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汉语教学改革探索

2016-05-23马丽娟

现代交际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摘要]为了提高《古代汉语》课的教学质量,真正提升中文学生的文言文翻译水平,《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影响学生学习的不利因素,从教师素质入手,改革教学方法,调整并丰富教学内容,增添古文字与文化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使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古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10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227-02

《古代汉语》作为中文专业的基础工具课,在奠定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掌握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体系,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古代汉语》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在多年的调查采访基础上我们了解到,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印象是枯燥难懂,知识点琐碎繁多、不易掌握,文言翻译太过艰深,因此学习兴趣很低。怎样改变这一现状,是摆在每一位《古代汉语》课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和重要研究课题。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论述关于这门课程的改革设想。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古代汉语》课程涵盖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涉及到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语法学、词汇学、中国传统文化等诸多方面,同时,还必须掌握古今汉语的差异和演变规律,具备现代汉语、语言学、教育学等相关领域知识,这就要求教师通贯古今,有广博的知识视野。由于很多古代汉语教师的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往往只知道照本宣科,把课本上的文言文翻译、通论部分基本讲完就应付了事,内容单调、千篇一律,完全摆脱不了传统灌输填鸭式教学模式。这样单调乏味的授课内容和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逐渐消失殆尽,随之产生了厌学情绪。所以古代汉语教师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这样授课时才能得心应手。比如,文言文翻译过程中,要注意挖掘文中体现出来的古人的思想精华,结合当今实际,以优秀传统文化激励学生,引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从而把这种积极的情感投注到古汉语的学习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比如,讲《论语》时,以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入世精神鼓舞学生有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讲《孟子》文选时,以孟子“舍生取义”的大丈夫精神激励学生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讲《礼记》时,讲述我国作为“礼仪之邦”的历史渊源,引导学生拥有“谦恭儒雅”的君子风范;讲《墨子》则强调墨家思想的博爱平等意识对当今社会的深刻意义与现实价值;而寥寥5000字的《老子》则体现出作为“群经之首”的深邃与广博,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终极智慧,塑造着炎黄子孙的民族性格。这些不经意间渗透进去的文化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理解课文、传承民族文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另外,授课时教师需要把相关的大量语言知识导入课程体系,使各门学科间的知识融会贯通,既使古汉语授课内容变得充实丰富,又为相关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必须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有较强的掌控课堂的能力,随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课堂教学。

二、注重原有教学内容的设计

大学阶段古代汉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翻译中等难度的古文,所以一切教学内容要围绕此目的进行。以往绝大多数的古汉语课程设计都是一半课时用来讲读文选,另一半时间讲解古汉语通论,文选部分学生比较有兴趣,而古汉语通论中三分之二的内容是虚词等语法知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比较反感,往往教学效果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觉得古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极为接近,虚词的分类、功能、研究方法等大同小异,没必要用大量时间反复讲类似的内容,重复单调,令人厌烦;二是觉得语法知识枯燥、没兴趣学;三是觉得语法知识没什么用,会不会都行,不太影响翻译古文。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调整了教学内容,把一部分语法虚词知识分散融合到课文解读中,根据上下文语境来解释语法现象、虚词的作用等,这样学生就容易透彻理解虚词的重要语法作用。把大量的语法知识随文选分散开讲,一般在一篇文章中着重强调一至两个语法点,学生易于接受,不觉得枯燥,而且遇到这一语法点就及时复习巩固,记忆扎实之后再进行新的语法教学。另外,与现代汉语相近的古汉语语法知识略讲,一笔带过,不浪费太多时间讲重复的知识,比如介词、副词、语气词的用法等。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在加强作品解读、文字和翻译训练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文字和文化教学

从2008年开始,我逐步添加了古文字教学内容,搜集整理了甲骨文、小篆常用字650个左右,按音序和部首整理好,从第二学期开始,每次课前利用十分钟左右时间来讲读这些古文字。古文字教学包括古字字形辨析、古文字书写、文字的本义解读、结构分析、词的本义在文献中的用例等,经过近十年的改革尝试,发现词的本义教学对于学生翻译较有难度的古文很有帮助,而古文字形的识记对于今后学生进一步解读和研究古典文献意义重大。文化教学是文言训诂的组成部分,是贯穿于翻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以往的教学往往忽视了这类教学内容,或者认为介绍文化知识会偏离教学主流,这是一种错误认识。目前多数高校的古代汉语课程受课时量的限制,使用四册的王力版教材一般只能讲到前两册或者更少,后两册通论部分的古代汉语文化常识基本上讲不到。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把课文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知识讲给学生,是需要仔细斟酌的。我的改革设想是一部分文化知识随着课文解读讲给学生。如讲到《齐晋鞌之战》时,根据两军主帅军车和韩厥车辆的座次,介绍古代战时与平时车辆的座次礼仪;根据韩厥俘获逄丑父(假齐侯)时的外交礼仪与典型的委婉的外交辞令,介绍春秋时期的外交委婉语;讲解《蹇叔哭师》一课时,则根据课文内容介绍古时的丧葬礼仪;讲解《百川灌河》,则介绍先秦时期历法与今天历法的差异;而《诗经七月》,则根据“七月流火”等内容介绍古代天文星象知识。另一部分文化常识的学习则通过作业形式完成,让学生课外查阅相关文化资料来了解掌握。比如,学习《礼记》时让学生课外查阅同为十三经中的礼学经典“三礼”的差异,查阅《礼记》中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等基本礼仪,并说明这些古时的礼仪制度在今天的沿革情况。讲《论语》《孟子》时,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历代儒学的特点及其差异。事实证明,文字与文化知识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两个方面,不但扩展了知识面,有助于翻译教学,而且对于提高古代汉语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

四、加强课外翻译训练

课内的教学时间是极为有限的,要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古文翻译水平必须辅以大量的课外阅读。我的教学设计是,随着不同文选的解读进程,适当安排课外同一作品的古文阅读任务,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所读内容并在课堂上展示评比,或者以经典故事会的形式开展读书活动,激发大家阅读经典的积极性;另外,介绍较好的课外古文阅读资料供喜爱古文的同学阅读,如《古文观止》《史记》《汉书》《诗经》《楚辞》等等。通过课外阅读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又可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作品,积累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综合创新的能力;三是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准备课下学习资料,要注意到题型丰富、考察全面、难度适中,既能复习所学的重点知识,又能够提供一定的知识迁移性训练,使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灵活应用能力。比如本学期我搜集整理了三十套练习题,根据教学内容,每套试题尽量包含古文字、汉字结构、词汇练习、文言翻译、语法等多方面内容。每次课后要求学生完成一套练习题,通过做这些练习,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学习方面的某些不足之处。

五、提高经典解读能力

古代汉语前两册主要内容为先秦文选,先秦诸子文学和历史散文无论从语言文字角度还是哲学思想的角度来看都是极为重要的,文选的学习必然包含着对古人思想的阐释,如何正确解读经典、认识传统民族文化、继承祖先的精华思想,对于学习古汉语的人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传统的古代汉语课往往忽视了对文献思想的解读,以至于课文翻译完了之后学生不知所云,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失败的教学。所以遇到内容比较深的作品,在翻译的同时我常常会穿插进对作品思想和写作思路的精炼的诠释。为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我会安排预习任务,下一部作品讲读之前鼓励学生先自己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的相关信息,同时,一部作品允许有不同的解读,要求学生不要囿于一家之言,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探讨,在互相辩论的基础上得出创新性见解。同时能够结合当今实际,发现经典思想对今天的指导意义,发掘古人思想的当代价值,提升精神境界,以古为镜,加强自身修养,了解我们民族精神的源流,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这种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提高写作及语言表达能力有积极意义。

六、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

真正地实施启发式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热爱学习,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这是我多年来一贯追求的教学目标。传统的大学课堂中,教师一言堂现象过于严重:水平低一点的教师照本宣科,照着课件从头念到尾,完成教学任务敷衍了事;水平高一点儿的教师又常常喜欢兴之所至、天马行空,游离于课本之外,思维跳跃性强,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所云。长期下来,作为被动接受者的学生往往会觉得自己被忽视而兴趣索然,长篇大论讲解的结果是使学生昏昏欲睡。所以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动起来,这才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在通论语法的讲解中,我的做法是由浅入深地巧设问题,引领学生主动思考答案,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做补充订正。一般来讲,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集思广益,遗漏的答案就不会太多了,而且学生主动思考出来的问题会给他们留有很深的印象,也使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这也激励了他们进一步学习。在翻译文选时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一段文章先请学生翻译,然后教师说出自己的译文,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翻译的毛病所在,找出翻译规律,发现古人的行文规律,对比今天的译文找出古时语法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古汉语课堂不再让人觉得枯燥乏味。所以我的古代汉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师生互动的轻松气氛下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历,总结了自己和他人的教学经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总之,古代汉语的教学改革要本着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从学生实际出发,调整并丰富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课内讲授与课外训练结合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与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为达到“信”“达”“雅”的文言文翻译目标而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斌.高师《古代汉语》学习兴趣培养浅谈[J].乌鲁木齐成人高等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2]马丽娟.《语言学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与教学设想[J].亚太教育,2016(03).

[3]朱炎炜.对外汉语教学的古代汉语教学[J].上海大学学报.2007(03).

[4]程远鹏.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探析[J].高教研究,2006(02).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