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探究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智慧发展的源泉

2016-05-19陈秀回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情感探究课堂教学

陈秀回

[摘要]当今社会注重合作,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注重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思想品德课是学生思想的源泉,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的源泉,应通过构建对话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团队合作,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学生智慧发展的源泉。

[关键词]合作探究共同对话智慧源泉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064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讲过:“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道理,一个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个性不同的“生命体”,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和生活经历的不同,给课前的教学预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更易于产生思想的火花,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

“生成”是新课改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是相对“预成”“既定”而说的,生成性课堂教学反对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教师应主动构建生成性课堂教学,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利用课堂生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课堂充满生成与活力。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本文主要想探讨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智慧,让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学生智慧发展的源泉。

一、独立思考与学会分工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转变教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法。每个学生是否经过自身充分的思考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交流的前提,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这个道理。读书学习,切不可浮躁,需要独立思考,思想品德课尤其如此。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行为,但是与个体的独立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因此,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合作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能力作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答案。我们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一片思维天空,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合作交流。这时的交流才是体现个人创造性的高质量的交流。

学会分工,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不能用个别学生的表现来代替小组全体学生的表现。每一个小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要知道自己的职责,能更好地加入到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来,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更顺利地进行。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工,让学生明白做每一件工作都是合作探究的必要过程,工作是没有贵贱之分的。教师可以先指定一名小组长,至于其他“角色”由小组成员协商而定,当然,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段时间后可以轮换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发挥组员各自的优势。

其次要充分发挥小组长作用。一个小组4-6名学生,小组长要负责整个探究活动的组织、协调,并组织和总结组内成员的实验发现、结论等。小组长必须要有较强的能力与一定的威信,能得到小组成员的认可,并且善于处理好组员间的矛盾,引导组员积极探究,总结小组意见。当然教师在平时的组织活动中要及时培养小组长的能力,树立小组长的威望,使整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走向更深层次的探究。

二、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生成是合作探究的土壤

合作需要一个平等、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而构建对话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合作氛围的形成。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对话应是开放性的,是师生在相互尊重、信任与平等的立场上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的方式。师生的对话关系意味着师生双方都参加,不仅有言语上的你来我往,而且有知识、思想、经验和情感等多方面、深层次的相互交流。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放弃那高高在上的传道者身份,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对话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给学生以平等和认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营造一种轻松、积极、平等、高效、团结的教学心理环境。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紧张、沉闷和压抑,才会在课堂上由衷地展现自己的真实内心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敢在课堂上置疑、合作、发问。只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自由地沟通、真诚地交流,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把深藏在心底的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思想、智慧展示出来,表达出来,才能有效地促进课堂生成,并在合作中感受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情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是人的主观体验,情感与教育的关系犹如水和池塘的关系,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只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创设适合的教育情境,使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活跃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体验,传递情感,激发情感,在情感体验中生成新知。例如在上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感悟生命》这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在课前向自己的妈妈了解自己出生的情景及成长的经历,然后在课堂上播放了一段关于剖宫产的视频。随着音乐的响起和解说员的精彩讲解,许多学生回想自己母亲生产时的情景,流下了热泪。在这一情境下,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感受到每个生命都来之不易的,生命是宝贵的。同时又实现课堂生成,学生体会到母亲的伟大,并在课堂上反思自己平时对父母的态度、行为,反思自己平时对生命的轻视和淡漠,共同谴责那种不孝敬父母、随意糟蹋自己生命甚至放弃生命的行为。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生成课堂教育资源,在集体共鸣中有效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参与合作,让学生在团队活动体验中探索

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正如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格言所写的:“听到的,过眼烟云;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真正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究和体验,并身体力行,进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人是活动着的个体,活动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一切影响都只能通过活动而对人格发展产生作用。因而教师要让学生去亲身实践和经历,即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做中学”。教师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关注他人,关注集体、国家和社会,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与社会规范、教材理论知识的对接,才能将社会生活规范真正的内化,并在活动体验中生成更多精彩。例如在上完《我国的环境压力》一课后,笔者让学生分组对我校校园环境卫生、贺州江河受污染情况、望高大理石开采对当地环境的破坏等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这一调查活动的开展,学生深刻了解到他们所处环境的现状,找出造成环境破坏和污染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治理方案。调查活动结束后,还让学生在课堂上畅谈开展这项活动的真实体会。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达到了知识内化、知行统一,学生随手丢垃圾的陋习改变了,对垃圾学会了分类处理,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后来学生还把对贺江和望高大理石开采的调查报告寄给了有关部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生成了“公民享有监督权”的观念,还在实践中行使了这一权利。

四、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知行统一

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新课程建构的基础。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而课堂中的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态度及行为,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土壤。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要在备课前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感悟,注意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并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经知道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促成课堂合作。例如在上《做个快乐少年》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回忆自己在悲伤、烦躁、生气、忧郁时是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的,并将自己调节情绪的好方法在小组内交流。这就使课堂成为学生交流已有生活经验的平台,成为学生提升生活经验和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使课堂合作更精彩。教师应进一步强化这种合作的力量,让学生自觉寻找这种力量,积极维护自己的团队,形成团队合作的良好习惯。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够挖掘学生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合作成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那么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就能真正成为学生生活智慧的重要源泉。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情感探究课堂教学
设问引导探究
情感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台上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