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下东营市主导产业选择

2016-05-20刘君英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资源型城市低碳经济

刘君英(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低碳经济下东营市主导产业选择

刘君英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以东营市为例,依据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运用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得出各指标权重。选取2014年相关数据,结合灰色综合评价法对各产业重要性进行排序,并分析各产业与指标要素之间的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市仍需保持石油开采加工业等的主导地位,同时重点发展化学燃料和制品、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等产业,扶持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专用设备制造业。进一步提出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改善产业结构,建设秀美宜居东营,增进民生福祉,创新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产业转型升级

10.13358/j.issn.1008-813x.2016.02.14

资源枯竭是资源型城市无法避免的现实问题。因此,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的低碳转型,是所有资源型城市规避资源产业衰退、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和资源型城市发展已成为研究焦点。张米尔[1]以资源开进城市产业转型为对象,提出结构化的产业转型管理方法,为政府和企业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和分析工具。齐建珍[2]将资源型城市作为单独的一门学科进行研究,分析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发展规律和转型模式。宋杰鲲[3]运用矿产资源的生命周期理论,指出东营市正由繁荣期转向衰退期,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叶蔓[4]提出了资源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模型,并将资源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划分为资源、经济、环境和社会四个子系统。秦东钦[5]从生态城市建设入手提出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目前,低碳经济背景下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研究相对较少,笔者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对主导产业选择进行了新的阐述。

1 低碳经济下东营市主导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1.1低碳经济下东营市产业发展现状

东营市地处我国山东半岛,包括东营和河口两个区,以及利津、广饶、垦利三个县。从1961年发现胜利油田至2014年,东营市已经生产原油10.87亿t,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加工基地。2015年东营市的生产总值达3 750多亿元,同比增长10%,是实力雄厚的资源型城市。

近年来,东营市在低碳经济的新要求下,充分利用当地石油石化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区域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接续产业。目前,东营市的石油开采、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专用设备制造、服装纺织、橡胶(轮胎)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已经成为东营市重要的经济支撑,目前东营市的产业状况如下:

1.1.1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

东营市的三次产业之比由2005年的4.1∶82.3∶13.6变为2015年的3.4∶64.7∶31.9。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第一产业最小;二、三产业比重优化,二产比重逐年下降,三产比重快速上升,一产比重逐年缩小。2004—2014年间,东营GDP年均增长13.6%,其中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3%,其增速超过全国3.5个百分点。

1.1.2所有制结构由公有制占主导转变为多种所有制并存

国有经济比例逐年下降,表现为“大国有,小民营”。东营市以国有为主导的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70%左右降为2015年的20%左右,非公有制经济由2005年的30%左右上升为2015年的80%左右。可以看出,东营市的经济结构由单一所有制趋向于经济结构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1.1.3石油开采业仍是东营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在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从业人数和利润总额上仍占有重要地位,以绝对优势主导东营市的经济发展,而非油产业的发展相对较慢。

1.2低碳经济下东营市主导产业存在的问题

1.2.1资源依赖性强,产业结构单一

东营市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一、第三产业发展落后,石油开采及加工业占比十分大,严重依赖石油等资源。

1.2.2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东营市产业主要集中于石油开采及初加工,以原材料输出为主,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附加值高的产业链。此外,东营市忽视城市的整体性,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功能低,主导产业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带动作用弱。

1.2.3生态破坏和高昂的生态环境治理成本阻碍城市主导产业低碳发展

生态破坏阻碍主导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在治理生态环境时耗时较长,难以对投资者产生吸引力;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迫使东营市在主导产业转型中支付较高的成本。

1.2.4潜在就业压力大

伴随着油田职能部门转交地方,产生大量的潜在就业人员,这些人员的技能较为单一,无法适应其他产业的需求,此外其他产业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无法吸收大量的下岗职工。

2 低碳经济下东营市主导产业选择

2.1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确定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需要遵循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关联度原则、可量化原则、全面性与代表性原则、可持续原则。笔者从区域比较优势、资源优势、竞争优势、产业优势、低碳发展潜力5个基准入手,整理归纳了10个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的评价指标,构建了东营市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2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评价方法

2.2.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其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根据上述指标体系构建层次模型,依据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步骤依次求出最终的指标权重(图1所示)。

(一)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让学生拥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我们知道,一切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包括语文知识。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时候需要紧密的联系生活的实际进行教学,通过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发现生活。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活动,让学生去动物园、公园、博物馆等等一切可以亲自去观察,亲自去体验的地方。通过诸多具体的生活场景的观察,让学生进而更加深入的了解课文上所讲授的知识。

表1 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及其含义

图1 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评价指标权重

2.2.2灰色综合评价法

灰色综合评价法是一种以灰色关联分析理论为指导,基于专家评判的综合性评价方法。其过程是:建立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对各种评价因素进行权重选择,并进行综合评价。笔者将灰色综合评价法中的权重选择结合层次分析法,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对东营市的主导产业进行测评,可以为东营市制定低碳持续发展策略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准则,结合东营市的资源状况、产业发展、政策导向等情况,选择10个产业,以2014年东营市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的数据为计算依据,利用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灰色综合评价法,对2014年东营市主导产业进行分析并给出各产业排名,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东营市产业评价排序

2.3东营市主导产业选择结果分析

依据评价结果,目前东营市产业结构中绝大部分GDP依旧是由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燃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天然气开采这三个行业创造的,且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产业结构不会发生大的变动。在今后的发展中为适应低碳经济要求,东营市将继续保持石油加工和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的主导地位;结合当地产业经济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化学燃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纺织业,同时,扶持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专用设备制造业。

2.3.1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和化学燃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业和化学燃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是东营市目前的主导产业。由评价结果可知,东营市的这两个产业大部分评价指标的关联度系数在1以上,但单位GDP的碳排放量也相对较大。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注重加强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促使这两个产业更加低碳化。

2.3.2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

由关联度分析结果可知,东营市石油与天然气开发业在比较利税率、能源产值率、就业吸纳率方面的关联度系数都较高,这说明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在东营市产业中所占比例较大,对GDP的贡献很大,对劳动力具有很大的吸纳能力,依然是目前的主导产业。在未来发展中,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同时通过加快低碳技术的开发、管理制度改革,加快低碳发展模式转变。

2.3.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由关联度结果分析可知,东营市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区域熵、比较利税率、市场占有率都比较高,而能源产值率相对较低,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要注意加强对节能技术的研发。

3 东营市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3.1打造东营先进制造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促进东营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按照“园区—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径,重点培育壮大石油化工及盐化工、橡胶轮胎及汽车配件、有色金属、石油装备四大产业集群。建设东营国家级和省级经济开发区,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努力打造出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引领区。争取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和石油储备基地。引进高新技术装备推进传统制造业高端化,加强企业节能减排,促进产业低碳化,使传统石油化工、橡胶轮胎、有色金属等产业焕然一新。提升传统产业链的产品价值,使之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同时淘汰低端项目,淘汰落后产能。

3.2加快一、三产业的发展,改善东营产业结构

努力发展东营市一、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农业生产、营销体系,推动农林牧副渔结合和三产融合发展。调整农业结构,打造“渤海粮仓”,大力发展绿色种植、生态畜牧、旅游农业、先进渔业等主导产业。以企业带动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引领建设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推动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发展,加速农业革命,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快农村金融业发展。加快东营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的专业化和高附加值化发展,生活性服务精细化和高质量化发展。培育新兴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的外包发展。

3.3秉承绿色理念,打造秀美宜居东营

坚持走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道路,形成绿色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生产上推行绿色清洁生产,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改造,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改善能源消耗结构,控制建设用地。保护生态环境,强化东营市湿地保护与修复,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加大治理环境的力度,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发动政府、企业、公众多方面的力量,形成环境监督治理体系。

3.4树立共享发展理念,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持续增加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实施脱贫攻坚计划。鼓励居民创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解决结构性的就业矛盾。坚持建立全面、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积极应对老龄化,推进养老事业的发展。建设“油地一体化”的市场机制、医疗结算机制等,推动“油地一体化”建设。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推进产学研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创业人才。

3.5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提升产业竞争力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改革现有体制机制,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发挥科研院校和省级、国家级研发平台的作用,推动科技创新,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和技术设备,消化吸收再创造。创建全国领先的石油装备创新产业园区。大力支持企业的研发投入,努力研发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培育有竞争力的企业群体。深化科技体系改革,统筹协调全市的科技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创新服务职能。推动行政、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米尔.市场化进程中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齐建珍,白翎,赵永清,等.对阜新经济转型的几点思考[J].资源·产业,2005,7(3):38-41.

[3]宋杰鲲,李殿伟.油矿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36-39.

[4]叶蔓.资源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5]秦东钦.基于生态城市构建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招远市为例[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6]刘华,侯秀芳.低碳经济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运行机制探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5):38-42,56.

(编辑:程俊)

Dongying City's Leading Industry Choice under Low-carbon Economy

Liu Junying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College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14, China)

Abstract:Taking Dongying city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rules of resourcebased city, using AHP principle, built the synthesiz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got its weight, selected relative data in 2014 to sort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dustries with gre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hus,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of industry and indica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ongying city still needs to maintain the oil mining and processing industry leading position. At the same time, priority to develop chemical fuels and products industry and electrical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so on, and support speci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hich has higher growth potential. Finally,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s follows: building advanced manufacturing clusters, improv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making beautiful livable Dongying city, promoting the well -being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innocative development, etc.

Key words:low-carbon economy, resource-based city, leading industry choic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作者简介:刘君英(1992-),女,山东省文登人,山东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循环经济。

收稿日期:2016-03-03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3X(2016)02-0050-04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升级资源型城市低碳经济
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景规格局的优化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基于DEA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评价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环境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