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情境创设方法初探
2016-05-19郑建军
郑建军
[摘要]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高中地理教学要根据其学科特点,结合当地乡土教材创设情境,设计“接地气”的教学活动,并根据本地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情境创设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情境创设方法乡土教材接地气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124
从对新课改后近五年的六十六团一中高三毕业班学生地理科目复习备考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存在对地理原理不能灵活运用,很难做到举一反三,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比较被动的问题。针对学生及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课堂情境创设的做法。
一、教学中利用乡土教材创设课堂情境(举一反三)
新课标地理课本(人教版)中的有些案例并不完全符合各个地方学生的学习经验,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以及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例如在讲《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时,笔者用可克达拉工业园区的布局和马利公司(六十六团酵母厂)的位置来创设情境,分析有污染企业的布局原理。在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为了让学生能准确地理解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笔者以乡土地理作为实例来创设情境:我们六十六团理论上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由于地处河谷,海拔相对较低(670米),气候上表现出了暖温带、温和干旱(相对湿润)的气候特点。如冬季最低气温低于0℃,有积雪,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有结冰期等。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就不一样,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和学生熟知的案例情境时,学生的兴趣就被激起,对知识探究的兴趣会得到加强,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地理原理,并将原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二、“接地气”的教学活动设计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接地气”的教学活动设计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获得学生对课堂情境的认同感,并注意适时评价。例如《旅游资源的评价和旅游活动设计》一课,教材要求对安徽黄山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设计一条出行的理想线路。由于安徽离我们较远,且我们地处团场(新建可克达拉市暂时还未形成规模),学生对黄山的具体情况不了解,设计黄山出行的理想路线可操作性不强。在课堂活动情境创设中,教师将安徽黄山改成大部分学生都去过的霍城县惠远古城,让学生对惠远古城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设计一条出行的理想线路。这样就增强了课堂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完成活动后再让学生探讨惠远古城未来的发展方向,学生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积极性也有很大提高,在讨论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情境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互动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由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和完成课堂活动的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成绩的提高),满足不同认知层次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例如在复习《区域地理》时,因为这是初中阶段学过的地理知识,教师先让学生通读每一个区域,然后给学生一至两节课的时间备课,而且要求学生的备课本上要有地图,即图文结合。教师对学生的备课内容加以必要的指导,然后请学生走上讲台讲一节课,而且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提高学生绘图能力、定位能力及表述能力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教师的辛苦,为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总之,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地域性较强的学科,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利用身边的教学案例辅助教学,并及时反思和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六十六团史志编纂委员会.六十六团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2]林培英.高中地理教师专业能力必修[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