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老年人生存状态与社会服务需求的实证分析

2016-05-24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生存状态实证分析

王 磊



女性老年人生存状态与社会服务需求的实证分析

王磊

摘要:根据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老年人专卷)数据,在比较城市男性、城市女性、农村男性和农村女性四类老年人生存状态的基础上,对四类老年人的社会服务需求状况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女性老年人的教育水平最低、健康状况最差、生存状态最劣,她们更加依赖子女等家庭成员提供经济支持,更需要社会医疗、保健和居家养老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因此,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服务时需要重点关注农村女性老年人的生存状态与社会服务需求。

关键词:生存状态;社会服务需求;女性老年人;实证分析

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从2010年的8.87%①参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的“五、年龄构成”。上升至2014年的10.1%②参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表1。,到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为2.22亿人,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亿人。③参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表1。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给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全面挑战,其中,改善老年人生存状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因此,全面掌握老年人当前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服务需求,是改善老年人生存状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老年人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他们的经济来源、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等生存状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疾病与治疗、工作与收入、养老社会保障与医疗社会保障及福利待遇、日常生活的时间安排与心理状况等方面,基本涵盖了老年人生存状态。老年人的上述生存状态将对他们的社会服务需求产生直接影响。

现有文献对老年人社会服务需求的分析研究主要从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内容或类别、特征和供需匹配关系等方面展开。有研究将老年人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潜在需求[1],或者将老年人社会服务需求直接分为健康、精神文化活动、物质生活、精神慰藉、社会交往、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等类别[2],还有研究分析了老年社会服务需求的供需和利用情况。[3]这些研究将老年人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其社会服务需求,却忽略了老年人群体的内部差异,同时缺乏其生存状态的描述分析,没有注意到老年人生存状态与社会服务需求之间的关联。另外,有研究关注到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与需求及其性别差异[4],但是该研究的重点是老年人社会支持,而不是社会服务需求。

笔者认为,一方面,对老年人社会服务需求的分析不能忽视老年人群体的内部差异,如有研究认为国家相关政策应依据老年人照料需求和强度的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5]另一方面,对老年人社会服务需求的研究应以老年人生存状态的全面系统的描述为基础,即老年人社会服务需求是与他们的生存状态密切相关的。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性别与城乡(户籍属性)是导致我国老年人生存状态差别的两个关键因素,因此,将老年人分为农村男性、农村女性、城市男性和城市女性等四个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具有现实的必要性。而农村女性老年人具有年龄、性别和城乡的三重弱势地位特征,分析研究其生存状态与社会服务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面分析四类老年人生存状态和社会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本文将分析重点集中在女性老年人,尤其是农村女性老年人这一群体上。

一、数据与方法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由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于2010年在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55个基层社区【村(居)委会】组织实施。本研究以该调查的老年专卷数据为基础,有效样本数量是3497人。其中,老年人是指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人口。[6]

表1 研究人群人口特征(n=3497)

数据显示(见表1),从性别构成看,男性老年人占51.24%;从城乡构成看,城镇老年人占50.76%;从年龄构成看,65—69岁低龄老年人占比最大(37.72%),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占比最小(12.95%)。本文采用分类比较分析方法,着重从性别、年龄和城乡等老年人群内部差异的三大主要要素,对老年人生存状态与社会服务需求进行简单统计描述和全面比较分析。

二、基本状况

(一)教育

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与其工作、职业和收入等生存状态有明显关联。数据显示,城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农村老年人,女性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男性老年人,农村女性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最低。73.1%的农村女性老年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22.7%的农村女性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即超过95%的农村女性老年人只接受过小学及以下层次的教育。

(二)健康

健康状况①健康状况是被调查老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对老年人的生存状态有直接影响。数据显示,四类老年人中,农村女性健康状况最差,城市男性的健康状况最好,城市女性与农村男性居中。农村女性老年人健康状况为“很好”和“较好”的比例分别为7%和23%,“很差”和“比较差”的比例分别为6.9%和24.4%。通过对老年人教育和健康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教育与健康之间具有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城市男性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最高、健康状况也最好,而农村女性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最低、健康状况也最差。

(三)婚姻与生育

数据显示,由于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男性老年人有配偶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老年人,城市男性老年人有配偶的比例要高于农村男性老年人。其中,城市男性老年人的婚姻状态为“初婚有配偶”的比例高达80%,农村男性老年人的该项比例超过三分之二,而城乡女性老年人“丧偶”的比例都接近50%。

子女提供经济支持、家务帮助和精神慰藉是中国人养老的社会文化传统。生育状况或子女数量与性别构成将会深刻影响老年人的生存状态。数据显示,农村老年人的儿子数、女儿数和子女数都要多于城市老年人;农村女性老年人的孩子数②孩子数和女儿数的均值由数据库直接计算给出。(4.1个)与女儿数(2.1)都是最多的,城市男性老年人的孩子数(3.0个)与女儿数(1.6个)都是最少的。

三、生存状态

(一)疾病

1.疾病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在疾病方面,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骨关节病/腿脚不便和耳背是老年人所患疾病中比例最高的前三位。在这三类疾病中,农村老年人的患病比例都要高于城市老年人。城市老年人患病比例最高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其中,城市男性老年人的比例达到46%,城市女性老年人的比例高达53%。而农村老年人患病比例最高的疾病是骨关节病/腿脚不便,其中,农村男性老年人的比例达到44%,农村女性老年人的比例则高达55%。

与患病比例最多的前疾病种类不同,糖尿病、尿失禁和骨关节病/腿脚不便是给老年人生活造成相当大影响的前三类疾病。老年人所患疾病对其生活造成相当大影响的比例较小,大部分没有超过20%。尽管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的比例不高,四类老年人患糖尿病的比例都不超过13%,但糖尿病对老年人生活造成相当大影响的比例最高。其中,农村女性受到相当大影响的比例最高,达到43.75%。在各类疾病中,农村女性老年人受到相当大影响的比例最多,城市男性老年人受到相当大影响的比例最少。

2.应对疾病的情况

数据显示,当患有疾病或有疾病症状时,四类老年人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或治疗的比例都比较高,其中,采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自己到药店买药医治的比例最高。从城乡比较看,城市老年人更多采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或“自我调节(注意锻炼、加强营养、改善生活习惯等)”,农村老年人更多采取“自己到药店买药治疗”。四类老年人中,农村女性老年人“在医生指导下治疗”(70%)和“自我调节”(51%)的比例最低,“自己到药店买药”的比例最高(71%)。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女性老年人缺乏医疗服务,她们未被满足的医疗服务需求更大。

3.有病拖着不去看的情况及原因

农村老年人“最近三年有病拖着不去看”的比例高于城市老年人。其中,农村女性老年人有病不去看的比例最高,达到了30%,城市男性老年人的比例最低,仅为15%左右。老年人患有疾病而不去看医生的原因多样。农村老年人因付不起医药费的比例要显著高于城市老年人,农村女性老年人因付不起医药费的比例最高,约为45%,而城市男性老年人因付不起医药费的比例最低。

(二)工作与收入

1.工作

农村老年人绝大部多数没有退休年龄之说,城市老年人存在“退而不休”的情况。数据显示,首先,从退休情况看,城市男性老年人属于离退休的比例最高(78%),城市女性老年人次之(58%),农村女性老年人属于离退休的比例最小(0.6%);第二,在“年纪大了,不干了”的比例方面,农村老年人的比例超过40%,明显大于城市老年人的比例(15%);第三,从仍在工作的比例看,农村老年人是30%左右,高于城市的8%,其中,农村男性老年人的比例最高(38%),农村女性老年人次之(25%);第四,女性老年人“一直/长期在家料理家务”的比例超过15%,显著大于男性老年人(不到0.1%)。

年龄对老年人是否从事工作有很大影响。在从事有收入工作的老年人中,年龄在65—69岁的比例在50%以上,年龄在80岁以上的比例不到5%。其中,65—69岁老年人中,农村女性老年人与城市男性老年人从事工作的比例都是最高的,比例都高达63%。数据显示,农村老年人从事工作是为了维持生活的比例(约70%)明显高于城市老年人(不到50%)。农村女性老年人为了维持生活而工作的比例超过80%,在四类老年人中该比例属于最高。

2.收入①第三期全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中的收入是以下五类的总和:一是劳动收入;二是房屋、土地、车辆等租赁收入;三是其他财产性收入(股票/债券/基金收益、利息等);四是离退休金/养老金及相关补贴等;五是失业保险金、最低保障金、三农补贴等其他来源(家庭成员供养、亲属资助等)。

老年人的年收入具有非常明显的城乡差别和性别差异。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显著低于城市老年人,农村男性老年人的年收入不超过5000元,农村女性老年人的年收入则不到1800元,而城市男性老年人的年收入超过20000元,城市女性老年人的年收入超过12000元。年龄对城乡老年人收入变化有不同影响,即,城市老年人年龄越大收入越多,农村老年人年龄越大收入越低。四类老年人群中,农村女性老年人的年收入最少,在每个年龄段,农村老年女性的收入也最少,并且与其他老年人的收入差距很大(见图1)。

不同的养老保障体系是造成城乡老年人收入的年龄差别化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城市老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相比,农村老年人的新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更晚,农村老年人年龄越大养老金越少。

图1 老年人年收入比较①指2009年的年收入。

(三)社会保障

1.社会养老保障

从城乡比较看,约70%的城市老年人有社会养老保障,而仅有约40%的农村老年人有社会养老保障,城市老年人有社会养老保障的比例明显更高。从性别比较看,超过80%的城市男性老年人有社会养老保障,城市女性老年人的比例仅为65%左右,差距比较明显;而农村老年人的性别差异很小。农村女性老年人有社会保障的比例不到35%,这个比例在全部四类老年人中属于最小。

2.社会医疗保障

与社会养老保障相比,老年人有社会医疗保障的比例更高,超过92%的老年人都受到社会医疗保障的保护。从城乡比较看,96%的农村老年人有社会医疗保障,而城市老年人的比例为94%。这种情况的发生与农村推行新型合作医疗保障(简称“新农合”)有关,“新农合”对农村居民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当然,这并不代表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医疗保障水平要优于城市老年人。

3.福利优待

调查收集的老年人福利待遇包含了四部分:集体经济收益分配;集体养老补贴/高龄补贴;老年优待(减免公园门票、乘车优惠等);居家养老补贴/服务劵。数据显示,老年人享受的各种福利待遇以老年优待的比例最高。从城乡比较看,城市老年人享受老年人优待(如减免公园门票、乘车优惠等)的比例较高(55%以上),农村老年人享受到集体经济提供的福利待遇的比例较高(11%以上)。

(四)生活照料服务

1.生活照料的需要与满足

总体看来,老年人生活照料情况较好,生活照料需求得到了较好的满足。老年人对生活照料属于“需要,但没有人照料,只能自己应付”的比例很小。其中,城市老年人的比例不超过4%,农村老年人的比例不超过10%。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缺少生活照料,尤其是农村男性老年人缺少生活照料的情况更为严重。在全部四类老年人群体中,农村男性老年人“需要生活照料,但没有人照料”的比例(9.3%)最大,农村女性老年人“需要生活照料,但没有人照料”的比例(8.7%)次之。

2.生活照料的提供者

数据显示,城乡老年人主要依靠配偶、儿子、儿媳和女儿等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农村女性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更加依赖儿子。43%的农村女性老年人依赖儿子提供生活照料,依赖女儿的比例仅为11%,城市女性老年人依赖儿子和女儿的比例分别为30%和32%。生活照料提供方面的性别差异比较明显。男性老年人主要依靠配偶提供生活照料的比例(城市男性是66%,农村男性是52%)显著大于女性老年人(城市女性是24%,农村女性是25%),这与老年人婚姻状态的性别差异有密切关系(见图2)。

图2 生活照料的提供者

(五)代际支持

从城乡比较看,城市老年人与儿子之间的经济帮助更加平等与均衡,农村老年人则明显更加依赖儿子提供经济帮助。以男性老年人为例,城市男性老年人给儿子提供经济帮助的比例为28.44%,儿子给城市男性老年人提供经济帮助的比例为24.35%,而农村男性老年人的相应比例分别为7.61%和51.96%(见图3)。

图3 老年人与儿子之间的经济帮助①“亲〈--〉子”、“亲--〉子”、“亲〈--子”和“亲……子”分别代表“父/母与儿子互相提供经济帮助”、“父/母给儿子提供经济帮助”、“儿子给父/母提供经济帮助”和“父/母与儿子互相不提供经济帮助”。

从性别比较看,女性老年人得到儿子经济帮助的比例更大,男性老年人给予儿子经济帮助的比例更大。以农村老年人为例,农村女性老年人和男性老年人得到儿子帮助的比例分别为61.34%和51.96%,而农村女性老年人和男性老年人给予儿子帮助的比例分别为2.87%和7.61%(见图3)。另外,在全部四类老年人中,农村女性老年人获得儿子提供经济帮助的比例最大(61.3%),给予儿子经济帮助的比例最小(2.9%),这显示了她们对儿子的经济依赖(见图3)。

图4 老年人与女儿之间的经济帮助②“亲〈--〉女”、“亲--〉女”、“亲〈--女”和“亲……女”分别代表“父/母与女儿互相提供经济帮助”、“父/母给女儿提供经济帮助”、“女儿给父/母提供经济帮助”和“父/母与女儿互相不提供经济帮助”。

老年人与女儿之间的经济帮助状况和老年人与儿子之间的经济帮助状况的模式基本一致(见图3和图4)。从城乡比较看,城市老年人与女儿之间的经济帮助更加均衡,农村老年人则明显更加依赖女儿提供经济帮助,其中,农村女性老年人得到女儿帮助的比例高达60.26%(见图4)。从性别比较看,女性老年人得到女儿经济帮助的比例更大,女性老年人给予女儿经济帮助的比例更小。以农村老年人为例,农村女性老年人和男性老年人给予女儿帮助的比例分别为1.58%和5.72%,农村女性老年人和男性老年人得到女儿帮助的比例分别是60.26%和54.23%(见图4)。在四类老年人中,农村女性老年人获得女儿经济帮助的比例最大(60.3%),给予女儿经济帮助的比例最小(1.6%),这也说明了她们对女儿的经济依赖(见图4)。

(六)日常生活与心理状况

1.日常生活的时间安排

四类老年人每天睡觉(含午休)的时间都超过了8小时,农村老年人每天睡觉的时间更长。看电视/听收音机是其主要的娱乐方式,其中,城市老年人看电视/听广播的时间每天超过2个半小时,多于农村老年人(2小时左右)。同时,城市老年人读书看报/学习的时间也明显多于农村老年人(见表2)。

从城乡比较看,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有收入的工作/劳动/经营活动、工作/劳动/学习往返路途的时间要多于城市老年人,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看电视/听收音机、读书看报/学习的时间多于农村老年人。

从性别比较看,男性老年人从事有收入的工作/劳动/经营活动的时间明显多于女性,女性老年人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则明显多于男性。

2.心理状况

在四类老年人中,农村女性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最差。比如,在属于积极心理表现的全部四个方面③积极心理表现的四个方面包括“遇到事情都能想得开”、“喜欢与人交往/相处”、“愿意并能够帮助别人”和“愿意了解/学习新东西”。,农村女性老年人的比例都属于四类老年人中最低的,而在属于消极心理表现的全部三个方面,农村女性老年人的比例都属于四类老年人中的最高。①消极心理表现的三个方面包括“经常感到紧张、害怕”、“经常觉得孤独”和“觉得自己没用”。以“经常感到紧张、害怕”为例,农村女性老年人的比例达到23.03%,比城市女性老年人、城市男性老年人和农村男性老年人分别高出6.4%、14.9%和7.8%(见表3)。

表2 日常生活的时间安排(小时)

表3 心理状况(%)

四、社会服务需求

(一)社会服务与优待政策的知晓情况

为改善老年人生存状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中央及地方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服务和优待。数据表明(见表4),城市老年人对这些政策的知晓比例更大(约60%)。与男性老年人相比,女性老年人的知晓比例更小,农村女性老年人知晓的比例则最低(29.08%),不知晓的比例最高(64.54%)。

通过收看电视获取相关信息是老年人知晓本地有关老年人社会服务和优待等方面政策措施的最主要途径。其中,城市老年人通过阅读报刊知晓相关政策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老年人,农村女性老年人通过朋友/家人/街坊邻居知晓政策的比例最高(26.35%)(见表5)。

表4 对本地有关老年人社会服务和优待等方面政策措施的知晓情况(%)

(二)最需要的帮助与支持

老年人最需要帮助和支持的前三项分别是“增加收入”、“提高医疗水平”和“社区医疗/保健服务”(见图5)。在城乡差别比较大的方面,一是农村老年人对“调解家庭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男女比例分别为1.42%和0.53%)的需求明显高于城市老年人(男女比例分别0.24%和0.44%),二是城市老年人对“改善住房”(男女比例分别为5.75%和4.26%)的需求略高于农村老年人(男女比例分别为3.49%和3.58%)。在四类老年人中,农村女性老年人最需要的帮助是“提高医疗水平”(34.08%)、“社区医疗/保健服务”(14.46%)和“托老服务/养老院”(6.5%)(见图5)。

由表6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对“增加收入”的需求逐渐减低,对“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需求逐渐增加,并且这一规律不存在城乡差别。比如,65—69岁城市老年人最需要的帮助是“增加收入”的比例接近50%,而80岁及以上城市老年人的该项比例降到不足30%;同时,65—69岁城市老年人最需要的帮助是“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比例约为25%,而80岁及以上城市老年人最需要帮助的该项比例则提高到约40%(见表6)。

表5 对本地有关老年人社会服务和优待等方面政策措施的最主要知晓途径(%)

图5 目前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

五、小结与讨论

表6 老年人目前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

以上结果表明,老年人生存状态与社会服务需求存在比较明显的城乡差别和性别差异,女性老年人的健康自评更差,她们承担医疗费用时面临的困难更多,心理健康水平也比男性差。老年人的社会服务需求还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年龄越大的老年人,对社会医疗水平和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越高。与城市男性老年人、城市女性老年人和农村男性老年人相比,农村女性老年人的教育水平更低、健康状况更差、生存状态更劣,她们更加依赖子女提供经济支持。女性老年人,尤其是农村女性老年人对“提高医疗水平”、“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和“托老服务/养老院”的社会服务需求最大。因此,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服务尤须关注女性老年人特别是农村女性老年人的生存状态与社会服务需求。

当前,中国已经步入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社会服务需求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关键环节。政府部门出台有关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政策措施时,必须更加注重老年人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城乡差别,以提高政策设计与措施执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继续大力提高全社会医疗服务水平和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水平,积极推进中国健康老龄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王石泉.老年社会服务需求考察[J].中国社会保障,2006,(9).

[2]刘海涌,黄艺红.我国城市老龄群体社会服务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经济纵横,2006,(10).

[3]周云,封婷.老年人晚年照料需求强度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5,(1).

[4]王红.老年人社会服务需求、供给及利用情况分析——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5]王颖.社会性别视角下老年群体社会支持现状和需求研究——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J].老龄科学研究, 2015,(4).

[6]贾云竹.老年妇女的社会地位状况——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J].中国妇运,2014,(8).

责任编辑:张艳玲

An Analysis on Elderly Women and Social Service Demands

WANGLei

Abstract:Data on the status ofwomen in China has found that elderlyrural women have lower education levels, worse health and living conditions and that they rely more heavily on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ir childre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ocial demands ofthese women should be given more attention.

Key words:elderlyfemale; livingcondition; social service demand; empirical analysis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家庭人口变动、问题和对策”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XRK201403。

作者简介:王磊,男,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人口学、社会人口学。100028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98(2016)02-0047-08

DOI:10.13277/j.cnki.jcwu.2016.02.006

收稿日期:2016-01-23

猜你喜欢

生存状态实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中“墙”的意象
枣庄民间乐器——唢呐艺术研究
安徽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云南阿峨壮族农民版画研究
湖南省男性幼儿教师生存状态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