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政治课的实践教学
2016-05-24王芳莲
王芳莲
初中政治课程作为一门开放性较强的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会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更应该培养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将其灵活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提高知识的创新和实践探索的能力,将以往的“让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能够在“乐学”中掌握知识,学以致用。
一、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实践乐趣
传统的政治课堂往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生活,忽视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如果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兴趣不高,就会减弱政治课的功能,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政治教学必须力求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与实践性有机统一,以教材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理念赋予了教师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师要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逐步运用到现实情境之中,把原有的能力迁移到解决当前问题的实践中去,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激发创新思维,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他们加深对教材的运用,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注重挖掘生活本身对学生品德形成的特殊价值,引导学生向自己的生活世界回归,向实际回归。学习是为了应用,是为了实践。通过实践才能感受到真善美的影响,才能深刻体验思想教育的价值。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可以说是娇生惯养,有几个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要让政治课真正成为培养学生高尚思想道德品质的课堂,使课堂更加生活化、实际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并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生活实践中锻炼品质。
例如,七年级教材“家,温馨的港湾”一课,就可以以“爱家庭”为中心,教学中可播放公益广告《回家》,分享亲情故事。可以结合每年除夕,在外奔波的子女都要回家过年的例子,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父母为抚养教育自己付出的辛劳,从而教育学生在生活中热爱父母、孝敬父母。也可以让学生回去观察记录父母一天的工作、生活时间规律,课堂上一起交流,通过学生的活动体验,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使他们感受到家庭、父母在自己成长中的重要意义,继而真正打动学生心灵,懂得关爱父母。
三、课内课外相结合,注重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的感受,总要比教材中的丰富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通过调查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促使他们得到锻炼,提高能力。
例如,在备课准备八年级“消费者权益”这部分内容时,我曾经有过茫然:现在的学生虽然懂得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但也只限于课本,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极具诱惑力的广告宣传等促销手段,该如何擦亮眼睛,明明白白地消费?一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凭什么才能将“不”字讲得理直气壮?恰巧,班级里出现了这样一个事件:一天下午第一节课,班上李祥同学突然脸色苍白,两手捂着肚子,经过一番询问才得知,原来是他中午来校时由于天气太热,就到路旁的小卖部买了一瓶饮料喝,谁知才一会儿的工夫,肚子就疼得难受。我拿过他喝的饮料瓶一看,上面竟然没有生产日期。结合本次事例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实践契机。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负责去找小卖部的人进行协商,二组负责搜集维权方面的材料。一组行动过程中遇到了麻烦:由于是在路旁的小卖部买的,根本没有发票,活动小组和李祥一起拿着那瓶饮料去找小卖部的销售者要求退还那瓶饮料的费用,谁知小卖部的人一看是学生,就以“谁能证明是在我这买的”为借口来搪塞他们。大家一听很不服气,和销售者争论起来。但最后苦于没有证据,只好沮丧回校。但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也感悟到:今后遇到此类事情可以:搜集证据,如购买饮料的发票;要求小卖部退换饮料,如不允许,可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前提是得有购物发票);向工商部门举报,提供证据有利于工商部门查处;向人民法院起诉,联系有关新闻媒体进行报道。然后,让二组交流维权注意问题:消费者还要学会自我保护,不轻信广告宣传;不盲目追随其他消费者;从信誉高、服务态度好的正规商家购买商品;向经营者索要消费凭证并注意保存;注意商品的产地、日期、合格证等是否齐全等等。
由此可见,在政治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使每个学生都饶有兴趣地投身到实践活动中,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学生在活动中既承担了社会责任,又帮助了他人,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同时也能从中学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强不息、团结合作、勤劳勇敢的思想品质,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的学习个性得以完全自由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