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话题电影美学价值与文本叙事的背离

2016-05-24张明利熊英

电影文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美学价值

张明 利熊英

[摘要]近几年国产商业片中出现了两种颇具争议的话题电影,一种是在剧情上采取拼接技术手段的电影,人们称之为“后情节电影”,另一种是在表达方式上采用物质堆砌的电影,人们称之为“景观电影”。与传统电影相比,这两种电影对情节、人物、场景的表达方式要求都与众不同。本文借用“后情节电影”和“景观电影”两个概念,结合相应电影文本对这两种电影美学价值与文本叙事背离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话题电影;美学价值;文本叙事

综观近几年的国产电影,出现了这样一批值得关注的话题电影:一边在电影票房排行榜上遥遥领先,一边又引起了激烈的美学价值争议,文本叙事与电影美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松散,甚至背离。

一、“调动但不触动”的后情节电影

后情节电影,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心理和社会现象,乃是适应现在社会大众普遍环境的产物,虽然在美感上,这些电影与传统意义上电影所要求的艺术感相悖,但由于对大众心理的深度适应,在票房上反而获得了成功。

后情节电影主要的特点就是不注重对情节连贯性以及情节发展和主角关系的保持,而善于利用拼接技术将人物的情感生活、剧情的发展承接下来。在拼接镜头的技巧上,不同的电影则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式,有的利用几个在剧情上完全没有联系的“微电影”,将之加以恰当的拍摄手法相结合,成为一部艺术、思想上完整、完美的电影,比如《后会无期》《分手大师》;有的利用了拼接式的镜头,将看似毫无关联,但实际上巧妙地利用剧中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将每个人的故事相关联,组成了内容丰富的电影,其中的代表是《北京爱情故事》《倾城之泪》,这些电影内容上虽松散,但其作品的整体思想价值却有着完整的体系。

《北京爱情故事》中,分别描写五对青年男女的北京生活,并通过他们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将其衔接在一起,组成了完整的电影故事。在这五段各不相同的青年男女的恋爱经历中,人们看到了更多的北京青年,甚至我国青年的爱情故事,这是每个人平凡经历的真实写照。它既可以看成是一对青年男女一生经历的分割,又可以看作是所有青年男女的共同象征。观众在观影时不仅与制片人在情感上达到了深入交流,同时也在与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进行了一次深入沟通。

一直以来,国内的电影对于电影的艺术感都有着特别的要求,电影也与艺术感挂钩,但在近几年出现的与传统艺术感背道而驰的这些电影中,却在高度市场化的电影市场上取得了票房上的巨大成功。这些在艺术上难以让人称赞的电影,却真真切切地在电影市场上获得了成功,其中隐藏的原因值得人们深思。

在利用拼接式处理电影情节时,其特点在于情节发展和人物的情感关系不是紧密结合的,这也对电影的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对于电影情节的把握,何时展开事件,何时与人物的情感相联系,又在何时故事结束,而更重要的就是如何让所剪切的片段能够完美地表达自己的主旨。即使是拼接式的电影,也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在电影结束时观众能够准确提出的、可量化的主旨,这些拼接式的片段如何依次表达电影的思想,是在电影拍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北京爱情故事》的主旨是表达在北京的青年男女的生活、爱情状态,因此选取了不同年龄阶段的男女,描绘出他们每个人不同的情感经历,这实际上是每个人心中“北京爱情故事”的一种体现,将零散的情侣生活集结在一起,让观众清晰地感受到现代都市人的情感经历。《后会无期》中,通过对几个年轻人不约而同地对自己命运进行抉择的一次驾车旅行的描写,阐述了不同的路程中有不同的故事,将松散而又连贯的故事串联起来,使观众自然地感受到电影的主旨。《私人订制》通过对他人不同愿望的实现,不仅将顾客的需求予以满足,同时也是对每个人内心希冀的一种期待。《分手大师》通过对每个情节的塑造,最终为人们呈现了一部优秀的搞笑电影。

对于后情节电影,采用了不同场景的拼接切合,使得在剧情上不需要对电影的连贯性保持高要求,独特而完整的表达不再是后情节电影人所要考虑的事情,多个情节的巧妙拼接才是后情节电影的重中之重。对观众而言,在情节上不再更多地加以思索,不同情节的对比和分析才是观众更愿意关注的地方。这种表达方式无疑让观众对于电影的参与更为深入和具体,对于意义不大的情节发展加以忽略后,电影情节中所真正隐藏的内涵才更容易被观众所发掘。

可以看到,后情节电影更多地关注情节之间的拼接和巧妙剪合,并考虑如何利用不同情节的罗列,展示出电影深层次的主旨和内涵。后情节电影更像是情节电影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们不再像以往一样关注更好的情节表述方式,而是选择将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情节电影进行拼接。至于这种电影的兴起对于其发展是利是弊,人们只能拭目以待,至少在我国,情节电影和后情节电影都在逐步发展,也没有人能够指出电影的未来是属于情节的发展,还是表达方式的不断改变。

二、“造神”运动的景观电影

这种景观电影现代主义式的风格叙事不能在观众的心中引起强烈的波动,情节电影主要是通过剧情内容展现出阶级等级的划分。情节电影在对观影者的迎合上利用的是“感官体验”,但是这种可以制造的感官体验是不现实的,人们会对其产生误解,以为电影中呈现的视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符。这种电影艺术形式实际上是把真实世界加以粉饰,实质是“真实”与“虚幻”的颠覆。

《小时代》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就是因其把现实与幻境置换,开始的画面就是利用镜头效果展示主人公们的毕业典礼,仿佛是本末倒置,把本应该是结局的剧情放在了作品开头,彰显的是阶级等级观念、剧情环境形式、思想价值审美的深度内容。以此看来,《小时代》成为殿堂级的后情节主义电影是有其依据的。

电影《小时代》对以往追求金钱的心理进行了淡化,表象上主角们过着光鲜奢侈的生活,但是剧情上更是揭示了这样生活的背后是坚持、责任和认真。人们可以看到傲娇嚣张的顾里,也能看到顾里为了自己的事业不懈奋斗的剧情,电影虽然没有忠诚地对原著进行改写,但景观现代主义式的改写方式,为电影赢得了更大的市场。

只有将真实生活虚拟化,虚拟成令人向往的虚假情节,才可以加大电影价值、美学观念的深化,同时也是《小时代》体现其独特剧情结构的方式。在电影中,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不是单调地讲求服饰、住行,而是在思想深度上的堆砌式景观描写。在原著作品中,豪车、名牌服装、别墅等是作品的主流元素,但是电影却塑造了另一种别具一格的堆砌式景观,思想深度上叠加的元素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效应。这也是以往对物质无脑追求与现代专注于精神层面思想的不同之处,对观影者的价值导向有着一定意义的正面作用,无论是在票房的收益方面,还是在人文的教育方面,都是大获成功的。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有着很多大学日常生活的描写,这些日常化的镜头在电影中频频出现,唤醒了人们对于青春影像的追忆,女主角在各个寝室之间穿梭,男主角用吹风机吹头发导致寝室断电。这又与同为青春电影的《小时代》大相径庭,《小时代》刻画的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大学生活,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则是对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活的追溯。

如果说之前的后情节电影是对电影结构的一次新的改革,那么这种堆砌式的景观描写则是对电影场景的一次与众不同的描绘。虽然这种场景有时显得不合逻辑、不重事实甚至不合情理,但是它却能最真实地反映观众心中的需求。《私人订制》利用观众对权势阶级的期待和设想,构建了一个个符合观众心里印象的权势阶级;《小时代》中对于几个时代引领者的塑造,从理性上看,在如此多的电影中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但是它却符合了观众意淫式的期待,观众沉迷于电影人所塑造的理想世界,实际上这些理想世界正是观众心中的幻想。

在这种堆砌式的景观塑造下,很容易就塑造出了一些看似完美的人物,这些人物则让观众心里产生了更大的认同感,因为这就是他们心中自己的完美形象,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在其他电影中将引发人们审美疲劳的完美形象却在这里得到了观众对于内心自我期待的认同,实际上,也就是观众思想上的认同。而这些电影人制造出来的,描述人们自我期待的无暇人格在剧中有着强大到无以复加的能量,同时又有着极其标新立异的个性,让观众不自觉地沉迷其中,被其所深深征服。典型的例子就是《小时代》中的所有男性角色,他们有着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强大的人格魅力、丰富的自我能力,还有着美妙的生活经历,他们同时还手握巨大能量,能够轻易地决定社会的走向,属于时代的引领者,在这些时代引领者的带领下,观众的期待和自我满足的心理也得到了充分满足。

三、告别叙事

这些电影在票房上的成功似乎表明,观众已经不再关注电影情节更加动人的表达,而对电影令人耳目一新的结构更为青睐。可以看到,后情节电影和堆砌式的景观电影都没有将电影情节的表达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而是想尽办法用花样百出的电影结构吸引观众,但这种看似“舍本逐末”的行为在当今国内确实吸引了一批观众。

传统意义上的影片会增加叙述的精美程度,企图将观众牢牢地锁在情节之中,但在这些电影中却大大不同,观众不再拘泥于电影的情节,而是用一种更加悠闲、轻松的姿态,站在更高的角度来欣赏拼接、剪裁后的作品给他们带来的独特、新鲜的快感和魅力。这些影片不仅将电影的表达方式完全改变,同时也让观众的欣赏方式有了一次巨大改变,观众得以从以往的复杂情节中脱身,而置身于欣赏电影的结构所带来的独特魅力中。

同时人们也看到,在这些电影中,观众对于情节合理性的推敲和思考,也降低到了一个最低值。《北京爱情故事》是通过不同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让观众对“北京爱情故事”有了自己的理解;《分手大师》是通过不同的幽默情节构成了一部全新的幽默电影;《私人订制》通过不同人对权势生活的感受让观众在嬉笑中对权势阶级的生活有了自己的理解;《后会无期》通过场景的极力渲染让人们对时代的背景有了真实的体会。不知不觉中,观众沉浸于电影的结构和场景的渲染中,忘却了情节。

这种对情节的忘却,很难说对于电影的发展究竟是好是坏,电影的逐步发展可以说就是情节描写方式多元化和细致化的过程,人们始终沉浸在情节的发展中,这种对于情节的忘却很可能让电影的发展走入歧途。但电影毕竟是市场经济,应该让市场决定电影的发展,如果观众真的在这条忘却情节的路上越走越远,只能说这种新的表达方式开发出了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对于形式追求的电影,是否也有江郎才尽的一天,大家不得而知。至少现在,传统情节电影与这些后情节电影或堆砌式的景观电影相比,在市场上仍有自己的一片天空。电影的未来是流于形式,还是回归传统的情节,请大家拭目以待。

四、结语

这些后情节电影与堆砌式景观电影的兴起,给电影的未来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让电影从情节的表述转向了电影结构的展示和背景的渲染。这些电影同时将观众的关注点也从情节中解放出来,使得观众更容易关注电影背后的主旨,它不仅代表着未来电影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未来观众关注点变化和迁移的指路人。电影的未来,就这样在制作方和观众的共同作用下,并肩走向远方。

[参考文献]

[1] 金丹元,曹琼.女性主义、女性电影抑或是女性意识——重识当下中国电影中涉及的几个女性话题[J].社会科学,2007(12).

[2] 靳文华.话题导演与话题电影——以《人再囧途之泰囧》《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小时代》为例[J].当代电影,2013(08).

[3] 庄琦春.中西方电影话题中传播的话语意向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10).

[4] 郑坚,李佳龙.现象与话题:对电影《小时代》的传播学解读[J].当代传播,2014(06).

[5] 杨早.“话题电影”与当代中国的精神生活[J].文化纵横,2010(06).

猜你喜欢

美学价值
健美操的健身及美学价值研究
从《夕阳箫鼓》谈我国钢琴曲的美学诠释
文艺美学观念与散文艺术价值研究
中国画的高贵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