩还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就比如上述两部电影中所运用的红和黄两种色彩,红和黄一般用于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电影中的使用可谓神来之笔。

不仅如此,其他导演开始效仿张艺谋,将中国民俗进行重新编码,如此提升影片的内涵以及视觉效果,比如,滕文骥的《黄河谣》、谢飞的《湘女萧萧》、何平的《炮打双灯》。这些电影的主创人员都是行业内的佼佼者,且毫无疑问地受到了世界各国的肯定。现在中国的民俗文化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仿佛只要是电影中存在东方元素,就会受到西方国家的喜欢。外国观众观看中国的民俗电影可能只是一种猎奇心理,他们好奇自己没有见过的事物,我国的电影人就是抓住了这一点,考虑到电影的价值,他们以数字影像为传播媒介,对民俗文化进行重新编码,组合成为一部让西方观众觉得比较新鲜但是又能接受的民俗电影。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电影之所以能在国际上取得现在的成就,是因为新民俗电影对民俗文化进行了创新大胆的编码。

猜你喜欢

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海外工程的跨文化管理
中日跨文化协作研究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也谈跨文化研究在中国
解读电视剧“鄙视链”——海外剧跨文化传播中的偏见
翻译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
EFL/ESL课堂LC1与LC2的跨文化对话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