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勿“转翻”

2016-05-24滕道明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生特点翻转办学条件

【摘要】“翻转课堂”发端于美国,我国的普通高中率先引进并试验,涌现出一些成功的样本。对照“翻转课堂”的实施条件,根据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学生特点,职业学校推行“翻转课堂”要谨慎,不能“翻转”不成,反倒“转翻”。

【关键词】职业学校;翻转课堂;办学条件;学生特点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9-0050-03

【作者简介】滕道明,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徐州,221116)副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教学管理。

当前对“翻转课堂”有多种解读,一般认为“翻转”主要指重新建构学习流程,“翻转课堂”即以微视频为载体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也有人把它称为“基于系统设计的碎片化学习方式”。[1]那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否也适用于职业学校呢?

一、“翻转课堂”如何“翻转”

理念翻转。“翻转课堂”条件下随处是课堂,而且课堂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教育中介不再局限于教材,而是以视频为主的多种形式的教学载体;教师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不再是被灌输和被填鸭的对象而是积极建构的主人甚至可以是研究者。“翻转课堂”引发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一系列观念的变革。

方式翻转。传统的课堂教学多采用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翻转课堂”把复习旧知和学习新知放在课前,由学生通过视频自主学习,课中则进行练习、巩固、讨论、交流、探究等。即知识传授的识得过程与习得过程在课外,知识内化的习得过程和悟得过程在课内。至于“翻转”的方式,既有与国外一致的“家校翻转”,也有独具我国特色的“校内翻转”和“课内翻转”。

各地各校根据“翻转课堂”的一般要求,结合具体情况探索出了一些颇具本土气息的实施样本。山东潍坊高新区钢城现代学校对“翻转课堂”进行六个方面的调整。一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由“带着课本走向学生”调整为“带着学生走向课本”;二是学习时间的调整,由“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调整为“课下自己看课本、视频及相关资源”;三是学习方式的调整,由“课上跟老师学”调整为“课外自学和课上互学”;四是由教师“课上讲解”调整为“将重点内容录制为10分钟以内的视频”;五是学生作业的调整,由“课下完成作业”调整为“课上完成作业”;六是学生学习地点的调整,由“在课堂是学习”调整为“处处是学习之地”。[2]实施样本虽然不宜照搬照抄,但却是可以借鉴参考的。

二、职业学校推行“翻转课堂”的条件分析

(一)学校的基础条件

“翻转课堂”要求的最基本的硬件条件是要建有“三通两平台”,即: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网络的最低要求是“百兆”到桌面;建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翻转课堂”要求的软件是学校建有与各类课程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库,而且要根据教学要求及时更新和完善。

实施“翻转课堂”还需要学校更新管理理念,改革考评办法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长期以来,学校对教师多采取“管理”的办法,“翻转课堂”条件下教师工作外延拓展了,工作量加大了,工作要求提高了,因此学校要变“管理”为“服务”,努力为教师改善工作条件并提供人文关怀。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不同地区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同样是“国示范”学校,彼此的差异也是明显的。因此,职业学校即使推进“翻转课堂”也应是有选择地或者是有梯度地进行。

(二)教师的基本素质

课堂“翻转”后,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习项目的规划和设计上,即把教学内容转化成视频。拍摄视频不是简单地再现教学过程,也不是用个软件把上课的PPT转化成动态的画面,而是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再创作和再提升。拍摄的视频要有针对性、形象性、理解性和准确性,因此,在实施翻转教学的前期,需要教师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微课视频的制作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把教学内容转化成拍摄脚本—把脚本细化成分镜头稿本—拍摄—影视后期处理。视频的制作需要一定的保障条件和多工种的协作团队,视频制作完成后还要求教师具有资源上传和下载技术、视频修改和完善技能。职业学校教师的类型多(有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学科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差异大(学校之间、团队之间、个体之间),仅教学资源数字化处理这项任务就有相当的难度,何况“翻转课堂”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是全方位、复合化的。因此,即使条件较好的职业学校想要全面推开“翻转课堂”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学生的学习能力

普通高中“翻转课堂”实施效果好的大都是一些名校,主要得益于其优质的生源。他们的学生通常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强劲的学习动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扎实的学习基础、非凡的学习能力和优越的家庭条件。而职业学校的学生状况就复杂得多,当然不否认其中也有部分比较优秀和条件较好的学生。职业学校的招生分数远低于普通高中,甚至有不少职业学校实行“注册入学”,不设门槛招生。对于这一情况,许多学者用多元智力理论进行解释,认为这些学生虽然不擅长理论学习,但他们擅长操作,因而如果职业学校换一种眼光看待他们,那么他们也是人才。尽管从能力类型的角度看的确如此,但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困难,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水平不足以支持课程的学习,而是因为他们普遍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以及主动探索、反思的学习习惯,很多学生对学习非常漠然。[3]中职生学习动力不足一直是职业学校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4]对学习而言,只有当学生处于“我要学”的状态下,教学才会有效甚至高效,如果仅仅是“要我学”,那么就远离了教育的本质,教学低效是必然的。和普通高中名校的生源比,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欠佳、学习基础不牢、学习能力不强,这些条件恰恰与“翻转课堂”的要求是相悖的。

三、职业学校推行“翻转课堂”需谨慎

职业学校是否要实施“翻转课堂”,必须先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一)“懂”重要还是“会”重要

就目前而言,我们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大多还是从事企业一线的技术操作工作,对于企业一线的操作工人(尤其是刚进入企业的新员工)来说,企业最看重的是“会”而不是“懂”,因此,现阶段职业学校的教学还应该围绕“会”做文章。从这个目的出发,职业学校的教学应该把实践放在理论之前。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的积累与习得,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形成一种“先懂后会”的认知定势和学习模式。这种理论课在前、实践课在后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理论时,由于缺乏实践体验,往往感到理论知识很空洞、抽象,难以理解,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低下。而有些学生虽然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好,可一旦进入实训课堂,就会发生实物与名称错位,张冠李戴的错误。[5]先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是与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相违背的,但是“翻转课堂”强调的正是这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因此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不太适宜的。

实践证明,比较适合职业学校教学尤其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理论有“理实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工作过程系统化”等;适合职业教育教学的是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尽管也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是却脱离了职业教育的实际。如果“学”既包括理论学习也包括实践练习的话,那么试问学生在家里怎么实训?难道学生家里要配备实训设备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二)“翻转”逻辑起点的确定

“翻转课堂”的关键是“先学后教”。但如果学生课前没有“先学”,那么课堂上教师的“后教”还有效吗?即使所有学生在课前都“先学”了,但是由于“先学”的程度不同,那么教师教学的逻辑起点又该如何确定?如果开始就背离了“翻转课堂”的初衷,那么教学切入的难度如何把握?进度又如何掌握?科学确定“翻转课堂”的逻辑起点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自学质量的基础上的,假如不了解学生的学生情况,那么预设就缺少针对性,效果也就难以保证。职业学校的教师要想准确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从操作层面看是很难的。

(三)“翻转”目标和过程的关系

“翻转课堂”的初衷是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所谓个性化学习就是基于每个学生的现有个性,指向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充分发展,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方法、学习进程等方面都追求个性化的学习。[6]“翻转课堂”条件下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禀赋、兴趣、习惯等为其提供适合的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但是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监控却是很困难的,即使学生及时向教师反馈学习状况,但是信息的可信度却是无法保证的。而不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和程度,“翻转课堂”的有效性就难以保证。美国的成功做法是教师用网络课程软件包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完成线上测验。这一做法值得借鉴。事实表明,仅靠课前提供的视频,学生是无法完成学习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设计出与之相应的学习任务。任务设计可以借鉴游戏激励的办法使之具有驱动性。

(四)正确处理信息化手段和教学理念的关系

“翻转课堂”是继班级授课制之后教育领域最大的改革,课改的核心不是教育手段而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翻转课堂”改革的基础是信息化教学条件,改革的关键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发展。“先学后教”是躯体,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促使师生间实现平等对话才是灵魂。就其形式来说,微视频和导学案都只是先学后教的载体,但是二者在包容性、生动性、形象性、启迪性、拓展性、方便性等方面的差异是大相径庭的,选择的依据取决于技术条件。没有信息化平台,“翻转”就是水中花、镜中月。实施“翻转课堂”没有信息化条件不行,但是要警惕课改的唯技术化倾向。

鞋子合不合脚,穿上才知道。“翻转课堂”是否可以在职业学校试行,有待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研究。但一个简单的逻辑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科都需要“翻转”,也不是一门学科的每一部分内容都适合“翻转”。因为任何教育理念、教学模式都有其适用条件,如果盲目扩大其适用范围,就会犯“左”的错误。丁念金认为:教学是非常复杂的,且需要因不同的具体情况而不断地变化,因此,科学地讲,教学是不能被模式化的,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思维简单化、刻板化的产物,并不能带来问题的真正解决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但许多人并不能逃出“教学模式”的怪圈。[7]

职业学校对“翻转课堂”既不要盲目排斥、全盘否定,也不要盲目跟风、一拥而上。要根据职业学校的专业和课程特点、学生特点、教师实际等,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借鉴其先进的思想和可行的方法,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不断优化职业学校的教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职业学校教学的主战场是课堂,主阵地是车间,主要方式是实际操作,千万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因为“翻转课堂”而误入歧途。

【参考文献】

[1]陈玉琨.“翻转课堂”:从舶来品到本土化[N].中国教育报,2014-4-9.

[2]藏秀霞.在“翻转”的过程中不断改进[N].中国教育报,2014-4-9.

[3]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张亿雯.关于中职生学习内驱力的调查分析[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5(7).

[5]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6]丁念金.基于个性化学习的课堂转变[J].课程·教材·教法,2013(8).

[7]杜悦.“翻转课堂”促使我们反思课堂改革——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丁念金访谈[N].中国教育报,2014-4-16.

猜你喜欢

学生特点翻转办学条件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证研究
“没有围墙”的幼儿教育
技工学校学生就业指导的探索与思考
市县两级教师培训机构发展问题及建议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独立学院商务统计教学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