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信任和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研究
2016-05-19李晨晨庞玲玲滁州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李晨晨,庞玲玲(滁州学院 数学与金融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大学生人际信任和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研究
李晨晨,庞玲玲
(滁州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发展现状,从研究大学生人际信任和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的角度出发,以某高校的522名学生为例,借助于团体测试的方式,研究了其内控性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后续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信任不存在城乡、性别差异,对应的程度处于中间值水平.在心理控制源中,具备较强男女差异的是高校生的内控性与有势力的他人两部分,在机遇部分差异不明显,相比于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2个控制源,显然大学生的内控性显著更高,并呈现出人际信任与内控性存在强负相关的联系.
关键词:人际信任;心理;控制源;高校生;关系
作为ROTTER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最先提出的概念,心理控制源(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即个体认为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对自己行为的把握和控制,基于此,其认为是对于行为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强化来源,显然个体抱有截然不同的期望,具体分析来看,所谓的“内控者”即对于事件的是否产生,那些把自己看成有能力控制强化的人,另一些人更注重认为是被运气、机遇、其他人等外在因素所控制,而非强化的事件由自己控制,此即为“外控者”.在提出此概念的ROTTER看来,内控者往往会将自身因素看作是影响其成败等,关乎自己的行为与后果间的一致性,而机遇、运气或自己无法控制的力量则是外控者对行为结果的看法,后续逐渐的发展中,结合自身及其他研究者的结果,ROTTER进一步区分了心理控制源的外控定向,在此基础上,便萌生了心理控制源多维度结构概念及IPC量表设计,具体而言为内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1-2].
本文将结合高校生心理控制源和人际信任的测验,结合现实的情况及笔者做的调查,研究了高校生心理控制源和人际信任方面的差异和特点,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
1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选的研究对象为某高校的学生540名,最终的有效被试522名,在研究对象的性别方面,有女生356名,占68.6%,有男生164名,占31.4%,剩余的2名学生未报告性别;在专业分布方面,有政法学生138人,占26.3%,有体育类学生100人,占19.1%,中文类学生154人,占29.4%,地理类学生56人,占11.1%,生物类学生74人,占14.1%,在年龄方面,M=20.46,SD=1.00;在家庭来源方面,城市:264人,52.4%,农村:242人, 47.6%,未报告此项信息的有16人,共同构成了研究对象.
2 测量工具
此次用到了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IPC)量表(LEVENSON,1981),共有24条目,该量表为自评量表,内容方面,含有3个分量表,分别为有势力的他人(P)、机遇(C)及内控性(I),均以7分制评定,每个分量表包含8个条目,对人们有多相信自己能够驾驭他们自己的生活进行了内控性测量,测量内容还涉及到了有势力的他人对被试相信生活中的事件与否,会受制于别人的控制与否等内容.机遇量表则是对个人对机遇可影响事情结果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的相信程度的测量,具备了较好的效度及信度;其次,笔者用到了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具体分析来看,其作用在于对受试者对他人行为、承诺的测查,合计算来,共涉及到25个项目,内容方面涵盖了不同社会角色(如推销员、审判及新闻媒介)、各种处境下的人际信任等.一般情况下,诸多的项目与社会角色的可信赖性相关,后续研究中,对于此表,我们采用5分对称评分法,完全不同意计5分,与之对应的,完全同意则计为1分,这种情况下,125分表示信赖程度最高,而为25分时,则表示信赖程度最低,其中间值为75分,在此量表的运用方面,P半信度为0.76,此外,对其的应用中,间隔3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68(n=42),而平均间隔7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56 (p<0.01,n=42),社会阶层、宗教信仰及家庭背景的不同都可以通过结构效度的研究提示本量表得分反映出来[3-5].
最后,在施测与数据处理方面,本次研究中,笔者对5个专业的学生分别进行测试时采用了团体施测的方法,并确保整个过程于一周内完成,在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与管理时采用了SPSS10.0统计软件.
3 研究结果
3.1人际信任度的整体特点
经此次研究得出,相比于男生,大多数女生的人际信任更高,但二者的比较并不具显著性差异(t=0.646,P=0.519),笔者得出的这一研究结果类似于国外对人际信任的早期研究结果,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可得出当前高校生的人际信任的城乡差异并不显著(t=0.977,P=0.330).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总体得出,人际信任度略高于中间值75分.
表1 高校生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对比
表2 农村与城市高校生人际信任差异对比
3.2心理控制源的整体特点
本次研究得出,高校生在有势力的他人(P)量表上具备了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内控性(I)量表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均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具体如表3所示,我们可以得出,在机遇(C)量表上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表3 高校生心理控制源性别差异对比
此外,研究得出,3种心理控制源无显著城乡差异,其控制源的均数中,不管是男、女生的分别群体,还是总体中,有势力的他人(P)量表与机遇(C)量表均数接近,详细数据如下表,结合其可得,内控性(I)量表均数较高.
表4 农村与城市高校生心理控制源差异对比
此次研究得出,内控性(I)量表分数与有势力的机遇(C)量表表现出负相关的关系,且这种负相关在与机遇(C)量表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机遇(C)量表与有势力的他人(P)量表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笔者此次得出这一研究结果相近于LEVENSON当年的研究结果,P与C间呈现出高的正相关,相比于LEVENSON的结果,笔者研究得出P、C与I间的负相关更强,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高校生群体中,此量表能很好地区分出个体的内外景控制源特征.
表5 3种心理控制源的相关对比情况
最后,在研究分析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度后得出,当前高校生人际信任与内控性(I)量表分数存在强负相关,同时其与机遇(C)量表、有势力的他人(P)量表间正相关较强,具体情况如表6所示.
表6 高校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系数
4 讨论
4.1高校生心理控制源的基本特点
综合研究看来,当前高校生发展中,其心理控制源中内控性与有势力的他人方面,显然具备了较强的男女差异,而相异于上述情况,研究表明机遇部分差异不明显.经此次的研究分析笔者还发现,相比于女生,在信任自身可驾驭自己生活环节方面,显然新时期的高校的男生相信自己的程度更高,同样的,在相信他人能够控制自己生活方面,男生也相信度也高于女生,另外,高校的男女生在基于方面并不具显著差异,最为个人无法控制的因素,机遇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其面前,个体往往是被动的.社会生活中,个体以自己的能力等内在因素控制的事情结果和生活状态,则集中反映了其内控性,人在这个控制源方面是处于主动的.基于有势力的他人来看,在其工作生活中,对于最终事情呈现的结果,相应的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很大程度上会起控制作用,而个体对有势力的他人可索求帮助,实现自己目的,这种方式呈现出多样性,如拉关系的行为、找靠山等等.这样,个体对于事情的发展和结果会有一定的控制性,显然会占据主动性,所以,有势力的他人与内控性有着较强的控制性.
结合本次研究中3种心理控制源的对比分析看来,在新时期的高校生发展中,相比于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2个控制源,其内控性显著更高,突出体现了高校生更关注自己内在因素的作用,相信自己能够驾驭自己的生活.于学生自身的提高是很好的一个导向,因为他们认为应对自身的结果负责,类似于天助自助者,自身努力的程度决定了其文化素质的高低等,这是内在控制点的个体的特征,他们还热衷于搜集资料和信息,使得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得到提高[6-7].
4.2高校生人际信任的基本特点
综合研究看来,当前高校生发展中,人际信任无城乡、性别差异,对应的其差异程度处于中间值水平,也就是表明,新时期的高校生对人际以及整个外部环境的疑虑与信任共存.结合笔者的经验及研究看来,作为人会中的一个特殊人群,高校学生长期在“象牙塔”中生活,对于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接触较少.此外,其接受的教育也更多的是向其呈现社会的光明、积极的一面,于道德教育中一直强调诚信等与信任有关内容,此发展的大环境下,高校生的人际信任度为中间值水平,无疑显得有点低.基于此不难看出,当前高校教育中,信任危机已成为了社会问题,当前亟待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
4.3高校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度的关系
经笔者此次的研究得出,就当前的高校生而言,其人际信任与心理控制源关系密切,外控性(P 与C)高的学生人际信任较高,对应的内控性(I)高的学生人际信任低.但笔者的研究显然不能体现出2者的因果关系,仅能考察出2者的强相关,所以笔者假设人际信任是果,心理控制源是因,则可以有一些推论:因为能够凭借内部因素控制事情的结果,这一现象那使得内控性的个体对外界的依赖较少,对于外界的人和事,其有能力去怀疑,对应的情况下,外控性的人感觉外部因素控制事情的结果,继而促使不信任他人等情况不断出现,导致所做的事情的结果显然将无从预测,从而人会失去安全感和无所适从,外控性个体必须有较高的人际信任,方能保护自己的主体性和心理健康.本人研究后认为,学生生活学习中,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相互制约,处于这样的状态,而非简单的因果关系,其是可以相互强化,相互引发的,如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引导等,共同受外部条件的影响[8].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结合笔者对522名高校生的研究得出,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内在控制点的个体优势明显更多,与其对应的外在控制点的个体有更多的适应性,且在心理控制源中,具备了较强的男女差异的是高校生的内控性与有势力的他人两部分,在机遇部分差异不明显.相比于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2个控制源,显然高校生的内控性显著更高,并呈现出高校生人际信任与内控性存在强负相关的联系,与机遇控制源则是正相关.教育者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避免过分强调内控性而忽视外控性,要提高学生利用外部因素的能力,助推其成功.
参考文献:
〔1〕仇志伟.河北省高校贫困生自尊对人际信任与心理控制源的中介作用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2):128-128.
〔2〕何燕平,洪泉阳,曾天德.服刑人员的人际信任与心理控制源、防御机制的关系研究[J].漳州师范学报,2010,23(01):169-174.
〔3〕王煜青.民办高校专科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1.
〔4〕池丽萍.大学生控制信念及其与人际信任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11(1):115-119.
〔5〕黄毅.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信任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6〕石香云.大学生人格、人际信任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7〕STRICKLAND B R. Interna-l external Expectancies and Healthrelated Behaviors[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78(46): 1192-1211.
〔8〕胡伟,陈世盛,吕勇.高中生人际信任、疏离感和公民责任意识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5,12(6):795-799.
收稿日期:2015-12-30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4-00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