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景观交互性设计理念的线性游憩空间优化*
——以合肥市三十岗湿地保护工程的游径设计为例

2016-05-19

关键词:交互设计

丁 明 静

(阜阳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2)



基于景观交互性设计理念的线性游憩空间优化*
——以合肥市三十岗湿地保护工程的游径设计为例

丁 明 静

(阜阳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2)

摘要:作为2012年第二届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大会城市规划设计金奖项目——合肥市三十岗湿地保护工程一直在进行深化和建设当中;在近期的游径设计实践中,以游径作为媒介,引入景观交互设计理念,从媒介、环境和人三方面入手,对景观交互设计进行理论阐述,并通过项目中的具体设计进行景观交互设计的实践;目的在于尊重生态环境,实现对线性游憩空间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交互设计;景观交互性设计;游径;线性空间;游憩体验

随着学科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多,学科之间的跨领域研究变的尤为重要。交互设计理论主要研究着力点在工业设计领域,其针对人与物之间的交互设计研究发展涉及到人的行为、心理、环境以及系统论的学科知识,与景观设计的游憩方式及其体验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理论支撑。景观本身能否给使用者带来舒适的生理体验和愉悦的心理感受,早已作为一项评价优质景观的重要标准,也是交互设计致力达到的最终目的之一。因此,把交互设计理论运用在线性游憩空间的游径设计当中,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实践意义。

1对线性游憩空间的景观交互性认知

1.1景观交互性设计理论

“交互设计”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艾伦·库伯在《软件观念革命——交互设计精髓》中明确的将其定义为:“是人工制品、环境和系统的行为,以及传达这种行为的外形元素的设计与定义。主要是以研究事物的行为方式,并研究其有效的传达形式”[1]。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交互设计在景观设计中运用展开了多面性的研究,如把景观作为载体,通过探索交互设计理念的思想内涵及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方法论研究,融入交叉学科,实现对现代景观交互设计过程中行为体验的科学设计[2]。还有从交互设计关注人性、以人为本的特性出发,以人的体验、人与环境的沟通作为切入点,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创造出不同寻常的环境艺术与多元化的生活空间[3]。另外也有把声景观作为主体,通过对其的交互性设计,使其与景观中的现代科学和用户参与相结合[4]。这也给本案在用户体验上有所启发。特别是交互设计从原有的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的转换,改变了设计中以物为对象的传统,直接把人类的行为作为设计对象,而人、动作、工具或媒介、目的和场景构成交互设计的五要素[5]。这一逻辑关系的转变有利于交互设计方法论在景观设计等跨领域学科的实践。另外,有学者对人的下意识行为进行剖析,来达到用户需求的准确定位[6]。与线性游憩空间中,人与环境之间的行为发生及其体验不谋而合。

2014年提出比较全面的“景观交互性设计”新概念和原则,具体是指在户外游憩环境中,通过对不同交互媒介和载体的设计对游憩环境进行参与性与体验性设计。注重在户外空间游憩过程中,人、交互媒介以及环境三者之间的交互行为。而这些交互方式,是建立在尊重户外线性游憩空间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再从人性化为出发点进行设计。注重人、媒介和环境三者之间在交互中的体验及交互体验后的感受[7]。这些观点和理论对实践项目起到了理论支撑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并以此理论为基础,对项目作出一系列的技术方案设计。

1.2线性游憩空间的交互性

线性游憩空间的交互设计主要是针对人在媒介和环境三者之间的使用方式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主要内容包括线性游憩空间的设计、交互媒介的设计以及线性游憩行为的组织,目前国内外大量的线性景观的开发,为交互设计在户外游憩空间中的实践创造了可行性的条件。

(1) 线性游憩空间。线性游憩空间是基于“线性景观”基础上的线型游憩空间,规划场地内的景观元素呈线型存在。线性游憩空间具有导向性、流动性、连通性和限定性,能给人们带来动态的游憩体验方式和流通感体验,它注重空间之间的连通性,具有连接场所和限定活动范围的功能。近年来,由于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破碎化问题的出现,在景观规划设计领域展开的一系列的绿道、生态廊道、遗产廊道、文化线路、风景道等一系列线性空间,起到了对景观生态、文化遗产保护和游憩空间等环境的保护功能。根据功能和环境主要分为:自然类、交通类和文化类3种线性游憩空间类型。

(2) 交互媒介。线性游憩空间的交互媒介,是指存在于线性空间环境中,引导人在环境中产生和参与交互行为的诱因,同时也作为与环境之间产生能量交互的载体。交互的媒介可以是要素、设施和场所,也可以是空间中的动态因素。对媒介的选择和处理方式,影响着人在线性空间中的交互行为和交互方式。

(3) 线性游憩行为。线性游憩行为是指依托于线性游憩空间,注重游径、路线、行进,强调在线性游憩空间中得到的内容上、感官上、过程上以及审美上的游憩行为活动体验。线性游憩活动是建立在线性流动空间上的一种线型的动态游憩方式。游径的形式以及所提供的交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线性游憩空间的存在形式。

2景观交互性设计实践

合肥庐阳区三十岗湿地保护工程是典型的自然类的生态型线性游憩空间,项目通过建立完善的线性游憩体系,达到优化区域绿地生态网络空间的目的。而线性游憩空间的主要载体——“游径”,在空间中不仅起到了连通活动场地的作用,也起到限定人群活动区域的作用,能有效的减少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但由于路线长,节点距离远,导致人在行进过程中缺乏丰富的空间体验。因此在本案设计中,把“游径”作为交互媒介,对区域范围内的游径进行道路选线、路线设计、游径铺装方式以及依托路径为主的交通方式和人的行为活动进行交互设计。使得长距离的行进空间给人们带来丰富的交互方式和交互体验。为线性游憩空间在后期使用上起到积极的优化作用。

2.1道路选线

游径的开发考虑更多的是防止破损并控制游人进入某个区域,其次才是路径开发对某个场地的特殊品质的影响[8]。因此,游径路网的完善程度与合理性决定了区域中生态网络的连续性和后期的辐射效果。游径的道路选线对游憩活动带来的负面冲击能起到一定的控制和正向引导。首先,在游径的选线上遵循最小生态影响原则,通过交互设计对现有游径进行优化和再设计;其次,在新的路径选线上避开对高生态价值区域的影响。

游径的道路选线,引导和控制了交通和人群的流动区域和目的地方向,限定了游径活动的边界,确定了游径路线的边界环境。边界环境能给游憩者带来最直接的感官体验和感受,方案中的游径选线主要分为陆上游径、滨水游径空间和步行穿越的林下空间,并呈现部分路线相互连通和重合的现象,能给游憩者带来丰富的空间体验(图1)。

(1) 陆上游径。由图1和表1中可见,陆上游径主要为起到游憩空间的连接作用,有利于优化绿地生态网络空间,并把能量控制在线性游憩空间中,避免无序的人流对环境和生物造成影响。通过不同级别路径之间的交叉以及对节点的连接,形成具有高连接性的系统性的线性游憩空间,提供给游客一个兼具休闲的多元化绿地生态网络空间。分级设计为后期管理上进行分段维护或生态修复提供了便利,也为控制能量的流通提供了可能性。

游径的设计充分利用原有路径和生态材料,减少对生境的影响。根据游径类型和位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建设标准,根据游憩机会对不同类型的线性空间提供徒步、自行车和骑马等以非机动交通为主的线性游憩活动。

图1 游径道路选线图Fig.1 Tour pathway route chart

游径等级游径铺装游径交互性分析游憩活动游憩活动交互设计性分析一级二级混凝土快速通行、可达性佳;机动车游览快速游憩体验和交通性体验信息交流比较概况和宏观,为人们提供多样的感知信息,信息交流相对快速三级碎石\碎木纤维透水性强、脚感佳、自然分解、生态化;畜力车、越野自行车、徒步具备生态化的游径体验,利于人的感知体验信息双向交流四级木栈道1木栈道2自然表层\颗粒石生态化、保护环境、限定交通流向;原始、野趣、生态;越野自行车、徒步越野自行车快速游憩体验生态环境的信息自然体验,提供丰富的生态信息行进体验、生态体验、徒步体验提供丰富的环境信息

(2) 水游径。表2中显示的是案例中的滨水游径,主要包括滨水驳岸和湿地内部游览栈道。滨水游径与陆上交通游径连续一体,为避免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干扰,不设计水上游径路线,只为水体检测的研究者们保留必要的可达性。滨水游径的设计在生态保护和人的亲水性两者之间做了一个平衡,通过亲水性,带给游憩者对生态环境的审美体验,从而培养人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行为和意识。而积极的保护行为和意识,也能为生态环境的营造和发展创造良好的人为条件和社会条件。

表2 滨水游径处理

(3) 林下空间。林下空间的游径有赖于林相的设计,林相空间的设计主要以植被景观的改造为主。植被作为重要的游憩空间资源,为场地在生物学上带来的吸引力。林下空间给游憩者提供林下穿行的游径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游憩者对林下游径空间的选择及其驻留时间。项目的林相改造是在保持原始植被基础上,根据场地条件进行植被分区设计,再利用游径进行连通。根据植被环境的特点,项目对游径的功能、类型和铺装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并以此形成各具特色的游憩交互体验与感知(图2)。

图2 林相设计示意图Fig.2 Forest form design chart

2.2游径的路线设计

游径是承载了空间的流动性,对路线本身的设计,直接影响人在游径空间活动中的交互方式。交互设计在游径路线上的使用,主要体现在游径的平面设计和竖向设计上(表1)。

平面上主要是针对游径的长度、宽度、分级、方向、形态和铺装的设计。它决定了游径空间中的交通与活动的交互方式。区域内由一条机动车道、一条非机动车道和若干非机动车支路组成,各类游径总长度超过17 209 m,可达性较高。通过不同的宽度、级别、连接形式及铺装形式,限定了空间中人与环境的交互方式。如游径的分级设计和使用,方便后期维护中根据情况进行路段封闭和植被修复。

另外,不同的铺装材料能给人带来不同的行进体验。但与其同时,人流的行进也会给土壤的结构带来变化,特别是踩踏对土壤环境会产生侵蚀作用。因此,铺装的设计采用分级处理和分形式处理相结合。目的在于既能满足交通流通,又能最大限度的维持基地原有的生境和环境,同时还能增加游憩者的游憩体验。此外,不同的游径铺装也为游憩者在选择游径空间及行进方式上,提供引导性,达到人、路径与环境的交互目的。

在竖向设计上,主要是对游径本身高差、坡形、坡度(折线坡、弧线坡、踏步)等方面的处理,结合游径的道路选线和平面设计能给游憩者带来不同空间环境的行进体验。

2.3游径活动的选择

游憩活动可以促进人们有目的或偶然的接触和互动。游径空间中的活动主要以线性游憩活动为代表,它是一种动态方式的游憩形式,以游径为载体的游憩交互活动主要包括游憩行为和交通行为。表1中可见,游径活动的发生,是根据道路选线(图1)、铺装设计及路线设计的综合特征决定,这些综合因素对游憩活动具有一定的引导和限定作用,同时也支持积极的自发性游憩行为。项目中的游憩行为主要包括徒步探险寻趣、骑马和骑车。交通行为主要分为,以机动车和非机动为主的交通方式。机动车交通方式以私家车、摩托车和电力车为主,划分非生态区的一级道路为机动车交通方式的活动范围;非机动车的交通方式主要以骑马、人力车、自行车、徒步为主,可活动在各个分级道路上。

游憩行为的引进能引导公众参与到游径的交互设计中来。通过路径的交互设计,让公众走向自然,通过体验和认识自然来调动公众保护环境的积极性,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但是,游憩活动的引入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如对土壤环境、植物的覆盖率和植被恢复所产生的冲击。如何协调场地承载力与使用量之间的矛盾,游憩行为与游憩冲击之间的矛盾,是线性游憩行为在交互设计中的重点。

3小结

从案例的设计实践可看出,以“游径”为媒介的线性游憩的交互设计,在游径的道路选线上,为了减少和避免游憩行为对环境的冲击,避开了生态敏感区,把区域内的人流控制在选线的范围内,有效地引导并控制了游憩流线与活动。在游径的设计上,以生态化、少人工化和非机动化为前提,给人们提供不同的游径活动体验。分级设计的游径,有序的分散了环境中的承载量,改善了单一的节点式游憩结构,同时也打破了长距离行进空间的单调感。

因此,通过线性媒介本身、线性游憩行为和线性游憩环境设计,带来的人、媒介和环境三者之间的交互设计。在增加线性游憩空间体验的同时,有助于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建设中线性游憩空间的优化。形成一个具休闲、度假和探险功能的交互型线性游憩游径网络系统。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李静, 李世国. 从交互设计的视角探索人与产品的情感交流[J]. 包装工程, 2008, 29(9): 151-153

LI J, LI S G .Exploration th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s Between Human and Produ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on Design[J].Packaging Engineering, 2008, 29(9): 151-153

[2] 初冬, 贾洁. 基于交互设计理念的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研究[J]. 美术大观, 2014 (7): 96-96

CHU D, JIA J.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Interaction Design of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Research[J].Art Panorama ,2014 (7): 96-96

[3] 郭立丽. 浅谈交互设计在景观设计领域的引用[J]. 科技视界, 2014 (12): 279-279

GUO L L. Introduction to Reference in the Field of Interaction Design in Landscape Design[J].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2014(12):279-279

[4] 杨盛. 交互性声景观设计方法研究[J]. 现代园艺, 2015, 15: 64

YANG S. Interactive landscape Design Methods[J]. Modern Gardening, 2015, 15: 64

[5] 辛向阳. 交互设计: 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J]. 装饰, 2015(1):21

XIN X Y. Interaction Design:from Logic of Things to Logic of Behaviors[J]. 装饰,2015(1):21

[6] 宋颖颖, 陈虹. “下意识” 行为在交互领域内的研究与应用[J]. 设计, 2015 (12): 136-138

SONG Y Y, CHEN H.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Unconscious Behavior in Interaction Design[J]. Design, 2015 (12): 136-138

[7] LI J F, DING M J. Research of Landscape Interactive Des-ign[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4(10): 791-796

[8] 罗布. 生态网络与绿道概念· 设计与实施[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RO-BJ, GLORIAP.Ecological Network and Green Channel: Concept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M]. Peking: China Architecture Industry Publish Press, 2011

责任编辑:田静

Practice in Linear Tour Leisure Space Optimization Based on Landscape Interaction Design Ideas——Taking Tour Pathway of Hefei Sanshigang Wetland Protection Project as an Example

DING Ming-jing

(Art School, Fuyang Teachers College, Anhui Fuyang 236032, China)

Abstract:As a gold medal winner in the city plan at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nference in 2012, Hefei Sanshigang wetland protection project has been staying in deepen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ts landscape interaction design is theoretically expounded in the recent tour pathway design practice by taking the tour pathway as the media, by introducing the landscape interaction design ideas and by involving in such three aspects as media, environment and people. Then the landscape interaction design practice is implemented via the real design in the project in order to make optimized design for the linear tour leisure space based on emphasiz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interaction design; landscape interaction design; tour pathway; linear space; leisure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8X(2016)02-0115-05

作者简介:丁明静(1987-),女,安徽南陵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环境景观设计与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760112);安徽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15NMG02ZD).

收稿日期:2015-10-14;修回日期:2015-11-13.

doi:10.16055/j.issn.1672-058X.2016.0002.022

猜你喜欢

交互设计
浅谈交互设计流程中的视觉因素
超数字化: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
交互性视觉设计
新时期绘本动画艺术在互动多媒体领域的探索与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RRS交互机制分析及基于该机制的节水APP实现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莆田电子商务界面设计的艺术研究
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智能手机移动应用交互框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