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
2016-05-20孙其松
【摘 要】江苏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还面临着六个方面的挑战,即软与硬、普与优、大与小、厚与薄、公与民、南与北的问题;要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资源均衡配置为关键,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补充短板为重点,加以切实解决,真正实现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的目标。
【关键词】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优质均衡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7-0021-02
【作者简介】孙其松,原宿迁市政协(江苏宿迁,223800)副主席,宿迁学院副院长,江苏省督学。
2015年6月,江苏省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认定,这是江苏教育发展史上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这一成果不仅坚定了江苏加快教育发展的信心,激发了建设教育强省的激情,而且为江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本均衡”重点关注的是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力求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优质均衡”则更为关注内涵发展,力求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优质教育”。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江苏如何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需要认真面对和深入思考。纵观江苏教育发展现状以及多年参加督导工作的感受和体会,笔者认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还面临着六个方面的挑战:一是软与硬的问题,即“基本均衡”发展阶段,有些区域、有些学校的软件与硬件建设还不协调,更多的是关注硬件建设,“优质均衡”阶段需要软硬并举,更侧重内涵建设;二是大与小的问题,即城区超大规模学校与乡村较小的“空壳”学校并存,城区优质学校班额较大,薄弱学校生源不足;三是普与优的问题,即区域内一般学校与优质学校还有差距,一些优质学校管理水平高、教师素质好、社会影响大,更多一般学校在办学理念、教学质量等方面亟须提高;四是厚与薄的问题,即义务教育由于学校办学思想和管理水平的差异,一些学校特色发展比较明显,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而有的学校观念滞后、管理水平不高、特色不明显;五是公与民的问题,即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发展环境存在差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发展面临困境;六是南与北的问题,即苏南与苏北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只有切实解决好以上六个方面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的目标。
一、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切实解决“软与硬”“大与小”的问题
为了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作的顺利开展,2015年,江苏结合省情实际,借鉴国外经验,制订出台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的通知》。这是江苏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教育公平的一大利器。“标准”从学校设置、校园建设、教育装备、教师队伍、教育教学、学校管理、质量评价、经费保障等8个方面,要求加强软硬件达标建设,按序时进度建成标准化学校,要软件与硬件并重,更加注重教育内涵建设、教师素质提升、学校特色发展等,实现协调发展;同时,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人口政策调整带来的生源变化情况,科学规划城乡学校布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稳步推进师资流动,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加大薄弱学校建设力度,不断缩小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切实解决“软与硬”“大与小”的问题。
二、以资源均衡配置为关键,切实解决“普与优”的问题
一是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师资流动工作。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只有均衡配置师资资源,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才能稳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推行“县管校用”制度,真正把教职工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由教育部门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具体调配各校人员编制,打破校际间人才保护壁垒,破解教师流动的瓶颈。优化岗位设置管理,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职务结构比例,合理确定岗位总量,优化各类人员结构比例。在编制部门核定的岗位总量范围内,由教育部门根据学校发展及师资流动需求,科学确定各校岗位,使优质学校骨干教师顺利流动。
二是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采取紧密型、托管型、协作型等多种模式,以优质教育学校为龙头,带动乡镇学校、薄弱学校、民办学校发展,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效应,组建教育集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集团内加强师资调配、同步教学管理、统一奖惩考核等,建立资源互补共享、教育教学一体化的教育集团。
三是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前提下,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推进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和方法创新,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和岗位特点进行分类、分层培训,尤其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要重点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启动“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针对乡村教师队伍现状,提出明确的提升目标,安排专项经费,专人管理,配合义务教育改薄工程的实施,强化措施加以推动,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三、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切实解决“厚与薄”的问题
一是切实推进教学改革。把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任务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进一步强化课程教学管理,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开齐开足上好所有课程。加强体育教学,改进艺术教学,高度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建设。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倡教育家办学,通过组建教育管理后备干部库,加强系统培训培养,加快建设高素质的校长队伍。指导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科学规划学校发展,积极营造育人文化环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优化学校内部管理,调适学校外部环境,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从硬件均衡走向软件均衡、从资源均衡走向管理提升。
三是夯实内涵建设工程。要大力推进“一校一品”建设,加大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和薄弱初中课程项目建设,对现有的建设项目进行归类研究,提炼出它们的核心建设主题,并进行聚焦、培育,使工程实施的价值最大化,让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能受益。同时以点带面,先发现、培育典型,再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在面上推广,不断提升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建设水平。
四、以补充短板为重点,切实解决“公与民”“南与北”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公办义务教育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民办学校特别是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举步维艰。因此,要切实加大对薄弱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扶持力度,在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教职工社会保险缴纳、硬件设施建设投入等方面,给予特殊奖补政策;在实施各类教育民生工程中,给予和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同等奖补政策;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建设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关心。积极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保证民办义务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江苏也明显地存在着“南与北”的地区差异。2015年12月代省长石泰峰同志在宿迁调研时曾经指出,“江苏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底线在苏北,短板在苏北,难点在苏北”。笔者认为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底线也在苏北,短板也在苏北,难点也在苏北。没有苏北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就没有全省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因此,在推进江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要重点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投入、改薄工程实施、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全面的政策倾斜,确保苏北能与其他区域同步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确保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目标的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