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单亲家庭”家园共育现状及对策

2016-05-19

好家长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养方式单亲家庭关爱

文 金 奕



浅谈“单亲家庭”家园共育现状及对策

文金奕

摘 要:目前,“单亲家庭”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就我园根据所能了解的情况进行摸底,单亲比例已占全园人数的10%以上。从这些孩子身上发现了一些特殊表现,当爱缺失时,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和关注。

关键词:单亲家庭 教养方式 温暖 关爱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更是孩子成长的摇篮。随着社会发展,家庭中父母由于工作、生活等压力,以及情感纠葛等问题,出现了裂痕甚至破裂。这不仅伤害了父母双方,更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创伤。还有一些因天灾人祸,使孩子缺失了原有的父爱或母爱。这些家庭的孩子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从他们的表现背后折射出的是怎样的教养方式呢?

根据心理学的分析,单亲家庭的子女身上还是具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质的。主要分为自卑退缩型、抑郁敏感型、愤怒攻击型和不安多动型。下面根据孩子的一些事例分析来进行解析:

一、自卑退缩型

事例:幼儿A是个漂亮的混血儿,与众不同。见到她的人都会说:“你真漂亮!是混血儿吧?爸爸还是妈妈是外国人啊?”可是,孩子只要一听到这个话就会低头很快走开。原来A的爸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因为她的外貌总会引起别人对他爸爸的猜测,再加上妈妈的脆弱,一直回避婚姻。她没有办法回答任何有关爸爸的问题,就开始变得越来越自卑。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妈妈对女儿的疼惜和愧疚,但是她总是流泪说:“怎么办呢?我也没有办法……”

教师分析:虽然孩子没有经受过父母离异的那个阶段,并没有感受到生活前后变化的落差,但是她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和别人家庭的不同,更因为外貌的原因,时时刻刻提醒她没有爸爸,所以她就会变得很脆弱,很容易受伤。而妈妈始终没有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怎么能带动孩子活泼开朗呢?

二、抑郁敏感型

事例:幼儿B在上中班时,父母离异。一年多时间内,孩子逐渐出现同龄孩子很少见的忧郁,上课时总是懒洋洋、无精打采的。你问她:怎么了。她总是说:我不舒服,我头疼。虽然她上课没有精神,但平时却以各种方式来引起你对她的注意和关心,一到课间,她会走到你面前说,老师亲一下、抱一下!我觉得,可可身上最典型的就是,她非常希望成人能够给她更多的关注,非常想要引起他人的注意。孩子跟老师说:“我的爸妈现在不住在一起了,以前他们一起一直吵架。我想让爸妈住一起,又不想让爸妈住在一起!”

分析:爸妈离异,让生活发生明显改变。因为一方家长的离开,会使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和人产生不信任,缺乏安全感,所以才想更多地引起他人的注意,而对于这样一个情感细腻又敏感的孩子,虽然家长已经很注意了,可是父母离异时的争吵和矛盾,还是对孩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时难以消除。

三、愤怒攻击型

事例:有一次,幼儿C和小朋友在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因为和其他的小朋友之间看法不一样,C就发脾气了,伸出手用力打了另外一个孩子的脸,嘴上还说着:“不可能,我对的,是你错。”事后,当我问为什么要打别人的时侯,他很委屈地说:“妈妈说的,别人不对,就要这样教训他。”当我们婉转告诉妈妈此事,希望妈妈方便的时候向对方家长打个招呼。谁知她的反应是暴跳如雷,用手击打着幼儿园的墙壁说:“我绝不赔礼道歉,女孩就了不起吗?”

分析:当我们告诉妈妈,孩子在幼儿园有打人的不良习惯时,她首先表现出的就是觉得老师是不喜欢他的孩子,她要为孩子争取利益。由于家庭的不稳定使他的妈妈变得敏感而又偏激,外显出的状态就是比较霸道。这同时也影响到了自己的孩子,使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很难用平和的心态来面对。

四、不安多动型

事例:老师去幼儿D家家访,发现D的爸爸是做生意的,妈妈离异后在外地,家里的客厅就是公司的办公室。平时孩子接回家了以后,根本没人管。爸爸是靠自己刻苦努力,才走出山村的。所以他的态度就是放手让孩子自由发展。

分析:妈妈的离开、爸爸的放任,使孩子失去了安全感,而非正常、没规律的生活,使孩子表现出了多动、不安的心理现状。

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情感上是缺失的,作为教师,每天和孩子朝夕相处,对待这个特殊的群体又该如何来面对呢?其实,正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每个家庭的问题不同,因此,幼儿表现出的状态也是不同的,要根据孩子的现状适时的提出解决策略。

策略一:将工作做在前面。幼儿园的主题教育很多与家庭之爱的有关,一些儿歌、歌曲会让部分离异的家长遭遇尴尬,我们应向家长说明活动产生的背景、目的,让家长心中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有所了解。同时,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提供一些菜单式的选择,比如说,带爸爸或妈妈某件物品来园,为了考虑到这些家庭的特殊性,可将范围定得更宽泛,只要体现亲情就可以。

策略二:真诚沟通。事先和家长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如公开活动、亲子活动、父亲节、母亲节等活动,会出现一些亲子互动的游戏等,教师应事先考虑到单亲家庭,事先与家长说明情况,请求配合,家长就不会遭遇尴尬了,可能也会避免误会以及不愉快的产生,把真诚的沟通做在前面,注意好每一个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策略三:推荐好书,侧面引导。很多的单亲家庭会选择向老师隐瞒离异等事实,但孩子的特殊表现又让老师担忧,这种情况下,老师往往会非常为难。其实,老师可以向家长推荐一些比较优秀的读物,如《我的爸爸叫焦尼》《妈妈的项链》等一些非常感人的故事,从故事主人公如何面对单亲家庭的现状,如何对待孩子中使家长了解到婚姻的失败或家庭中的不幸不应该成为孩子成长中的阴影,要与孩子一起以一种正常的心态来面对。

策略四:坦诚相对、正视现实。很多单亲的妈妈也会把老师当成倾诉对象来向老师诉说自己的不幸,而忽略了孩子的一些问题。教师应站在理性的角度,帮助家长了解孩子成长过程的关键与重要。如拍摄孩子在园的录像,和家长一起看、一起分析,很直接地告诉家长,如果不抓紧时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以后纠正就难了。用真诚打动家长,和家长直截了当谈孩子的问题,会得到家长的理解。

面对家长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让家长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关爱,同时也需要让家长明白我们和家长是统一战线的合作者,离异家庭的孩子更需要抚养者和教师的合作努力,让家长打消某些顾虑和某些不正确的想法,以“用心、真诚、尊重”,来对待这些情感缺失的孩子与家庭,让孩子拥有同一蓝天下的温暖阳光。

【参考文献】

[1]刘晓东 卢乐珍,学前教育新视野丛书学前教育学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2

[2]何玉珍,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困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3]肖雁冰,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缺失及教育策略浅谈江苏:溧阳教育出版社,2007.4

[4]俞润生 鲍瑜臻,单亲家庭子女素质教育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2

[5]代俊霞,浅谈单亲家庭幼儿的家庭教育策略 家庭教育,2000.04

[6]蓝瑛波,俄罗斯学者对单亲家庭子女问题的研究 海外传鸣,2004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娄葑街道夏园幼儿园)

猜你喜欢

教养方式单亲家庭关爱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宁波旦可韵服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家庭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运动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
留守初中生看护人教养方式对问题行为的影响:自控能力的中介作用
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