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线段长为最值的试题的解法探究
2016-05-24浙江省临海市东塍镇中学317000潘优红
浙江省临海市东塍镇中学 (317000) 潘优红
以线段长为最值的试题的解法探究
浙江省临海市东塍镇中学(317000)潘优红
实行新课程标准以来,各地中考以线段长最大(或小)值为载体的新编试题频频出现,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常遇到此类问题.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知道,学生对这类问题很不适应,往往难以入手,理不清解题思路,面对选择题、填空题时,仅凭直觉去猜答案.其实,解这类问题的根本依据往往又是学生很熟悉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是另一种表达形式: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学生往往忽略这一基本性质,或由于题目条件的隐蔽而找不到与这一性质的联系造成思维受阻.“人教2013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85页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中的问题一(饮马问题)与问题二(造桥选址问题),提供了我们解这类问题的两个很好的模型.下面我们对一些试题的解法根据教学实践作一些整理与探究,供同行研讨,供同学参考.
一、应用“饮马问题”模型解题
图1
题1(2012年攀枝花中考题)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AB=4,E是BC的中点,点P是对角线AC上一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为.
题2(2012年滨州中考题)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经过A(-2,-4),O(0,0),B(2,0)三点.
(1)求抛物线y=ax2+bx+c的解析式;
(2)若点M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求AM+OM的最小值.
图2
二、应用“造桥选址问题”模型解题
图3
(A)6(B)8(C)10(D)12
图4
(1)求A、B、C三点的坐标;
(2)已知点D在坐标平面内,ΔABD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求点D的坐标;
图5
三、其他涉及线段长最值问题
题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0,1),B(1,2 ).点P在x轴上运动,当点P到A、B两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最大时,点P的坐标是.
解法探究:解这类没图的题,首先要画出示意图,以直观的形式提供我们解题思路.于是画如图5,再表述出点P到A、B两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PB-PA|.怎样找它的最大值呢?我们联想到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则有PB-PA 图6 图7 题7(2012年济南中考题)如图7,∠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ON上,当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边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为(). 图8 题8(2013年武汉中考题)如图8,E,F是正方形ABCD的边AD上两个动点,满足AE=DF,连接CF交BD于点G,连接BE交AG于点H,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线段DH长度的最小值是. 解法探究:本题图形比较复杂,DH的长似乎无规律可循.我们只好重新阅读题目,从中找出隐含的条件.正方形隐含的边相等、角相等且都是直角、关于直线BD对称.现在这些对我们有用吗?结合图形及AE=DF,可得△ABE≅△DCF、△ADG≅△CDG,所以 ∠ABE=∠DCF=∠DAG,这时可以证明∠AHB=90° 图9 题9(2015年杭州江干区中考模拟题)如图9,CA=CB,AB=6,CD=4,E是高线CD的中点,以CE为半径作⊙C,G是⊙C上一个动点,P是AG中点,则DP的最大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