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现情感目标的思考
2016-05-19秦宗飞�オ�
秦宗飞�オ�
[摘要]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知识化或技能化倾向有所明显,要想提升教育教学有效性,我们必须抓住教师、教材、活动、评价等关键点。
[关键词]思想品德情感目标教师教材活动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068
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存在知识化或技能化等倾向,要想提升教育教学有效性,我们必须抓住思想品德教学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教师:身教示范,引导参与
一方面,思想品德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重视他们的精神需求。在生活中,初中生关注的许多问题和兴趣点,如网络游戏、QQ聊天、微博、明星等,都与学习无关,但如果我们能够重视、尊重学生的这些精神需求,结合他们的兴趣点,把社会热点有机地引入课堂,则正是我们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契机。教师重视学生的精神需求,应做到时刻重视学生的想法,注意倾听学生说什么,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支持与鼓励,有利于促进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思想品德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善于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教学过程本身就应该是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为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投入真情实感,善于以言诱情、以情激情。试想,一个感人肺腑的实例不仅打动了教师自己,更感动了在场的学生,这样以情激情的教学能没有效果吗?
二、教材:挖掘处理,补充开发
思想品德教材是实施教学以及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必要的、直接的条件。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决定其教材资源是极为丰富的。教材资源源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它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需要思想品德教师能动地去寻找、认识、选择和运用。
对于课内教材,思想品德教师要深入挖掘、大胆处理。思想品德课程教材运用了大量历史与现实的真实事例、名人名言以及数据图表等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它们与中学的德育内容是相统一的。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注重在教法上下工夫,引导学生对教材信息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判断、选择和建构,以深入挖掘和运用教材本身的教育内容。同时,思想品德教师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大胆处理教材,补充时事材料,主动开发乡土教材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主动开发乡土资源,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可见可信可感知的乡土典型事例进行教学,那么,在激发学生明理践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等方面,都能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活动: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首先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关注生活,挖掘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优质资源。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素材虽然典型,但不一定能引发学生的情感认同。而诸如国家队一场重要的球赛、本市正在进行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本校学生会干部竞选活动等因源于社会生活或学生生活,切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特点,所以学生感到可亲可信,有利于学生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而且不会让学生感到教学远离生活,对讲实话、讲真话的教师也会越来越信任。
其次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善于创设生活化情境。比如涉及公共生活秩序的内容,我们可以列举学生身边的卫生维护、公物保护、纪律遵守等正反两方面的生活实例;涉及消费的内容,可以设计一次郊游,请学生讨论甚至亲身体验如何制订购物计划、购物时应注意什么、开发票应注意哪些问题、物品有质量问题应如何维权等;涉及环境问题的内容,完全可以结合本地环境实情,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和思考,感受和理解环境问题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探求环境治理之策。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知识,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助于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就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寻找符合社会规范的解决方法。
再次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我践行。青少年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通过自身实践,学生才能把社会规范真正内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评价:客观多元,正面激励
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目前单一单向的评价模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
其次,评价学生要坚持以正面激励为主。实践证明,对学生恰当的积极评价带来的效益要远远大于负面评价。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只有做到始终以积极、友善、信任的情感与态度鼓励学生,学生才会在友好与自信的状态下去学习。所以,正面激励性评价是达成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提高思想品德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方面的有效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因课置宜,随机应变,认真筛选方案,不断总结提升。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