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生活情感与写作的密切结合
2016-05-19杨裕珍�オ�
杨裕珍�オ�
[摘要]柳宗元的著作《小石潭记》被安排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助于学生学习景物描写及感悟生活等。这篇文章展示了优美的景色,加之悲凉的情感,可促使中学生对小石潭的优美景色进行品味观察,积极关注自然和思考人生,体会当时背景下作者的那份寂寥凄楚,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文人内心世界的体悟。
[关键词]生活情感语文写作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02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对于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处于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重点培养阶段的初中生,教师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他们品读文章,发现和感悟生活,并将其诉诸笔端,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及联想到的人生感悟等,提高自己感悟生活、书写生活的能力。本文结合《小石潭记》教学实践,具体探讨怎样实现生活情感与语文写作的密切结合。
一、分析背景,新课导入
《小石潭记》是名家名篇,其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基于此,在教学开始前的新课导入环节,应当大致总结下以前学过的唐宋八大家及作品,大致介绍下这八位文人,接下来提醒学生以前学过的苏轼的文章,这样抓住学生探求未知的心理,并结合他们对大作家的好奇,提示即将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因为学生对苏轼略知一二,对柳宗元却不怎么了解,势必会有听听关于他的故事的欲望。这样,在分析背景的愉快问答氛围中,学生对于作者写《小石潭记》的背景也能形成初步了解,完善了新课的导入环节。
二、仔细阅读,体会自然之美
因为《小石潭记》是文言文,初中生不易理解,针对此,教师应当积极引导,结合以往学生积累的文言常识加之课文底下的注释,对于该篇文章作者的思路、思想感情等进行探讨,并借此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具体实施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文中遣词造句的方式。如文中写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全句未提水字,却使读者联想到了潭水的清澈见底,仿佛身临其境,这种别致的描绘令人回味无穷。另外,教师应当结合现实生活情感,融入生活化气息,使文言文教学中的沉闷气氛得到缓解。如与学生探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学生生活中观察到的景象,于细微之处发现动人之处,这样利于引导学生更专注于探寻作者笔下的小石潭的动人之处,深刻体会作者的构思行文,将其转化为对自身生活的向往,学会感悟生活,并注重用文字记录生活。
三、教学对比,更显自然之美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使用对比教学的方式,因为以前学过的《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在风格与文体上有相似之处,均写景状物,借景抒怀。客观记录是《小石潭记》的特色,作者的感情则表现为一条暗线,于侧面体现出自己内心复杂芜乱的情绪,但鲜有主观情感流露。针对此,借助于两篇或多篇类似文章的对比,综合出柳宗元写作的小而精致,选材的独到。教师应适时结合学生的日常写作,向他们传授在对自然描写中流露真情的技巧,更要借鉴作者的思路,去完善自己的写作。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柳宗元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探索发现不同类别文章中的变化及行文等,能加深对文体的了解,利于其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多元教学,体会生活之美
在《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白,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点极其重要,尤其是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更是语文课堂应注重的关键点,需要明确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组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通过一系列探讨交流,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使课堂气氛自由活泼,进而实现课堂容量的扩充,完善此课时的课堂教学。如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小组成员分享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联想到的生活之美,借助于这种相互交流分享的方式,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体会和分享生活之美,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
五、完善写作,记录生活之美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写作极其重要,因为生活之美仅是停留在学生课堂记忆里,终会有烟消云散的时候。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思维转变,结合现实生活与所感所想,让思想插上飞翔的翅膀,展现文字的不俗魅力,用心用笔去记录大好的风景和飞扬的思绪。所以,在《小石潭记》教学结束后,应当基于锻炼写作能力的考虑为学生留开放型作文题,使其能借鉴柳宗元的表达方式,在写作中描绘美景,抒发感情,写出能感动自己的小短文。
本文以《小石潭记》教学为例,立足教材取经,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启发他们亲近自然,感悟生活,并最终实现对生活的记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责任编辑陈剑平)